第四百五十一章:不抱幻想

外患未去,内忧已经尽显矣。衮衮诸公的争权夺利又开始了,党同伐异来得更加猛烈。

大明朝廷的文武百官一致公认黄胜大人功高盖世,一个个上书请圣上厚加封赏,大有一副准备捧杀辽东巡抚之势。

有许多大臣居然提议以郡王爵位赐之,消息穿到黄胜耳中,黄胜也只有苦笑,这一次,朝臣里除了自己一党,其他党派好像在对付自己的问题上做到了求同存异也!

自己力争低调不得罪人,可是“众正盈朝”还是不肯放过自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是如此啊!

大明有祖训异姓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赐爵。

赐爵者就是勋贵,不管愿不愿意都要离开自己的部队回京师享受国恩过醉生梦死的逍遥日子,级别待遇很高,兵权没有了,荣华富贵可以有。

黄胜虽然很睿智,但是朝臣都有默契的齐玩一手捧杀,黄胜也唯有静观其变也。

还好黄胜对朝廷这个肮脏的大染缸没有抱任何幻想,早就布局远离这个是非圈,也根本没有幻想崇祯皇帝把曾经给予袁崇焕的权力交付自己。

他相信皇帝会掌握平衡,天下强军如果一大半交给自己,崇祯如何能够安睡焉?

紫禁城平台,心情不错的崇祯皇帝和阁臣以及六部堂官议事。

新上任不久才三十几岁的年轻阁老周延儒奏道:“陛下,建奴肆掠京畿,百万户子民流离失所,臣闻听黄胜大人的爱妾带着家丁在永平、遵化等等地方设许多粥棚施粥赈济流民,臣请陛下给予黄大人嘉奖。”

这位阁老乃是常州宜兴县人地地道道的东林党,万历四十一年的年轻状元公,和黄胜相同,也是连中二元,金榜题名那年他才二十出头。

崇祯帝决心有所作为,重整江山。要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必须有一批得力的官员来辅佐。于是崇祯帝物色人才,一旦发现合适的人选,便破格提拔重用。

崇祯二年三月,崇祯皇帝在文华殿召见周延儒,谈了很长时间,究竟谈了些什么,外人概不得知。后金入侵,正是国家用人之时,崇祯委任延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这年,入阁的周延儒才三十六岁。

周延儒被同样年轻的皇帝委以重任,他根本没有什么政绩,升官速度可谓大明朝的翘楚。由此可见是周延儒一番君前答对迎合了年轻皇帝的胃口。

也可以看出,崇祯皇帝急于图志,想有所作为,可惜才能有限,真的不识人。

何如宠奏道:“臣闻黄家在京师城外也设几十施粥处,流民人人感恩戴德,黄大人如此为国为民理当褒奖。”

兵部尚书梁廷栋奏道:“臣得知黄大人以私人名义给出战的将士打赏每人纹银三十两,如此出手恐怕要上百万两银子之多,黄大人如此公忠体国乃是我辈楷模。”

几个阁臣附和道:“黄大人善于带兵且不爱财,导致将士归心人人都肯以死报之,真豪杰也,陛下理应厚恩。”

所有的大臣众口一词言黄大人诸般好事。只有高第和王之臣摇头叹息,他们知道如此多的重臣争先恐后词赞誉黄胜,天子听入耳中是祸不是福也。

连温体仁都奏道:“黄大人的家丁在京师被建奴围困,粮价斗米千钱时义卖粮食还接贫济困,如此善举京师百姓人人念佛,圣上不可不厚赏一心为民的黄大人。”

年轻的皇帝本来满面春风,听着听着笑容僵硬了,黄大人意欲何为啊?

群臣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大言黄大人丰功伟绩,皇帝实在听不下去了。

开口道:“诸位爱卿,黄大人的功绩已经天下皆知,朕也耳熟能详,厚恩黄爱卿那是必然。今日议一议辽东经略用何人最合适。”

高第立刻奏道:“陛下,黄大人任辽东经略实至名归,有他在辽东建奴早晚必灭。”

王之臣奏道:“黄大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支偏师就能够连破建奴诸城直入伪都沈阳,辽东兵马如果尽属黄大人,建奴覆灭应该指日可待。”

在今日议事前少年皇帝本来有了决断,他准备不但赐爵让黄胜成为勋贵,还破格委任黄胜主政辽东,任辽东经略,但是这一刻他开始举棋不定。

不是怀疑黄胜有没有灭了建奴的能力,而是黄胜的能力让他感到恐惧。

会察言观色的温体仁明白了少年天子的心思,出班打圆场道:

“本来黄大人是辽东经略首选,可是如果用黄大人主政辽东对他太不公平,黄大人如此大功封王都不为过也,继续留在辽东受苦恐怕百姓会议论朝廷寡恩也。”

温体仁真有水平,巧妙的用赐爵后应该回京师当勋贵享受荣华富贵就把黄胜出任辽东经略的可能性排除了,还不会授人以柄,因为这是祖制。

“确实如此。”同样会揣摩上意的周延儒附和道。“如今孙督师主政辽东最合适,建奴实力受损,以孙督师稳妥的塔攻徐徐蚕食的战略,建奴覆灭也是早晚。”

周延儒乃是东林党,当然力挺同样是党员的孙承宗大人,黄胜大破建奴,如今的“众正盈朝”都以为桃子熟了,摘桃子谁不愿意啊?当然要让自己人得偿所愿!

天子踌躇不定,宣布再议,罢了这一次平台奏对。

关前道三千骑兵总在京师城外驻扎也不太合适,皇帝每人也给了三十两银子的赏赐下旨让他们各回原伍,朝廷封赏不日下达。

黄明理、黑虎带着人马离去,他们都很高兴,大战过后家里的事情多着呢,他们可不肯在京师瞎耽误功夫,扩军练兵只争朝夕。

刘国正不回去,他要带着几十个武术家在北直隶选拔人才带回黄家湾岛,因为家主要扩编亲兵队,人数最少要达到三个百总,一半从黄家老兵选拔,一半在北直隶招募。

现有的九十个武术家会有一大半提拔为军官或分派到部队成为基层军官,或进入情报处成为情报头目,至于任总旗官还是百总根据档案记录的功劳积分任命。

家主在京师的安全无需操心,北直隶的情报网已经四通八达,钱猛就在京师以王恭厂商业街治安团练的身份为掩护,从事情报工作。

他不仅仅是黄家的正五品武官,还是朝廷的正五品千户,那是黄家以维持王恭厂商业街的乡勇为基础组织的京师乡勇八千人在建奴兵临城下之时起到了安定人心维护京师治安的大作用。

王恭厂乡勇获得了官方承认成为京师团练,钱猛和十几位退伍兵获得了朝廷腾骧右卫千户、百户的官职。

请书友给小作投推荐票和月票啊!谢谢大家!谢谢一直默默支持本作的书友们!谢谢你们的正版阅读!

第五百二十章:卷土重来第一百一十三章:皆大欢喜第一百零八章:贪财好色?第二章:人不如狗第七百八十八章:在里海边建国第六百四十六章:日薄西山第七百三十五章:坤兴公主第四百零九章:调兵遣将第五百八十六章:杀伐果断第三百二十七章:黄雀在后第二百三十七章:精神食粮第二百四十三章:走向草原第一百五十章:历史未变第五百四十六章:斥候战小胜第四百零二章:目瞪口呆第六百五十二章:罄竹难书第二百八十七章:渔阳鞞鼓第四百九十一章:留发不留头第一百零六章:风声鹤唳第七百四十二章:挂马头卖人肉第六百九十五章:户枢不蠹第七百四十九章:汉奸出使第七百九十五章:居安思危第二百五十八章:分润功劳第二百六十二章:尚武之风第一百二十七章:直捣贼穴第五百零八章: 攻防炮战第七百八十五章:死缠烂打第一百一十八章:准备跑海第二百四十六章:未来可汗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第六百四十章:不是来拼命第六百二十章:“战神”不好惹第七百零五章:打到印度洋第六百八十一章:藩属国第七十八章:文艺人才第五百七十一章: 奔袭喀喇沁第八百一十二章:厉害了,……第七百三十八章:挥师北伐第三百零一章:小打小闹第一百零四章:车载步兵第四百一十四章:谁更悍勇第二章:人不如狗第十章:孤军守城第七百六十五章:信赖崇祯人品第八百五十三章:剐了闯贼过年第八百五十二章:倭寇要倒霉了第四百章:雨季行军第二百三十八章:扩大地盘第三百八十章:异域扬威第二百七十五章:永远的痛第三百三十三章:历史转身第六百四十五章:王者归来第五百八十六章:杀伐果断第八十六章:运河纤夫第四百四十四章:舐犊之情第七百一十七章:卷土重来第一百五十四章:割舍不下第三百五十九章:喜得千金第七百六十三章: 鱼皮鞑子第五百八十九章: 放他们一马第三百八十七章:杜绝军阀第五百九十六章:讨伐萨摩藩第四百四十六章:勇士荣归第五百三十一章:崇祯期待第一百二十一章:盘问俘虏第七百四十九章:汉奸出使第七百二十六章:稻浪千重第七百五十一章:监督机制第五百九十四章:惺惺相惜第五百三十九章:郡王爵位赐之第七百七十五章:四方布置第三百零七章:虚而实之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国第五百七十九章:流放海南岛第二百七十三章:游说信王第一百六十二章:留下生路第三百四十章:炮火攻坚第六百零六章:中原布局第五百六十四章:这个夏夜静悄悄第二百六十二章:尚武之风第三百七十九章:开拓精神第三百一十一章:狭路相逢第五百七十七章:套住武纳格第六百六十五章:山雨欲来风满楼第六百一十四章:岌岌可危第三百五十一章:义卖大米第三百一十六章:建奴退兵第六百五十三章:足以凌迟第七百一十六章:主动游击第二十二章:布置战场第三百七十三章:初具规模第二百五十一章:不杀妇孺第二百五十三章:彰显军威第四百零一章:天公作美第七百一十九章: 崇祯十三年第四百二十六章:天子期待第六百二十九章:诚信第二百一十六章:分化拉拢第四百七十二章:耕者有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