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成国公家世子朱大成由于张之极混到了实授官位已经没办法胡天胡帝,他现在是勋贵子弟的带头人,不失时机道:

“我家的事本公子做不得主,但是本公子的私房钱有足十万两已经存在‘华夏大钱庄’生息。

只要‘华夏发展’开始募股,本公子第一个购买。想必我父亲也会热心购买,说不定成为十八个大东家之一也未可知。”

朱大成这小子这些年能够攒下十万两银子当然得益于跟着黄家做买卖,他此刻也涌泉相报,其实他也是根深蒂固地认为,黄胜说能够带着大家发财肯定不会食言而肥。

几十个同来的勋贵已经无条件相信南国公,他们都当即表态把自己的私房钱拿来参股,回去一定要说服家里不遗余力参加投资争取获得大股东身份参与决策层。

勋贵们是这个态度,更加刺激了这些代言人,他们最后达成一致回家和家主商议,尽可能多多参股。

‘华夏岛’聚集了诸多豪商还带来了商机,商品交易会过后,许多商贾付现款购买“华夏开发商号”建造的中高档商品房,他们选择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落地生根。

因为这里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医疗技术堪称一流,名声已经在大明富贾豪商群里传得沸沸扬扬。

这几年“华夏岛”医院治愈了太多疑难杂症,据说被多种疾病缠身的阁老徐光启大人,也是得益于黄家王恭厂医院的系统治疗而康复。

谁不喜欢在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物价平稳、治安良好、医疗有保障的地方享受生活啊!

担心南国公被朝廷控制失去实力的大明官僚集团开始见异思迁的紧要关头,黄家只不过通过交易会搞了一个大阅兵就迎刃而解。

来参加交易会的各路商家都不是井底之蛙,他们认识到南国公立足海岛,拥有无以抗衡的坚船利炮和数万猛兵,普天之下谁人能够动得?

黄胜在秋季交易会期间不出面,成天在华夏船厂和设计师、造船大师傅一起论证新船型,甚至还亲自划图纸和大家一起参详。

家主来到船厂和大家一起工作,所有的船厂劳动者工作热情倍增。

如今黄家的地盘太大,南北距离太长,安全、迅速的海上客运已经提上日程,客船升级已经紧锣密鼓开始了。

几年前黄家体系老百姓还很贫穷,他们出行可不会讲究,只要船上能够挤得下有个立锥之地就善莫大焉。

时过境迁如此憋屈的旅行已经不能够适应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的军民,他们休假探亲或者带着家小出门走亲访友时,需要考虑让他们在船上度过的时光如同休闲。

民用船坞在建的五艘客船都是飞剪式大帆船,吨位在一千到一千八百吨之间,一次可以接纳六百到一千二百旅客。

黄胜亲自上船看了基本配置,普通舱室可以容纳五十人,窄窄的上中下三层铺位能够保证让旅客睡下,有可供洗漱的公用卫生间,通风良好。

经济舱和头等舱当然更加舒适,但是票价绝对不会便宜,可是不管多贵,总要比大明官员走海路一个人就得一条船甚至几条船为他们服务经济多了。

黄胜让船厂不要考虑投入比,现在就加大生产量,不久的将来乘船旅行的人会与日俱增。

黄家的管理者都知道客运完全是补贴运行,根本没有利润,因此对于建造客船不是很上心。

家主的讲话,使得所有的管理者都得知了家主对待客船的态度,人人表态会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新式客船。

大家有了共识,积极性当然不一样,设计客运会惠及所有的人民,谁也说不好自己的家小会不会乘船去‘新苏州’看看啊。

交易会结束,马上就有各位大人的家丁乘坐黄家的客船回大明报告家主此次所见所闻,很快大明官场都知道了黄家实力足以独立。

官员们纷纷串联,他们拉帮结派来坐落在王恭厂大街的“人间仙境”会所休闲时谈论的当然是新话题。

所有人对于即将出现的‘华夏发展’充满好奇,都觉得如果自己参股了,南国公那恐怖的武力就变成自己也拥有一份,有些感到耸人听闻。

大明既得利益者们最起码得知了南国公对大家的态度,“大家发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句话成为了美谈,于是乎,衮衮诸公都有意无意想着跟南国公结个善缘。

大部分官员选择和黄家保持良好关系,这些都是懂得权衡利弊之人,如果‘华夏发展’正如传言般付诸实施,朝廷许多官吏就等同于和南国公上了一条船,以后黄家的势力该是何等存在?

朝会上已经有许多文武要求尽快落实“锦州大捷”封赏事宜,言下之意当然是让皇帝册封南国公。这当然是大人们伸出的橄榄枝。

历史拐了弯,本来连病带气在崇祯六年十月初九日撒手人寰的徐光启如今没有一丝命不久矣的迹象。

原因之一当然是爱徒孙元化安然无恙在崖州活得滋润,原因之二是徐光启在黄家王恭厂医院接受了科学治疗,如今身体健康。

孙元化知道恩师不放心他被流放的生活,经常给徐光启写信,信中给恩师描绘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天地,孙元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朝气和难以掩饰的喜悦让徐光启悠然向往。

崖州居然是一个王道乐土,那里连乞丐都没有,老百姓的住宅都是砖瓦楼房,不可想象难以相信啊!

那里居然还有宏伟的大教堂,有许多天主教信徒,徐光启不淡定了,也是天主教徒的他实在想亲眼所见。

老人家屡次上书递交辞呈,期望乞骨还乡颐养天年,可惜皇帝就是不许。

阁老徐光启是个科学家,他也是一个道德君子,南国公出手救了爱徒孙元化,他当然欠了黄胜人情,他反正不想干了,准备回乡后去南国公开办的新学教书育人研究农业技术。

于是他干脆干了一件有可能触怒皇帝导致他被罢官免职的大事。

第四百八十一章:广西狼兵第一百二十九章:除恶务尽第三百八十五章:王道乐土第七百零六章: 板儿砖拍死孙可望第七百一十一章: 手痒难耐第二百九十章:安排家事第六百五十一章:活捉贼将军第三百三十一章:不动如山第一百八十七章:骗离险境第七十章:芳心窃喜第四百五十三章:顺水推舟第七百一十八章:末代皇帝不好当第五百二十七章:光复海南岛第七百三十八章:挥师北伐第八百一十一章:巾帼英雄第七百九十七章: 红歹是毙命第二百零六章:火力输出第七百九十九章: 建奴打倭寇第六百六十三章:很暴力第四百零五章: 产业升级第五百一十四章: 三桂死的光荣第五百八十二章:马六甲汉人值得拥有第六百四十二章: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二百一十章:集体利益第二百八十八章:划清界限第五百四十九章:天外飞仙第四百一十七章:明军威武第五百八十二章:马六甲汉人值得拥有第二百八十三章:喜上眉梢第一百三十九章:此消彼长第六百四十九章:看不懂第一百一十二章:飞百出狱第五百零五章: 弱国无外交第七百五十一章:监督机制第六百五十七章: 紧张刺激第一百九十九章:提前布局第六百二十一章:中央集权第五百七十七章:套住武纳格第八百零三章:大厦将倾第八百零八章:志愿者第六百四十六章:日薄西山第二百二十四章:杜绝危险第六百八十二章:倔强的大明第三百二十二章:皆在彀中第六百二十九章:诚信第七百九十七章: 红歹是毙命第三百三十二章:瓦解海盗第二百五十七章:蒙古奴才第三百六十二章:谋而后动第三百七十一章:再次出海第七百七十章:拿下北海道第二百九十三章:小有斩获第七百零五章:打到印度洋第一章:穿越明朝第三百九十三章: 算计范家第三百六十五章:急流勇退第五百九十一章:火树银花不夜天第一百二十章:逗海盗玩第十四章:曲高和寡第三百六十六章:时不我待第一百五十五章:含苞待放第六十四章:佳人玉箫第一百五十八章:天启六年第三百三十五章:各取所需第六百八十章:军民鱼水情第七十七章:岂曰无衣第六百一十四章:岌岌可危第一百三十章:贸易壁垒第五百四十五章:“战神”来了第一百五十七章:时光荏苒第六百一十四章:岌岌可危第六百五十六章:兄弟挺住第四百八十二章:秋季攻势第二百一十三章:赶去交货第四百九十九章:两路夹击第六百六十章:徐霞客第七百二十三章:原始积累第五百零五章: 弱国无外交第七百九十一章:献礼第五百五十章:夸父逐日第八十七章:凄凉无助第三百零三章:解围宁远第七百七十八章:封锁鸭绿江第六百三十章:投资人第三百七十章: 高手暗战第七十八章:文艺人才第七百二十章:白杆兵很忙第六百一十三章:中原糜烂第二十章:小小扩张第三百六十一章:高调进京第五百八十章:总兵官当城管第八百四十七章: “大顺”朝的丧钟第一百五十章:历史未变第八百四十三章: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第二十四章:鱼目混珠第六百一十二章:流贼肆掠第一百七十五章:止小儿啼第五百一十五章:阴奴酋第四百八十章: 千里饿殍图第四百六十三章:融入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