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末代皇帝不好当

国家用人之际,成大事刚刚被提拔为辽东巡抚,他很得洪承畴倚重,在朝廷催促出兵之时,久在辽东任职的成大事冷静分析形势。

成大事认为仓促进军乃是送死,最少要效仿南王解围锦州之战,必须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也以掘壕逐步推进的战术逼退围困锦州的清军。

洪承畴的战略是准备以时间换空间不断蚕食耗退清军,计划中根本不是明年春天跟建奴决战,可是计划跟不上变化,朝廷催促甚急,也只能如此。

监军太监刘应坤早就投靠了黄胜,他再次来辽东已经看淡了一切,跟“战神”系官员成大事合作愉快。他当然赞同成大事的战术,辽西三个最高领导达成一致。

洪承畴、成大事等等文官武将都没有消灭满清军的幻想,他们相当清醒,知道那是辽西集结的明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只需给予满清军痛击,让建奴知难而退就善莫大焉。

辽东经略和辽东巡抚、监军太监共同奏报天子,一致请求今年不能和清军决战,明年春天他们会带领人马和建奴鏖战锦州城下。

末代皇帝不好当,李自成迅速崛起,大明中原地区每个月都会有几座城池陷落,催援军、催粮饷的奏疏在龙书案上垒了几尺高。

皇帝等不起啊!更加严厉的催促进兵诏书送到了宁远城。

眼睁睁辽东已经天寒地冻,此时出兵没有天时、地利,虽然明军的质量和士气好于历史但是也不足以和清军野战。

洪承畴采取拖字诀,口头上应付皇帝催促决战的诏书,暗地里磨磨蹭蹭不动窝。

辽东巡抚成大事麾下有他极力抬举的一个实授参将,一个游击将军,这两人跟他合作已经有了十几年,他们是“战神”家丁姚善守和周放。

这两人是觉华岛幸存明军出身,是己巳之变坚守抚宁小城对抗建奴千军万马的功臣,十几年的学习和历练已经完全具备一个新军将领的素质。

他们的麾下虽然绝大多数是拿大明军饷的明军,但是太多基层军官是军情处特工。

姚善守的营伍前身是援兵营,现在是辽东巡抚标营,虽然人数不过三千余,但是有一大半是火器部队,他们没有装备大明造鲁密铳,而是使用“南明”造滑膛枪。

周放的游兵营有人马两千余,也有一半火器部队,精神面貌和“战神”子弟兵大相径庭。

因此成大事虽然只有一万人马守卫宁远,但是战斗力毋庸置疑,他根本不担心被建奴围攻。

宁远在他来出任兵备道之前大明就经营多年,一直作为辽东经略官署所在地,是关外第一重镇,周围屯田的百姓有一两万户,这里离南王经营的忠明堡屯垦区最近处只有五十里。

自从十几年前红歹是在辽西走廊吃了亏,一直对那里耿耿于怀,无数次派遣汉奸前往高台堡卧底,可惜一个人都没见着回来。

忠明堡屯垦区只许进不许出的笨法子虽然不高明但是卓有成效,只要发现形迹可疑之人,统统抓捕远远地送去“华夏岛”一边做苦力一边慢慢甄别是不是汉奸。

建奴没有高台堡方圆二百里的情报,根本不知道那里究竟有多少“战神”留守人马,所以这些年连宁远西都没有来过。

成大事是大明“战神”系铁杆官员,别人畏惧来辽东做官,他反而上赶着就是因为成竹在胸。

他知道如果宁远被围,“战神”驻防人马不会坐视,觉华岛和黄家湾岛也不会置若罔闻,宁远有靠海的优势,只要清军敢来,一定不会让他们轻易脱身。

成大事留下三千步兵和乡勇青壮可以固守宁远,他还有能力组织七千人马以火器优势反击敌人打通去海边码头的道路。

因此理论上宁远已经围不死,红歹是也知道权衡利弊,没有选择在宁远摆开战场,而是选择离海比较远的锦州。

锦州和宁远之间直线距离不过一百六十里左右,可是沿途有连山、塔山、杏山、松山等等险要之地,明军要通过这些地区可谓步步惊心……。

唉!打仗其实是国力的对比。大明再也没有了四方布置利用时间换空间意图困死建奴的闲情逸致。

如果大明国力还在,洪承畴就可以采用耗退敌人的战略,采取一定在自己预设战场决战的战术。

洪承畴完全可以在宁远摆开战场不去锦州,反正锦州物资准备充分,主将何可纲擅长守城,以建奴的攻坚能力短时间不可能凑效。

况且即便丢了锦州其实也无关痛痒,只要做到给予建奴大量杀伤明军就不算吃亏,毕竟汉人和女真人口比例太悬殊。

清军发动十几万人马长时间对峙下去肯定率先吃不消,他们的选择只剩下退兵、来宁远决战又或者强攻锦州。

三选一,无论建奴怎么动作,大明都不会吃亏,清军总要损失不少。

洪承畴和成大事很期望建奴来宁远决战,可惜对手也深知利害,红歹是把锦州围得水泄不通就是不过塔山往宁远来。

朝廷粮食短缺,辽西军粮已经没有了储备。

成大事响应南王号召,不折不扣在宁远储备了足够军民耗用三年的粮食、燃煤。

但是这些储备是以四五万军民守卫宁远三年来计算,现在是十几万大军云集,附近来避难的屯民也已经超过五万,塔山方向逃来的屯民也不少。

辽西摆开战场,宁远周边的屯垦逼迫停止,一年半载下来二三十万军民坐吃山空,消耗的粮食当然海量。

朝廷咬着牙供应军粮,可是十几万老百姓没有了产出如何生存,他们也要粮食充饥啊!

成大事和姚善守此时当然会齐心协力共同对付建奴的入侵,他们亲自去抚宁找何桂兰帮忙解决粮草问题。

何桂兰跟建奴不共戴天,知道明军在辽东和建奴鏖战,当然会竭尽所能给予帮助。

她立刻发动群众拿出储备粮,给足银币收购,召集乡勇运粮,十天内组织了超过十万石粮食,只不过用了半个月就用商船、马船把粮食送入宁远城。

第三百零二章:人心思归第二百零一章:良性循环第七百章:一夜回到从前第三百五十章:经营临高第六百四十三章:跑路第一百六十六章:我为鱼肉第八百零八章:志愿者第一百五十九章:阴野猪皮第二百零六章:火力输出第三十九章:守株待兔第七百六十八章:军火贸易第六百六十九章:集中爆发第三百五十九章:喜得千金第四百零三章:骑象回师第六百一十九章:乱世用重典第六百七十二章:等着建奴来第十六章:料敌预先第七百三十二章:松锦大会战第五百九十七章:夺回琉球第一百四十六章:合作共赢第八百五十一章:千刀万剐第二百零五章:鬼哭狼嚎第一百七十三章:明军凶猛第四百七十六章:清洗深弥岛第一百六十五章:火炮盲射第一百二十九章:除恶务尽第三百七十一章:再次出海第七百四十九章:汉奸出使第一百八十章:功课做足第六百章:别惹大明第四百五十九章:劫掠广东第五百九十二章:静观其变第五百零七章:团团包围第三百三十六章:埋下伏笔第一百三十二章:各打各的第一百七十三章:明军凶猛第四百二十章:南北对进第六百七十二章:等着建奴来第七百六十三章: 鱼皮鞑子第五百九十五章:乾纲独断第二百三十八章:扩大地盘第二百章:线膛火炮第一百四十八章:虎口夺食第三百零六章:实而虚之第六百零八章:进爵琼崖郡王第五百二十六章:建立制度第四百八十四章:敢于搏前程第一百七十七章:载誉归来第五百零一章:终生难忘第八百二十五章:几家欢喜几家愁第七百二十三章:原始积累第五百六十六章: 夏夜攻防战第一百六十一章:抢运物资第六百一十三章:中原糜烂第一百七十九章:好事连连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祯痛殴李自成第三百四十七章:发战争财第七百九十二章:有粮自安第一百四十八章:虎口夺食第三十三章:渡海侦察第六百四十八章:祸兮福兮第七百四十四章:直把杭州作汴州第四百四十五章:谋夺海南第一百五十章:历史未变第七百七十二章: 巴拿马值得拥有第四百八十四章:敢于搏前程第六百三十八章:慢慢挖掘第九十七章:公然舞弊第十七章:技术人才第二百二十章:抢海盗船第五百七十一章: 奔袭喀喇沁第三百八十四章:不做孙子第三百四十三章:为了发财第七十二章:黄公子赏第二百三十四章:三八条约第六百零五章:荣誉感第五十四章:四轮马车第三百六十六章:时不我待第二百五十七章:蒙古奴才第一百一十三章:皆大欢喜第四百七十八章:勇于任事第五百三十一章:崇祯期待第一百九十二章:街谈巷议第六百二十三章:龙旗飘扬第八百三十八章:聚歼闯贼第七百一十五章:再围锦州第一百一十三章:皆大欢喜第八百五十三章:剐了闯贼过年第二百六十八章:北方马耕第三百六十一章:高调进京第二十九章:和衷共济第二百二十三章:事与愿违第一百六十八章:杀敌立功第三百七十九章:开拓精神第一百零四章:车载步兵第四百四十一章:幸福来敲门第五百三十章:无所不在第七百四十七章:入口劫掠第一百一十二章:老奴将死第二百一十一章:如此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