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贼

吴大头从邯郸南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传开了,说是有一位了不起的好汉,大闹了大都,劫走了两个关键的人物,随后从容南下,狠狠抽了元廷的嘴巴子。

而传着穿传着,两个关键人物就变成了两位皇妃,就在百姓们的殷切期盼中,大都的皇帝陛下绿了。

还有版本说这位大英雄千里南归,单人独马,连斩元军好几位大将,穿州过县,如入无人之境。

也是啊,没有这身通天彻地的本事,如何能在龙潭虎穴当中,翻江倒海,全身而退?

吴大头都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他会成了左拥右抱,横勇无敌的形象了!

更为离谱的是有人提到说那出“单骑擒贼”的戏码,就是演得这位英雄,只不过他抓得不是什么彻里不花,他才多大的名气啊!

被抓的是脱脱,元廷百万大军一夕溃散,都是此人之功。

都离谱到了这个地步,老百姓不知道这是假的吗?

当然知道了。

问题是真的假的有什么紧要吗?

大家就是要出口恶气。

因此各种消息,全都满天飞。

就在这种情况下,吴大头在一名刀客老哥的保护下,坐着驴车,安安稳稳到了黄河岸边。

由于从河北方向南下,他没法直接回老朱的地盘,需要穿过河南。不过难度也不大,上一次他就是从这里去的大都。

只要乔装改扮一下,找一艘渔船,很容易就过河了。

吴大头盘算很好,可他刚到了岸边,还没来得及寻找,有一艘大船就等在了这里。

一位披着铠甲,挎着佩刀的将领正等在这里。

“可是吴英雄吗?在下毛贵,奉了陛下旨意,前来迎接吴英雄!”

毛贵?

吴大头并不认识这位,但是瞧对方的架势,他也清楚,自己是跑不了了,那就随着去瞧瞧吧。

吴大头也晕乎乎的,说实话他早就觉得自己必死无疑了。

但是偏偏就从邯郸出来了。

他甚至觉得自己已经死了,这不过是到了地府罢了,不然哪来那么多阴间的事情?

还陛下呢,不会是阎王爷吧!

事实证明,吴大头还真猜错了,人家的确是货真价实的陛下!

派毛贵迎接吴大头的,正是小明王韩林儿。

就在高邮城外,几十万大军溃散之后,红巾军的势头陡然一转,朱元璋一统淮西,积蓄力量,准备夺取集庆。

张士诚守着淮东之地,凭着盐利,恢复元气。

天完大帝徐寿辉从山里出来,攻城略地。

至于最早举起义旗的刘福通则是寻找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拥立为主,建立宋政权,定都亳州,年号龙凤。

随后又夺取了开封,许州,洛阳等地,彻底霸占了黄河以南。

刘福通是个很有志向的人,他一直牢记着韩山童的口号: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飞龙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如今恢复了大宋,下一步就是北伐。

就在他筹划北伐的时候,知道了吴大头的事情,要说刘福通也不信那些传言,但既然吴大头名气这么大,把他拉过来,岂不是能成为北伐的活招牌。

因此刘福通派毛贵过来,迎接吴大头,把他请到了亳州。

吴大头孤身一人,人家安排,他也没有选择,只能来瞧瞧吧。

还真别说,韩宋这边给了吴大头天大的面子,小明王,杜遵道,刘福通,盛文郁,罗文素,许许多多的头面人物,一起接见。

这个排场比老朱那边大了许多。

“吴英雄,你这一番大闹元廷,可是狠狠涨了咱们红巾军的脸,我刚刚得到了消息,气急败坏的狗鞑子,已经开出了悬赏,要捉拿你,还说你是天下第一红贼,无论如何,也要取你的你脑袋!”

刘福通说话声音响亮,瓮声瓮气的。

吴大头咧嘴,跟你们比,我算什么啊,这天下第一红贼的名头,怎么也扣不到我头上啊?不过他也没什么好解释的,只是躬身道:“不敢当,俺不过是奉命行事,都是我家上位运筹帷幄,巧妙安排。”

“你家上位?是朱元璋吗?”刘福通站起身,笑呵呵走到了吴大头的面前,“你是什么官职?”

吴大头略微一动,随即笑道:“我们戏班子虽然只有几十人,但是上位抬爱,给我了一个百户的职位。”

“百户?”

刘福通哈哈大笑,其他人也跟着笑了起来。朱元璋也太抠门了,就凭这么大的名气,怎么也该给个像样的官职啊!

刘福通笑过之后,对吴大头道:“这样吧,让我们小明王陛下封你为龙骧将军,跟我们干吧!”

吴大头一怔,虽然不知道这个龙骧将军是个什么玩意,但是听起来就比百户高了不知道多少。

但是他却没有多大兴趣。

这倒不是说吴大头有多高觉悟了,只是他这一次死里逃生,已经让吴大头明白了一些事情,牢头和狱卒愿意放自己,整个邯郸的百姓都不想自己死,绝不是因为自己的官职多高。

事实上脱脱被罢黜,元军虽然乱了一阵子,但也没有谁直接起兵,把脱脱保下来。

说到底是自己服务的老板,人立得住,穷苦人愿意支持,人心所向。再说的直白点,朱元璋给的百户是百户,你刘福通给的将军,没准要不了多久,就是个屁!

“多谢美意,俺没有什么本事,能当个百户,已经是上位天恩,我现在只想赶快返回滁州复命!”

刘福通眉头紧皱,“怎么,你还要回去?是嫌弃官职不够?还是嫌没有赏金?我给你一万两银子,再给你一座宅子,加上十个美女,让他们伺候着你,这总行了吧?”

吴大头无奈苦笑,“此事不是赏赐的事情,无论如何,我也不会背叛上位!”

刘福通心说你就是个百户,我开了这么高的价码,如何还不同意?这也太不识抬举了!

“我问你,我们哪点不如朱元璋?说起来第一个举起义旗,抗击元军的是我们,坐断中原,沙河破敌的是我们,如今恢复大宋,准备北伐的,还是我们……相比之下,朱元璋又干了什么?更何况他也没有用人的气魄,不过给你了区区百户,差别之大,何止天地,你可不要糊涂!”

吴大头面对着刘福通,按理说差别巨大,但是他丝毫不惧,道理很简单,因为刘福通还是高官厚禄的老一套,而此时的朱家军已经努力构建另一套新的东西了。

不是说刘福通不行,而是境界不一样,降维打击了属于是。

吴大头深吸了口气,淡然道:“我这一次进京,是存了必死之心的。上位也没给我许诺什么,只是我觉得值得罢了……我家上位不只是要推翻元廷这么简单。在滁州,在淮西,我们均分田亩,铲除豪强,纠正冤假错案,关闭上百家青楼。我们相信这个天下要更好,要公平,要让每个人都能活着,都能活得更好。正因为如此,哪怕是蒙古人,只要认同这些,也会追随着上位,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实现我们的目标。”

吴大头演出多了,宣讲的也多了。加上他早年走南闯北的经历,竟然练出了一副好口才。

“我们不光要推翻残暴的元廷,还要建造一个大同世界。格局气度,远不是金钱美女,高官厚禄能比的。我不是在给上位一个人卖命啊!”

刘福通脸色阴沉,不但没有劝降,还被教训了一顿,实在是伤自尊,可他又不是善于言辞的,竟然不知道说什么。

这时候韩宋的丞相杜遵道站了起来,他若有所思,朱元璋在淮西所作所为,作为邻居,他也是知道一些的。

坦白讲,他也觉得有些东西不错,但是另外一些东西,就扯淡了,比如废除青楼,那怎么可能!

还有,他听说朱元璋抓了不少元廷大将,竟然从来不杀,只是关起来,这不是姑息养奸吗!

无论怎么看,朱元璋还是不行!

“吴英雄,铲除弊政,赈济百姓,甚至是授田,免除苛捐杂税,清理冤狱……这些事情我们也都在做。不止如此,我们还筹备北伐,要灭了元廷,相比之下,我们比朱元璋更有雄心壮志,你文武双全,投靠过来,自然会受到重用,前途无量。”

吴大头哈哈一笑,“你们和上位还是不同的,上位是真心替百姓着想,而你们不过是想笼络人心罢了。而且要我说,你们定国号为宋,就很不妥当!”

“大胆!”

杜遵道怒气冲冲道:“我们恢复大宋江山,又有什么不对?你一个区区百户,也敢胡言乱语?”

吴大头轻轻一笑,有关宋朝的争论,其实很早的时候,张希孟就说清楚了。

“三百年宋朝天下,无非是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你们想恢复大宋,只怕真的做成了,还不如原来的大宋。倒是我家上位,志在改天换地,重整乾坤,收拾汉家山河,成就汉唐盛业,难道不是高下立判吗?”

“你住口!”

杜遵道气得胡子撅起来,刘福通更是黑着一张老脸。

他们本想着轻松劝降吴大头,没想到这东西不但不降,还伶牙俐齿,说话一套一套的。

外面传说你武功多高,还真是说错了,你的本事就在舌头上面!

刘福通和杜遵道这么想也不错,毕竟吴大头的本职工作就是唱戏宣传,他们算是踢到了铁板!

现在可怎么办?

老老实实把吴大头送回去?

那样的话,还不被朱元璋笑话死?

扣下来?

偏偏吴大头名气这么大,如果消息走漏了,让朱元璋知道,也不好办。

要么干脆杀了?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赶快打断了,可别瞎琢磨,杀了天下第一红贼,他们还怎么号召人北伐啊?

刘福通和杜遵道突然发现,他们把吴大头弄来,完全是往自己的裤裆里塞了个刺猬,要不是闲得蛋疼,谁招惹这个麻烦啊?

早知道装个糊涂,放吴大头走就是了。

现在是追悔莫及。

没有办法,只能暂时把吴大头给关押起来。

就这样,吴大头从元廷的大牢出来,又落到了韩宋的大牢。

这个牢狱之灾还没完没了了。

吴大头也是无可奈何,只不过他这一次的遭遇更离谱了,才进了单间,很快就有好几个刘福通手下的大将过来,嚷嚷着要跟吴大头比武。

不管拳脚,还是兵器,凭什么你是天下第一红贼?

是不是打败了你,这个名头就是我们的了?

再说了,敢大闹元大都的英雄,究竟有多高的本事,是不是三头六臂?

好家伙,大牢又改了擂台了……只不过让人诧异的是,凡是跟吴大头比过的,全都低下了头,心甘情愿服输,一时间吴大头名气更大了……

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孙伴读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伙在此!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八百二十章 龙场悟道第六百二十四章 划分行省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无知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凤的亲事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馒头能破城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虏王保保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标第十章 夫人在行动第三百三十三章 来自张夫子的教诲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饭,使朱家的钱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传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明的张相公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贼土匪的智慧第一百八十章 统一思想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谢大明皇帝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乐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给后人的财富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线出击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学习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八百三十六章 观音奴第八百六十七章 华夏大会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万民一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请主公过江第九百一十章 张希孟的告诫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贤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孙染病第一百二十四章 脱脱垮台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阶段战术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诰第二百九十章 神将常遇春第七百二十章 杨宪倒台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着大元朝完蛋第三百零七章 吃面第七百一十三章 来自张希孟的报复第三十七章 优势在我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五百五十七章 谁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八百一十四章 张太师的高招第六百九十二章 张相公收徒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简朴的张先生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长的高光时刻第三十八章 大帅丢了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无所不能的二叔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四百三十一章 张相公破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决断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四百九十章 一对难缠的君臣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师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时雨张先生第七百八十九章 驸马牵连其中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来立规矩的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寝食不安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编山东红巾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来,不许跪第二百三十七章 赘婿噬主第四十六章 平平无奇的张希孟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时雨张先生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闯关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显神通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诺第八百九十三章 铸造金鼎第四百七十章 军粮到手第三百一十九章 权柄到手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标请看戏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孙之师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贼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征之国第三百七十章 称帝的第一步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处罚第六百一十八章 张相赠诗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八百零三章 印钱就是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两套体系(三更到)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国之法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阶段战术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