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

刘福通北伐,朱元璋南征……当世两大王者,各自选择了发展路线。走到了今天,跟两个人所处的天时地利都有关系,也跟手下人的素质分不开。

刘福通是觉得自己差不多了,就毫不犹豫扑了上去。

朱元璋则是深谙高筑墙,广积粮的精髓,将攻击的重点放在了金陵南部州县。

顺便说一句,张士诚的选择也很有意思,他先是夺取了江阴,随即占据常熟,然后有向苏州方向发展的趋势。

张士诚选择的皆是富庶的地方,不但是鱼米之乡,而且物产丰饶,淮东的盐城等地有食盐产出,苏州有丝绸,松江府等地,由于黄道婆的大力推广,棉纺织技术突飞猛进,也是个拳头产品。

也就是说,张士诚同时捏住了食盐,丝绸,棉布……瞬间就保住了钱罐子,这已经不是老天爷赏饭吃了,而是拿着饭勺子,愣是往嘴里塞,生怕老张少吃一口。

三方的选择各不相同,却各有玄妙。

张希孟也从溧水返回,准备跟老朱一起商定进军计划。

跟在张希孟身边的正是孙炎,他们家悉数被发配了,家产也都没了,按理说他应该很厌恶朱家军才对。

但是孙炎这小子另有一种看法。

不义之财,得之必凶,受之有愧。

如果不是朱家军过来,没准就直接杀人越货,抢走了所有产业,现在能安安稳稳把产业交出去,人安然无恙,已经是上天厚待了,哪里还能憎恶朱家军?

“孙炎,你真不觉得失去家业,是很大的损失吗?”

“不觉得!”孙炎道:“经历明鉴,韩三算个什么东西,可他来见我的时候,提了三个条件……第一,他要我家的田,第二,他要我家的牛马钱财,第三,他要……”

“要什么?”

“要,要我的后娘!”孙炎气得咬牙切齿,眼睛都立起来了,哪怕过去了一些日子,韩三也死了,一想到这个突如其来的父子之情,他还是切齿咬牙,郁闷欲死!

一个韩三就让他看到了世界的险恶,相比之下,朱家军真的算是仁义之师了。

“张经历在上,请务必相信,就算朱家军让我喂马挑粪,我都心甘情愿,毫无怨言。乱世之中,想要活下来,真是太难了!”

张希孟愕然少许,心中颇受震撼,他思索再三,伸手让孙炎坐在对面,然后对他道:“刘福通选择北伐,主公南征,张士诚图谋平江路,这三者选择各不相同,你有什么看法?”

这也是询问天下大势了……孙炎打起了精神,他在科举考试之中,选择的就是策论,讨论的就是时局,键政的功力还是可以的。

但是张希孟的问话非同小可,孙炎竟然比考试的时候,还要紧张三分。

“我以为刘福通是被架着上了北伐之路,舍此之外,别无选择!”

“何以见得?”张希孟追问道。

“他是最早举起义旗的,又喊出了重开大宋之天的口号。如今迎回了小明王,拥立为帝,国号为宋。既然他意在复兴大宋,就没法真正革除弊政,一切重新开始,除了能聚集兵马,攻下大都,抢占大元天下之外,还能干什么?所以我以为,刘福通是无可奈何!”

张希孟默默听着,脸上的神色柔和了许多。

却是如此,刘福通打出恢复大宋江山的旗号,既是他们的优势,也是负担。而且大宋什么样子,人尽皆知。除非他能顺利夺回大都,才能真正刷新朝政,重建新国。

不然他就被大宋这两个锁住了,必须北伐,也只能北伐!

“那你说说张士诚……如果你是张士诚,会不会下平江路?”

“不会!”

“为什么?”

“因为苏杭之地虽然富庶,却连割据半壁都做不到,他进了苏州城,就落到了陷阱当中,再也出不来了!”

张希孟低着头,略微思忖,竟然笑了,“没想到你能看出这一步棋,果然不错……其实张士诚最好的选择就是和刘福通联手,一起从东路北伐,拿下山东之地,甚至染指大都,再图谋河北,或许张士诚还有机会,问鼎中原。”

张士诚占据淮东之地,最大的问题就是地盘过于狭小,失去了发展空间。

历来想要角逐天下的,都要占据一块得天独厚的好地盘,秦汉隋唐,全都是从关中出发,囊括天下。

这并非巧合。

首先,关中有八百里秦川,水土丰美,人口稠密,而且四周有山河之险,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

力量弱的时候,守住关隘,足以自保。

力量强了,就可以杀出关隘,争雄天下。

即便遇到了挫折,也能退回关中,暂时休养生息。

一句话,关中的容错率太高了,所以刘邦可以无数次失败,全都能东山再起,但是项羽只要一败,就瓦解冰消。

但是自从唐末之后,关中衰败,无可挽回,宋朝就只能把国家的核心放在了河南之地。

虽然河南的农业,人口,都是顶尖儿的,但是偏偏缺少山河之险,一条黄河,夏天泛滥,冬天冻结,开封君臣,战战兢兢。

偏偏又因为燕云十六州早早落入了契丹之后,赵宋君臣无论如何,也没法封闭门户。纵观大宋一朝,都在恐惧中度过。

也不知道是不是压抑太狠了,才憋出了理学这么个怪胎,毕竟春秋的儒家和两宋的理学,不能说完全一致,也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了。

到了元末,想要问鼎中原也是不可能了。

天下能孕育王者的地盘就剩下江淮之地……天完占据了长江中游,算是先声夺人。

朱元璋从淮西出发,占据金陵,也是稳步发展。

至于张士诚,就算他拿下了苏杭,也不过是摆出了常山之蛇的架势,处处等着挨打,而且毫无发展空间可言。

所以从他决定渡江,图谋平江路之时,就注定了成就不高,毕竟东边都是大海,向西就是朱元璋的地盘,他想从老朱手里啃下块肉吃,那不是痴人说梦吗!

孙炎看出了这步棋,但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朱元璋没有顺流而下,直取常州,然后攻取无锡,平江,松江,彻底把长江入海口这块肥得流油的土地,都纳入自己的版图。

毕竟以老朱现在的实力,还是有希望的。

如此一来,坐断东南,遥望中原,岂不美哉?

“这个想法不错,但你似乎忘了主公的根基在哪里!”张希孟笑呵呵道:“朱家军的根本在于均田,占据了扬州和金陵之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朱家军内部的势力分配。有些人是替你们家说话的,他们可不想搞均田!”

孙炎吓了一跳,忙道:“张经历,我,我可没有收买他们啊!”

张希孟大笑,“别害怕,我自然是知道,毕竟现在时间尚短,没法勾结在一起。但是他们的想法我还是清楚的。进了城之后,工商业繁荣,尤其是江南的丝绸作坊,坐拥几千张织机,一年的产出,比一个府的赋税还要多几倍!有人馋这个!想要发展丝绸作坊,就要有原料。老百姓把土地分了,产出的生丝就少,就不好!只有不管农村百姓死活,让丝绸大户放手施为,才能有足够的生丝供应,才能织丝绸发财!”

张希孟几句话,直指核心,鞭辟入里。

这一层道理,他跟徐达都没有说。

如果此时朱家军攻取苏杭,这两座大城市,加上金陵和扬州,朱元璋的手上,城市人口就会逼近三百万。

苏州的丝绸,杭州的贸易,松江的棉布……这几样就能占据朱家军的八成财政收入!

一个团队可以背叛自己的理想,却不能背叛自己的利益。

到了彼时,张希孟再鼓动分田,还能像现在这么顺利吗?

而且依靠市民组建的军队,真的就能横扫天下吗?

是不是钱多,就一定能鼓捣出强兵……张希孟也说不好。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如果朱元璋抢占苏杭,断了张士诚南下的道路,这个首鼠两端的盐贩子,会干什么,谁也不知道。

虽然单独张士诚不值得害怕,但是他跟刘福通勾结在一起,会怎么样?投降了元廷,又会怎么样?

即便他这两样都不做,光是跟老朱纠缠,就十分麻烦。

毕竟湖广还有个天完大帝,还有陈友谅……如果他们趁机抢占了徽州等地,断了老朱向南发展的道路。那事情可就麻烦了。

所以说,不管是从内政考虑,还是从全局衡量,向南发展,都是最稳妥的道路。

而且如今大家伙还都是红巾军,都在喊着反元,如果早早内斗起来,也会影响军心士气。

还是那句话,别人可以不在乎,但是朱家军很在意这个,毕竟这也是朱家军的根基之一。

只要占住了道理,才能用理想说服别人。

理想熠熠生辉之时,说两句话就能换来的东西,在理想褪色之后,哪怕真金白银也买不来了,毕竟剑桥五杰那种人,可不是用钱能买来的。

张希孟和孙炎谈了很多,甚至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谈到了最后,张希孟笑道:“我身边也缺一个整理文书的,你愿意吗?”

“愿意!”

孙炎毫不犹豫答应,“经历大人的一番高论,真是让卑职茅塞顿开,卑职愿意跟着经历,长长见识,学学本事,也省得被人瞧不起。”

张希孟微微一笑,他当了这么久的秘书,也该有个属于秘书的秘书了。

孙炎更是喜出望外,因祸得福。张希孟虽然不是朱家军的老大,但是貌似他手下正儿八经的属官,还就是这么一个。孙炎瞬间觉得自己的腰杆硬了,不过他还是很冷静的,千万不能得意忘形。

必须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的……而找上张希孟的第一件事,就是吴大头的事。

这位五短身材,晃着大脑袋的油腻中年人一来,就把孙炎惊到了……不会吧?不会吧?

他就是第一红贼?

就是名震元廷的头号悍匪?

如果给他一个挑子,都可以上街卖炊饼了。

不会是吴爷神通广大,会无数变化吧?

最不济也懂得易容改装,他看到的不是真正的吴大头,绝对不是!

老吴不知道自己让孙炎的三观都粉碎了……他只是跟张希孟提议,“我在亳州大牢的时候,跟牢里的朋友聊了很多,也编了几出新戏。刚刚听说有宁国路的民兵过来,想要了解咱们如何分田。我琢磨着干巴巴派人过去说教,未必有用……能不能让我带着人过去,给老百姓们好好演几出戏,寓教于乐吗!”

张希孟一听大喜,笑道:“这最好不过了,可你要小心点,别被元兵和乡勇抓了!”

“哈哈哈,经历放心吧,元廷都抓不到我,更别说这些废物了!行了,我这就带着戏班子去了!”

吴大头拍了拍屁股,乐颠颠走了。

张希孟忍不住笑道:“咱们的第一猛将出手了,就看效果如何吧!”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夺一城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五百九十二章 张希孟的大棋局第七百五十章 果断处置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鲸落,万物生第一百二十五章 挥军下扬州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挥使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四十五章 李善长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学习大明第四百三十一章 张相公破城第八十章 上学啦!第四百二十一章 广而告之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难为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们有的是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伙在此!第四百四十八章 织毛衣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诗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贼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二百五十四章 张李同心,其利断金第三十八章 大帅丢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税务部第一百三十二章 图谋天下的雄心第一百五十章 菩萨兵来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问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张相回京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买李善长的价码第六百三十四章 处死二侯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六百九十九章 济民学堂,救济斯民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开疆第四百二十一章 广而告之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六百八十九章 张相住我家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书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七十三章 罗贯中来访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无知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产和建设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八百六十七章 华夏大会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长悟了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虏王保保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开了第六百九十章 师道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六百七十五章 尴尬的老朱第六百一十一章 会说话的蓝玉第二十一章 杀出去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为士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职第七百一十九章 来自李善长的一击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二百一十六章 劝降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国法最大第六百八十八章 赶快叫爹第四百七十二章 请小明王退位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张相回京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圣的张相公第二百三十二章 机会要均等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八百六十七章 华夏大会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给后人的财富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五百九十五章 弹劾太子的猛士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贵子第三百五十五章 树碑立传第二十二章 势不可挡的朱重八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边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东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铭记第三百六十七章 愿意追随咱的,留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养储君第六章 论守城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后的忠臣第一百六十二章 狱中悟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学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霉的礼部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九百零三章 张太师的境界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来第三百零四章 国珍飘零半生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坏了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书成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当爷爷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馒头能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