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间之屑

常遇春盯着眼前的铜钱,突然放声大笑,“可笑张士诚,弄巧成拙。他铸天佑通宝,结果天不佑他!这都是张士诚失德,天厌地弃,神灵不护,此战,我们必胜!”

所有铜钱悉数正面,加上常遇春的这番话,迅速在船队中间传播开了……

士兵们立刻惊为天人,对常遇春是五体投地,佩服到了不行。

说来说去,他们毕竟是刚刚归附不久,虽然靠着一张田契,拴住了大多数人的心,但总是缺那么一点百炼成钢,千锤万凿的坚韧。

加上要面对不久之前的主子,常遇春的把握也不是那么大,所以才完了这么一手,貌似是哪位名将用过的故智,他也是偶尔听张希孟提到过,想来这些水兵应该不知道。

常遇春这么大动干戈,其实是他跟蛮子海牙聊过之后,得知了一个消息,目下张士诚依旧向元廷解送漕粮,每年的数目不算多,只是区区十一万石而已。

而蛮子海牙的船队,就负责保护过这批漕粮。

听到这个消息,常遇春都气得笑了,好一个不要脸的张士诚,你还廷孝顺的!说是归降了元廷,就真的给元廷送粮食,老子岂能让你把这些民脂民膏,白白送给大都的昏君?

常遇春询问,粮船是从哪里出发的?蛮子海牙告诉他,原本船队就是从江阴集结,后来考虑到离着朱家军太近,就放到了松江府的上海县。

没错,此时的上海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县。

松江一府是在元代升格的,原本只有华亭县,升格之后的松江府依旧下辖华亭县,同时又增设上海县。

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别看张士诚需要从朱元璋那里弄粮食,但是每年该给元廷的漕粮,还是会如数送去的。

对此张士诚还有一番精妙的逻辑:输漕粮大都,蒙古人得以饱食,方可以大刀阔斧,剿灭韩宋刘福通。福通灭,则朱重八孤立无援,必然一败涂地,身首异处。吾非为大元送漕粮,实为自家除一心腹大患。

大概的意思就是曲线抗朱吧!

当然了这套话也只是张士诚自己相信罢了,毕竟稍微有点智商的都明白,以元廷的贪婪程度,送去这点粮食,还不够上面的人层层盘剥的,别说拿来对付朱元璋了,能有多少用在刘福通身上,都不好说。

说到底,怂就是怂。

面对老朱,张士诚需要想的不是如何对付老朱,而是要让人相信,自己能对付老朱……是让朱元璋相信吗?

不!

是让苏州的百姓相信,朱元璋知道他没有!

就是这么个自欺欺人的办法,如今也遇到了危险,常遇春愣是要把骗局拆穿了,你说这个人该多可恶吧!

“弟兄们,这些粮食都是民脂民膏,不该拿来豢养昏君奸臣……张士诚不要脸,咱们就帮他把脸找回来!传我的命令,立刻抽调两千精锐,随我登陆,袭击上海县,把粮食抢走!”

шшш● t tkan● ¢Ο 能跟着神将并肩作战,天妃都会保佑的。

一时间无数人嗷嗷喊着要加入,最后常遇春从超过五千人当中,挑出了两千一百五十人,这些人随着常遇春登陆之后,毫不犹豫直扑上海。

不得不说,蛮子海牙率领水师,成建制投靠朱元璋,对张士诚造成的打击太大了。过去张士诚在江面有优势,他并不需要像朱家军一样,沿江设立烽火台,建立预警系统。

可骤然拿去了水师优势,张士诚的兵马就捉襟见肘了。

他要在常熟屯驻大军,防止江阴和无锡方向的朱家军,又要在苏州安排重兵,保住老巢,另外杭州那边还在打,处处都是烽火,你让他能怎么办?

结果就是常遇春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迅速杀向了上海县,几乎没有遇上任何的阻拦。

驻守上海县的不是什么大将,而是一个文官,是张士诚的参军俞思齐,是泰州人。其实最初张士诚也是不愿意给元廷送粮食的,但是这位格外坚持。

他还说过去是贼匪,如今是大元之臣,岂能不进贡天子?难道要和朱元璋那种匪类相提并论吗?

提到了朱元璋三个字,张士诚立刻上头了。

没错,咱是大元忠臣,咱背后还有元廷,还有那么多忠臣良将,用不着害怕姓朱的。这个漕粮必须送!

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特意让俞思齐负责此事。

每年的夏粮,秋粮收获之前,俞思齐就会在上海督办漕粮,优先装船起运,送去大都。

当漕粮送出去,心就安定了许多,这一刻他们又和大元朝在一起了。

今年又是督办夏粮的时候,俞思齐早早赶来。

他亲自部署,下令衙门的差役提前到各个村社,去知会那些往日帮忙征粮的大户,今年务必要按时完成任务,谁敢抗拒,严惩不贷。

可就在俞思齐下令之后不久,就有几个大户过来叫苦了。

“参军大人,非是我等不愿意为国出力,实在是今年水患严重,四月份发桃花汛,好些田地都被淹了,牲口、粮食、百姓,被卷走了好些,就连我们的田庄也多有损失,着实是拿不出更多,还请参军大人可怜啊!”

另一个大户也跟着道:“是啊,现在无日不战,本来各种杂税摊派就多,又是出钱,又是出人。再加上总有人传言,说是朱元璋那边给分田,还田赋轻,百姓人心不稳,我们怕……”

“怕什么?”

俞思齐骤然拍桌子,怒吼道:“我问你们,怕什么?”

几个富户被他的声色俱厉吓到了,竟然瞠目结舌,不知道怎么回答。

俞思齐却是怒气冲冲,指点着这帮富户,厉声斥责。

“你们都是猪吗?下面传朱元璋的事情,你们也不管?等着让那些刁民都起来,把你们挨个砍头,首级挂在城门楼上?”

“早就告诉你们了!对付那些刁民,不能太心慈手软。你们要让他们半死不活着,地方才能太平。有灾了怕什么?有灾更要让他们出力,共体时艰!他们不是没有被冲走吗?就该感恩戴德。老老实实干活,好好耕田种地,别没事想些没用的。”

“你们该有个算计,上海地方的田好,产量比别的地方多。一亩田,朝廷拿走四成,你们再拿走四成,剩下的两成也够老百姓吃喝了……吃不上干的还能喝稀的,最不济也能下河摸点鱼虾,总而言之,饿不死就是了。你们要让他们每天除了干活吃饭,就没有别的心思想别的,不能让他们闲下来,懂吗?”

面对俞思齐的悉心教导,这帮富户都听得傻了……我们扪心自问,都不是什么好人,但是跟您比起来,我们还是差得太远了。

什么叫人间之屑啊!

既然参军大人都这么说,富户们还有什么好说的,除了遵旨,就没有别的了。

快点下手吧!

其实俞思齐也是把事情想简单了,他想要四成,衙门的书吏差役,他们也要一份,富户拿走四成田租,富户手下的家丁打手也要拿一份。

毕竟盘剥得越狠,就越要有足够的打手帮忙。

不然的话,只是一个富户站在村里,张口就管老百姓要田租,看看打死你不!

结果就是地方上一下子就乱套了,老百姓为了躲避税粮地租,干脆把粮食扔在了地里,反正收回去还要被抢,不如逃遁海上,随便找个地方藏身,反正都没有活路了,又何必给那些人出力气。

也有一些村寨的百姓,不甘心被盘剥,他们凑在了一起,把青壮都选拔出来,粮还是要收的,但是敢来征粮,咱们就拼个鱼死网破。

宁可战死,也不给一粒粮食。

老百姓也是被逼到了墙角,再也没有退路了,民不畏死,粮食就在这里,放马过来吧!

而就在这时候,有一队兵马,自江岸登陆,奔着上海杀来,据说是要找俞思齐算账的,听到这话,老百姓都激动哭了。

这个该死的畜生,终于有老天要收他了。

老人家把藏在家里,最后的一点粮食拿出来,犒劳将士……青壮小伙子们,结成队伍,拿着简陋的长矛大刀,在前面带路。

就这样,常遇春率领着兵马,没有任何阻拦,就杀到了上海县城外面。

面对朱家军神兵天降,俞思齐都傻了,坐在那里,呆呆望着前面,“如之奈何,如之奈何啊?”

这位不停念叨,竟然不会说别的了。

手下还有个领兵的将领,他看不下去了,气哼哼打断了俞思齐的嘟囔。

“大人受大王之命前来,如今朱贼杀来。大人怎么可以自乱阵脚。末将愿意领兵守城,大人可以坐镇城中,调拨兵马,向大王求援,总不能辜负了大王之恩吧!”

“大王,大王!对,还有大王!”

俞思齐仿佛如梦方醒,还能指望张士诚呢!

他勉强镇定一下,“你说得对,现在就去戒备朱贼,我,我自有打算!”

打发走了手下,俞思齐突然一跃而起,冲到了县衙后面,抓起一匹马,带着两个心腹,趁着关城门之前,冲出了县城,直奔苏州而去。

只不过他们还没跑出来多远,就被一队民兵发现了,有人认出了俞思齐,两个随从吓得掉头就跑。

俞思齐也想跑,可偏偏他的马不听话,把他掀到了地上,摔得几乎昏厥……当他挣扎要逃跑的时候,一只穿在草鞋的大脚,狠狠踩在了他的背上!

“畜生!狗官!你也有今天!”

又有民兵过来,抓起俞思齐,也不由分说,把他拖到了一堆热气腾腾的马粪前面,把脑袋狠狠按了下去。

俞思齐痛苦哀嚎,被塞了一嘴马粪,熏得没了半条命。

这还不算完,民兵又拖着他,到了一片泥潭前,把俞思齐按在里面,一遍又一遍,直到他被淹得昏死过去,民兵纷纷跳到了他的身上,用力践踏,全身的骨头都被踩碎,七窍流血,骨肉化为泥浆,死在了一群只配半死不活的老百姓手里!

没有比这个下场更合理的了……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标的教育第一百零四章 全员反叛第六百一十一章 会说话的蓝玉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八百九十五章 统一货币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于此,大明兴于此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广孝的新官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来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难的考试第四百二十六章 铁矿第五百九十七章 怀王千古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长的高光时刻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宾第六百零七章 张相回到了忠诚的应天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九章 论地主豪强的软弱性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谁?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无所不能的二叔第一百一十四章 为继续做人而战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们有的是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复兴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卫司惹祸了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应天第一百三十二章 图谋天下的雄心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谋反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虏楼船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四百零一章 群贤毕至第四百七十四章 刘福通走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给你们胆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红巾大联军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讲武德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为难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个技术活儿第三百四十九章 铁索连舟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养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们想回家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钱的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铁索连舟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来,不许跪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团成立了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闯关第七百八十三章 该宰肥羊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许士大夫再回来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复和州第七百零九章 我们不会让父皇失望的第一百六十三章 轻松出狱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试多是一件美事第五十七章 声威大振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奖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寝食不安第六百零七章 张相回到了忠诚的应天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还活着!第三十八章 大帅丢了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儿辈的婚事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饭,使朱家的钱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群贤也凑齐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统拖不得第四百零一章 群贤毕至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来的官制第六百七十二章 为陛下贺!第四百四十章 卷起来的群臣第四百八十八章 这个大明不一样第八百四十九章 夺了鸟位第四章 汉高祖如何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标战李相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七百六十八章 张太师的亲戚第二十二章 势不可挡的朱重八第五章 知识就是力量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军侯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个技术活儿第三百零九章 俸禄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气的高丽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宫,建学堂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六百七十九章 张庶宁的群贤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凉王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们不是饭桶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惨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张相封神了第八百三十六章 观音奴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七百九十五章 编织情报网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国家抵债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坏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