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来

长夜无眠,灯光闪闪。

在朱元璋的面前,放着一顶头盔,面前还有一面旌旗,傅友德单膝点地,再拜道:“臣惭愧,到岸边的时候,陈友谅已经坐小船跑了,臣只追到了这些东西。”

朱元璋把头盔拿在手里,掂了掂,挺重的,上面嵌着两条金龙……陈友谅称王草率,身边用的东西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他原来的头盔,加了两条龙,用了些明黄的绸缎,倒像是戏台子上用的行头。

老朱一伸手,抽出了刀,将上面的两条金龙撬下来,吧嗒,掉在桌上,还是实心的,可以给夫人打一对金镯子了。

朱元璋笑呵呵收起,随后让傅友德近前来,老朱一探手,把头盔戴在了他的头上。

“大小正好,戴着,你的功劳,咱时刻都记在心里了。”

傅友德一振,连忙大礼参拜,磕头作响。

“上位天恩!臣铭刻肺腑!”

老朱笑了,“好好领兵就是,你是入过巴蜀,打过关中的将才,在咱旳手下,也是绝无仅有的。这次收拢兵马,你的手下扩充为一个整营,五千六百名士兵,再给你一千八百匹战,其余的东西,让兵部配齐。”

傅友德着实是吃惊非小,朱元璋已经把他放在了和淮西诸将并驾齐驱的位置上。这份恩典,不可谓不重!

傅友德想了想,又道:“上位,臣斗胆进言,陈友谅虽然惨败,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在汉阳还有不少兵马,如果给他一些时日,难免不会死灰复燃,臣以为应该立刻追击陈友谅,直捣汉阳,断了他的根本,灭了此獠!”

朱元璋不动声色,微微沉吟,便问道:“如今陈军溃散各处的,还有多少?”

傅友德一惊,还是道:“没有二十万,也有十五万。”

朱元璋又道:“那这些人溃散到了哪里,现在又做什么?”

傅友德不敢迟疑,忙道:“除了尚在浮梁的张定边之后,在江州,瑞州,袁州,各处皆有溃军。”

朱元璋颔首,又道:“那这些溃军都在干什么?”

傅友德的额头渐渐冒汗,只能道:“他们正在肆意杀戮,抢夺百姓,为非作歹,为祸一方。”

“是啊,大军之后,必有荒年。陈友谅已经没了大半条命,就算给他几个月,也恢复不了元气。相反,江西之地,人口稠密,物产丰富,迅速控制江西,咱治下的百姓,就能翻倍。争天下,争天下,说到底争得还是百姓啊!”

傅友德稍微思忖,便连忙点头,“臣明白了,多谢上位教诲。”

朱元璋道:“你既然明白了,就立刻领兵,先去拿下江州,记住,要爱护百姓,不许残民害民,懂吗?”

“懂,臣明白!”

傅友德连忙下去,朱元璋看着他的背影,微微沉吟。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别说治天下,就算是接收新地盘,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朱元璋渡江的时候,一江之隔,淮西和金陵的话就有很大区别。

如今进军江西,差别就更大了。

军民沟通不畅。就会有误会,有冲突,不免流血死伤。

因此处理这些事情,必须慎之又慎。

张希孟去劝说欧普祥,朱元璋让傅友德担任攻击江州的主力,都是这些考虑……说实话,打仗之前,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能赢,而战胜之后,方方面面,多如牛毛,反而更麻烦了。

朱元璋稍微思忖,外面就有脚步声,是张希孟来了。

“先生,欧普祥不愿意上道吧?”

张希孟颔首,无奈道:“是我把事情想简单了,分封外面的疆土,没有那么简单,也不是谁都能轻易接受的。”

老朱淡然一笑,“先生,其实咱也想到了,可咱还是同意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张希孟一笑,“主公向来都是迎难而上,自然不会被区区困难吓倒!”

老朱大笑,“先生,以你的睿智难道不知道,咱们要走一条前所未有的路,处处上坡,每一步都是艰险!分封蛮夷之地,让他们建国,羽翼中华,如今这帮人不愿意,不代表以后也不愿意。总而言之,这是咱们的方向……这人啊,只要有了目标,便是泰山,都能搬开了!”

老朱站起身,豪情万丈,用力挥舞拳头,充满了力量。

“欧普祥不识抬举不要紧,是他自己糊涂,要不了多久,他自己就会悔之晚矣。”

张希孟一笑,“用不着多久,他现在就该后悔了。”

话音没落,郭英就匆匆进来。

“上位,张相……欧普祥求见,他说自己有罪,上位只管杀他就是,何必怂恿小卒欺辱于他,这么做未免……未免有失公道!”

张希孟呵呵两声,“他想要公道,那就给他公道……这些年欧普祥独霸袁州,当真觉得自己如何如何吗?只要下面的士兵动员起来,揭露他的罪行,十颗脑袋也不够砍!”

张希孟气呼呼说道,朱元璋竟然抚掌大笑,“好!讲得好!先生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喜欢讲道理了,遇到这种人,道理是讲不通的。”

朱元璋对郭英道:“你去告诉欧普祥,咱现在还有军务,让他等一等吧。”

郭英连忙答应,赶快下去了。

欧普祥还不醒悟,那就只能帮着他体面,岂止张希孟和朱元璋,郭英也是一肚子坏水,对付欧普祥,他就够了。

这时候朱元璋又对着张希孟道:“先生,咱们还是商量一下张定边吧……此人之勇,还在常遇春之上啊!”

不消多说,老朱爱才之心,溢于言表。

其实张希孟也是这么看的。

张定边不光是能打,而且还寿命超长,用他为将,能打几十年,哪怕老朱死了,人家都活蹦乱跳的。

这种超长待机的金牌打手,谁能不喜欢呢!

而且根据邹普胜、丁普郎等人的说法,张定边人品忠厚,约束士兵也算严格,在整个陈军当中,都算是凤毛麟角。

如果能收到麾下,拿他打元兵,也是好的。

只不过越是猛虎,就越难以驯服,必须出大力气。

朱元璋盯着地图,对张希孟道:“先生请看,常遇春早就领兵前往彭泽,从彭泽南下,挥师浮梁州。徐达也领着人马,自湖口向东,压了过去。还有花云,已经飞鸽传书,不出意外,他的骑兵也会出祁门,向西杀来,封锁张定边东逃的路线。”

张希孟听着老朱的排兵布阵,头皮都一阵阵发麻。

张定边这是多大的福气啊?

竟然能得到这么多名将的围攻。

徐达,常遇春,花云,这都是老朱手下的王牌,几乎都是独当一面的,面对此情此景,张希孟只想说一句,还要加大力度!

“主公,说到底,张定边最容易向西逃窜,湖口方向他无路可退,没准就会走鄱阳湖,主公可有安排?”

老朱含笑,“自然是有的,饶州方向的兵马,会向北出动。最最紧要,咱让朱文正和郭兴渡过鄱阳湖,围攻张定边。再有,费聚、陆仲亨、唐胜宗,他们会封锁都昌一线,然后也向东压过去。这些兵马,十面埋伏,天罗地网。别管张定边有多大的本事,他都休想逃出罗网。”

张希孟盯着地图,反复看了再三,终于长长松了口气,不再言语,只剩下默哀。

张定边这家伙运气还真是不错,竟然得到了这么多名将的照顾,毫无疑问,他大约是跑不出来了。

但他会不会甘心投降呢?

张希孟还真挺担心这家伙轴脾气上来,死活不肯投降,那就不好办了。

张希孟突然发现了那面陈友谅的旌旗,张希孟有了一个主意。

“主公,把这个送过去怎么样?张定边见到了旗号,必然灰心丧气,斗志锐减。”

老朱想了想,笑道:“先生似乎很重视张定边,志在必得啊!”

张希孟咧嘴一笑,“其实臣是在乎朱英,他还在浮梁,能少拼命,少点危险,臣才是求之不得。他的命苦,说实话,臣是不舍得他受委屈的。”

朱元璋眉头微动,脸上似笑非笑。

哪怕是对朱标,张希孟也是主张要多历练,不经历那些东西,就没法成才,好的太子是教育不出来的。

可是到了朱英这里,画风就完全不一样了。

朱元璋连连点头,突然他笑道:“先生,你说欧普祥不识抬举,不想去外面封国。你说这事朱英行不行?”

“行啊!怎么不行!”

张希孟立刻道:“主公,你要是这么想,那可就太好了,务必要给朱英找个四季如春,风光秀丽的好地方。”

“哪里?”

“自然是云南啊!”张希孟忍不住道:“汉武帝征服西南夷,将云南等地纳入版图。一直到唐朝,南诏立国,再到后面的大理,又到了如今……足足好几百年时间,这块土地都已经脱离了中原王朝的掌控。如今把匝剌瓦尔密统领云南,当地已经没有多少汉人汉风了。主公要是舍得,将云南交给朱英,再给他几十万汉人,让他镇守此地,恢复汉家衣冠,推行华夏教化。”

“守住了云南,就稳住了西南,稳住了西南,就稳住了中原的大后方。”张希孟感叹道:“或许在几百年后,中原大地面临危机的时候,子孙后代会感激我们今日的决定。疆域辽阔一些,家底儿厚实一些,这些才是文明的真正底蕴,哪怕遇上了败家子,也要败些年头,不至于一下子就亡国灭种。”

朱元璋对这些话,将信将疑,但是他看出来了,张希孟是真想替朱英讨点好处。

“其实就凭着驻守浮梁之功,咱就该好好赏他!”朱元璋大方笑道:“只不过一个云南,会不会太小,太远了?”

“不不不!”张希孟连忙道:“主公大可以放心,云南向南,还有太多的土地,要是那小子连开疆拓土的本事都没有,臣也白教他这么多年了,该打屁股喽!”

第三百零八章 怎么当吴王第一百八十章 统一思想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二百七十二章 胆大包天第二百三十二章 机会要均等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五十二章 联手李善长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无知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万第四百零八章 单向透明第八百三十六章 观音奴第五百八十七章 张希孟的小发明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戏第二百五十九章 张夫子第三百零六章 册封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三百零四章 国珍飘零半生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长的高光时刻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军的第八百六十章 我们应该反思第三百三十四章 脱胎换骨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四百三十一章 张相公破城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张相公第一百零五章 赵均用覆灭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孙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张希孟的为臣之道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纪律第六百七十五章 尴尬的老朱第十章 夫人在行动第七百零六章 师表大明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应,可以休矣第六百六十六章 布局下一代第六十章 落网(加更求票)第七百八十八章 还是儿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这个考验我?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师来投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赘婿噬主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谋反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钱第八百六十章 我们应该反思第五百五十二章 张相封神了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滚越大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军出击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给后人的财富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奖第五百二十四章 张士诚,决不投降!第二百七十二章 胆大包天第四百四十五章 诸将才干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长的选择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爷心善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说得对啊!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偷袭!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赐金笔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长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补昨天的)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税务部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亩,救济斯民第六百八十五章 张相公驾到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聪明的孔家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亲戚第三百四十七章 顽强的朱英第三百三十六章 为反贼立传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复兴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订)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资产第四百一十八章 斩!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溃败第三百三十六章 为反贼立传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话,永不过时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闻鼓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万民一心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抚恤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万民一心第五十七章 声威大振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给我撑腰第一百三十二章 图谋天下的雄心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