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

朱元璋宣读完毕,深深吸口气,将手里的明黄旨意合上。此刻一旁的张希孟捧着鎏金托盘,恭恭敬敬,接下了这份祭文。

如不出意外,将作为特级国宝供奉,永世流传,以供后人敬仰。

老朱顺利读完祭文,竟然也是浑身汗透,气喘吁吁。

迎着海风,面对万千臣民,高声宣读,这活儿可真不轻松,没有个好身体,都抗不下来。

张希孟只是负责主持,就觉得汗流浃背,头晕目眩,暑热袭人。如果再多一会儿,他都害怕自己撑不住。

所幸一切都没有出问题,一行人返回行在,喝了点凉茶,吃了些水果,张希孟这才喘上了一口气。

正好朱英喜滋滋走进来,对张希孟嚷嚷道:“大哥,你给我干爹写的祭文绝了!我看见所有人都在谈论,就连军中小卒都说吴王有气魄,跟着上位有奔头。”

张希孟微微愕然,随即道:“我虽然润色了一些,但祭文还是主公所写,帝王气象,天子胸襟,总算是水到渠成了……对了,你跑来干什么,是有事情了?”

“有,干爹叫我过来瞧瞧,如果大哥缓过劲儿了,去他那边一趟。”

张希孟打起精神,跟着朱英,过来见老朱。

朱元璋就比较随便了,赤着脚丫子,坐在那里,旁边还有个挺大的西瓜……见张希孟来了,连忙招呼,“先生,快来尝尝,解解暑气。”

张希孟一笑,“主公,臣吃了些荔枝,实在是没这个肚子了……不知道主公有什么吩咐吗?”

老朱点头,“吩咐谈不上,咱就是有这么点想法,你说咱们在岭南讨论的这些事情,写的这些文章,好不好?”

张希孟忙点头,他能说不好吗!

老朱又道:“既然是好,咱打算让更多人知道才行。”

张希孟略怔了怔,立刻道:“主公放心,这些内容礼部那边肯定要刊印的,明发各处,还要让民间讨论,各地的学堂阅读,阐发见解……这些都有安排。”

老朱顿了顿,心思并不在这里。

“咱的意思,能不能给那几个人送去,让他们也开开眼界?”

那几个人?

开开眼界?

张希孟沉吟了片刻,才试着道:“主公的意思,是要给张士诚、刘福通等人?”

“也包括陈友谅,如果元廷想要,咱也可以送一份过去!”老朱笑呵呵说道。

张希孟也愣住了,这个主意,有点厉害啊!

争天下可不只是打打杀杀,如果疆场就能定天下,那项羽才是王者,吕布该一统三国啊!

争霸争的是人心,比的是格局气度,看旳是内政水平,较量的财力民力……最终胜利者,未必是最能打的,但一定是最顽强的。

时至今日,朱元璋集团,已经从上到下,从里往外,全都梳理妥当了,剩下的虽然算不上小问题,但是最根本的东西,已经再无迟滞,可以畅通无阻,沛然而行,黄河之水天上来,试问天下英雄,谁堪敌手?

而这些文章祭文,就是朱元璋向群雄发出的信号!

高,着实是高!

“主公这一计就能试探出这几家的成色,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

老朱含蓄一笑,“还不是先生的格局高,咱跟着学了这些年,也勉强赶得上先生的脚步,不至于糊里糊涂,被纷繁乱世,迷了眼睛。”

“这也是主公聪慧,心怀天下,理所当然的事情。”

老朱欣然接受,君臣商业互吹,自然是很有趣的。不过正事也不能忘了,立刻下令,准备抄本,然后派人以八百里加急,送回应天……然后要求应天立刻将东西发出去,送给其他各家。

朱元璋亲自关照的大事,又是这个时候,试问谁敢怠慢,李习身为一个老儒,面对这些惊世骇俗的文字,就只剩下震撼了。

还真别说,真的走出来了!

这几年张希孟提倡的东西,结合这一次的岭南之行,已经彻彻底底形成了体系……一个足以抗衡并且取代儒家三纲五常的一整套体系。

或许还有些不足之处,需要补充完善。但是仅仅从立意上讲,这套东西压倒儒家主张,已经不成问题了。

看起来往后孔孟门徒不值钱了,读书人怕是要成张门子弟了。

李习感慨了一阵,却也没什么好说的,他可以对张希孟主张的任何东西提出反对,但是唯独一样,他不好反对。

这便是张希孟主张的兴学。

过去李习是儒士,但是他现在更多是一部尚书,管着上百名官吏。

一个衙门有多重要,多少权柄……这可不是看别人怎么说,那要看这個部有多大权力,掌握多少资源!

吏部为什么牛?

全天下的官吏,都要归吏部管,一个强势的吏部尚书,可以和宰相分庭抗礼。

当然了,在张希孟建议设立门下省之后,门下执掌下面的书吏,可谓是捏住了官僚体系的根基,别说吏部了,就算是中书省,也比稳稳压住门下……

这些事情李习暂时还顾不得,他真正在意的是兴学!

前面在白鹿洞书院,已经宣布要废除书院,废除私学,到了现在,更是有人人为士的提法。

想要成为士人,最起码要读书识字吧?

说人人为士,人人读书,这个目标有点大了,想要做到,非常困难……咱们能不能打个折扣?

比如让七成人读书,五成也行,要不降到三成!

反正不管多少,都是要比现在几倍,几十倍增加……一直礼部都是世人眼中的清水衙门,除了科举之外,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权柄。

预算也是六部当中最少的,别看工部辛苦,但是那些大工,河道,城池……哪一项不是几十万贯,上百万贯!

也不是说他们贪墨国帑民财,而是说你只要握着这么大一笔钱的花销去向,你就自然而然得到尊重敬畏。

如果礼部能负责建立五千个学堂,或者一万个学堂,乃至更多,谁还敢瞧不起礼部?

咱们这帮书生的好日子可算来了!

李习毫不犹豫就动起来了,赶快布置下面,让大家伙准备上,只等命令性下来,立刻行动!

谁也拦不住咱们!

礼部如此,其余各部衙门,就更不用说了,大家伙战战兢兢,评估着岭南之行的影响,大家伙都知道很大很大,但是具体到了什么地步,却是没人敢说。

……

“吴王当真在祭文当中提到我了?”

方国珍已经是第三次询问,儿子方关把祭文摆到了他爹面前,“您老自己看,不就是写在这里吗!”

方国珍瞪大眼睛,看了好半天,突然喃喃道:“就是太少了,再多几个字该多好啊!”

方关脸都黑了,“爹啊,张士诚高邮之战打得那么辛苦,吴王都没写一个字,把您老和彭祖师,郭大帅放到了一起,这是多大的恩典啊?说实话,儿子都觉得脸上有光!祖坟冒青烟!”

“是啊!”

方国珍的老脸有些尴尬,想笑,却又不那么自然。

“爹,你这是怎么了?”

“哎!”

方国珍重重叹息,“吴王抬举了你爹,可你爹心里头清楚,我是起兵不假,可我首鼠两端,几次投降,又自己反叛,世人都把我当成反复无常的小人,如今听到吴王如此夸奖,我,我还有点不,不舒服自在。”

方关能说什么,只能说老爹还有点自知之明,没有糊涂!

“爹,别管怎么说,有吴王的赞许,您老人家也值了。”

方国珍思索再三,心中烦躁,干脆起身,来回踱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突然道:“你说吴王能一统天下吗?”

方关一愣,愕然无语。

方国珍又补充道:“你别怕,就实话实话,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方关这才鼓足勇气,闷声道:“爹,陈友谅新败,张士诚早就没了心气……刘福通和元廷,尚在鏖战,他们鹬蚌相争,吴王渔翁得利,这,这大局不是挺明白吗?”

方国珍语塞了,貌似还真是这样,儿子的水平上来了,连天下大势都弄明白了。

可问题是弄明白归弄明白,他该怎么办啊?

继续守着台州、温州,当土皇帝,等候朱元璋大军袭来,还是早作打算?

方国珍陷入了挣扎。

谁不想独霸一方,自己说了算?

而且朱家军那边管得严格,远不如现在逍遥自在,从自己出发,确实不该投降朱元璋……

方国珍思前想后,可不管有多少念头,最后他的目光都落在这篇祭文上面。

朱元璋这人念旧,那些濠州跟着他的老卒,算不得吃亏,哪怕死在了战场上,也值得了。

再看看自己,看看自己的这些兄弟……

还能说什么,只有一声长叹!

方国珍足足纠结了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还没有吃饭,他就下令,召集所有将领兵卒,一个不许落下。

两个时辰之后,差不多一万五千人凑在,包括方国珍的兄弟方国璋,也都在内。

方国珍攥着拳头,走到了大家伙的中间,他深吸口气,“俺,俺就说一件事!从今往后,俺投靠吴王了。”

下面人纹丝不动,似乎没有听清。

方国珍值得再次大吼,“俺老方,降了!投降吴王了!你们听懂了吗?”

短暂的沉默,随后竟响起山呼海啸的万岁之声,竟有人喜极而泣……方国珍嘴角抽搐,心里暗骂,“奶奶的,这帮孙子,早就变心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谈判之列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单的张相公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赏第六百九十九章 济民学堂,救济斯民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国公第七百八十八章 还是儿子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盗的张希孟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们并肩作战吧!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张相公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讲话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后的柱石第三百二十五章 简朴的张先生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礼来降第三百零六章 册封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处罚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六百五十四章 写入大诰第八百四十三章 马和三宝第七百七十七章 贫家子的胜利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七百八十四章 赌上一切的朱标第二十八章 粮和人第七百六十七章 说服朱元璋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一百二十二章 实力暴涨的朱元璋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贵!第九百章 到了地狱你也不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军侯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产和建设第三百八十八章 内斗果然开始了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五百五十二章 张相封神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后人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孙之师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许加入华夏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凤的亲事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三百零七章 吃面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三百五十章 诈降的人选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应,可以休矣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们不是饭桶第一百八十六章 张先生来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惨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联手李善长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谁?第五章 知识就是力量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国家抵债第十九章 贾鲁病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买李善长的价码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东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讲武德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七百四十九章 无愧朱元璋之子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强的朱元璋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恶气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贵!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俘营复盘事件第一百章 军中不许赌博(三更求票)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凤的亲事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军侯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给百姓的礼物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诈李善长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长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个大日子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职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来的官制第七百二十章 杨宪倒台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来自老朱的赏赐第三十章 淮西第一百三十一章 万岁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礼来降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诺第七百八十四章 赌上一切的朱标第三百六十七章 愿意追随咱的,留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处罚第四百五十四章 聪明的孔家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们有的是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个大日子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第六十八章 进城不是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