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张家老仆

朱元璋和张希孟回了临淮镇,看起来辛苦一趟,除了几百个赤手空拳的青壮,什么都没有带回来。但是他们俩都清楚,这一次可赚大了,而且赚得盆满钵满,都流出来了。

解救了郭子兴,逼着赵均用谢罪,朱元璋的名头一下子达到了新的高度,能和那几位大帅相提并论,甚至还要胜过郭子兴一头。

朱元璋的勇武智慧,在保卫濠州的战斗中,已经显露无疑,没有什么好说的。

这一次不计前嫌,救了郭子兴,是老朱的仁义……不但把前面欠郭子兴的都还清了,还属于涌泉答报。

反正只要脑筋正常的,都不会觉得朱元璋欠郭子兴的,一个干女婿,帮着你守城,又救了你一命,还想怎么样?亲儿子也不过如此吧!

其次,朱元璋没有跟赵均用翻脸,依旧维持了濠州红巾的大局,仅仅这一条,就让饱受战乱摧残的百姓感激涕零,五体投地。

大家也知道,不可能永远太平下去,但是能在春耕的关头,相安无事,不用打仗。把粮食种下去,秋天能收获,不用饿死,已经是别无所求了。

没法子,身在这么个末世,真的想不了太多。

也就是说,至此为止,老朱决定单独发展,造成的波澜终于毫无波澜。

而且伴随着威望提升,每天都有人成群结队,前来投靠。

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更有一个村子青壮全过来的盛况。

张希孟每天负责登记,都把他忙得头晕眼花,跟一个陀螺似的乱转不停。没有几天,就弄了厚厚的一本,张希孟去给朱元璋过目。

老朱接过来,先是一惊,“这么多?”

张希孟笑道:“主公声名大振,八方归附,这也是应该的。”

朱元璋摸索着沉甸甸的名册,喜悦无比,谁不愿意自己实力壮大呢?只是这么大的力量,驾驭起来也相当困难。

朱元璋没急着去体验实力增加的快乐,而是将名册收好,然后对张希孟道:“先生,你说咱招募了这么多乡亲,可是好事?”

张希孟有点被问住了,好吗?

其实在他看来,同乡抱团,很容易形成一个个排外的小山头。

而纵观大明的建立,最大的山头就是淮西勋贵,其次还有浙东文人,还有后续归附的武将,也包括老朱的干儿子们……彼此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私相授受,贪赃枉法,败坏国典,各种坏事干得太多了,这也是老朱不得不举起屠刀的原因所在。

“主公,魏武帝起家,靠着曹氏和夏侯氏的宗亲,李唐靠着关陇门阀,赵匡胤也靠着禁军中的把兄弟……没有一群可靠的人,着实做不了大事。”

“可曹家不也有曹爽一般的蠢猪笨牛,关陇门阀也是彼此争斗不休,赵匡胤最后也要杯酒释兵权!”朱元璋长叹连声,“这些天咱就在思忖这事,眼下刚刚起步,要让大家伙愿意跟咱干,除了赏罚公平,还要靠着乡亲情分,结成一个拳头,这样才能重重挥出去!”

“只是咱又发现,史册之中,但凡事业初创,这帮人到后来都会骄纵胡为,完全不把军规法度放在眼里,变成了国家的祸害!”

老朱扭头,盯着张希孟。

“先生可有高见?”

张希孟悚然一惊,“主公,既然历代都是如此,我也不知道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突然又似笑非笑道:“那令尊说过没有?能不能给咱说说?”

张希孟又是一怔,他的确让老爹背了不少黑锅,有什么新点子都说是老爹想的,弄得他爹都成了藏身民间的大才宰相了。

老朱这么问,也不知道是揶揄,还是真心求教。

“主公,能不能说说,您是打算怎么办?”

朱元璋轻叹口气,“咱也不知道……不过要让咱说,他们真的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咱不会忍的。咱是穷苦人出身,知道老百姓有多恨那帮王八蛋……咱,咱不能成王八蛋的头儿!”

老朱斩钉截铁,剖开心腹,张希孟也豁然开朗,对未来的洪武大帝有了些新的看法。

朱元璋说得没错,在创业之初,必须有一群人追随你。

处事公平,赏罚得当,英明睿智,体恤部下……这些优点,都是在一定基础之上。

你想爱护下属,总要先有下属吧!你想纲纪森严,可也要有人愿意给你管才行。

一肚子韬略,却无处施展,只能走向键政圈,没法走帝王路。多少学了工商管理的,后来发现,却是被别人管理的那个。

说来说去,一切的开始,都是要有个初始团队。

对于老朱来说,这个团队就是他的淮西老乡!

他要得到这群人的认可。

从目前来看,老朱是成功的,甚至是非常成功。

光从每天前来投靠的人数看,老朱都赢麻了。

而且对于那些普通的百姓来说。国家是什么?他们不清楚的,最多能朦胧的知道,自己是汉人已经很不错了。

老百姓最在意的还是同乡,哪怕读了一肚子书的文官,也是如此,大明朝靠着地域结党,简直不要太多。

这些淮西老乡,彼此熟悉,甚至就是亲戚,到了战场上,彼此照顾,奋力作战,不怕死,不至于友军有难,不动如山……这是最大的优点。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正因为彼此熟悉,他们私下里就把事情办了,完全架空上面的人,胆大妄为,藐视法度,也是有的,而且还很严重。

“主公,这些人该用,也必须用,而且在当下,还只能用他们。”张希孟字斟句酌,可不敢说错一个字,因为他清楚,这一次的谈话,怕是会关系到日后无数颗脑袋,半点不能含糊。

“但是用归用,却要约束管教,必要的时候,严惩不贷,以法度为先!”

“说得好!”朱元璋用力颔首,“这正是咱的意思,咱眼见兵马越来越多,心里敞亮,可也担忧,生怕管不好,出了乱子。要说起来,多亏了先生,这些日子咱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道理!”

朱元璋顿了一下,突然想到一件事,忍不住道:“先生,你说咱读书明理,能不能让下面的人也读书啊?他们要是都懂了道理,咱就不用担心了。”

这话让张希孟眼前一亮,放在历史上,朱元璋会对部下讲道理,该赏的赏,该罚的罚……但是让他们读书,老朱却是未必能想到,这也算是张希孟教导有方了。

“主公可是想让我去安排?”

“不是你安排,是让你给他们讲课,就像给咱讲得那样。”

张希孟一听脑袋就大了,老朱队伍膨胀,最忙的就是他,现在还要让他给武将讲课,这不是要累死他吗?

张希孟就想拒绝,哪知道朱元璋微微一笑,“先生别急着反对,咱有样东西,想给先生看看。”

“什么东西?”张希孟不知道老朱能拿出什么玩意,打动他的心。

只见朱元璋把手伸到了怀里,摸了好半天,这才小心翼翼,拿出了一个金锁,还有两个金镯,放在张希孟的面前。

“这是先生的吗?”

张希孟看了一眼,似乎想起什么,他急忙抓在手里,只见金锁之上,有八个字:希孟吾儿,长命百年!

再看镯子,同样也有这八个字。

张希孟再也无法冷静了,他豁然站起,浑身竟然微微颤抖。

这是他在八岁以前,随身携带的,后来大了之后,才让老娘收起来,应该是和老娘的嫁妆首饰装在一起的。

在他们往濠州来的路上,被仆人偷走了……怎么会落到了朱元璋手里?

“主公,这是?”

朱元璋起身,“先生跟咱过来。”

张希孟心怦怦乱跳,他想起来了,那个老仆姓王,借口替自己找药,偷了首饰跑了……他,他真的还活着?

张希孟本以为在这个乱世,一旦分开,人海茫茫,又没有人脸识别,根本就找不到,只是没有想到,居然真的还能碰见。

“少,少爷!”

老王看到了张希孟,先是迟疑,当他认出来之后,吓得魂飞魄散!

“少爷,饶命啊!念在小人伺候张家三辈人的份上,饶了小的吧!”

张希孟只是冷冷一笑,老王发觉不妙,急忙磕头作响,“少爷,老爷向来都疼惜下人,小的知错了,求老爷宽恕……”

啪!

张希孟挥起巴掌,狠狠扇了老王一个嘴巴子。

提起了老爹,他浑身震颤,瞳孔喷火。

“告诉你,我爹他死了!你也要去地下谢罪!”

说完张希孟挥动拳头,不论头脸,狠狠砸了下去,一拳比一拳狠,他要把满肚子的恨,全部发泄出来!

拳打脚踢,回头还抓起鞭子,狠狠抽打,朱元璋没说什么,只是默默送上了一桶盐水……打吧,抽筋扒皮,打死这个坏了良心的畜生!

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话,永不过时第四十七章 恢复旧山河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军侯的格局第四百七十二章 请小明王退位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资产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纳税逃不掉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讲武德第六十七章 咱曾经来此要过饭第七十四章 罗贯中?蒋干!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孙之师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三十三章 马皇后的智囊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间之屑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儿第五百七十八章 传国玉玺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标来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为天下正统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讲话第六百三十五章 绣春刀,出鞘第三百四十一章 这是一个关于格局的故事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个公国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养储君第一百九十五章 刘伯温归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处罚第三百零八章 怎么当吴王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会保你的第二十八章 粮和人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二十九章 连大户都背叛了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请客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后的柱石第四百九十三章 无懈可击的张相公第七百六十八章 张太师的亲戚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贤第六百二十四章 划分行省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孙伴读第五百二十四章 张士诚,决不投降!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银消失了第六百九十四章 许观的信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游戏第七百六十三章 张相故智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饮燕山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孙染病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愿叫我一声大哥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贼土匪的智慧第六百八十九章 张相住我家第四百四十九章 张相的终身大事第五十六章 破横涧山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来立规矩的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两套体系(三更到)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样的朱家军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义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丰收时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试第一百六十二章 狱中悟道第八百零九章 双胞胎第六百二十章 纪念馆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贾,不可自拔第十二章 示儿第三百一十六章 总算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剑诛心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七十三章 罗贯中来访第二十二章 势不可挡的朱重八第六百五十四章 写入大诰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叶又没了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明的张相公第十七章 炮战又赢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头第二百零四章 大盗现身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三百零九章 俸禄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复陕州第九百零九章 财富的力量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团成立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来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个大日子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长的高光时刻第三百五十二章 烧出新乾坤第八章 名满濠州的朱公子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开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