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明的张相公

聚拢在张希孟麾下的这些人虽然是官员,但却书生气更多一些,像宋濂主持翰林院,就是个非常学术的衙门。

至于叶琛则是担任大理寺少卿,专职负责起草法案,将本属于刑部的职权拿了过来,而刑部则是负责执行和落实法令条文。

从这些变化就看得出来, 大明的官制在迅速走向正规化和专业化,官员膨胀的速度,还远低于效率的提升,处于办事能力超强的时期。跟那种冗官遍地,人浮于事是完全两回事。

本着好用就往死里用的原则,目前大理寺同时忙活好几项法令……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土地法,这也是大明王朝的命根子。

张希孟倡导均田这么长时间了, 旨意上也是三令五申, 大家伙都习惯了。不过还欠缺一项最关键的东西, 那就是将均田令变成永久的土地法,而叶琛则是负责这一项工作,目前已经开了个头。

“我就不指望能做成那么多事情了,只要这辈子能把这几项法令修好,就足以含笑九泉了。等我死的时候,也不要什么陪葬, 就把这几项法令装在盒子里, 陪着我葬了, 我就心满意足了。”

大家伙听他说这话, 齐齐反酸水, 你丫的比宋濂还不要脸。这些法令可是大明的根基,你这是注定万古流芳的事情, 你要是嫌弃, 让给我们啊!

叶琛也感到了众人不善的目光, 连忙把话题引开, 他笑着对江楠道:“江提举,你也说说吧!这几年度支局可是很威风啊?做了大明的官, 颇有收获吧?”

江楠放下筷子,看了看大家伙,突然笑了。

“可不是!要不是这身官衣,哪能跟诸位高贤在一起坐一张桌子?放在以往,还不把我赶下去,说我不懂规矩,冒犯了大老爷们啊!”

众人怔了怔,忍不住哂笑。

虽说女子的地位提升不少, 但是能登堂入室的还是不多,以各部衙门为例, 能执掌一个衙署的,就只有江楠一人。

不过其他衙门里面,倒是有一些负责公文的女官, 尤其是御史台, 走在了所有衙门的前面, 或许是觉得女官不容易收买,又或者觉得眼下的女官和其他官吏没有什么瓜葛,清清白白, 做事认真, 清查贪官污吏,十分用心。

最近一段时间, 御史台就有四位女官因为办案果断,被升为监察御史,人称“女青天”,也是一时佳话。

“江提举啊,你就别说笑话了,我可不敢小觑你,不然度支局能把我们大理寺查成没理寺!”

叶琛的话引来哄堂大笑,这时候宋濂突然道:“江提举,你,有没有考虑过成亲啊?”

这话问得很突兀,放平平时,宋濂断然不会开口,但是眼下气氛融洽,他就仗着胆子问了。

江楠倒是没在意,只是淡淡道:“没有。”

“那,那是为何?”

“也不为何!”江楠道:“我现在挺喜欢度支局的事情,清查账目,惩恶扬善,还能跟诸位高贤同座一桌,高谈阔论。一旦成家,又是相夫教子,又是生儿育女,度支局的事情,谁来负责?难不成要把辛辛苦苦挣来的官衣,脱下去不成?我可不干!”

宋濂微微愕然,忍不住道:“江提举,也不能这么说,婚姻大事,还是很要紧的。至于别的,可以稍微缓缓,要不调任清闲的衙门,也不是不行。”

他说这话的时候,偷眼看了下张希孟。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张希孟却摇头道:“这怎么行!如果因为成亲,就必须放弃或者改变官职,未免不近人情了。你宋学士也没有因为家里有老妻,就辞了翰林学士啊!”

宋濂老脸瞬间垮下来,苦笑道:“张相,这,这不能混为一谈!”

“什么不能混为一谈?”张希孟道:“你无非是说女人成亲之后,要生儿育女,没法专心公务,不如男人方便干脆……你这话是对的,但是不能把这个当成拒绝女官的理由。”

这时候闷头吃掉三个狮子头的刘伯温突然抬头道:“没错,我支持张相的看法。”

宋濂咧嘴苦笑,“狮子头还堵不上你的嘴啊?”

刘伯温笑道:“我是这么看的,如果女官权衡利弊,自己愿意放弃,自然无话可说。但是这个不能成为朝廷的规则,不然就会被别人拿来攻讦女官。而且景濂兄,你在地方上看过吗?你知道农家妇人是什么样的?你说她们坐月子吗?”

“难道不坐吗?”宋濂一惊。

刘伯温摇头,“不是不坐,是坐不起啊!整整一个月,就在家里,吃喝都要别人伺候,农户负担不起啊!很多妇人生下孩子,十天左右,就要下地干活……我还亲眼见过,一个妇人头一天小产,到了第二天下午,就跟着去割稻子了。没法子,都是穷闹的。”

老刘成功把话题拉回了民生经济,所有人的兴致顿时低了许多,再看桌上的佳肴,瞬间也淡了不少。

民生多艰啊!

这时候张希孟把话接过来了,“生存的苦难是一齐落在男女头上的,是所有人的事情,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所以说看待女官的问题,也不能单纯的区分开男女。觉得男人好用,女人不好用……生儿育女也不只是女人的事情,如果因为生产休假,需要短暂休息,这不能视作朝廷的损失,而应该看做天下的增加……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是对整体有好处的。”

“而且还有一件事,大家想过没有,一个有见识,有能力的母亲,一个能放眼天下,心怀八方的母亲……她的孩子,是不是大概率会更加优秀一些?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假使这位女官母亲,为天下培养了一个大才,一个未来的尚书宰相,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杰出人才……你们还觉得休假是损失吗?”

“这个……”

在场的众人都愣住了,还能这么看问题?

不过仔细想想,也确实有道理。

生儿育女,繁衍兴旺,这是天下人的事情。

一个优秀的母亲,确实更有利孩子的成长,娶妻娶贤,民间早有这个共识。

试问一个女人,能在官场上杀出一条血路,在和一群男人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能说她不优秀吗?

人才,下一代!

这才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宋濂愕然少许,忙躬身叹服,“张相高见,我是五体投地,真心叹服。”宋濂又道:“我还想请教,张相,你要是成亲,不介意夫人为官做事吧?”

张希孟大方笑道:“有本事做官,那是好事,我介意干什么?”

宋濂这一次躬身更深,大声赞道:“张相之开明,当真是前所未见,除了佩服,我是无话可说!”

其他众人也都跟着称赞,唯独江楠,她皱着眉头,反问道:“张相,我看你也就是一说,宋学士也是如此。加入齐国公夫人在朝为官,不需要避嫌?不会引来闲话?”

这时候刘伯温笑了,“江提举,你这是一叶障目了。其他人或许需要避嫌,但是张相人品学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要是谁非要嚷嚷着避嫌,我倒是觉得度支局可以查查,看看这人干净不?别是自己心里有鬼!”

“好啊!”江楠笑道:“这可说定了,假如到时候真有人嚼舌头根子,我就查他的账,落到我的手里,可别怪我不客气!”

说着,江楠夹了一块蜜汁火方,自顾自吃了起来,浑然不觉几道意味深长的眼神。

而宋濂和刘基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他们俩心照不宣,正在想着,要不要往下说……这时候郭英突然匆匆赶来,见他们在聚餐,郭英羡慕地口水都流出来了。

“张相啊,我,我也是你的部下啊!怎么忘了我呢?”

孙炎很不客气道:“你就别凑热闹了,拱卫司从来都是上位直属,张相可从来没有越权过!”

宋濂也道:“就是,郭指挥使,我们是上下级同乐,你又来添什么乱?”

郭英苦笑摇头,“我也不想打扰你们,但确实有大好事,不得不说。”

“什么事情?”宋濂下意识问道。

郭英顿了顿,没有说话,而宋濂立刻意识到了什么,这时候张希孟起身,拉着郭英去了旁边的房间。

“说吧,是什么事情?”

“张相,前些时候,毛贵派遣田丰来应天,希望咱们能提供二十万石军粮,三千副铠甲,还要一些克制骑兵的弓弩,他是准备救援刘福通,但苦于粮饷武器不足,才跟咱们求援。”

张希孟怔了怔,“这事不能匆匆答应,我们也要举兵北伐,毛贵可以援助,但不能影响我们。”

郭英点头,“确实,李相公也是这个意思,不过最近事情有了变化。”

“什么变化?”

“就是那个田丰……他,他说大明有圣君名臣,必定能一统天下……他,他想求见张相。”

“见我?”

郭英点头,“没错,我猜他是想和张相谈投诚的事情。”

张希孟微微皱眉头,郭英又补充道:“田丰曾是元朝的义军万户,手上实力不俗。他现在占据东平,足有两三万人马,在毛贵手下,也是一等一的大将,如果他能投降过来,山东的韩宋兵马,多半就归咱们了。”

张希孟却是没有急着点头,而是喃喃道:“毛贵人中龙凤,田丰不过是只孤鹜啊!”

“走吧,我去见见田丰。”张希孟拔腿就走……

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请客第六百零七章 张相回到了忠诚的应天第八百四十九章 夺了鸟位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头第一百零三章 决策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论第九百零一章 大兴土木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俘营复盘事件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来买粮的(新年第一更)第七百一十九章 来自李善长的一击第五百五十五章 壮士十年归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罗网的王保保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们赢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斗法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惨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过考试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图谋天下的雄心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归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张希孟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标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鲸落,万物生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头了第九十八章 元军六十万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鹅肉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罗马的结合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们第四十二章 张家老仆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东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图书馆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图书馆第三百四十一章 这是一个关于格局的故事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华夏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负少年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征之国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凤的亲事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番外篇:爱钓鱼的老张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三百七十章 称帝的第一步第三百三十七章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诰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三百一十章 你们想要多少?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三百七十章 称帝的第一步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玺不如金印第六百七十九章 张庶宁的群贤第六百五十章 铁锅炖贪官第三百九十四章 国号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舍得花钱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战斗准备第五百五十二章 张相封神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张相的好学生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六百九十三章 请张相为学生复姓第三十章 淮西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阶段战术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溃败第六百三十五章 绣春刀,出鞘第四百四十章 卷起来的群臣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万民一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亲戚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四百四十九章 张相的终身大事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二百九十五章 吴王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给我撑腰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书第六百八十八章 赶快叫爹第二百三十五章 军力加倍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给我撑腰第一百零三章 决策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标的教育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饺子第六百七十三章 鲁王世子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两套体系(三更到)第三百一十一章 张相是个大好人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张希孟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张相学习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时刻第四百一十八章 斩!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龙第六百零七章 张相回到了忠诚的应天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试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国之法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广孝的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