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从丝绸作坊开始

张希孟率领着人马,从镇江出发,浩浩荡荡,开向苏州,在张希孟的队伍当中,除了能臣干吏,精兵强将之外,还汇集了不少特殊人才。

包括早就名扬天下,号称第一红贼的曲艺班头吴大头,包括家道中落,著名才女郑允端丈夫施伯仁。另外还有从拱卫司调来的千户官周蕙娘。

张希孟的这一支队伍,不只是文武齐备,还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人才。之所以配的这么齐,一来是苏州情况特殊,不准备充分,根本不敢闯这个龙潭虎穴。另外老朱也是生怕张希孟遭到危险,这才百般小心,不惜血本。

总而言之,能配属的都配属了。

剩下就看张希孟的手段了。

“军纪我已经说了一百遍,也就不废话了。再有就是要保持一颗灵活敏锐的心,我们不是去找茬儿,去杀人放火,而是要理解一座城市,明白运行方式,取长补短。对于那些不合适的东西,要坚决铲除,毫不留情。”

“但我们也要清楚,有些好东西必须保留下来,变为大明向前发展的助力。”

众人对张希孟的话,哪里敢有半点怠慢,哪怕听不太懂,也尽力记在心头,仔细揣摩。毕竟以张相如今的地位,说出来什么都是对的。

如果不对,那也是自己愚钝,没有领会清楚。

平心而论,张希孟很怕这种情况。

明军进城的次数不少,从最初的滁州,到金陵,再到其他城市,可以说是驾轻就熟,经验丰富了。

区区苏州,又有什么不同?

还真别说,当下的苏州,就是不一样。

哪怕扬州,金陵这种,有着数量众多市民,发达工商业的城市,也和苏州完全不一样。

苏州的纺织作坊不但规模庞大,而且主要向外销售,每年有差不多五十万匹以上的丝绸,出售海外。

其中仅仅是织工,就超过三万人。另外绣花,印染,贩售,船只,票号……整个产业链下来,牵涉的人数,何止十万!

毫不夸张讲,苏州可以算是对外联系最密切的城市了。

造成这个情况也跟大明有关系。

从很早开始,朱元璋就排斥海外贸易,他恨不得把每一块田都种上粮食,要什么商人,都是农夫不香吗?

幸好有张希孟在,制止了老朱疯狂的打算。

不过张希孟也承认老朱的想法又可取之处。

因此大明虽然有专门的市舶司,但是却限制对外贸易数量。而且大明对外又严格控制价格,胡商想要见缝插针,买点便宜货,那是想也不要想。

大明不干的事情,苏州这边都接下来了,作坊疯狂扩张,大肆改种桑树,哪怕张士诚也知道粮食重要,却是阻止不了改稻为桑的进程。

豪族大户主导之下的苏州,变得越发逐利,什么都要算计好处多少。

有人觉得很难斗得过大明,所以应该纳土归降,成为大明子民,免得兵连祸结。可也有人坚决认为一旦落到了大明手里,好日子就没了,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拼了这条命,保住现有的成果。

以张希孟的耳聪目明,自然是了解了不少。

如果他不插手,按照老朱的性格,多半会力行均田,迁居大户,抑制豪强……把城里头杀了个七零八落,彻底阻挡苏州的发展进程,强行纠正回老朱喜欢的传统模式。

张希孟也很难说谁对谁错……他很想把苏州改造好,毕竟这里离着应天很近,顺流而下,堪称应天的门户。

把苏州弄好,设立市舶司,发展海外贸易,变成生产贸易中心。

只要成功了,离着应天这么近,张希孟不觉得还有哪个人会提海禁的建议。

尽管张希孟也知道海禁有着复杂的原因,但是他不想失去向海外发展的机会。

苏州这个最好的样板,当真是不能错失。

这一路上,张希孟想了太多,有如何掌控苏州的,有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有这么制定相应经济和对外政策的,还有怎么鼓励技术发展进步的……

他想了非常多非常多,不过当他真正临近苏州的时候,这些不得不暂时收拾起来,还是先顺利把各方势力摆平吧!

不出意外,张希孟先见到了张士诚,作为同样姓张的一家子,张士诚年近半百,头发胡须略微花白,但是却精神矍铄,目光有神,丝毫不是落败投降的样子。

“在下见过张相……张相亲自前来,当真是苏州百姓之福,在下先代苏州百姓,谢过张相。”

张士诚显得彬彬有礼,十分客气。

张希孟微微一笑,“怀王……我还称呼你怀王,毕竟主公还没有下文,你就是大明的怀王。而且在支援关铎,共同抗元的大事上,怀王也是有所出力的。就凭这一点,咱们是友非敌,大可以开诚布公,讨论如何接收,怎么恢复民生的问题。”

张希孟看着张士诚,笑道:“怎么样,怀王意下如何?”

张士诚慌忙道:“这自然是好,在下早就听闻张相之名,乃是当世圣贤,夫子在世,治理苏州,不在话下。”

张希孟笑道:“怀王谬赞了……我想请问怀王,当下苏州的丝绸作坊,可是还在开工?”

张士诚一怔,他不明白张希孟为什么第一个关心作坊,想来大明也知道丝绸赚钱,想要立刻据为己有!

这也是人之常情,他们要是不爱财,那才奇怪呢!

“张相,人心浮动,民不安生。有太多百姓吃不上饭,粮食一天一个价。在下实在是焦头烂额,已经无暇顾及丝绸作坊的事情,咱们还是从最紧要的东西来吧!”

“最紧要?”张希孟呵呵一笑,“怀王,我觉得最紧要的就是这些作坊,这是苏州与众不同之处,也是苏州的命脉所在。我现在就要过去看看!”

张希孟语气坚决,在他身后,就是大明的精锐甲士,从战火之中爬出来的人,个个都是精锐,杀气腾腾,张士诚哪里敢反驳。

不过一上来就迫不及待抢夺丝绸作坊,这个张希孟,出息不大啊!

有了这种想法,张士诚也就不在乎了,相反,还乐得顺水推舟,就让你张希孟丢人现眼。

怀着迥异的心思,张士诚陪着张希孟,来到了苏州最大的丝绸作坊前面。

这个作坊足有两千多张织机,规模庞大,称雄一方。

张希孟到了作坊前面,只见关门落锁,并无一人。

“把门打开,让我瞧瞧。”

有人上前,去了锁头,终于能步入代表当世最先进工业水平的丝绸作坊,多少还是值得期待。

只是步入之后,张希孟就有些失望了。

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木棚,四面漏风,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

他向四周看了看,不少明军这边的人根本不清楚是干什么的。

倒是周蕙娘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她面色深沉,走了过来。

“张相,如果我没猜错,这里是抄身室。”

“抄身室?干什么的?”

“自然是抄检织工身上的东西,进去的时候要查,怕带了什么不好的东西,破坏织丝绸。出来的时候,也要查,生怕窃取生丝,中饱私囊。”

张希孟皱着眉头,沉声道:“这不是把织工当成贼吗?”

周蕙娘不客气道:“岂止是贼!织工多为女人,搜身的都是爪牙打手,他们趁机占便宜,欺凌女工,殴打敲诈,打死人命,也不新鲜。”

张希孟眉宇深沉,拧成了疙瘩儿。

“如此过分,只怕是有更险恶的用意吧?”

周蕙娘道:“张相请想,凡是能忍着每天搜身屈辱,依旧前来上工的,无不是家境贫寒,生计艰难,一天不干活,就要饿肚子。既然如此,正好可以百般压榨,手段再过分,也不怕会有什么后果。”

张希孟微微闭目,确实如此,一个抄身室,就找出了最无奈的织工,还真是好手段。

“来人,把这里拆了!”

张希孟一声令下,手下的甲士闻风而动,三下五除二,就把抄身室给废掉了。

等再往里面走,又是一排房间,依旧不是织工的作坊,竟然好像个刑堂,里面摆满了刑具,皮鞭,夹棍,烙铁,应有尽有,比起衙门公堂,一点不差。

好些刑具,都黝黑发亮,有着厚厚的一层包浆,必然是没少做坏事,甚至是沾着人命!

“拿出去,烧了!”

士兵连忙过来,将这些刑具拿到了大街上,付之一炬。

弥漫的烟火,惊动了一些人,他们往这边巴望,胆子大一点的,居然直接过来。

发现明军烧毁了害人的刑具,无不拍手称快。

张希孟怒气未息,看了眼张士诚,“怀王,这是你的治下,你可曾来过?”

张士诚的脸色很不好,他怎么会来这种下贱的地方?

他可是王爷啊!

“张相,我看对工匠严苛一些,也没什么不妥的,咱们似乎用不着在乎!”

张希孟呵呵冷笑,干脆不理张士诚,直接道:“贴出去告示,告诉所有织工,明天过来上工,抄身室,刑具,还有工头儿,一律废除。工钱每个人按照粮食折算,一个月下来,折三石粮食!”

告示贴出去,半夜时分,就有织工赶来,她们堵在了门口,只为了能看一看,是不是真的?

老天慈悲,总算有人在乎她们了!

第七百四十一章 来自老朱的赏赐第二百零八章 撞枪口上了第七十七章 剥皮见心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还债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辅佐太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霉的朱标第九百零七章 清扫干净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战斗准备第五百四十一章 来自皇家的肯定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时雨张先生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谁?第六百五十八章 丧尽天良的张希孟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一百七十八章 刘基,你被捕了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传人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广第一章 元末第八百六十七章 华夏大会第五十七章 声威大振第四百零六章 国公第七百三十八章 两个大明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四百一十七章 国法无情第二百零八章 撞枪口上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丧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张先生来了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狱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标的大讨论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三百二十三章 脸都不要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俘营复盘事件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虏工作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义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复大都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补昨天的)第四百九十一章 亲事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将入相第一人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九百零一章 大兴土木第六百八十六章 济民学堂的人样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张相公出马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四百九十章 一对难缠的君臣第九百零一章 大兴土木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八百一十八章 为了咱们家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八百七十九章 开国旧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六百九十章 师道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开疆第三十章 淮西第二百三十五章 军力加倍第七百二十九章 双赢就是我赢两次第五百二十四章 张士诚,决不投降!第九十八章 元军六十万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五十七章 声威大振第三百五十八章 张夫子的战场第四百五十四章 聪明的孔家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后起之秀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坏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赏赐第六百六十八章 华与夷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霉的礼部第七十三章 罗贯中来访第六百五十八章 丧尽天良的张希孟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七百九十五章 编织情报网第三十五章 运输大队长第四章 汉高祖如何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广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竞争,才有突破第七百八十三章 该宰肥羊了第七百零七章 愤怒的张希孟第六百九十八章 纨绔子弟张庶宁第四百五十九章 强大的后勤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写书第六百零四章 新旧交替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进步奖第七百八十九章 驸马牵连其中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乐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孙伴读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动送上门第四百八十四章 贾鲁河第八百二十七章 农学家朱元璋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银消失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学生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负少年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师第四百八十章 张相立大功第四十一章 收获满满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讲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