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带货了

儿子在商贾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

朱元章的郁闷可想而知,他当然也知道商贾这条路未必是错的,可正因为如此,他才无可奈何,气得切齿咬牙。

这就好比你爹想让你考公务员,当教师……你便要网上创业,哪怕成功了,积累了几百万粉丝,旧事重提,你爹也会吹胡子瞪眼一个道理。

在这个时候,就要看马皇后的作用了,她翻手之间,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大饼,直接塞老朱嘴里,“吃吧!”

朱元章也不知道什么玩意,只能乖乖咬了一块,挺硬的,但是不难吃,咸咸的,有点香味,仔细咀嚼,还有明显的块状物,似乎是蔬菜,又不太像。

“妹子,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啊?”

“就是标儿和张先生鼓捣出来的军粮,面饼,加了油酥,晒干的紫菜海带,用炉子烤出来的,就跟原来的锅盔差不多。”

老朱略微迟疑,又咬了一大口。

“是很像锅盔,不过要松软些,还有些甜味。”

马皇后一笑,“你还正吃出来了!本以为你山猪吃不来细糠呢!告诉你吧,这是从岭南弄来的糖,是朱英那小子帮忙的弄的。张先生说了,有好东西,要紧着军中使用,不能计算成本……就拿这糖来说吧,要是放在应天,可能换几十万两银子啊!”

老朱面色严峻,摇头道:“不能这么算账,咱们俩都是随军征战出来的。最初咱们给将士定了一斤半的粮食……最后算下来,平均一个人就没少过二斤一天!还要搭配些蔬菜、豆子,后面还有各种家禽家畜。你想想,咱们最初军中有多少人有病?什么眼疾、足疾、皮肤生疮,溃烂……那是要死人的。后来吃饱了,吃好了,病也没了,个个都是棒小伙子,这才有咱们打遍天下无敌手!先生早就说过,要舍得给士兵吃肉蛋奶,战力就是吃出来的!”

马氏点头,“谁说不是!这个理儿我也知道,咱们标儿也知道……这不,他才想办法,弄点钱,填补军用吗!不然光靠着南粮北运,靠着从老百姓手里征发,能承受得起吗?”

朱元章渐渐被说动了,“妹子,这个瓶子装的什么玩意,能有什么用啊?”

马氏含笑,她从瓶子里倒出一些抹在饼上,又递给了朱元章,“你再尝尝。”

老朱吭哧咬了一大口,这一次顿时感觉到一股浓郁的香气,在舌尖儿绽放了。

“好吃啊!”

马皇后一笑,“总算知道了?我跟你说,这东西可以直接抹在饼上,也能放在锅里炖菜用……总之鲜美无比,这也是张先生给将士弄的新军粮。”

老朱怔了怔,又连着咬了好几口,仔细咀嚼,随后他露出幸福的笑容。

“好啊!这东西好!能吃上这个,咱们的将士所向无敌矣!”

吃虽然不是全部,但是能保证伙食的军队,战斗力都不会太差。当然了意大利人除外,毕竟他们即便有充足的意面和红酒,也很难战胜非洲的军队的,列强之耻了属于是。

“妹子,这东西贵不贵啊?能弄出多少来?”朱元章好奇道。

马皇后一笑,“你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老朱懵了,这事也能逗闷子?

“你都说吧!”

“好!这假话就是用料名贵,需要山珍海味,集合十八种药材,用九九八十一天,精心酿造,几千斤的材料,才能浓缩成这么一小瓶!”

朱元章翻白眼了,“你这炼丹呢!说真话!”

“真话就是弄点扇贝,海螺,海肠,都是海边的寻常之物……晒干了,磨成粉,再加些盐,酱,海带粉,熬出来的。”马皇后笑道:“你要说便宜,自然是不便宜,但也没有那么吓人。”

老朱沉着脸,仔细盘算起来。

不喜欢商贾,不代表老朱不会算账。

相反,他可能要比张希孟还会算,只不过两人算得不是一笔账罢了……

“当下北平还没有粮食产出,又要修烽火台,建造关城,又要用兵打仗……能指望的不过是盐税而已,现在又多了一样发财的东西……咱们要帮帮忙啊!”

马皇后听老朱这么说,顿时瞪圆了眼睛,“你转得够快的!你不是不喜欢标儿摆弄这些商贾之事吗?”

老朱绷着脸道:“咱不是反对,咱是担心他失了一国储君的体统。就拿他说的办法,起个太子羹的名字,就能多卖点钱?这手段也太差了吧!”

马皇后一怔,脱口而出道:“你还有什么高明的主意?”

老朱呵呵一笑,“你还真说对了。”

他一俯身,掏出了一团茶饼,放在了马皇后面前。

这东西正是小龙团茶,流行于宋代,是宫中贡茶,非常名贵。

据说只取茶芯,还要加入龙涎香,喝的时候,需要煎服。反正宋代和后世的喝茶方式,不能说天差地别吧,也只能说毫无关系。

加入了太多香料,工艺复杂,喝起来也失去了茶味。

朱元章对这种劳民伤财的玩意,早就厌烦了,什么贡茶啊,边去!

因此老朱打算从明年开始,就罢了小龙团。

也就是说,现在宫里的这点,很可能就是绝版珍品了。

“妹子,你说这样成不,咱下旨,把小龙团和这玩意都罢了。就说为了节约民力,免得劳民伤财,将此靡费无端的二物都给罢了。”

马皇后微皱着眉头,“然后呢?”

“然后就传出失去这东西,食不甘味,难以忍受,不得不下旨恢复。又不忍美味独享,特赐给朝中大臣享用。”

马皇后摆弄商贾之事好多年了,老朱的手段她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蹭热度,捆绑销售,用几百年的贡茶小龙团,疯狂拉抬蚝油的身价。造成物以稀为贵的假象,大发利市。

这谁要说朱元章不会做生意,直接一巴掌湖你脸上!

“重八啊,行!我是服了,你这肚子里敛财的招数有不少啊!你怎么害怕先生把标儿教坏了?”

老朱瞪圆眼睛,“咱不是怕他学坏吗!”

马皇后哼道:“你也不老实!我算是知道了,你从张先生那里也学了不少!当初你们凑在一起,谈天说地,聊得你都不舍得回房睡觉!我算是明白怎么回事了!”

朱元章简直无言以对……两天之后,就按照朱元章设计的剧本,老朱划掉了小龙团,又划掉了“百味膏”,上面还特别说明,百味膏是宫中传承的贡品,由于工艺繁杂,耗费巨大,天子不忍心浪费民力,所以狠心罢之。

反正大家伙也不知道有多少种贡品,天子说了就是呗,皇帝陛下还能说假话!

这件平平无奇的小事,在过了几天之后,就发生了反转。

没了百味膏之后,天子食不甘味,面对满桌佳肴,难以下咽,人都瘦了一大圈,皇后见天子身形清减,这才执意进言,恢复了百味膏,当天陛下就吃了五大碗饭。

这种消息借着报纸,迅速传开。

人们第一次听说了百味膏这种神奇的东西,一个个都好奇起来,到底是什么玩意,能让天子如此魂牵梦绕啊?

是不是真那么好吃?

又过了一阵子,热度持续攀升,朱元章似乎终于有所察觉,在一天早朝,就对着群臣抱怨,说什么天子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口腹之享,寻常百姓议论天子,有损皇家威仪。咱也不能不让百姓说话,但是为了澄清误会,特地赐些百味膏给群臣,让大家伙尝尝,此物到底是不是那么厉害?

对于朱元章这套说辞,李善长连半个字都不信。

你要说朱元章不懂得美食那是冤枉他,但是对于一个乞儿出身的人,多难吃的东西,他都能塞肚子里。

说朱元章为了什么东西不吃饭,还饿瘦了,这也就骗骗傻瓜!

只可惜老李明知道,也不敢说。

唯有拜谢天恩,然后拿着属于他的十瓶百味膏回府了。

他也没有多想,直接扔给了厨房。

当天晚上,李善长没有什么胃口,只是尝了一口,竟然觉得菜肴鲜美,味道前所未有……李善长足足多吃了一碗饭。

吃完之后,他还把厨师叫来,打算赏赐。

哪知道厨师竟然告诉李善长,都是百味膏的作用。

老李这才目瞪口呆。

乖乖,陛下弄得这玩意还真有用?

同样的事情,还出现在其他官员的家中。传了这么久的百味膏,终于有人尝到了。

每个人都说味道鲜美,难以形容,怪不得天子魂牵梦绕,我们也都是盼着天天能吃到啊!只可惜这玩意只有宫中有,大家伙手里的几瓶,吃完了就没了。唯有盼着天子赏赐吧!

一番操作下来,百味膏算是彻底打出了知名度。

朱元章每天让郭英打听消息,果然如同他设想的那样,老朱那个乐啊!

敢瞧不起咱的经商本事,你们等着惊掉眼珠子吧!

时机差不多了,又放出消息,说是天下太平。百姓果腹,万民安康。不似几年前那般窘迫,因此特准出售一批调味羹。是宫中百味膏的简化版,只有三成效果,但胜在价钱便宜了许多……只要区区十两银子一瓶!

对,这东西只能用银子买,不能用宝钞,普通百姓放心吧,老朱的镰刀不会收割穷鬼的。

张希孟得到消息的时候,这个调味羹已经卖疯了,虽说价钱很高,但是架不住应天的富商多啊!大明的商人不够,还有海外的夷商,另外又有苏州,杭州,扬州等地。

早就被报纸弄得心痒难耐,想要亲口尝尝了。

虽说这个调味羹远远不及百味膏,但好歹也能一窥端倪。

怎么也要买点尝尝!

结果就是连续好几天断货,拿过来多少,都被一扫而空。

“十两银子一瓶!加上瓶子,才区区八两重啊!”张希孟咬着牙道:“谁是天下第一……商!总算是见了分晓。”

张希孟直接对朱标道:“殿下,我看你该去请陛下教你经商之道,保证能比我这里学得多!”

朱标小脸微红,他挠了挠头,这才道:“先生,咱们做生意也是为了补充军费,你看父皇这么一弄,能增加多少收入?有没有用处?”

第七十五章 处置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一百七十六章 开科取士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凤的亲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玺不如金印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一百零三章 决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开两朵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五百五十七章 谁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头上砍去第七十七章 剥皮见心第八十六章 缓称王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门槛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时雨张先生第四百五十四章 聪明的孔家人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归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讲话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驸马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一百章 军中不许赌博(三更求票)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二百五十九章 张夫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灭陈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动天下第八百七十章 飞天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动送上门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传天赋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时雨张先生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华夏第六十章 落网(加更求票)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胜第七百六十八章 张太师的亲戚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达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亲戚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军的优势第三十七章 优势在我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长的高光时刻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纳税逃不掉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复兴第三百五十四章 圣君贤臣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谢大明皇帝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为继续做人而战第七百四十九章 无愧朱元璋之子第五百八十七章 张希孟的小发明第三百四十七章 顽强的朱英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个旧世界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温侯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六十章 落网(加更求票)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后人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钱的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标的反应第四百三十一章 张相公破城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进第二百五十四章 张李同心,其利断金第四百四十八章 织毛衣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雳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为难第四百二十九章 连大户都背叛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败得真惨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三百二十五章 简朴的张先生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艺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变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奖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亲戚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狱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标的反应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七百零七章 愤怒的张希孟第二十八章 粮和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国公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丰收时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统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复陕州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镇校之宝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门槛第九百一十章 张希孟的告诫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无知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为圣贤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