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谋反

也先帖木儿同功德营的其他人一起,被押解着向南走。

寒风凛冽,直透骨头。

身子骨稍微弱一点的,都不停打冷颤。更有几个年岁大的文官,走路跌跌撞撞,磕破了脸皮,好不凄凉。

也先帖木儿岁数倒是不大,还能坚持。可他的心里头却是万般不是滋味。自从当初被俘,算起来也有十多年了,他是把一颗心都放在了大明上面。

不管是朱元璋的圣旨,还是张希孟的文章,他都烂熟于心。

大明登基大典他也参加过了,这一次北伐,他也捐了那么多钱财牛马,自己还过来帮忙管理功德营。

对大明,他算是尽心尽力了。

可为什么还要抓他?

说来说去,到底隔着一层,他这个蒙古人,很难得到真正的认可,出了事情,就要牵连上他。

或许这就是命吧,只能认倒霉。

随着他们南下,渐渐的,功德营的其他人也伸出了想法,对也先帖木儿冷嘲热讽。

“你不是成天念着大明的好吗?现在知道了吧,那都是假的!骗人的!”

“就是,你以为大明朝那么好啊!都是装的,现在大元也完了,他们懒得装了,卸磨杀驴喽!”

也先气得咬牙切齿,偏偏又没法驳斥什么。

只是让也先意外的是,铁锅对他还不错,“其实都怪我啊!”

“怪你什么?”

“怪我无能,误听了谗言,要是我没有犯错,大元朝还在,我们君臣何至于如此!”

“呸!”也先帖木儿实在是受不了了,狠狠啐了他一口,“我告诉你,梦还是别做了,这一次大元朝彻底完了,从头到尾,都没有救了。还剩的那点忠臣良将,也都一扫而光。你这种极品昏君,还能赶上大明天子吗?不是做梦吗!”

铁锅也不生气,竟然笑呵呵道:“我是赶不上,只不过这不管明君昏君,怎么都诬陷忠良啊?你也够倒霉的,给大元朝当忠臣,大元朝对不起你,给大明当忠臣,大明误会你!天怒人怨,莫过于此啊!”

“你给我闭嘴!”

也先帖木儿着实破防了,不待这么损的!

凭什么倒霉的都是我?

我不信!

“告诉你,大明天子,烛照万里,等我到了应天,见了陛下,见了张相,必定给我洗刷冤屈,还我清白!”

铁锅呵呵笑道:“但愿吧,反正我是不想了,能给我一个痛快,就求之不得了!”’

也先帖木儿气得咬牙,竟然也没有更多好说,难不成真的是一场梦?

该醒了?

他们这些人进了山东地界,正在往前走,突然来了一群人,拦住了锦衣卫。

“在下山东布政使孙炎!”

负责押运的锦衣卫一怔,虽说他们锦衣卫很强大,但是面对这种封疆大吏,却是不敢太过猖狂。

尤其孙炎还不是一般的布政使,他通着神仙呢!

“孙大人,不知道有什么吩咐?”

孙炎很淡然道:“我听说也先帖木儿被你们给抓了,他的案子我是不清楚的。但他毕竟算是有功之臣,我跟他说两句话,让他相信大明朝廷,不会颠倒黑白,诬陷好人。”

锦衣卫的人怔了怔,为首的百户道:“孙大人,按理说是不行的,可您说了,我们不能不给个方便,只是时间不能太长。”

孙炎点头,随即去见了也先帖木儿,两个人也就说了两三分钟,随后孙炎就告辞了。

只是这一次见面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至少其他人不敢嘲讽,而且在向南的路上,沿途经过的地方,不断送来了各种物资,有食物,有衣服,甚至还有一些报纸。

等看到了这些报纸,也先帖木儿才惊讶不已。

原来北平的这个案子,竟然真的通了天不说,各种各样的议论,还都冒了出来。

报纸上吵得那叫一个热闹。

很显然,其中一派,以御史台为主,他们坚决主张严惩不贷,要对所有卷入案子当中的人员,杀个干净。

尤其是针对那些贼心不死的人。

一位河南道御史更是公开宣称:大明已经仁至义尽,彼等还不思悔改,不知天恩浩荡,那就只有举起屠刀,一并杀之,才能还北平太平。

而与此同时,另一派的主张也同样鲜明,他们认为辽东已经收复,北元几乎荡然无存,强弱之势,已经人尽皆知。

当初官渡之战前,曹操这边人争相给袁绍写信,等官渡之战以后,曹丞相主动烧毁了所有信件,袁绍尚且不是对手,又何必在乎这些小喽啰!

大明已经赢了,就该拿出上国的心胸气度,原谅这些一时糊涂的人,让他们感恩戴德。相信这些人必定能知恩图报,从此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持第二种观点的,以一些中书省官吏为主,尤其是吏部,更是如此,他们不希望追究过多,牵连过甚。

更是有些人直接讽刺御史台,说他们什么时候成了锦衣卫的爪牙,简直是文官之耻!

这些人争吵不断,也先帖木儿渐渐的看明白了,原来这大明朝也是如此,朝中互相争斗,而他们的命,就系于争吵。

主张严惩不贷的占据上风,他们或许就会被杀,那些希望宽宥的得势,或许就可以死里逃生……只是不管是怎么样,也先帖木儿都觉得很不舒服。

心里头十分别扭,即便是自己能活下来,也要感念天恩浩荡了!

现在还剩下最后的希望,就是看看张相,他会怎么看待这事情!

张相,我冤枉啊!

也先帖木儿他们,坐上了船只,渡过长江,到达了应天。

铁锅他们是第一次来,也先不同,他在这里住了好多年,甚至自己的兽医馆,马场,还都在城中。

应天这座城市给了他太多美好的回忆,只是他万万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要以阶下囚的身份,回到应天了。

“我,我没有背叛大明!我冤枉啊!”

也先帖木儿在心中呐喊,满腔的悲愤。

可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前来迎接。

来的人也是老熟人,钱唐!

只见钱唐快步走过来,看了一眼锦衣卫,直接掏出了一份手谕,递给了他们。

“陛下交代,也先帖木儿等人,并非人犯,乃是协助办案,尔等不可无礼。他们这些人,要暂时去国史馆居住。”

锦衣卫的人看了看手谕,再看看钱唐,也不敢说什么。所幸他们没敢折磨这帮人,不然事情还麻烦了!

钱唐交代之后,急忙过来,见了也先帖木儿,他的脸上还有所歉疚。

“我可以告诉你,就在两天前,张相和陛下经过仔细讨论,一致认为,你是受了无妄之灾,那些试图劫功德营的人,也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你是清白的。”

一句你是清白的,也先帖木儿几乎哭出来,他强忍着泪水,“我,我就知道,大明天子,烛照万里,不会冤枉好人的,不会的!”

钱唐又叹了口气,“也先,不知道在路上你得到了消息没有?关于这个案子,争论很大。”

也先又是一愣,“那,那朝廷是什么意思?陛下?张相?”

钱唐道:“这就是我过来的原因,其实这几天谈此事的时候,我也跟着过去了……张相可以说是舌战群儒,据理力争,连陛下都被驳倒了。张相主张这个案子,要按贪腐走私来办,不能按照谋反叛逆来办!”

“什么?”也先帖木儿更加吃惊,“钱先生,不是有人勾结元军?出卖军情,还要光复大元朝……这,不算是谋反?”

钱唐摇头道:“是啊,争论就在这里面!朝中诸公皆以为谋反无疑!可张相却说,按照谋反来办,就模糊了关键的点。”

钱唐向也先帖木儿解释,那些豪强大户和元廷的信件往来……虽然有走漏军情,甚至是鼓动元军杀回来的内容。

但是仔细看信件的内容,上面这些东西,不过是交易的附属品罢了!

说到底,还是大明这边,有很多人要把粮食,铁器卖过去,要顺利完成交易……至于什么恢复大元朝,他们还没有那么心思,或者说他们只是想想罢了,也觉得不可能。

“一句话,恢复大元朝的心是没有的,但是借着恢复大元,大肆敛财,大发利市的心,不但有,还很大!”

也先帖木儿仔细琢磨了许久,突然涕泪横流,再也忍不住了。

“张相英明!张相一语中的啊!”

他抹了抹眼泪,又问道:“钱先生,既然如此,那,那其他人呢?”

钱唐看了看后面的众人,叹了口气,“总体上来说,认为他们是冤枉的。跟外面人没有什么勾结……但是经过了这些年,他们到底改造如何,能不能彻底重新做人,还不好说!”

也先帖木儿瞬间打起了精神,“没有!确实没有!”

他身后的这帮人都是一愣,尤其是铁锅,更是瞪圆了眼珠子,也先,你不要胡言乱语啊!

很可惜,也先帖木儿才不管他们,而是直接道:“学员铁锅,依旧怀念自己当皇帝的时光,还说什么后悔没有好好治国的话!再有,不少人依旧以蒙古人自居。他们丝毫没有领会到,大明乃是所有百姓的大明。更不明白,让他们接受改造,重新做人,是做个普通人,不再高高在上。”

“以他们目前的情况,如果放他们到民间,这帮人依旧会想着回到过去,作威作福。如果真有元军杀回来,没准他们会争抢着当大元朝的官!”

也先帖木儿的这几句话,算是把一群人的老脸都扯下来了。在他背后,全都是杀人的目光,一道道眼神,简直想把他穿透了。

可惜的是,眼神注定是没法杀人的,也先帖木儿也根本不在乎。

钱唐认真听完之后,用力颔首,“你讲的这个情况非常重要,我会告诉张相的,要让一个人洗心革面,确实太难了。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这一次审问北平的案子,就让他们跟着旁听吧!”

也先帖木儿连连点头,转身之际,脸上充满了笑容,他的目光所及,每一个元朝贵胄,都低下了头,最后就连铁锅也是如此。

也先不想放过他,而是追问道:“你说不管昏君明君,都会冤枉忠良!我问你,现在可有冤枉之处?”

铁锅低着头,也先又追问道:“张相的论断,可是公允?”

铁锅被逼无奈,只能低声道:“确,确实公允,我,我望尘莫及!如此办案,大元,大元亡国,并不冤枉!”

也先帖木儿大笑,“知道了就好!”

就在他们说话之间,又有船只赶来,这一次从船上下来的皆是带着镣铐的犯人。有北平的三司官吏,也有大同等地的豪强商贾。

人数之多,足有一两百人之多。

为首的钱用壬,也先一眼就认了出来。

“哈哈哈!你我皆是故地重游,此番汝是阶下囚……大明国法,果然至公!”

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难,找张相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丰收时第一百七十七章 刘伯温考试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国法最大第一百二十六章 粮食就是一切!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孙子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六百零四章 新旧交替第八百零三章 印钱就是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三百四十四章 丧子第七十章 好官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贤第十一章 巾帼胜须眉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七百五十六章 罢相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复和州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边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明的张相公第八百零三章 印钱就是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订)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决战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义第六百二十章 纪念馆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张相公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着大元朝完蛋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妇第三十五章 运输大队长第四十二章 张家老仆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偷袭!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问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试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贵子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无常第二百五十二章 联手李善长第一百二十章 彭党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一百零四章 全员反叛第三百零四章 国珍飘零半生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八章 名满濠州的朱公子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们赢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孙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们并肩作战吧!第十七章 炮战又赢了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贼土匪的智慧第六百章 废了盐运使司第八百二十四章 爱好种田第四十二章 张家老仆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税第七百三十八章 两个大明第二百三十三章 马皇后的智囊第七百六十七章 说服朱元璋第四百三十二章 陈汉覆亡第七十五章 处置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试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显神通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圣的张相公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税务部第五百二十四章 张士诚,决不投降!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无穷的宣传战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给百姓的礼物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宾第三百六十七章 愿意追随咱的,留下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间之屑第一百零九章 人间清醒朱元璋第三百三十四章 脱胎换骨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围攻第五百七十二章 赢麻了的朱元璋第三百八十九章 红巾大联军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战后总结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后的柱石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强的朱元璋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纪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实践出真知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写感想了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该退位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铭记第一百零四章 全员反叛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贵!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复大都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个公国第四百零七章 张少师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贼土匪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