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丧尽天良的张希孟

张希孟过了而立之年,不似头些时候的白面俏书生,整个人越发庄重起来,尤其是开始蓄须,短而整齐的黑须,成熟而大气,当真诠释了什么叫做君子如玉。

一身淡灰色的长袍,加上一顶狼皮帽子,更无多余的装饰。

朱标算是吸收了老朱和马皇后的特长,也十分高挑,五官也不差,但是跟张希孟比起来,只能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这俩人刚要走,正好碰到了江楠匆匆回来。

这位江尚书刚刚执掌商业部,百废待兴,一切从头开始,忙得不可开交。

好容易回来,发现张希孟要走,她转身回屋,等回来的时候,手里已经多了一贴狗皮膏药,直接摔在了张希孟的太阳穴上。

“别让人认出来。”

张希孟点头,“多谢夫人心细,我看完戏就回来。”

交代之后,张希孟才跟着朱标离开府邸。

等到了外面,朱标看着太阳穴上贴着狗皮膏药,和流氓有的一拼的张希孟,忍不住笑道:“先生,我看不是怕人家认出您,是怕有哪家的大姑娘小媳妇,把您老人家抢走了!”

张希孟给他一个大白眼,“不要浑说,谁敢抢我,江尚书会带兵杀过去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啊!”

朱标意味深长看了看张希孟,心说您这是夸啊,还是损啊!

算了,还是看戏要紧吧!

他们两个出来,张希孟还顺手从路边买了一包炒蚕豆,然后跟着朱标去看戏了。

这个戏很有意思,需要事先买竹签,最少可以买四分之一段。

如果先进去了,看个开头,没到精彩的地方,就让人请出来了。

这么干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一种是老戏迷,只捡最精彩的地方看。

再有就是买半截,看半场。

这种情况通常是时间很紧,看不了全场,只是捡自己有时间的看。

朱标当然选择了第三种,是完整一根,能够看全场。

张希孟倒是觉得后世的电影票可以参考这个模式,卖四分之一票,半场票,可以先试试水,如果不好看,果断跑路。

如果好看,就在线续费,增加时长。

到时候看完整观看率,一部电影的好坏就清清楚楚了。

张希孟觉得自己这个主意都绝了,绝对值得投两张票,顺便再打赏一点。

他正在想着,戏台上已经开锣演出了。

狸猫换太子,最早的版本,能追溯到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而自此之后,这出戏不断被演绎,成功和包公案结合,成为民间传说中,包拯最亮眼的高光时刻。

哪怕到了后世,依旧能在一些电视剧中,看到端倪,比如少年包青天……

张希孟对整个狸猫换太子的过程,还算熟悉,他这次过来,除了看戏,更是看戏外的人,看三教九流,看种种故事。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吴大头率领着一批人,前往凉州,慰劳前方将士,整个应天的戏曲界就悄然发生了变化。

原本朝廷主导的那些戏,越来越少,其他的内容越来越多,而且官方的戏班子也越来越少,民间的戏班子越来越多。

种种变化,虽然无声无息,但不可谓不迅速。

张希孟坐在这里,思忖之际,离着他不远的地方,挤进来一个文人,他低着头,十分小心,好像生怕惹出什么麻烦,因此也不敢抬头看,只是挤进来,一屁股坐下。

然后从袖子里抽出几张纸,从另一边拿出一支笔。

由于这种戏园子,是不准记录的,你要是有本事,能过耳不忘,全都记去了,那没有什么好说。

你要是想抄写偷师,是要挨打的。

来这个人,他也不是需要全篇记录,只是想捡些紧要的地方记下来。

这种明显擦边球的行为,也不知道要怎么说。

如果旁边人愿意帮忙打掩护,巡场的小伙计高抬贵手,也就糊弄过去了。

因此他坐好之后,就偷偷抬头,看了看旁边,很凑巧,有人也在看他。

“罗兄,自从当日茶叶行一别,有半个月了吧,你的茶叶生意怎么样?我这边可不太好!”

罗贯中眨巴了一下眼睛,怔了怔,干笑道:“张……先生的生意比小的大多了,我这儿更差,只能,只能看戏,排解忧愁罢了。”

老罗说完之后,连忙低头,平复心绪。

毕竟看到这位的时候,他差点把心跳出来!

张相啊!

伱没事跑来看戏干什么!

罗贯中是惊讶不已,他稍微平静心情,再抬头,正巧坐在张希孟另一边的朱标也往这边看……他也认识老罗,还冲着他挤出个大大的灿烂笑容。

罗贯中怔了好一会儿,眼珠子差点掉下!

太子也来了!

我的天啊!

这是什么福气啊?

看个戏都能碰上这两位,怎么这么巧啊?

罗贯中想不通,也只能强压着激动,老老实实看吧!

至于想抄写几句戏词的打算,也扔到了九霄云外。

这要是因为自己的举动,暴露了这两位的身份,那可就罪莫大焉。

罗贯中只能背着手,像个乖宝宝似的,一双眼睛,盯着戏台上,余光还要不时扫张希孟。这戏看的,实在是太考验水平了,一场戏看完,估计能看出二百五十度散光来。

相比起老罗的心惊肉跳,台上就演得神采飞扬多了。

所谓狸猫换太子,说的就是宋真宗朝,刘妃和李妃同时怀孕,谁能生下皇子,谁就会被立为皇后。

李妃生下男婴之后,失血过多,昏厥过去。

此时总管郭槐和接生婆一起做手脚,用剥了皮的狸猫换下皇子。

而刘妃又把这个皇子交给了心腹宫女寇承御,让她处理掉。

寇承御心知这是皇子,不舍得加害,就隐藏在树丛里面,恰巧老总管陈琳路过,他原是给八王送寿桃,寇承御知道他忠心耿耿,就仗着胆子出来,把事情说了一遍。

陈琳当即把皇子放进了装寿桃的盒子里,带去给了八贤王。

这就是上半场,狸猫换太子。

总体上讲,就是个古早版的后宫甄嬛传,属于宫斗戏的开山鼻祖。

很显然,这出戏有许多不合常理的地方。

比如降生皇子,为什么只有总管和接生婆?

负责起居注的官吏在哪里?

御医在哪里?

还有宗正寺,他们不需要见证皇子诞生吗?

最最紧要,皇帝自己又在哪里?

在这么多人的见证下,又怎么拿狸猫换太子?

很显然这是个不可能的事情,倒不如等着皇子生下来,想办法下药害死,来得方便。

当然了,作为开山之作,不能要求这么多。

毕竟这出戏已经具备了宫斗剧的雏形,恶毒的贵妃,奸邪的太监,忠诚的小宫女,颇有侠义心肠的老太监……这种主要人员的设定,哪怕到了后世,也依旧适用。

而且李妃善良被害,陈琳和寇承御忠肝义胆,救护皇子。加上皇子流落出去,如赵氏孤儿一般。

接下来就要看皇子如何复仇!

一个上半场,噱头十足。

张希孟看得津津有味,罗贯中是一身臭汗,朱标也没说什么,因为真正的问题在后面。

果然进入中场,刘妃原来生育的皇子早夭,真宗皇帝不得不过继八王之子,给自己当太子。

而这个八王之子就是当初送出去的皇子。

此时的刘妃已经是皇后,她觉得皇子身份可疑,当即叫来寇承御……狸猫换太子的第二场,叫拷打寇承御。

刘皇后逼问事情真相,寇承御抵死不认,陈琳掌刑,打死了寇承御。

转眼又是十年,此时皇子已经长大了,而当初被陷害的李妃,死里逃生,从冷宫跑出来,去了陈州,在破瓦寒窑乞讨为生。

而此刻陈州发生了灾荒,李妃命悬一线,恰逢包拯陈州放粮,遇上了李妃,把当年的事情告诉了包拯。

包拯带着李妃返回了开封,此时真宗已经死了,皇子顺利登基。

包拯定计,让郭槐说出真相,同时陈琳又给作证,逼着刘太后自尽而死。

第三出戏,也叫草桥断后!

李妃顺利回宫,和儿子团圆,被封为太后。

甚至李妃流落民间,收养了一个干儿子,这个干儿子也成了干殿下,可谓是皆大欢喜,普天同庆。

坏人都死了,正义得到了伸张。

忠臣义士,扶保大宋。

这个经历坎坷的皇子,就是大宋在位时间最长的宋仁宗。

戏演到了这里,所有演员上台,最后要来个大团圆。

到了这时候,那个饰演陈琳的老生,就念了起来,大概的意思,大宋朝有忠臣义士,圣君贤臣,哪个丧尽天良,胆敢狂言,说大宋无人!

哪个狂言?

狂言之人,不就在台下吗!

一场好戏,张希孟脸上含笑,从里面走出来,朱标在后面紧紧跟随,罗贯中也跟了过来,他不知道张希孟会怎么处置!

“先生,你看要不要把这些唱戏的人,立刻抓起来?朱标杀气腾腾,“治他们一个妖言惑众的罪!”

张希孟一愣,笑道:“这样不好,殿下要是有心,就把他们请到宫里……这不是陛下要过生日了,给陛下演演,也请皇后瞧瞧!”

朱标眨眨眼睛,突然伸出大拇指,“先生高见!”

狸猫换太子的版本很多……大家有疑问,那就以你们为准……

第六十八章 进城不是小事情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斗法第七百四十一章 来自老朱的赏赐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无穷的宣传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开二度张士诚第一百八十五章 后继有人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卫司惹祸了第三百零八章 怎么当吴王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为圣贤第八十六章 缓称王第三百零七章 吃面第四十二章 张家老仆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归来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报捷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个技术活儿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来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盘棋第八百二十章 龙场悟道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七百四十九章 无愧朱元璋之子第八十九章 宝钞第六百七十二章 为陛下贺!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孙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赢麻了的朱元璋第四百零七章 张少师第一百一十六章 战鼓第三百零八章 怎么当吴王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三百七十章 称帝的第一步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书第一百九十五章 刘伯温归心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八百六十二章 张太师是我叔叔第六百一十一章 会说话的蓝玉第六百零四章 新旧交替第二百五十三章 吓坏的百官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输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税务部第五十四章 杀出来的公道第三百六十九章 济民学堂第一百二十四章 脱脱垮台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第四百九十章 一对难缠的君臣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复和州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动天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总算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处罚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难为和尚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银消失了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温侯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带货了第一百零五章 赵均用覆灭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庆生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饭,使朱家的钱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军出击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诈李善长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号汉王?第六百二十九章 请你吃牢饭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六百五十章 铁锅炖贪官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国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六十五章 屯田养兵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无所不能的二叔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脱险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实干兴邦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汉武,唐宗明祖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鹰犬变成人第八百章 债务,老朱背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为难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八百一十八章 为了咱们家第三十五章 运输大队长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奖第一百八十六章 张先生来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辽东大捷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书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给后人的财富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进第八百六十章 我们应该反思第五百零六章 张先生不常有第八百六十二章 张太师是我叔叔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输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们不欠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