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标战李相

老朱抬起脚,照着朱棣的屁股,就给他一脚,半点情面没留。

“兔崽子,滚一边去!”

朱棣连忙撒丫子就跑,还算自己聪明,没挨着门栓,不然屁股就真的开花了。只是朱棣一边跑,还一边琢磨着,先生怎么能那么理直气壮,义正词严?

看来自己还是差得太多了,不服不行啊!

踢跑了朱棣,就剩下老朱两口子,外加上张希孟,三个人凑在一起,商议这事。

张希孟轻咳一声,“主公,有些事情吧,您确实需要仔细想想,把其中的关键想通了,不然会影响国政的……我就问主公一件事,两军交锋的时候,面对咱们这边的富户豪强,您是恩赏他们,更能得到忠诚,还是让他们买咱们的债券,和咱们利益相连,更加忠诚呢?”

朱元璋愣住了,这问题倒是不难,他自从起兵以来,遇到了太多状况,你给再多的好处,到了紧要的关头,也不免首鼠两端。

但是随着根基稳妥起来,几次发行债券,筹措资金,还真别说,那些商贾都尽力运输物资,帮着自己打仗。

以恩义感召,以厚赏笼络,都敌不过利益捆绑这一招。

“先生想说什么,就直接讲吧!咱洗耳恭听。”

张希孟笑道:“主公圣睿,这对外也是这个道理,您给高丽再多的恩典,赏赐再多,他们也不过是嘴上忠心顺从,可实际上,一点好处不会放的。遇到了事情,他们也只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决定。毕竟他们考虑的,只是要不要大明的好处罢了。”

朱元璋一怔,旁边的马皇后却是立刻领悟了,“张先生,高丽拿了咱们的好处,固然能过得更好,但是不要,也没太大损失,不至于过不下去。所以先生想说,以恩义笼络这些小国,未必有多好的效果。”

张希孟连连点头,“就是这个道理,这里面有一个很微妙的东西,我们给东西,换取小国忠诚,其实隐含的意思,是我们有求于小国啊!”

老朱这时候也听懂了,连忙点头,“先生,那你说要怎么办,才能换来小国忠诚?”

张希孟笑道:“主公,就像现在这样,让高丽的世家往咱们的银行存钱,让他们把粮食押在咱们的手里,把他们的孩子放在我们的学堂,把他们的身家性命,捏在大明掌中!一句话,让他们投资大明,依靠大明!这样一来,他们要是背叛大明,就要掂量着,自己的利益损失,这可不是多吃一口,少吃一口的问题。而是从自己身上割肉,他们知道疼了,就会老实很多。”

朱元璋良久不言,马皇后默然无语……这两口子确实被震惊到了。

咋听之下,有点违背常识,可仔细揣摩,竟然又非常有道理,不得不说,有些时候,人性就是如此啊!

“春秋时候,以质子相互要挟,就是这个道理吧?”老朱缓缓道。

张希孟点头,“确实,道理的确如此,只是到了现在,应该推陈出新,拿出更好的办法,把这帮蛮夷捆绑更紧才是。”

朱元璋怔了良久,突然道:“先生,按照这种办法,可能真正将高丽,纳入大明版图?”

张希孟微微摇头,“臣也不敢说,臣琢磨着,或许会留下不少祸根,以后也会出差错。但是现在大明就这点家底儿,不这么干,现在都吞不下去,更遑论以后了。”

朱元璋再度陷入沉思,毕竟不是谁都有资格,谈天长地久的。

尤其是像高丽这种情况,早早就和中原撕扯开了,即便直接纳入版图的时候,也是离心离德。

中原王朝,历来能带来丰厚收益的,就只有核心的那一块罢了。

四周都是亏本的,无非是盛世的时候,扛得住持续投入,能开疆拓土,等到了衰世,万般都不行,也就只有放弃这些无关紧要的了。

这是规律,当真很难打破。

过去将厚往薄来,赏赐安抚,羁縻笼络……到了张希孟这里,讲利益捆绑,可持续竭泽而渔,用意也都是类似的,就是降低成本,尽量延长时间,能够吞并最好,要是吞不下来,那也就只能怪后人无能了。

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

朱元璋想到这里,突然想起了应天的朱标,到目前为止,他的表现老朱还是满意的。但他到底能走到哪一步,能不能超越自己,老朱是半点没有把握。

甚至能不能接得住这个局面,朱元璋都不清楚。

还是那句话,给圣君雄主当儿子,并不是什么享受的事情。

尤其是老朱这种,更是要命。

朱元璋有自己的治国模式,这是基于他的威望,手段,行事风格,对国家的掌握,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后继者根本学不来。

朱元璋的心,没来由很烦躁,高丽的事情,就只能先放一放。

大不了就让朱棣折腾去。

没准这个高丽就是这么个德行,越是压榨,越是盘剥,越是欺负他们,他们就越是依赖,越是忠心……要真是这个德行,那可就有趣了。

驻守北平,非朱棣不可,毕竟其他人干不出来这事!

老朱思索再三,他也没有主意,索性就带着马皇后,去了古北口,看看景色,放松心情,没准回来就有主意了。

张希孟倒是没跟着,他筹划着讲学课程,等摆平了高丽,打开了倭国的局面,他也要返回应天了。

在北平这么久,夫人在家里独自一个人,也实在是太辛苦了。

可就在张希孟心情平静,毫无波澜的时候,突然有一封江楠送来的信,到了他的手里。

张希孟展开之后,突然浑身颤抖,忍不住大惊失色。

这是真的吗?

未免太惊人了吧?

按照江楠的描述,朱标正在暗中联络官吏,其中就有宋濂和刘伯温。另外罗复仁,毛贵等人,也在朱标的联络之中。

如果再算上御史大夫徐达,朱标手上掌握的牌可是不少。

而且江楠还告诉张希孟,现在京中盛传,说是府库亏空,贪墨横行,一查就是一大片……之所以吏治如此,皆因朝中有奸佞。

最大的奸臣不除,大明如何能安宁?

面对此情此景,江楠就算是迟钝一些,也猜出了一些端倪。

如果不出预料,朱标想要对李善长动手!

面对这个结论,张希孟都大吃一惊。

朱标是监国太子不假,但是李善长身为十多年的宰相,根基深厚,至少也算是半个棋手。朱标想要撼动他,实在是不容易!

甚至可以说作为一个太子,想要去动皇帝的人,本身就不合常理。

哪怕闹得天怒人怨,也没有你朱标出手的余地!

你敢动手,那就是越界。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朱标这个太子,权力本身就大得吓人,而朱元璋更是丝毫不怀疑儿子,他只会嫌朱标不够强悍。

假使朱标真的能下决心,扳倒李善长,重新整顿朝局……那对整个大明来说,确实是一步绝妙的好棋。

只不过朱标能不能把这事操持明白了,张希孟还没有把握。

但不管怎么讲,朱标能有这个心思,就代表这小子不简单,未来可期。

张希孟平静了许久的心,都热切起来。

李善长要翻车了,还是朱标出手!

这事情简直太有趣了!

老李啊老李,当初你可是让我保你的,我信守承诺,自然没有给你下绊子,可如果朱标出手,把你扳倒,那就跟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

而且你倒在了朱标手里,被一个后辈给废了,那画面简直太美了,张希孟都不敢想象了。

张希孟恨不得立刻返回京城,去亲眼见证这一幕。

但是他又非常清楚,绝对不能回去。

如果他一旦回了京城,凭着多年的交情,他当真没法对老李下手。

非但他不能回去,就连朱元璋和马皇后也不能走……这场好戏,他们必须当好观众。把主角位置,交给朱标才行。

张希孟现在就恨自己没有个直播镜头,要不然亲眼见证李善长的窘迫,绝对能载入史册。

张希孟这边抓心挠肝地难受,另一边,朱标也是心里头怦怦乱跳,激动万分……他生出扳倒李善长的念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福建各地,府库亏空,这事固然跟布政使李彧、按察使李德全有关系,但这俩人都是吕本提拔的,而吕本又是李善长提拔的。

所以说,很多贪官污吏,追根溯源,都能追到李善长这里。

你要非说老李贪赃枉法,任用私人,绝对说不上,但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用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不得不让人思量。

而且伴随着清查深入,福建如此,浙江亦如此,府库亏空,非常严重。其中杭州一地,二十万匹上好丝绸,竟然被调换了,成了普通民户织出来的土缎子。

另外淮东,淮西,这两省的府库,也有问题。

御史台,锦衣卫,不断将消息送到朱标这里。

怎么办?

像福建一样,将所有官吏都拿下,按个处斩吗?

或许应该这么做,但是在动手之前,似乎有一个人,应该负责!

这一天,朱标依旧下令,请李善长和徐达到东宫,商讨府库亏空问题。

等这俩人到来之后,朱标跟他们刚说几句话,就有人过来,跟朱标耳语了两句。

朱标立刻起身,“宫里有点紧要的事情,我去去就来,魏国公先陪着李相,务必等我回来。”

朱标说完之后,径直离去。

他自然不是去处理私事,他来到了另一座大殿,此时这里面,坐着数位当朝重臣,参知政事汪广洋,户部尚书罗复仁,外务部尚书毛贵,商务部尚书江楠,都给事中宋濂、刘伯温,另外还有税务部尚书胡惟庸等等,全数在列。

朱标进来之后,直接到了主位之上,一屁股坐下来,“诸位皆是朝中栋梁,大明支柱。也是父皇倚重的朝臣,如今各省亏空严重,数额何止千万。用人不当,监督不力……宰相难辞其咎。孤以为这是李相公的疏失,不知道诸公又是怎么看?”

第四百六十九章 无敌的常遇春第八百四十七章 勋章来了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壮矣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骥伏枥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四百二十三章 灭陈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恶气第十九章 贾鲁病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张相公出马第三百一十一章 张相是个大好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四百九十三章 无懈可击的张相公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夺一城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剑诛心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温侯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统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来,不许跪第五百二十六章 张相公出马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来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三百零六章 册封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妇第二百一十六章 劝降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儿辈的婚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馒头能破城第四百二十六章 铁矿第八百零九章 双胞胎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线出击第二百七十二章 胆大包天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华夏第六百零七章 张相回到了忠诚的应天第三百四十九章 铁索连舟第一百八十五章 后继有人第七百九十二章 驸马上门第十九章 贾鲁病了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请客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凤的亲事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一百三十一章 万岁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产和建设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五百九十四章 顽强的朱标第三百二十三章 脸都不要了第一百八十章 统一思想第三百零四章 国珍飘零半生第四百七十二章 请小明王退位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六百九十八章 纨绔子弟张庶宁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谁?第六百四十三章 张相布道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华夏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开禁酒令第四十章 郭子兴的馈赠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书第二百四十九章 毕业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师第五百五十七章 谁都瞧不起大宋朝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来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四百零八章 单向透明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诰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张希孟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权在握的朱棣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补昨天的)第五百二十五章 张士诚,降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四百七十三章 张相的好学生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场胜利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钱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群贤第三章 书与画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们对得起我爹吗?第六百九十章 师道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补昨天的)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准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来买粮的(新年第一更)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卫司惹祸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盘棋第四百七十二章 请小明王退位第二百九十七章 纠错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寝食不安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们赢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亲队伍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无类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卫司惹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