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张相故智

孙炎在应天,毫不客气抓捕倭商,收缴财产,而且还下令报纸,刊登倭国的累累罪行,包括他们背信弃义,违逆上国,抢掠沿海百姓,劫夺财物,奴役生民……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不光是写这些空洞的文字,孙炎还真正找到了一些受到倭寇侵害的百姓,有人财产被抢走,有人亲人被杀,有人骨肉分离……他们一声声杜鹃啼血般的控诉,将倭寇的罪行,完全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很多大明的子民,直到此刻,他们才清楚,原来盛世之下,还有那么多人受害,一个蕞尔小国,竟然敢挑衅上邦,实在是罪该万死。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这位孙相公,还真是挺厉害的。”朱棣捧着报纸,从头看下来,忍不住看蓝玉,“我说蓝先生,你说孙相的本事,比你怎么样?”

蓝玉翻了翻眼皮,他倒是睥睨天下,看不起什么人,哪怕姐夫常遇春,也不放在心上,唯一能让蓝玉心服口服的,也就是张希孟。

他扪心自问,自己十几岁开始,跟在张希孟身边,是他提升境界最快的日子,学的本事,一直受用到现在。

但是吧,他也没法否认,孙炎替张希孟整理文稿,处理各种事务,相比之下,孙炎学到的东西,比他多太多了,甚至连朱标等人都没法比。

当然了,不是学得多,就一定厉害,可是从孙炎这一手操作,蓝玉就不得不承认,孙炎的确学到了精髓,而且比他还犹有过之。

“东边不亮西边亮,内政不好解决,对外用兵,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就不明白,过去朝中那些人都是怎么回事,这么浅显的道理都想不明白!”

朱棣翻了翻眼皮,“蓝先生,你就别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对外用兵可是有风险的?父皇都告诉过我,番邦小国,荒凉僻远,烟瘴横行,山河复杂。纵然上国有精兵百万,不惧任何敌人,也没法和老天爷争。蒙古人两次讨伐倭国,都遇到了海风,就是明证。所以父皇告诫我,必须小心用兵才是!”

蓝玉哼了一声,“陛下讲的自然没错……但是这个小心用兵,却不是不打,而是在开打之前,要下足功夫!”

朱棣眉头皱起,“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蓝玉道:“像孙炎这样,要抓倭商,封锁商路,禁绝贸易。要利用报纸,动员百姓,凝聚人心。自然还要知人善任,安排贤臣名将,又要仔细弄清楚倭国情况,做到万无一失。”

蓝玉总结道:“对外用兵是要小心,但是这个小心不是畏敌避战,而是拿出足够的本事,确保不管什么局面,都能打得赢!”

朱棣眨巴了一下眼睛,也不得不点头,蓝玉这家伙是真有些独到之处。

“这么说起来,孙相公和伱蓝先生,是珠联璧合了?”

蓝玉沉吟再三,终于点了点头,“朝廷总算来了一个靠谱的人了,有此人身居朝堂,咱们都能轻松一点。”

朱棣沉吟了一下,又道:“蓝先生,我这里最近又得到了一些消息,是有关倭国的,你看咱们该怎么办?”

蓝玉斜了他一眼,“是那个什么怀良王,良怀王?”

朱棣点头。

蓝玉道:“算了,咱们俩直接找罪魁祸首,问问那个老糊涂,他到底是怎么办的外务!他要是说不明白,我们就去找陛下。”

“父皇?你打算干什么?”

“自然是弹劾李善长欺君啊!”

朱棣大诧,“你,你想害死李相公啊?”

“害什么害?咱们跟他合作,这种老狐狸,你手里不捏着他的尾巴,他就能反过头,把咱们坑了,我这叫有备无患!”

蓝玉拉着朱棣,直接来找李善长。

他们来跟李善长算账,确实是有道理的。

哪怕大明成立了外务部,对外的了解情况,提上了一个层次,但中书省依旧闹了笑话……大明立国之后,沿海有倭寇作乱。

明朝这边,派遣使者谴责倭国,要他们约束倭寇,不许袭扰大明沿海。

毛贵根据情况,已经向中书省回报情况,眼下倭国是室町幕府说了算,倭酋已经被架空。

应该下旨给室町幕府,让他们立刻遵照旨意办理。

可这事情到了中书省的会议上,立刻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我们不管倭国如何,这个室町幕府,不过是武人柄国,属于藩镇僭越,如果我们给室町幕府下旨,那意味着什么?

咱大明承认倭国的武夫作乱吗?

鼓励臣子架空君王?

这算什么事?

完全不合理啊!

所以不管你倭国怎么想,在大明这边,我们只承认正统,不认什么幕府将军。

毛贵跟这帮人争不过,就只能按照他们的意思,给倭国王族下旨,然后就得到了那份怀良亲王的中二文,把朱元璋气了个够呛,决定要对倭国用兵。

好笑的是,由于毛贵反对,中书省让翰林院负责起草国书,还把怀良王弄成了良怀王,惹出了大笑话。

这事情也是蓝玉在备战期间弄清楚的。

此刻再看那封倭国国书,就有那么一点点滑稽了。

并不是倭国目空一切,自大无人,没把大明放在眼里。

叫嚷着要和大明相逢贺兰山下。

实在是这个怀良亲王根本约束不了幕府,又不能明说,只能假装强硬。而且开篇他就以臣自居,这么想来,也不是那么大逆不道。

归根到底,问题还出在李善长的身上,你这个老货,就不能好好下功夫?研究一下外面的情况,能累死你啊?

“李相公,实不相瞒,刚刚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满已经送来了国书,愿意惩办倭寇,向大明纳贡称臣。这个足利义满似乎只比燕王大两岁,还没有太子殿下大!”蓝玉冷笑道:“你当初要是同意,直接给足利义满下旨,倭国的事情,没准早就解决了,哪里用得着这么麻烦?”

李善长坐在那里,安然不动,就算心里头惭愧,但是表面上绝对不让你看出一点端倪!

“蓝玉,老夫要是当初就这么办了,哪里还有你立功的机会啊?你说是不是?”李善长笑呵呵道。

蓝玉顿时瞠目结舌,您老人家的无耻,确实让人五体投地!

朱棣忍不住道:“李先生,现在幕府送来了国书,他们已经惧怕了的大明的天兵,我们该怎么办?”

李善长突然挺直腰板,厉声道:“什么怎么办?一个乱国武夫,也敢给大明写国书?他们算什么东西?不听!驳回!出兵!”

朱棣一怔,脱口而出道:“李先生是说将错就错?”

李善长大摇其头,“什么将错就错?上国岂能有错?你们这些年轻后辈,真是让老夫上火!别没事把不好的词儿,往自己身上套。就算有错,那也是倭国的错,懂了吗?”

朱棣颔首,“懂了,就是不光要心黑,还要脸皮厚!”

李善长气得翻白眼,“燕王,你真该多读点书!”

朱棣摇头,“算了吧,我可不想读成您老这样!”

从李善长这里出来,朱棣仰天长叹,在遇到张先生之前,我还是个好人。遇到张先生之后,我一度觉得自己学坏了。可直到此刻我才清楚,坏是没有止境的!

这个姓李的,罢免他的相位,简直便宜他了。

应该千刀万剐,做成人皮枕头!

当然了,此刻没人在乎朱棣怎么想。

室町幕府的书信被打回去,而且还来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指责足利义满欺君罔上,大逆不道,上国必定发天兵讨伐。

这封信送去,倭国上下,再度震撼,很显然,战争已经越来越近了。

经过了一番激烈商讨,倭国认为,不能指望着再来一次神风。

恰好之前对高丽用兵,他们在高丽南部,还有些据点。

此刻正好向高丽增兵,抵御大明的进攻!

或者干脆抢先攻击高丽,没准还能饮马中原。

果然,室町幕府决定增兵高丽,并且开始向北推进。

战鼓隆隆,烽火狼烟。

高丽这边,足足投入了五万多人,和倭国决战。

大事出乎预料,高丽兵马一开战,就全军崩溃……士兵争抢着逃跑,越是普通的士兵,跑得就越快。

根本没有人愿意替高丽的那些贵胄拼命!

老百姓或许不懂得别的道理,可辛旽主张分田,他们这伙人都成了高丽贵胄的眼中钉,肉中刺。

虽然大家伙也清楚,辛旽那伙人很难成功,但是却不妨碍普通士兵,唾弃高丽贵胄。

可怕的溃败,席卷而来,高丽刚开战,就丢失了三百里疆土,倭国兵马,高歌猛进,所向披靡。

这下子高丽慌了,不得不向大明求助。

此时连朱元璋都惊动了,他立刻把三个人找来,李善长,蓝玉,朱棣,一起站在朱元璋面前。

老朱还算是客气,给李善长一个座位。

“咱要讨伐倭国,弄了这么长时间,你们寸功未立不说,还让倭国长驱直入,这,这算什么事?你们到底有没有办法?”

朱棣不敢说话,只能看这两位,蓝玉也是默不作声,只有李善长道:“上位,眼前的局势,只能说喜忧参半。”

朱元璋眉头紧皱,“什么意思?”

“就是对高丽很不好,但是倭国的情况还不错!”

老朱气得翻白眼了,“咱问你,要怎么办?”

李善长微微摇头,“什么都不干!”

“那高丽求助呢?”

“我们只提供除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朱元璋勃然大怒,这时候李善长又补充了一句,“当初张士诚向咱们求助,张太师就是这么应付的。”

“是吗?”朱元璋的怒火,瞬间消失了大半……

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诗第三百二十六章 抡语来喽第二百五十七章 谁不想过得好!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为难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传天赋第二百八十四章 时机第八十章 上学啦!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妇第五百二十二章 给官吏来场大考试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虏大元皇帝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六十三章 战略大师第四百一十四章 岭南工商畅想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虏楼船第六百三十五章 绣春刀,出鞘第三百四十九章 铁索连舟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明的张相公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溃败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八百六十二章 张太师是我叔叔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爷心善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宾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应,可以休矣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盘棋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开禁酒令第六百八十九章 张相住我家第四百二十章 百万银两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五百二十七章 从丝绸作坊开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复和州第六百九十九章 济民学堂,救济斯民第六百六十六章 布局下一代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无止境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谈判之列第八百六十二章 张太师是我叔叔第三百零八章 怎么当吴王第三百零六章 册封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长的选择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师猖狂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霉的朱标第三十五章 运输大队长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七十三章 罗贯中来访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鹅肉第一百章 军中不许赌博(三更求票)第三百四十四章 丧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标来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养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军大都督第九百零一章 大兴土木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着大元朝完蛋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并安南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门败落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导下属第一百一十八章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坏了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四百四十章 卷起来的群臣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四百三十二章 陈汉覆亡第三百九十五章 筹备登基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饮燕山第五百七十八章 传国玉玺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一百五十章 菩萨兵来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谁?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开二度张士诚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并安南第五百九十七章 怀王千古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时雨张先生第四百六十四章 弃河南,守河北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变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愿叫我一声大哥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赐金笔第五百二十五章 张士诚,降了!第四十六章 平平无奇的张希孟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长的选择第九百零四章 圣人出第八百九十三章 铸造金鼎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归来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乡的味道第三百零九章 俸禄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写感想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将入相第一人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镇校之宝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绝境的陈友谅第八十六章 缓称王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补昨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