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张家第三胎

朱棣趾高气扬离去,那叫一个得意。

可看着他背影的李善长,却是半点也高兴不起来,说句不客气的,这些年了,他李相公知道的事情,只会比张希孟多,不会更少!

稍微梳理一下,就会发现,教育改革,财税改革,推动工商发展……这几件事,几乎就是大明朝最关键的几样事情了。

只要做好了,大明朝就有望彻底超越汉唐,也有足够的国力,对外拓展,到时候打造千年盛世,未必能做到,五百年的繁华,倒是可以期望一下。

事实上能做到这一步,朱元璋和张希孟都该含笑九泉了。

可也正因为如此,这事情做起来非常麻烦,需要大刀阔斧,甚至往自己身上下刀子,能牵连到谁,李善长也不敢说。

但是他清楚,自己当了那么多年宰相,虽然脱身了,但到底没有彻底安全。

想要活命,还要继续努力才行。

指望朱棣?

老夫要是靠你保着,那才叫没脸呢!

李善长不顾年迈,果断前往开京,蓝玉正在这边驻军,两个狐狸见面。蓝玉可比朱棣厉害多了,稍微聊了几句,他就摸清楚了李善长的心思。

“我说李相,你的意思我明白,无非还是想弄点粮食,好取悦上位,保住你的老命,伱说是吧?”

李善长翻了翻白眼,他这个气。

“你就不能说点好听的,对我老人家尊重一点?”

蓝玉呵呵了,“要是尊重能换来粮食,我管你叫爹都行!”

一句话,老李无言以对。

半晌李善长才道:“现在的高丽,把韭菜根都给刨了,还想弄到粮食,实在是有点难了。”

连李善长都摇头了,可见这事情到底有多难。

“李相,这地方这么小,历经战乱,户口减半,遍地饿殍,要想榨出一点油水,实在是不容易。不过……我还有一招,就是您老人家舍得不?”蓝玉笑容可掬。

李善长却是眉头紧皱,都到了这一步,还能有什么办法?

“辛旽?”

蓝玉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还是您老聪明啊!”

李善长下意识摇头,放出辛旽,无非是对高丽残存的世家下手,榨干他们最后的价值……可问题是这么一来,想控制高丽,他的抓手就没了。

而且到时候高丽搞不好就和本土没什么区别了,那样一来,他还怎么为所欲为啊?

他受封韩王,那可是呼风唤雨,享受生活的,不是励精图治,跑来当个布政使的。

老李下意识就想拒绝,但是蓝玉在旁边微微一笑,“李相,你可想清楚了,你过去干了什么,我是不知道。你现在居高临下,作壁上观,不论成败,上位和太师都会找你算账的。太子殿下手里的那帮人,也不会放过你……对了,还有那个孙炎,你觉得他怎么样?”

听到这话,李善长老脸变色,显得很不自然。

说实话,他对谁看得都很清楚,唯独是孙炎,让他大出预料。

这家伙明明是根基最浅,实力最柔的。

可他偏偏通过几件事,站稳了脚跟,轻松压制了汪广洋和胡惟庸,说他是一代名相,那未免过了。

但是这家伙心黑手狠,是一定的。

而且他还张希孟那种一心谋国不一样,孙炎能干好就干好,干不好推给别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面对这么个混不吝,这才是最可怕的。

李善长反复思量,终于咬了咬牙,“只能这么干了!蓝玉,你有计划没有?”

蓝玉见李善长点头,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心满意足。

和李善长这种,贪图权力金钱的俗人不一样,蓝玉一心想当冠军侯,能彻底收复高丽,绝对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因此他早有谋划,“李相,高丽虽然孬点,但是听说辛旽回来,必定玩命。我料定肯定会有一场大乱。”

李善长沉吟道:“你有把握应付?咱们在高丽的兵马,可是足够?”

蓝玉呵呵一笑,“我说李相公,你老怎么也糊涂了?这种事情怎么能自己出手啊!”

李善长就是一愣,“你打算怎么办?”

蓝玉道:“这还不简单,我查看了一番,高丽诸将当中,唯独右军都统李成桂算是个人物,如果高丽有不臣之心,必定靠着他起兵。很凑巧,李成桂的儿子李芳远眼下在北平大学堂,正在接受教化。”

李善长听到这里,总算是明白了蓝玉的意思。

“你是说要怂恿李成桂,起兵收拾高丽王?”

蓝玉笑呵呵道:“怎么样?这招借力打力,如何?”

李善长想了想,直接道:“等事成之后,你无论如何,要把李成桂给我弄死!”

蓝玉大惊,“我说李相公,你怎么心这么狠啊!他打倭寇,还挺狠的,在整个高丽,算是个英雄啊!”

李善长瞪圆了眼珠子,厉声道:“正因为如此,才必须铲除,你到底能不能做到?”

蓝玉眨巴了一下眼睛,事实证明,他跟老李,还是有些差距的,做事不光要心黑,还要手狠!

“我懂了,这事就这么干了。”

两个大缺大德的家伙,凑在了一起。

根据他们估算,最后大约能抄出来一百五十万石……这些粮食,可以毫不客气讲,别说韭菜根了,就连杂草根都不剩了。

经过这一轮的压榨,高丽必须均田,给老百姓一点活路,让他们喘口气,不然就真的成了不可持续竭泽而渔了。

他们在这边筹备着,另外一边,朱英也在积极调动。

朱英比朱棣经营更早,他手上就没有粮食吗?

事实上朱英不但有,而且数量还不少。

只不过他有个任务,就是经略云南。

拜赵宋所赐,这块土地,也离开中原几百年,情况大致和北平类似。而面临的困难,还要更加严峻。

主要是云南地形复杂,周围土司部落林立,各种势力,犬牙交错,乱成了一团……

朱英不得不大量移民,建立屯垦,又要梳理和土司的关系,能收服的收服,不能收服的,就要清剿。

还要修整道路,建立学堂,推行教化……总而言之,朱棣干的事情,他都干过,而且还要比朱棣困难好几倍。

这么多年下来,朱英总算是有了点成果,云南的军屯,能够满足八成以上的消耗。

剩下的两成,完全可以安南等地弄到。

也就是说,岭南的粮食,有近二百万石,可以拿出来救急。

朱英还觉得不够,就联络了方关,让他从小琉球调拨一批粮食,大约可以有八十万石左右。

各处都在积极筹备,张希孟这些年做得准备,都已经发挥出来,一场围歼战的态势,已经呈现出来。

朝廷是备足了火力,严阵以待。

而应天的粮价,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了略微上升的趋势。

北平的第一批粮食,已经消耗过了八成,有些粮行已经卖光了存货。

另外一边,报纸上连篇累牍,抨击朱棣的炮火,越来越强烈。

和食盐不同,有胆子站出来直接替盐商说话的,到底还是不多。

粮食就不一样,很多百姓,都要把粮食拿出来,出售换钱,维持家庭开支。

粮价下跌,对这些老百姓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所以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声音,说是希望朝廷能维持粮价,不要让百姓白白辛苦。

层层压力,都落到了朱标肩头。

对于这个年轻的储君来说,着实到了关键的时刻。

“孙相,你看现在能如何应付?”

孙炎道:“殿下,此时抛售的粮食还是太少了,那些背后囤积居奇的粮商,没有悉数浮现出来,不能一举全歼,就等于白忙活一场。这样的机会,可是不多。至于百姓,粮价下来,确实有些损失,但要我说,也是没有办法……接下来必须重整财税,按照人口,重新分配土地。到了那一步,只怕大多数人家都拿不出多少粮食出售。要想多赚一点钱,就只能进入工厂作坊。”

朱标一怔,随即道:“这也就是发展工商的必须吧?”

孙炎顿了顿,用力点头,“确实如此。”

“那还等什么!”朱标直接道:“抛售一批粮食,你不是有漕粮储备吗?拿出来一百万石!”

孙炎微微沉吟,终于颔首,“臣这就去办!”

前面的那些,不过是开胃菜罢了,接下来才是短兵相接,刺刀见红。

朝廷陆续在几个城市的常平仓,开始抛售粮食,直接以六百文宝钞开始出售。

这个价钱已经低于往年粮价。

那些粮商至少需要八百文到一贯宝钞,才能保证获利。

而且常平仓这么干,是不是意味着日后粮食市场,就由朝廷掌控了?这可是比降价赔钱,还让人接受不了的事情。

是可忍孰不可忍!

值得一提,这些人没有继续在应天纠缠,毕竟皇城根儿,谁也不知道后果如何……在其他的城市,粮价开始暴涨。

很快突破了一贯宝钞,围魏救赵的高招都使出来了。

“重八,事到如今,你还袖手旁观?不帮帮标儿吗?”马皇后满脸愁云。

朱元璋微微摇头,“还不到时候。要是连这点难题都解决不了,就不配做咱的儿子。”

老朱说着站起身,对马皇后道:“走,咱们看看孙子去。”

马皇后只能点头,这老两口直往东宫而来,在路上朱元璋就问,“咱听说江尚书又请假了,她是病了?你要不要去瞧瞧?”

马皇后一笑,“我是该去瞧瞧,不过不是病!”

“不是病?”

“她八成怀上了,这可是张家第三胎啊!”

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帅第四百六十六章 总动员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权在握的朱棣第一百一十四章 为继续做人而战第一百一十八章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难的考试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军的优势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杯白刃第七百八十七章 张家第三胎第七百七十章 小张先生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三百五十章 诈降的人选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时雨张先生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五百二十四章 张士诚,决不投降!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们赢了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惨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张希孟的大棋局第四百四十九章 张相的终身大事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试成绩出来了第四百九十章 一对难缠的君臣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万补贴朱多多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开二度张士诚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写感想了第一百零九章 人间清醒朱元璋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诺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响深远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进第四百五十九章 强大的后勤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养兵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儿大孝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二百零四章 大盗现身第一百八十五章 后继有人第三百零七章 吃面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国家抵债第六百二十九章 请你吃牢饭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舍得花钱第六十六章 郭子兴,你不要过来呀!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当亡国之君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气的高丽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七百四十一章 来自老朱的赏赐第四百八十三章 张相小课堂又开课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万第七百零六章 师表大明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溃败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一百二十五章 挥军下扬州第六百九十章 师道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进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宫,建学堂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来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书成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们有的是第二十四章 落脚之地第八百四十九章 夺了鸟位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万补贴朱多多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脱险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养储君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六百七十二章 为陛下贺!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驸马第四百八十四章 贾鲁河第三百四十七章 顽强的朱英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圣的张相公第二百九十五章 吴王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时刻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双向奔赴第二百零八章 撞枪口上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张希孟的财富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动天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简朴的张先生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战后总结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头了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应天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贼土匪的智慧第四百一十章 欢迎投降第二百九十章 神将常遇春第三十五章 运输大队长第三十五章 运输大队长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为士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团聚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亩,救济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