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我们应该反思

不管谁统治君士坦丁堡,老百姓都没什么差别,这话说起来很讽刺,但事实确实如此,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讽刺。

新崛起的奥斯曼帝国,虽然在王位继承上面,显得十分疯狂,但是他们对待征服的地方,还算宽厚,税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十,而且鼓励商业发展,尊重当地百姓的习惯……只要你认我当大哥,我就让你过安稳富足的日子。

相比之下,在东罗马这边,还真比不上奥斯曼。

如果没有彻底的变法,东罗马就是死路一条。

且不论大明能拿出多少武力,就算给了,东罗马也接不住。

一个腐朽萎靡,内部纷乱,争斗不绝,烂泥扶不上墙的国家,死到临头,是绝对没法救活的。

就好比给完颜构再多的名将,他都能玩到称臣纳贡,管对方叫爹,无他,骨子里带的,想要挽救,实在是太困难了。

对于东罗马也一样,首先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凭什么让老百姓忠于你,支持你,跟你打仗?

“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张希孟笑呵呵道:“你来求取救国之法,其实这个方法一点也不复杂。我们能打败蒙古人,靠的也是公平!土地分配公平,税赋承担公平,打仗奖赏公平,官吏升迁公平……每一次打仗,我们都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当我们积累几十万大军的时候,就足够驱赶元军。”

曼努埃尔眉头紧皱,他痛苦摇头,“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让那些农夫也和贵族一样,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如果我们敢这么做,整个西方都会把我们当成异端,进行征讨的。我们的下场会比死在奥斯曼手里还要惨!”

张希孟微微一笑,“那你就甘心亡国吗?”

曼努埃尔再一次无言以对。

这事情就这样,不变法图强,一点活路都没有,变法图强,胜算也不大,却还有一丝丝希望。

但是一旦变法,学大明的方式治理国家,哪怕只有十分之一,拿到了君士坦丁堡,整个西方立刻就会炸锅的。

大明弄得都是什么啊?

均分田土,万民一致,天子权力来自百姓……这些全都是撼动西方根基的玩意,就比如科举制一类的东西,干脆能让西方人抓狂!

即便是大明最普通的地圆学说,放到了西方,那也是要烧死的。

那个备受推崇的才女夏知凤,放到了西方,就应该拿火烤了,而且还是文火烤!

简直太可恶了!

你们这是动摇神明的根基,绝对要下地狱的。

甚至有这种念头,已经是大逆不道了。

可同样的问题,大明的强悍,也让人瞠目结舌,五体投地。

曼努埃尔来这段时间,已经见识了不少。

就拿这座应天城来讲,无论从规模,还是富庶程度上,都不是君士坦丁堡能比的……更要命的是,整个东罗马,就剩下一座君士坦丁堡,而且很快还要改名伊斯坦布尔了。

可是在大明朝,苏州,杭州,扬州,开封,北平……可以比肩应天的城市太多了,疆土也太辽阔了。

光是那个辽阔无比的地图,就让曼努埃尔傻眼了。

这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试问哪个帝王,不想让自己的国家辽阔强盛?

其实曼努埃尔还知道,大明朝的做法,其实有些像罗马早期……彼时的罗马也是以自耕农为主,老百姓除了耕田,就是打仗。

耕战结合,简直是西方的秦国,所以中国史书上称罗马为大秦,也不无道理。

只是随着国家发展,罗马也出现了土地兼并,贵族霸占了太多田地,自耕农沦为佃农,奴仆。

强大的罗马军队,也不得不转换为雇佣军……地方豪强做大,藩镇割据,皇权衰弱……其实看罗马帝国的历史,很容易联想到中国的王朝兴衰,逻辑几乎都差不多。

只不过接下来的差别就来了,东方世界虽然王朝衰败了,但是还有强大的文明存在,继之而起的英豪,无不以一统天下为根本任务。

也正是因为如此,东方一次次涅槃重生,大一统观念在每一次涅槃重生之中,不断加强,到了后来,像三国两晋南北朝这种长时间的分裂,已经不怎么存在了。

可西方却是不一样,罗马之后,再无罗马。

更可怕的还是这个趋势还越来越明显,分得越来越碎,甚至任何试图一统西方的努力,都会被视作犯罪,招致群起而攻之。

“我们都是被宗教信仰给害了!”

经过好几天反思的曼努埃尔总算得出了一个堪称经典的结论。

没错,东方虽然有神明崇拜,也有庙宇,当东方人是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对待神明的。他们不是无条件相信神明。

任何神明,只有灵验,能够庇护信徒,帮着信徒完成梦想,才会得到推崇,不然的话,东方人就会毫不犹豫抛弃。

从这一点来说,东方人是神明的主人。

这一点就和西方人完全不同,西方人把自己视作神明的羔羊奴仆,从来不敢质疑神明,只会觉得是自己不够虔诚!

这是多么愚昧可笑的行为!

正是宗教信仰,害了西方,制约西方走向富强!

没错,就是这样的!

但张承天把曼努埃尔的感悟告诉张希孟之后,张希孟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这个反思,还真是深刻啊!

“对了,现在应天城中,还有苏杭等地,夷商多吗?夷人学者呢?”张希孟好奇问道。

张承天立刻道:“不少,就是拂林国的不多,其他国家人数极多,其实也有奥斯曼的。而且咱们完成了环球航行,也见到了一些西夷,就比如佛郎机人,威尼斯人……他们也有陆续来到大明的。不过最多的还是倭国的,安南的。原来高丽也不少,不过现在高丽似乎不能算是蛮夷了。”

可不是吗!

李善长折腾了这么久,高丽的青壮几乎都没了,又有那么多大明年轻人过去开拓,要不了多久,还真都成了一家人,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若干年后,他们争一些人物的出生地,或许会有点小麻烦……

“你说能不能让这些夷人凑在一起,研究大明。”张希孟道。

张承天瞪大眼睛,“让他们研究大明?”

“对,就是借助他们的视角,来看大明,最好能形成一种显学……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明白啊!”张承天很干脆道:“爹,其实早就有了,前些年咱们开海通商,有些夷商就把大明消息带回国内,后来人家知道咱们打败了大元朝,那就更了不得了。翻译大明的经典……对了,您老人家写了那么多文章,也被翻译过去……头几年还闹了很多笑话,比如把玄之又玄,翻译成黑啊黑!现在的情况好了很多,尤其是听那帮蛮夷反省,也挺有意思的。”

“反省?反省什么?”

张承天道:“自然是反省他们没有契约精神了。”

“没有?”张希孟微微皱起眉头。

张承天理直气壮道:“可不是,您老人家瞧瞧咱们的商人,说出去的话,一言九鼎,吐口唾沫就是个钉!再瞧瞧那帮西夷,每次写在文书上的东西,还耍弄文字游戏,想尽办法钻空子,简直不当人子!所以说,他们永远都是蛮夷!做不了文明人!”

张希孟也就默默听着,渐渐的,他开始明白为什么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你粉饰太平了。

只要你是最强的,自然就会有人扑上来,以你作为蓝本,来反思自己。

这个效果差不多就是人家的孩子!

只要考了第一名,就满身优点,一点错都没有。

眼下这帮在大明的海外学者,他们基本的研究方法,就是拿大明和本国对比,如果有什么不同,那一定是自己错了。

需要向大明学习。

如果再深挖一些,那就是文明劣根儿,人的素质太差……在这一点上,倭国的遣明使表现最为突出。

已经有人指出,倭国没有学到儒家核心的仁,反而一味强调忠诚,下级要对上级服从,武士要服从大名……可荒唐的是,倭国竟然弄出了幕府将军这么个架空君王的奇葩玩意。

这就说明倭国的忠,也是假的,是虚伪的。

从根本上说,还是崇拜武力。

再说直白点,倭国的道德有问题,百姓素质堪忧。

唯有学习大明,彻底改变,才能让倭国人,从一半野兽,一半人类的状态走出来……

张希孟的乐趣不多,一大半都是这帮人给的,看着这些深刻的反思,张希孟有时候能笑一个下午。

而且这帮人不光是说,还有行动……事情就发生在安南。

朱英送来了消息,安南陈朝集结十二万兵马,南下攻击占城,结果遭逢惨败,国王都在军前战死了。

前些年来过大明的一些学者,海商,他们凑在一起,认为陈朝皇帝的举动,就是隋炀帝,劳民伤财,百姓无以为生。

现在昏君战死了,正是天诛!

安南的有识之士必须站起来,消灭豪强,均分田地,耕者有其田!

短短一个月,他们就聚拢了五万多人,安南震动,岭南震动……

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编山东红巾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蓝玉第七百六十八章 张太师的亲戚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抢土豆第九十四章 饮马长江(三更到))第二百五十一章 驻守洪都的人选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网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过考试了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经济第八百六十二章 张太师是我叔叔第二十四章 落脚之地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坏了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无常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学习第五百四十五章 赔了朱棣又折兵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七百一十九章 来自李善长的一击第八百六十二章 张太师是我叔叔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溃败第三百四十一章 这是一个关于格局的故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儿第三百四十四章 丧子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题家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征西大将军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七百八十三章 该宰肥羊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战张相的弱点!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游戏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会说话的蓝玉第六百二十章 纪念馆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准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一百七十六章 开科取士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们赢了!第二百章 张希孟被盗了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团成立了第九百零一章 大兴土木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显神通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六百四十三章 张相布道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税第四百一十四章 岭南工商畅想第七十章 好官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荣誉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孙伴读第三百三十七章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钱的人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显神通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长的高光时刻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诰第四百三十一章 张相公破城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乐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凤的亲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聪明的孔家人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将入相第一人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五百九十七章 怀王千古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宾第一百二十章 彭党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脱险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纪律第七十五章 处置第七百二十三章 让老朱都害怕了第三十七章 优势在我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难,找张相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七十三章 罗贯中来访第七百零六章 师表大明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个大日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实践出真知第二百四十章 红烧肉有的是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标的反应第八百七十二章 应天上空的眼睛第三百八十八章 内斗果然开始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广孝的新官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征之国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决断第七百八十章 亲事来了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七百二十章 杨宪倒台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刘福通走了第六百七十二章 为陛下贺!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谢大明皇帝第六百八十五章 张相公驾到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