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开国旧事

张庶宁在婚礼的第三天,就找到了张希孟。爷俩坐在花厅葡萄架下面,乍看之下,除了蓄须这一点,父子竟然差不太多,都是高高瘦瘦的。只不过张希孟看来有种智者的超然,而张庶宁则更多是勇者的无畏。

张希孟慢条斯理,泡了一壶茶,随后给儿子倒了一杯,父子都没说话,只是静静品茶,等茶味澹了,张希孟才随口道:“这就要走?”

“嗯……一百多人呢,我带着他们出来,不把他们送回父母手里,我不放心。”

《轮回乐园》

张希孟略沉吟,又道:“那凤丫头呢?燕尔新婚,你就自己走了?”

“不,她跟我去龙场!”

张希孟又是一愣,“她可是皇孙的老师,走得开吗?”

“走得开!承天说了,他会安排的。”

张希孟一听这话,顿时把茶杯放下,不由自主,坐直了身躯。

“那个混小子又出什么馊主意了?可不许他乱来!”

此时的张庶宁也终于露出了笑容,他轻声道:“爹,老二其实有您的急智,他很聪明的。我相信他们安排好的。”

张希孟眉头挑了挑,冷笑道:“我不信那混小子有啥好主意,他准是又给陛下灌迷魂汤,不该他掺和的事情,他胆子大着呢!这是惹祸,你知道吗?”

张庶宁低垂着头,突然道:“这不是您老这些年的拿手好戏吗?”

这下子把张希孟弄得生气了,你怎么能这么形容你爹?我是一颗忠心,全都为了陛下考虑,作为卑微的公器,从来没有想过别的东西,你怎么能说我湖弄陛下,你这个小兔崽子,也想挨打是不?

奈何愤怒归愤怒,张希孟到底没有和儿子翻脸,他只是伸手,拍了拍张庶宁的肩头。

“好好照顾凤丫头,别看她是个女孩子,心不如你细,要是怀上了,早点告诉我和你娘。你们那地方是苦,但是该派的医生还是不能少。这样吧,我想办法在贵州增加个医学院。安排几个好大夫过去……这事你别拒绝,我不干,别人做,会更过分的。”

张庶宁眉头微微动了动,终于点头,“孩儿知道了,爹,孩儿身为长子,不能在您老面前尽孝,又不能照拂幼弟,还要劳烦你们为我着想,我,我不孝!”

说着张庶宁撩起袍子,毅然跪在了张希孟的面前。

“哎!干什么啊?你非要招惹的我伤心是吧?”张希孟伸手把孩子扯起来,“连陛下都说,你那是开疆拓土的事业,我们弄点辎重粮草,也算是理所当然,都是一家人,万不可如此。”

张庶宁点了点头,“爹,其实我在龙场办学,能照顾到的还是太少了。虽然我送了一些百姓子弟进入最好的学堂,但说到底,还是远远不够。我这次过去,是打算在底层教育上下手的。我想要把贵州的入学率提到三成。尤其是女孩子,我希望她们可以大批走出家门,进入学堂。我让知凤过去,也有这个心思,还请父亲明鉴!”

张希孟颔首,“这些我都知道,放手去做吧。其实我还能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张庶宁微微一怔,“爹,是什么消息?”

张希孟一笑,“就在刚刚,北平巡抚衙门提出了一项工程,就是在北平到大沽之间,修建一条轨道马车。”

“轨道马车?”

张希孟一伸手,从桌旁拿来一个木制的玩具,摆在了张庶宁面前,“瞧瞧,就是给你三弟,四弟玩的,有人造出了更大的,放在北平和大沽口,能够通行马车,上面可以装几万斤货物!是寻常马车的十倍百倍!”

张庶宁大为惊讶,虽说他对北平有所了解,但是自从去了贵州之后,就只能从报纸上看到一二。

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北平居然发展这么快!

确实,不论是毛纺织,还是挖矿,伐木,粮食,都是需要交通运输的。一下子弄出火车,难度不小,但是造出轨道马车,也很难。

首先这个轨道要怎么设计施工,用什么材料,设计坡度,能不能承受得住……这背后都是复杂的数学计算。

光是靠着工匠的传统经验,已经驾驭不了了。

这也是多年兴学,提倡新学的结果,大批有着充沛知识的年轻人,进入了制造领域,确实贡献出了无数的聪明才智。

毕竟大明朝的人口基数摆在这里,几十倍于当初的带英,加上教育普及,张希孟的适当引导,发展速度,着实惊人。

当然了,不管多聪明的人,也没法无中生有。

要想驱动有轨马车,光靠着那些矮小的蒙古马,确实是不行的。必须要足够强壮高大的挽马。

那种两米多高,四肢粗壮,力大无穷的挽马。

很幸运的是,随着岭北之战的胜利,明军势力,深入河中,甚至辐射到了高加索。明军不光拿到了出色的战马,甚至也得到了一批珍贵的重型挽马。

交通工具的革新,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北方的粮食,煤炭,牲畜,木材,夜以继日运到了大沽,随即装船南下。

这可不是每年几百万石漕粮的运输规模,而是几十倍,上百倍。

华夏大地,从来没有这么密切的联系过。

经济贸易,人员往来,全都是前所未有的。

“其实过去我也想过,弄了这么多的学生出来,让这么多人读书……会不会弄得没有了用武之地,甚至让这些读书人成为朝廷的麻烦。但是现在看来,只要我们传授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多教导科学常识。读过书的学子多进入工厂商行,别没事总是耍弄笔杆子,学士大夫清谈误国。这个大明朝,只会越来越好,我是信心十足!”

张希孟侃侃而谈,十分兴奋,他希望儿子能够走下去,教育更多的人才出来。让更多来自乡镇,甚至是山区的孩子们,获得教育,走出家乡,发明创造……那样一来,大明才会未来可期。

张庶宁自然是更欣慰的那一个。

其实从懂事开始,他就生活在张太师的羽翼下。

他一直在找寻自己的道路,一条属于自己的,不必以太师之子的唯一面目示人的路。而到了现在,他差不多可以确认,自己确实是成功了。

只不过张庶宁尚存一些担忧,“父亲,这,这是我一个学生,叫隆赞的,他想买几本书带在身边。结果就发现了这个。”

张庶宁犹豫了再三,终于将一本书,递给了张希孟。

张庶宁是不喜欢告状的,也不想让父亲操心,但是有些事情,他还是忍不了的。

张希孟并没有急着翻看,而是笑道:“咱们俩说了这么多,等一会儿也跟你娘道个别。自从她管了大明银行之后,全家就属她最忙活了。”

张庶宁答应,转身下去。

等孩子走了,张希孟才翻开了书,随意看了起来,渐渐的,他的眉头紧皱,拧成了一个疙瘩儿。

很凑巧,张承天正好过来,张希孟就把他叫到了近前。

“你看看这个。”

张承天接过来,看了一阵子,他倒是没有张希孟的凝重,反而是一种愤怒,“这种话也是他们能说的!爹,我看应该抓起来!”

张希孟沉声道:“以什么罪名抓人?”

“自然是为了前元绅商摇旗呐喊了!”

张希孟没说话,而是翻到了后面,用手点了点,“瞧见没有,这后面已经写了,他们痛改前非,做回了普通人,在大明朝贫穷且快乐地生活,你说他们为前朝绅商辩护,又怎么成立?”

张承天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道:“爹,我看这个是小杖受大杖走,夸九句,骂一句。这是在耍手段!”

张希孟并没有立刻肯定儿子,而是问道:“你再仔细看看,是不是还能看出更多的东西?”

张承天翻了翻去,渐渐的,心浮气躁起来,“爹,我除了感觉到用心险恶,并没有别的问题……”

张希孟呵呵一笑,“你再仔细瞧瞧,他们怎么形容大明兵马?虽然有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笼统描述。但是写到具体的人,说他们坐着八人抬大轿,说他们没有读书,举止粗俗,还说在进入士绅家里,拿他们藏着的字画点燃了煮饭吃……这些东西,可都是真的?”

张承天略怔了怔,“爹,他写得活灵活现,或许会有一二混账东西吧!”

张希孟冷笑一声,“那你看过早期的军规吗?不许以人为畜,便是皇后娘娘,平时都没坐过轿子!还有,说咱们不读书,可军中的识字就是你爹推行的,还有烧字画,你难道忘了,大军进城,第一件事,就是保护所有带字的东西。好些当初的卷宗,还在咱们家东跨院存着!”

张承天勐地一振,傻傻看着张希孟。

“爹,你的意思是,这本书,从头到尾,就是恶意诽谤了?”

张希孟冷哼道:“明面上的诽谤,你还看得出来,可是字里行间的恶意,颠倒黑白,却是不容易识别的。这里面以据说的口吻讲,说常遇春杀人屠城,可我问你,有这事吗?”

张承天微微一怔,突然咬牙切齿,“爹,我想起来了,现在确实有人传说,讲常遇春屠城,还说一次杀了好几万人,阻断河流。他的凶名,能吓唬小孩。”

“不行,绝对不行,这事我拱卫司必须要管!”张承天突然激动起来。

张希孟颔首,“就查查,看看这个俞本,到底是何方神圣!”

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卫司惹祸了第四百零五章 阅兵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三十八章 大帅丢了第七十五章 处置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显神通第二十一章 杀出去第五百五十九章 欢庆胜利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饭的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一百二十章 彭党第五百零九章 复旦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动天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溃败第二百九十三章 坚定守住,就有办法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贼第一百零五章 赵均用覆灭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门败落第二百零三章 张老师的小课堂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写感想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题家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阶段战术第四百九十三章 无懈可击的张相公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国家抵债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开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讲话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军侯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坏了第五十章 天命所归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胜而归第八百二十章 龙场悟道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七百五十章 果断处置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变,从教育开始第四百六十九章 无敌的常遇春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门槛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愿叫我一声大哥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认输了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编山东红巾第八百六十章 我们应该反思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网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征之国第四十二章 张家老仆第七百七十九章 这日子没法过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贾,不可自拔第二十八章 粮和人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强的朱元璋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闻鼓第六十七章 咱曾经来此要过饭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张相公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顶白帽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东第六百四十一章 勋贵出路第六百二十章 纪念馆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八百四十章 聪明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坏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六百六十三章 张希孟的仰慕者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三十章 淮西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庙祭祀第八百四十章 聪明人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贤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谢天恩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样的朱家军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战斗准备第三十五章 运输大队长第二百四十一章 败得真惨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镇校之宝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临天下第五百零六章 张先生不常有第八百二十七章 农学家朱元璋第六百三十四章 处死二侯第八百七十二章 应天上空的眼睛第七百四十一章 来自老朱的赏赐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归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五百一十九章 对外新策略第二百零三章 张老师的小课堂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虏大元皇帝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贤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悬赏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过考试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