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 统一货币

华夏金鼎,绝对国宝中的国宝,而且按照计划,尺寸庞大,重量也十分惊人,寻常的马车肯定拉不动……不光要建造大的磨具,还要打造大型车驾,这才能顺利运送。

方孝孺的提议让齐泰和黄子澄都很动心。

作为大明朝的工业中心,这几年北平的进展非常明显,尤其是在轨道马车出现之后。

平坦笔直的轨道,配合重型挽马,一辆车能运几十倍的物资,粮食矿石,木材牛马……源源不断,送到大沽口,然后再装船南下。

为了搬运方便,大沽口已经出现了许多龙门吊,使用滑轮组,靠着人力,畜力,进行搬运。

效率比起以往,那是高了太多。

但毕竟还是不能满足需要。

另外北平周围,大量开矿,煤矿,铁矿,数量众多。

当下矿场最大的麻烦就是地下水渗透,每天开挖之前,都要进行排水,严重影响进度。

矿山采掘,交通运输,机械搬运……迅速运转的行业,都急需技术上的突破。

其实这一点,也是张希孟没有完全料到的。

带嘤出现工业革命,是因为他们先占据了庞大的海外殖民地,有了近乎无限的市场,加上大笔资本涌入,这才阴差阳错,催生出工业化。

放在中原,想突破这个难关,首先没有那么大的市场,其次也拿不到那么多的金银货币……没有办法,主要是中原的体量太大,几乎占据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就算把全世界都占了,也不可能像英国那样,弄出十倍于己的海外市场。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不过事情比张希孟预料的要好不少……虽然海外市场有限,但是大明本土市场开发出来,同样很庞大。

其次,提升工人的收入之后,客观增加了用工成本,结果又逼着工厂研发新技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经过了这些年的总结,张希孟相信工业化的路径,绝对不止西方的一条。

甚至可以这么说,西方选了一条成本非常高的路。

他们对内压榨工人,造成国内市场狭小,整个上层,又一味追逐利益,奢靡享受,获得利润,首先满足自己开销,最后才拿出一些,投资技术。

因此他们虽然走出了这条路,但绝对不算好,更不是唯一。

站在后来者的角度回望,其实可以走得更平稳,更顺畅……通过各方的协调,合理分配利益,让工业文明迅速推进,造福所有人。

当然了,这只是理论上的,尚需要仔细落实。

张希孟也一直在探索方法……就拿北平为例,从三年前,就已经不再使用犯人服苦役了。

而且铁岭的劳力市场也关闭了,禁止从高丽、倭国买卖人口,充当壮劳力。

你可以说是文明进步,也可以说是原始积累完成,可以向着更高阶段努力。

截断了外来的劳力,才能迫使工厂矿山,采用新技术,进行产业升级。

“我们借着这次的机会,组织一场突破,如果一切顺利,有了成果,也可以向太师报捷,一举奠定咱们北平大学堂的地位!”方孝孺满怀兴奋说道。

齐泰和黄子澄也颇为心动,“没错,但是设计也不能放松,要是全都能拿下来,岂不是更好!”

他们打定主意,随即上书楚琦,双方商议妥当,立刻展开行动。

相比起这些地方,身在高丽的李善长,就显得澹定多了。

他现在已经相当老迈,头发胡须,全都白了,只不过精神头儿还挺好的。治下的高丽,不能说政通人和吧,也可以说是遍地狼藉。

在他的努力之下,高丽人的数量,已经不足四成,超过一半,都是移民过去的汉人,另外由于广泛通婚,这个比例到了下一代,会更加惊人。

目前在高丽已经开办了十所中学,小学蒙学,不计其数。

所有学堂,全都是汉语教学,用的都是汉字。

很凑巧,历史上要在几十年之后,才会由世宗大王鼓捣出谚文字,而文字的出现,又会造成文明区隔。

一句话,虽然都是儒家文明圈,但是有了文字,人家就等于分家单过,没准还会暗戳戳顺点东西。

只不过在当下,大明朝掌控了高丽,李善长的第一条命令,就是要求统一文字,高丽民间的一些书写习惯,凡是和大明不同的,都要改正。

另外还要求学习洪武正韵,能讲好大明官话,那才是上等人。

坚持百八十年,估计高丽和中原也不会有太大差别了。

“父亲,这一次上位铸造华夏金鼎,这么大的事情,咱们是不是该参与一下啊?”李祺低声询问道。

“李善长翻了翻眼皮,“参与什么?你还嫌不够快啊?”

李祺怔了好一会儿,没明白过来,李善长气得伸手戳他的脑门,“蠢材啊!你爹还是韩王,以后你也是!但是这么一直下去,你儿子就未必是了,懂吗?”

李祺无奈道:“父亲的意思,是咱们不能和中原一样?要留点差别。那,那你怎么还要求书同文,讲官话啊?”

李善长更无奈了,自己精明了一辈子,早晚被这个蠢子气死了!

“我倒是不想,可张希孟会答应吗?陛下会答应吗?我也是半点主意也没有啊!”李善长无奈长叹,“反正不管怎么说,我早点死了,眼不见心不烦,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李祺听老爹的话,怔了好一会儿,额头上都有些冒汗了。

李善长注意到了,眉头紧锁,“怎么回事?又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李祺无奈,只能苦兮兮道:“父亲,我说了,您老可别生气啊!”

李善长的寿眉挑动了一下,终于是一声哀叹,“只管说吧,我还撑得住!”

“父亲,是这样的,刚刚大明银行行文过来,让咱们参与共同货币协定。”

“共同货币?”李善长一怔,不由得坐直了身子,“到底怎么回事?”

李祺只好解释道:“就是让咱们把金银交上去,统一采用货币……朱大头!”

“别说了!”

李善长脸色骤变,不停咬牙。

“眼下高丽就用大明的钱币,如果全都废止了咱们的货币,只用大明的,咱们父子还当什么韩王,不就是大明高丽布政使吗?”

李祺咧嘴,“父亲啊,布政使不能世袭!”

“呸!”

李善长狠狠啐了他一口,“没出息的崽子,你就这么认了啊?”

李祺向四周看了看,这才压低声音道:“父亲,我自然不想认输,我问了几个人,倒是想出一个办法,无论如何,咱们也不能让货币变成一样的。所以呢,咱们可以接受,但是要求有不同的标记。”

“什么意思?”老李追问道。

“就是比如在纸币上加盖一个字,比如甲字号,或者天字号,什么都行,这样不就和大明不一样了!”

李善长眉头微皱,他要的就是和大明不同,如果这一招能行,似乎也不错……“你还要记着,如果只是加了一个标记,没有别的区别,不还是一样吗!”

李祺想了想,“父亲的意思?是不是币值也要不同啊?”

李善长笑道:“没错,让咱们的货币,只有大明一半的价值,你看怎么样?”

李祺低头沉思,突然一拍大腿,“爹啊!您老可真是诸葛在世,就这么办了!”

“等等!”李善长又道:“你准备五万两黄金,献给陛下,就说是协助铸造华夏金鼎。”

李祺立刻领会了老爹的意思,先把朱元章的嘴堵上,让老朱满意了,大明银行那边,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老爹这一手,绝对漂亮,堪称宝刀不老!

消息不出意外,送到了应天。

“李韩王真是一肚子算计,半点亏不肯吃啊!”

江楠揉着太阳穴,跟张希孟抱怨,“我打算趁机统一货币,结果在高丽就碰了个钉子。老爷你看怎么办吧?”

张希孟眉头微皱,好奇拿过公文,略看了看,眉头顿时变深了。

“这老李是活得不耐烦了,这么大的漏洞,他也敢提出来啊!”

“漏洞?”江楠不解,“什么漏洞?”

“你看啊,他的意思是货币还是一样的,不过加一个标记,然后就是大明货币的一半价值……如果不加会怎么样?是不是就能赚一倍的利?”

江楠怔住了,她虽然执掌银行多年,但论起心眼,还是不如张希孟,尤其是这种败坏国典的事情,张希孟太有经验了。

这笔钱肯定要大明来印,至于标记,不管是大明这边加,还是李善长那边加,这中间都有着巨大的套利空间。

如果他老李不加,反而拿这笔钱到大明采购,那他立刻就能获得一倍暴利!

“老爷,你,你说李善长真的会要钱不要命?”江楠沉吟道:“我不信!”

щщщ▪ Tтkд n▪ ¢ ○

张希孟一笑,“我也不信!不过李善长年纪大了,未必能镇得住,他应该只是想着和大明区分开,免得被吞了。但是按照这个方法操作,里面的漏洞太明显了,肯定会有人钻的。”

江楠眼珠转了转,终于点头,意味深长道:“还是老爷,果然把人心看得通透啊!”

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八百六十二章 张太师是我叔叔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舍得花钱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饺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抡语来喽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标之怒第三百四十七章 顽强的朱英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开禁酒令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赐金笔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二百九十三章 坚定守住,就有办法第三百一十一章 张相是个大好人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征之国第四百零六章 国公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达第七百四十一章 来自老朱的赏赐第四十八章 善长归心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辞子孝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军的良心第九百零三章 张太师的境界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五十四章 杀出来的公道第五百四十五章 赔了朱棣又折兵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坏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这是一个关于格局的故事第八百四十九章 夺了鸟位第五百四十八章 轰轰烈烈的祭祀行动第三百九十六章 吴王的请帖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们赢了!第五百零三章 鲤鱼焙面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们对得起我爹吗?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讲武德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八百章 债务,老朱背第三十七章 优势在我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三十五章 运输大队长第七十三章 罗贯中来访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来的官制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为难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六百四十三章 张相布道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标的教育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应天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银消失了第二十二章 势不可挡的朱重八第三百一十六章 总算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动天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们的第一课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论第二百七十二章 胆大包天第二百五十三章 吓坏的百官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论第六百四十一章 勋贵出路第三百五十五章 树碑立传第四十六章 平平无奇的张希孟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四百二十一章 广而告之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七百六十三章 张相故智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来买粮的(新年第一更)第七百八十三章 该宰肥羊了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门槛第五百零八章 问道孔夫子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二百五十三章 吓坏的百官第二百五十七章 谁不想过得好!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七十八章 罗贯中盗书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变第七百八十三章 该宰肥羊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决战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驸马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会保你的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论和实践第一百一十章 有后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宫,建学堂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军侯第四十一章 收获满满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霉的朱标第六百九十四章 许观的信第六百九十九章 济民学堂,救济斯民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一百六十三章 轻松出狱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许加入华夏第四百二十六章 铁矿第三百四十四章 丧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愿叫我一声大哥第四百一十四章 岭南工商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