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革除功名?绝不能开此先河!

第126章 革除功名?绝不能开此先河!

京师,风平浪静。

自从兵部大量官员被革职查办后,朝堂之上再无任何动静传出。

汤昊原本以为,李东阳怎么说都要支棱一下,要么上朝死谏为自己的党羽发声,要么撺掇麾下党羽齐齐上奏。

可是,他什么都没有做。

所有湖广乡党仿佛瞬间卡壳了一样,任由都察院追查这些兵部官员的罪证,然后彻底将其罪名坐实。

简而言之,这些兵部官员是直接被放弃了。

李东阳确实是一个聪明人,当他在内阁首辅刘健那里吃瘪,看清了朝堂局势后,就选择了隐忍退让。

哪怕是有些人十分警惕,比如那两个兵部清吏司郎中,以他们的职权地位,根本不必特意去贪腐受贿,就会有下面的官员将银子直接往他们怀里送,罪证嘛就不容易找了。

大家都知道伱是对的,但就是不能开此先河!

汤昊看着眼前这一幕,顿时就笑出了声儿。

这一日廷议,主要内容就是兵部涉案官员的处置,以及户部尚书韩文针对纳粮开中弊病提出的解决举措。

毕竟这《大明律》是洪武帝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制定而成,洪武帝起于草莽,深知民间疾苦,特别强调“治乱世用重典”,严刑峻法,以除贪贿。

对此,汤昊和小皇帝很是希望,这老阴比可以自己就死了,省的还需要他们亲自动手。

但是,还不等他们开口,月台上面的小皇帝直接发话了。

“你们怎么不去问问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耕户?”

道理?

“这读书人从得了秀才功名开始,就不用承担赋税徭役了吧,就可以去做授课先生收受束修(学费)了吧?从获得举人功名开始,免赋税增加到了四百亩,光是这减免的赋税就足够举人一家吃喝不愁了!”

第二位真王自然是天官马文升,这位五朝元老拖着病体残躯一直死守吏部,将这权势最大的机构牢牢掌控在手中!

第三位真王赫然正是总宪张敷华,同为五朝元老他的资历威望丝毫不逊色于马文升,现如今执掌拥有侦缉之权的都察院,成为百官畏惧的第三位朝堂真王,权势直逼前面两位。

是以最终的大鱼,止步于这两名清吏司郎中,接下来就是该怎么治罪的问题了。

内阁首辅刘健率先开口,沉声道:“陛下三思,读书人寒窗苦读十几二十载并不容易,一朝革除功名,那也就意味着先前所有的努力与付出全部付诸东流,这……无异于是要了他们的命!”

其实汤昊事后经过认真思考,假设他当时答应了何天衢的条件,保住何天衢的官身保住他的功名,那这何天衢是不是有胆子敢直接检举揭发李东阳呢?

偏偏汤昊当时没有深思细想,只是觉得这个何天衢做官做得脑子糊涂了,都特么沦为阶下囚即将问斩了,还想保住自己的官身自己的功名,简直就是要功名不要命!

而后事实证明,他何天衢正是要功名不要命!

既然检举揭发李东阳都不能保住自己的功名,那失去了功名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何天衢很是干脆地当着汤昊的面儿,一头撞死在了墙壁上面!

这就是大明读书人的真正写照!

功名比命还重要!

要功名不要命!

他请个屁的罪,反正跟他没关系,而且他可是刚刚主张施行《大明律》之人,那是对太祖高皇帝的崇敬!

赞美朱重八同志!

“一应罪官,按照《大明律》论处!”

毕竟这五十六人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而是正儿八经通过科举大考厮杀出来成功步入仕途,又在六部、翰林院等地观政学习过后这才履任的精英官僚,是不折不扣的文臣缙绅后备军,哪能就这么被废了啊!

按照以往的处置办法,大不了就是贬官外放罢了,说不定以后还有重新起复的机会!

“洪武三十年五月,太祖高皇帝重新颁布《大明律》,同时规定废除其它榜文和禁例,决狱以此为准,并且还严令嗣君“变乱成法”!”

此刻一听到中山侯汤昊要动用《大明律》,在场不少廷臣脸色都开始变了。

“陛下,读书人在朝为官,在乡为绅,乃是朝廷基石,不可如此……苛责啊!”

“元辅,总宪,大冢宰,你们三位告诉朕,这算是哪门子的道理?”

这一次涉案的兵部官员,多达五十六余人,几乎将兵部衙署全都给清空了。

事实上,革除功名这记损招,是汤昊教给他的。

比如弘治十三年制定《问刑条例》二百七十九条,在“遵循祖制”的招牌下,大颁各种条例,因律起例,因例生例,结果条例纷繁,奸吏因缘为欺,以例代律,任意轻重,直接大大降低了这《大明律》的实用性。

说白了,认罪归认罪,可小命最重要。

而都察院转变了一下思路,从这些中下层官员入手,严刑拷问追查赃款去向,最终就只能指向这两名郎中大人了,要么如实招供坦白从宽,要么拒不认罪抗拒从严。

李东阳只需要一句“攀诬攻讦”,就可以将事情给推得干干净净,想要借此将李东阳扳倒,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在刑法上,《大明律》渊源于《唐律》,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即所谓正刑,其它如律例内的杂犯、斩、绞、迁徙、充军、枷号、刺字、论赎、凌迟、枭首、戮尸等,有的承自前代,有的为明代所创,总体而言是比较严苛的。

“这《大明律》沿用至今,朕怎么看你们都有些忘了,反倒是喜欢用上一些辅律成例!” “怎么?太祖高皇帝的祖制,就是这么被你们践踏的吗?”

张敷华是一名经年老臣,他很清楚这件事情的影响到底有多坏,所以并未自作主张给这些贪官污吏定罪,而是将此事上报拿到廷议上面来讲!

刘健拿着张敷华的奏章,叙述了一遍案情经过,以及都察院调查出的真相实情。

“啧啧,寒窗苦读十几年,说得好像真的很辛苦一样!”

是以满朝廷臣纷纷以头触地,跪请小皇帝收回成命,不要开此先河,革除功名!

“你们怎么不去问问那些千里服役做苦力的工人匠户?”

此话一出,全场寂静。

眼瞅着没人开口,汤昊最喜欢做这个恶人。

你个天杀的中山侯,一言不合地就要杀了废了,合着不是武将武官,你就丝毫不心疼是吧?

至于最后一股势力,那就是告病休养的老阴比李东阳,以及他苦心经营的湖广乡党了,也是此刻三位真王联手绞杀的那些倒霉蛋儿!

“既然如此,那朝廷为什么不可以收回他们的功名?难道还要朝廷花钱养着这些蛀虫米虫吗?”

这一次,没有一人出言质问或是反驳。

国朝至今,还从未出现过这等一部衙署官员集体因罪被开革的丑闻!

“陛下,此举不可为!”天官马文升也罕见地表态,“革除功名一事,有碍陛下仁义之名,还请陛下三思啊!”

眼瞅着自家大人都被逐出了朝堂,而另外一位又始终默不吭声,这两个清吏司郎中哪里还不明白,他们这是被放弃了,只能老老实实地招供认罪,然而供词里面却全然没有提及李东阳、刘大夏和熊绣三人。

总宪张敷华有些犹豫,可他终究还是个读书人,自然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小皇帝开此先河。

内阁首辅刘健当即跪倒在地,随即就是天官马文升和总宪张敷华。

而一旦被革除功名,那这五十六人可就是白丁了啊!

朱厚照冷笑道:“他们五十六人,结党营私证据确凿,他们是不折不扣的贪官污吏!”

功名,就是读书人的底线!

在场这些廷臣,除了汤昊之外,全都是清一色的读书人,他们自然无法接受!

这个案子,被张敷华定义为“结党营私”!

结党,自然好理解,毕竟全都是湖广乡党,少数那么几个虽然不是湖广籍官员,那也是交了投名状主动攀附之徒,没什么好说的。

没有道理!

朱厚照也从汤昊口中知道了这个道理。

功名是什么?

这是读书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

这五十六哪怕被开革官职,但是功名仍在,依旧可以返回家乡做个富甲一方的士绅老爷。

何天衢等人的下场,他们可是都看在眼里,没有人胆敢去挑战文渊阁大学士的狠辣手段!

“贪腐之徒,从重严惩,如此方可震慑百官,洁身自好!”

看着鸦雀无声的朝堂,汤昊只是觉得好笑。

“此外,这五十六贼一律革除功名,永不录用!”

但是他现在就是想要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大明读书人都是这样,为了读书人的功名,可以置国朝大计于不顾,置江山社稷于不顾!

他也懒得再上锤子课了,直接从月台上面走了下来,冷冷地看着这些廷臣。

见此情形,朱厚照顿时就气笑了。

寒窗苦读了一辈子,到头来落得个白丁下场,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他们还怎么活?

更为严重的是,绝不能开此先河!

否则小皇帝一旦看谁不爽了,直接罢官去职革除功名,那他们这些人不是要步这五十六人的后尘?

先是第一条,兵部涉案官员一事。

“一群贪官污吏,还留着作甚?”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就算他们真个供出了李东阳,那又能怎么样呢?

“这算是哪门子的辛苦?”

“朕只是想要革除他们的功名,避免这五十六贼继续侵占国朝利益,继续回乡做什么士绅老爷,难道这也有错?”

哪怕是廷议,李东阳也有好几次没有露面了,据说是旧疾复发需要调养。

官员决狱断案不再以《大明律》为准,而是以这些辅律成例为准,说白了就是全面利好文臣缙绅,这无疑是对太祖高皇帝这番苦心的践踏。

正如汤昊预料的那般,这个老阴比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那么也就是说,读书人其实只要读个几年书考中了秀才,就可以开始捞银子了,要是还能高中举人,那就是正儿八经的乡绅老爷了,靠着各种手段侵占兼并四百亩田地,没事儿还能纳几房小妾!”

“国朝自有律令,按照《大明律》治罪就是了!”

毕竟,这是张敷华的奏章!

张敷华何许人也?

五朝元老!

南都四君子!

他这个“君子”之名,与刘大夏的“弘治三君子”不同!

那什么“弘治三君子”,是朝野上下的官员士林冠上的美名!

而张敷华的“君子”之名,来源于江南一带的百姓,只要提及“张敷华”这个名字,人人称赞颂扬,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所以,就算有人想要提出质疑,那也得先看看自己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去质问人家这么一位硕德老臣!

什么?

革除功名?!

这怎么可以啊?

饶是刘健、马文升、张敷华这三位朝堂真王,此刻也有些慌了手脚。

最恶心的是,这些文臣缙绅整日还高喊什么“祖宗成法”,也不知道他们这嘴巴里面的“祖宗”,到底是谁!

只是因为其太严苛,加上土木之后文臣缙绅把持朝政,自然就开始动心思想要修改,但太祖高皇帝严禁嗣君“变乱成法”,所以这些家伙也是不敢,转而变通思路,遇到对他们不利的案件出现则发布诏令或制定条例,辅律而行。

经过他和小皇帝的不懈努力,现在的文臣缙绅,已经被成功割裂开来!

现如今的文臣缙绅,大致可四方势力,三位真王!

第一位真王就是内阁首辅刘健,凭借内阁首辅与两朝帝师的身份,牢牢坐着头把交椅。

此刻就连天官马文升和内阁首辅刘健也有些犹豫,思考着要不要出手捞这些官员一把。

小皇帝的声音不大,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在场廷臣的脑海里面,砸得他们眼冒金星,险些昏厥在地!

“这功名,不是你们读书人的,而是朝廷给你们这些读书人的,朝廷之所以如此优待读书人,是为了养士取士,是为了培养出为国尽忠的贤才干吏,而不是一群贪腐受贿、结党营私的蛀虫米虫!”

三人闻言一怔,面面相觑后都没有吭声。

营私,也好理解了,大家屁股底下都不干净,只要随便一查,轻轻松松地就能追查到贪腐受贿的罪证。

他们君臣二人就兵部官员处理一事,得出了一致结论,那就是直接给湖广乡党来一次狠的,将这五十六人革除功名终身不予录用!

唯独只有中山侯汤昊坐得好好的,压根没有跪地请罪的意思。

三位朝堂真王都跪地请罪了,其余廷臣自然也不敢看着,立刻起身跪倒在地。

“这不很简单吗?”

三位真王表态了,其余廷臣自然也不会坐视,毕竟这可是跟他们自身利害攸关的事情!

“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

“该杀头的杀头,该充军的充军,该流放的流放,还有什么好说的?”

如若不然,这一次将他们逐出了朝堂,只要李东阳还在朝一日,他们就有重返朝堂的机会,那不是纯粹恶心人吗?

当然,小皇帝也明白,功名就是这些文臣缙绅的底线,这是基于何天衢一事得出的结论。

“你们怎么不去问问那些奔波劳碌做买卖的卑贱商户?”

“辛苦?如果这他妈都算是辛苦的话,那你们读书人别考科举了,这个官让给农工商来做,可好?”

第319章 京军哗变第108章 三十二言官下狱!真是一条好狗!第274章 谣言四起第175章 备倭都司!错的人不是你!第389章 愤怒的大明皇帝第322章 为什么第413章 天下震动第94章 要么恢复旧制!要么本侯继续查下去!第151章 天津卫!卖伞的人最希望下雨!第210章 硬闯宫禁第12章 精致宅院!立足京城!第332章 进剿建州经略辽东第25章 规矩!文臣缙绅的退让!第385章 徽商出手第319章 京军哗变第132章 兵围会同馆!抓了条大鱼啊!第270章 宗室大会第245章 遣将第26章 缇帅牟斌!第264章 人选第335章 三边总制第281章 信息壁垒第24章 在下一介莽夫!第125章 富国强兵!元辅大人的请求!第257章 狗贼第109章 大司马!立场在九边军民!第74章 骨头软得站不起来了是吧?第259章 游戏第20章 苟延残喘?绝地反击!第155章 中山侯的礼物!帝师杨廷和!第194章 出海第320章 攻打镇抚司第247章 利刃第58章 威压众人!小皇帝出手!第193章 倭寇第157章 腥膻之薮!户部都察院集体出动!第352章 枭雄亦不剌第315章 东海贸易与刺杀第130章 倭国使团!杀了又如何?第366章 压力巨大的大明朝第234章 前倨后恭第136章 罪名坐实!足利义维登场!第291章 卑劣本性第11章 我成了汤和后人?第3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264章 人选第28章 张懋进场!第115章 新任大司马!割裂文臣缙绅!第365章 大战序幕第358章 合作愉快第72章 反击!你们想搞文武合流?第269章 心比天高第375章 文臣的试探!第295章 屈辱与奴国第289章 屠杀开始第322章 为什么第429章 经济战争第103章 廷审!杨源的巅峰时刻!第103章 廷审!杨源的巅峰时刻!第343章 屠戮部落第99章 思想改造!记得多读书!第344章 女真之罪第106章 恶名昭著!都察院的疯狂弹劾!第271章 清理王庄第73章 这一手脏得很!第12章 精致宅院!立足京城!第348章 争夺河套之战第369章 火炮显威第101章 大逆不道!歪理邪说第一人!第205章 阳谋与阴谋!第384章 商税可是好东西!第121章 海禁国策!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第208章 帝危速归第340章 卑劣下作的野猪皮第191章 王鏊第330章 封藩海外第209章 危局第365章 大战序幕第72章 反击!你们想搞文武合流?第394章 江南士绅绝不低头!第422章 解放与同化第208章 帝危速归第176章 打草惊蛇!地方三巨头!第182章 朱厚照朕被当猴子耍了!第135章 布局倭国!开荒打副本!第144章 船队规模!汤侯要剿倭!第330章 封藩海外第364章 战争贩子大明朝第62章 母子决裂!哀家还要感谢你?第2章 斗恶虎!哪里来的小屁孩?第389章 愤怒的大明皇帝第389章 愤怒的大明皇帝第324章 收尾与惩处第180章 青州震动!凶狂中山侯来了!第117章 反腐政策!都察院的第一把火!第407章 骑兵对决!第417章 晋升国公!第89章 鹰犬汤日天!酷吏中山侯!第148章 老国公的请求!突如其来的恶心!第411章 达延汗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