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天津卫!卖伞的人最希望下雨!

第151章 天津卫!卖伞的人最希望下雨!

从通州张家湾出发,下一站就是天津卫。

用了大半天时间,汤昊一行人抵达了这座繁华城市。

天津的繁荣,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自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皆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不过“天津”这个名字,却是来自于天子赐名。

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率兵从天津的前身-直沽出发,偷袭沧州,并经过几年的战争,最终攻陷南京,成功夺取皇位。

“当今天下,能够填饱肚子,还可以时不时沾点荤腥的,可能也就只有京师百姓了。”

朝廷开中,本是为了输粮到边,因此让渡出部分食盐利润。

“这官盐太贵买不起,卖私盐的又被官府给杀光了,老百姓是真买不起盐,被逼得没办法只能不吃……”

官盐太贵买不起?

私盐贩子被杀光?

漂亮,真是漂亮!

官商勾结,贪腐受贿,玩的这么花吗?

天津得到天子赐名后,便于同年设置了军事部门,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

汤木言简意赅,吐出了一个字。

“方才你们也说了,这天津是京师门户,首善之地。”

但是吃不饱归吃不饱,那后面还有一个饿不死,每天靠着稀粥充饥日子也能过得下去。

“天”,自然是天子的意思;而“津”,则是指渡口的意思。

“要是杀人的话,那没有任何问题,兄弟们家伙事儿都带着呢!”

听到这话,汤木顿时一怔,然后沉默了。

“这天津卫位于京师和渤海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此地不仅是京师的重要出海口,还承担着拱卫京师的重大使命,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军事要地。”

这他娘地,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汤昊看向汤木,后者先是一怔,随后这才反应了过来,急忙下马,走向了一位地里的老农,不断套话打探着消息。

但是眼前这些百姓呢?

一个个地,看起来走路都快没力气了,还得辛勤劳作,还得耕田种地!

“老农耕了一辈子田种了一辈子地,也不懂什么纲常礼法,所以如实回答称,在他看来,皇帝陛下的生活,无非就是吃饭的时候比他们多几个窝头,挑水用的金扁担,耕地用的金锄头罢了。”

但是你给盐引,轻飘飘的盐引往袖子里一收,这事情不就成了嘛!

简单几句话,众人就明白了这地方的重要性。

汤昊见状很是火大,懒得跟这些混账东西过多解释。

“这位帝王听后大笑不止,但等他回宫后,望着那些锦衣玉食,却是食不下咽,甚至最后泪流满面,你知道为什么吗?”

见此情形,汤昊勒马止步,静静地观察着这些正在劳作的百姓。

“本侯不杀人,也不逛街,就是想看看这天津卫情况如何!”

你给银子又重又沉的,还容易落人口实,多不方便。

没办法,他活了大半辈子,就没见过如此杀性之重的屠夫刽子手,还他娘地整整一群!

瞧见左一刀那眼神,汤昊忍不住苦笑着开了口。

天津卫这可是出了名的繁华富庶,漕运枢纽核心之地,商贾云集贸易发达,想不繁华都难。

良善百姓?

因为,天津卫同样隶属于海防三十六卫,而这也恰恰是汤昊此行出兵的目标。

“但是这些百姓,他们连“门”都没有,寒门寒门,说的不是这些百姓,而是没落的士族豪族,跟这些百姓没有关系。”

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

嗯?

嗯???

你认真的吗?

汤昊却是不再管他,继续自顾自地开口。

长芦盐区的开发历史悠久,远在大明立国初期,就在沧县长芦镇就设置了管理盐课的转运使,统辖河北全境的海盐生产。

“盐!”

汤昊欣慰地笑了笑,随即下令就地休整,吃干粮的吃干粮,喝水的喝水。

“您想干啥,能不能提前说一声?”

盐是人体必需品,长期不吃盐,或者说吃不起盐,就会导致四肢无力,严重一点的还会引起全身水肿,身体出现一系列的毛病!

可问题是,天津缺盐吗?

左一刀听到这话顿时惊为天人,下意识地离这群杀胚拉开了些距离。

将士们忙着安营扎寨,汤昊带着汤木、常阔海等人,以及非要跟着的左一刀,骑马前往天津镇城,他想要看看天津百姓的真实生活过得如何。

“那这位老人家,有没有说过,盐到哪儿去了?”

甚至就连满脸冷酷之色的左一刀,此刻也神情古怪地看着这位中山侯。

顿了顿,汤昊突然话锋一转,看向了左一刀。

左一刀犹豫了一瞬,还是取出纸笔开始认真记录。

“侯爷,问清楚了!”

“但百姓却是面带菜色,衣不蔽体,你们觉得这正常吗?”

“说,问题出在哪儿?”

此刻天色尚早,汤昊却下令所有官船全部靠岸下锚,在岸上扎营等命令继续前行。

“那你看看这些百姓,尽皆面带菜色,连一件完好的衣服都没有,你不觉得奇怪吗?”

“汤姆,你觉得这天津怎么样?”

“不是啊侯爷!”

天津海河口两侧,东临渤海湾,存在着一座巨型盐场——长芦塘沽盐场,也就是我国三大盐场之一的长芦盐场。

你们都是些什么鬼啊?

砍人二话不说,逛街还很为难?

这位傲娇的禁军统领冷哼了一声,不过还是下马走上前去,将自己的干粮和清水,笑着递给了老农。

“但辽东是出了名的苦寒之地,朝廷为了控制辽东,就不得不通过海运的方式向辽东各军镇输送粮草物资,而天津卫就承担着这个重要职责,更是成为了大运河漕运以及海运漕粮的枢纽之地。”

卧槽?

“那伱们呢?知道为什么吗?”

然后,汤木、常阔海等跟随的三十二将,全都齐刷刷地点了点头。

“讲个笑话,说这以前呐,有位帝王微服私访,当然他毕竟是皇帝,所以不能走太远,不过也就是京城郊外散散心罢了,路过一片田地,随即询问地里面的一位老农,他印象中的皇帝陛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但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百姓,他们不是填不填得饱肚子的问题,而是身体状况已经差劲到了极点,随时都有可能一头栽倒在这田地里面,变成一具尸体!”

汤木张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选择了闭嘴。

不得不承认,这汤姆还是有着几分聪明劲儿的。

见到这一幕,汤昊心中基本上就有了个底,这趟天津之行只怕不怎么平静了。

好一句“良善百姓”!

汤昊瞟了他一眼,意味深长地开了口。

比如朱厚照刚刚即位的时候,因为内库没钱了,又得给他爹办葬礼,又要给他自己办登基大典,还要给夏皇后办立后大典,所以小皇帝伸手问文臣缙绅要钱,讨要一万二千盐引,就是这长芦盐引。

“什么是民间疾苦?”

“但是自从前些年开始,这盐价就一路飙升,而且官府也丝毫不予理会,哪怕有人去报官也没用,反倒是那些倒卖廉价私盐的私盐贩子,官府抓捕起来倒是积极,抓到一个杀一个,所以后来连卖私盐的都没有了。”

汤木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天子脚下,首善之地,怎么着都会做些明面功夫吧?

“侯爷,咱这是去……杀人?”

听到这话,众人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而他们也从汤昊的语气里面,听明白了一点。

“不是,本侯在你们心中,就是个暴虐好杀的屠夫刽子手不成?”

老农做了一辈子的老农,可能连这个村镇都没有出去过,所以他不知道那是什么时间也很正常,甚至你要是现在去问他,他可能都不知道大明皇帝是谁,这是封建王朝绝大多数百姓的真实写照。

汤昊紧接着又看向了身后众人,包括左一刀在内。 众人尽皆沉默,不明白这位中山侯到底想说什么。

大明对于盐价的管控,一直都很重视,直到大明弘治五年,叶淇变法!

时任户部尚书的叶淇提出改纳粮边仓为纳银运司,即盐商不再运米、麦至边卫换取淮盐引额,而是直接纳银于两淮各盐运司,换取盐引,赴场守支,所得银两一并解交太仓,以银分解边卫,边卫以银购粮。

“不知道对吧?你们当然不知道,因为你们不管出身再如何卑贱,那也至少是出身高门,最低都有着个世袭武官的职位。”

确实,底层百姓吃不饱,这是常态,毕竟人家刘大夏就曾经说过,“天下军民穷困,民穷财尽”了。

汤昊:“???”

“一刀,别愣着,把这些话写下来,传回去给陛下看!”

但是,偏偏天津老百姓们,连盐都吃不上,连盐都买不起!

左一刀:“???”

“侯爷,看啥呢?”

汤昊看着眼前这些百姓,目光深邃地笑道。

“但要是逛街的话,那问题可就大了,兄弟们都没有带钱,侯爷您带银子了吗?”

“没有,他确实不知道。”汤木低声回答道:“据老人家说,以前还是吃的上盐的,而且那个时候盐也不贵,大家都买得起。”

那就是这次出兵剿倭之旅,恐怕从这天津卫开始,就要杀人了啊!

一路行过不少村庄集镇,众人看到的到处都是低矮的茅草房,低低的土墙,矮矮的房屋,没有什么后世电视剧里面的那种世外桃源。

“那位帝王之所以会伤心,是因为他看到了,百姓不认识他,他也从未了解过这真正的民间疾苦,天子是天下臣民的君父,而臣民则是天子的子民,结果到了最后,父不知子,子不知父,这难道不可悲吗?”

嘿,这可真是有意思!

汤昊脸上挂着笑容,可是傻子都看得出来,他这笑容是多么冰寒刺骨。

但是,他不知道,汤昊知道。

提及正事,众将也收起了嬉笑之色,认真聆听着自家侯爷的教诲。

汤昊闻言却是一愣,随即又觉得可以理解。

汤昊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老农说的从前些年开始。

老农受宠若惊,颤颤巍巍地就想跪倒下去,好在被汤木给及时扶住了。

“京师门户,繁华之地。”汤木很是实诚地开了口。

那表情好像正在说,你是在逗我笑吗?

“其一是钳制北元,现在的蒙古蛮夷;其二则是控制女真各部的桥头堡;其三是控制朝鲜这个藩属国的桥头堡。”

“辽东之地,虽孤悬关外,但是此地对大明的重要性,你们应该都了解吧?”

后天津卫与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齐名,并称大明四大卫,在保卫国家、抗击倭寇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后人所敬仰。

只见这些百姓面色大都枯黄,显然大多数的都有着营养不良的毛病,许多人身上的衣服更是破破烂烂,打满了补丁。

因为长芦盐场距离京师最近,变现也方便,所以长芦盐引就成了大明官员行贿的通用物。

听到这话,汤昊没好气地给了他一个白眼。

唯恐老农不肯接受这番好意,汤木笑呵呵地接过干粮,然后与老农分食了起来。

眼瞅着老农说话都有气无力的,汤昊瞟了一眼左一刀。

没办法,皇帝陛下的命令在前,狗贼中山侯想干嘛就干嘛。

就算没有这座近在咫尺的长芦盐场,天津可是大明漕运的枢纽之地,难道还愁没有盐吗?

汤木略显好奇地追问道:“这些都是良善百姓,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有的只是,大量百姓在里面劳作,不知辛劳不知疲倦,仿佛行尸走肉一般。

只是,不管怎么说,天津都不可能缺盐,也不会缺盐。

经过这么一层关系,约摸半个时辰后,汤木脸色阴沉地回来复命。

wωω●ttκā n●c o

“这些百姓从一生下来开始,就要熟悉劳作耕田种地,然后一辈子都过着这样的生活,在一个个村镇里面辛勤劳作,不知今夕是何年,更不知外界是什么天地!”

“诚然,百姓生活艰苦,这是大明常态。”

叶淇变法后更是脸都不要了,朝廷等同于是直接将食盐交给这些盐商去经营销售,而朝廷只管从盐商手里面收钱收取真金白银,至于九边军民的死活,天下百姓的死活,他们并不在意。

而现在,报应就开始了。

如果把下雨的权利交给了卖伞的人,那么雨还能停得下吗?

第257章 狗贼第205章 阳谋与阴谋!第148章 老国公的请求!突如其来的恶心!第168章 筹码!学习做一名成熟的帝王!第63章 中兴之主!京营糜烂的真正原因!第162章 你敢出兵吗?给本侯封了整个天津卫第100章 紧急情况!小皇帝病了!第157章 腥膻之薮!户部都察院集体出动!第91章 朝堂巨鳄!完人徐溥!第1章 暴躁小皇帝!野人汤日天!第277章 老好人生气了第126章 革除功名?绝不能开此先河!第299章 利益动人心第240章 商贾第106章 恶名昭著!都察院的疯狂弹劾!第63章 中兴之主!京营糜烂的真正原因!第222章 心性凉薄第314章 倭国罪民与东海贸易第48章 巨汉之战!降服众将!第59章 骁狂中山侯!第141章 刮起了一阵风!吹动了士绅的心!第259章 游戏第319章 京军哗变第203章 威逼利诱第171章 临清!这个狗屁世道啊!第109章 大司马!立场在九边军民!第34章 什么叫做内廷大珰!第146章 出师表?被黑得最惨的大明雄主!第225章 帝师第263章 藩禁第103章 廷审!杨源的巅峰时刻!第205章 阳谋与阴谋!第55章 新军提督中山侯!第47章 组建班底!第53章 与内阁首辅的对话!第221章 剥离权柄第189章 俸禄微薄?那是你们贪婪成性!第164章 肃清运司!记住这一巴掌!第324章 收尾与惩处第160章 落子布局!掀翻整个运司!第82章 刘瑾起复!不要低估任何一个皇帝!第91章 朝堂巨鳄!完人徐溥!第60章 闹大咯!皇帝的束缚!第57章 立威!你跟莽夫讲什么道理?第85章 那个剃发除须的莽夫!第19章 土木之祸的真相!第161章 他竟是中山侯!要么煮盐要么死!第291章 卑劣本性第129章 除夕将至!祖祠搬过来了!第209章 危局第20章 苟延残喘?绝地反击!第29章 大小搅屎棍!第104章 戍边流放!老首辅的请求!第270章 宗室大会第234章 前倨后恭第98章 操练新军!演武真正意义!第112章 都察院是一把好刀!第306章 杨廷和第90章 好一位圣君明主!第277章 老好人生气了第102章 自古得国之正者未如大明也!第294章 正德辛未条款第13章 严刑拷打!刘瑾又支棱起来了!第74章 骨头软得站不起来了是吧?第285章 九边将种第286章 倭国局势第158章 汤昊深意!大人真是好大的官威啊!第78章 天下大弊!所谓的弘治三君子!第24章 在下一介莽夫!第50章 再次交锋!请立新军!第82章 刘瑾起复!不要低估任何一个皇帝!第252章 宗藩第156章 帝鉴图说!朱厚照龙颜震怒!第312章 天下震动第215章 削发明志第28章 张懋进场!第198章 琉球第245章 遣将第104章 戍边流放!老首辅的请求!第19章 土木之祸的真相!第231章 羞辱第123章 张太后设宴!小皇帝被恶心坏了!第25章 规矩!文臣缙绅的退让!第19章 土木之祸的真相!第114章 小皇帝发威!刘大夏致仕!第246章 霸业第66章 败坏盐政之人!第188章 观刑!凶狂暴虐中山侯!第9章 皇权半步都不能退!第272章 宗室造反第133章 谋算倭国!你不会是个抖M吧?第96章 中他妈的兴!第118章 马踏司马府!本侯要一样东西!第25章 规矩!文臣缙绅的退让!第71章 这内阁个个都是人才啊!第262章 奖惩措施第15章 阁老之谋!悍然出手!第263章 藩禁第9章 皇权半步都不能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