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藩禁

第263章 藩禁

大殿之中,讨论激烈。

除了中山侯所提到的生育率外,群臣还就此想到了其他方面。

比如新任刑部尚书王鉴之提出的犯罪率,无疑得到了群臣的一致认可。

这些大明宗室的犯罪率,那可是一直居高不下,偏偏因为其宗室身份,朝廷顾忌到天家脸面和皇室威望,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昧着良心冷处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非是这些宗室成员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其他小事基本上都是小惩大诫。

可是这样一来反倒是助长了这些宗室成员的嚣张气焰,他们抢劫、诈骗、偷盗、私铸、故意杀人等无恶不作,给地方百姓、朝廷管理统治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尤其是执掌天下刑罚的刑部,更是因此而头疼不已。

现在得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新任刑部尚书王鉴之哪里肯放过,直接就慷慨陈词,希冀着将这个司空见惯的刑部难题给彻底解决掉。

“陛下,诸位,太祖高皇帝制定了英明的王府教育体系,遴选朝中贤才出任文武双相,他们以儒者风范来教授诸王,王府长史司总管王府大小事宜,凡请名、请封、请婚、请恩泽及陈谢、进献表启、书疏,长史为王奏上。”

“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各亲郡王犯了较严重的过失,皇帝陛下就会责问、惩罚王长司,这也促进了王府官员的尽职尽责,其它的如典善、纪善、典仪、工正、伴读、教授等官都有各自明确的分工和责任,从而促进王府教育机构的有效运转。”

王鉴之话锋一转,略显有不敬之语。

“然而永乐之后,藩禁措施大力加强,这使得宗室子弟没有机会再入仕途,其从教的积极性日益变淡,为藩府宗室教育的没落埋下了祸根。”

“于王府官员而言,大明初期的王府官员可以任中央要职,并和朝官更互除授,经朝廷严格选拔,王府教职人员大多是品行学术兼优的宿儒老生,他们文化素养较高,再加上朝廷辅以问责制度,所以能够尽心尽职从事教育事业,因此王府官也得到朝廷的赏识信任,形成颇为稳定的大好局面。”

“但自天顺朝开始,随藩禁的日益加剧,王府官员的选任发生巨大变化,因为官员一旦进入王府为官,一生都不能升迁,仕途之路自此被阻隔,在这种情况下,王府官员便失去了先辈所拥有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他们大多精神懒散,行为荒诞,碌碌无为度过一生,另外在进士不愿担任王府官的困境下,朝廷只能选庸劣之才充任之。”

“如此一来,这一不成文的选官制度,直接就造成了王府官员整体上的才学浅薄、素质低下,阿谀奉承、玩忽职守、老态龙钟之辈更是多见,更为严重的是其中某些人借助职权敛财伤民,忽视国家法律,这就严重阻碍了王府官对宗室子弟的正确引导教育。”

王鉴之此话一出,在场顿时鸦雀无声。

实在是他这话说得太过直白了一些。

这就好比之前的运司遴选制度,谁都知道那盐场运司是污秽贪腐之地,所以官员们为了洁身自好,又或者说为了以后的仕途前程,都不愿意去这污秽之地布政为官。

那么同样的道理,这王府官员与运司官员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旦去了各地王府为官,那这辈子几乎都会陷进去,没有任何升迁仕途可言,别说什么意气风发的正科进士了,就算不是进士出身的官员,都不愿意去这种地方为官!

正科进士可入翰林院,熬几年就可入东宫,或者说外放为地方长官,去哪儿不比去这王府为官好?

再者这些个藩王子弟一个个的全都是些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之辈,教授他们进学修德,人家压根就不乐意学,而且还不能打骂责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傻子才愿意去做。

此外,一旦宗室成员犯下什么罪过,朝廷还会率先问责王府官员,连带着受到牵连!

所以,不管怎么说,官员不愿意前去王府为官,那确实是有道理的。

不过你王鉴之这么堂而皇之地说出来,群臣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

人家毕竟是大明宗室,皇帝陛下就在面前,你这么直白地说出来,不是在指责文臣缙绅怀有私心,不愿意为国朝分忧吗?

果不其然,朱厚照脸色立刻就沉了下去。

“什么叫做“不成文的选官制度”?”

“朕怎么不知道朝廷还有这种制度?”

“进士就不可前去王府为官吗?这是哪个混账定下的规矩?”

皇帝陛下勃然大怒,群臣顿时噤若寒蝉。

汤昊在一旁阴阳怪气地嘲讽道:“陛下,进士可是精英中的精英,哪能放到王府里面去蹉跎人生呢?”

“王尚书不是说了吗?自天顺以后藩禁措施愈发严格,这文臣缙绅把持朝政之后啊,但凡有点前途的新科进士,那可都是他们的潜力后辈,自然要大力培养,熬熬资历就可以步入朝堂了,怎么可以丢去王府浪费青春呢……”

听到这话,杨廷和目光不善地看向一众文臣,尤其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和吏部尚书王鏊。

王鏊感受到了皇帝陛下那不善的眼神,心中忍不住对汤昊破口大骂。

这个狗贼中山侯,真是出了名的狗贼,端得是个混账恶心人,一旦抓住机会就要给皇帝陛下上眼药!

连带着这个新任刑部尚书王鉴之,王鏊心里面也难免心生怨念。

你个混账为了解决刑部难题,直接把不该说的话全都说出来了,那我们可怎么办?

你刑部的麻烦是解决了,现在麻烦却成大家的了,哪有这样不顾大局之人啊!

奈何这种情况之下,王鏊也不得不开口。

“陛下,情况确实如此,官员大多都不愿意去王府为官,即便吏部做出调令,但官员也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推辞不愿前去赴任,所以吏部不得不遴选其他官员……”

王鏊也没什么好解释的了,只能顺着这么说。

毕竟王鉴之把实话都说出来了,他还能说什么呢?

朱厚照反倒是抓住了机会,对着一众朝臣破口大骂。

“原来如此,朕总算是明白了,为何我大明宗室越发不成器了,原来竟是因为你们这些文臣缙绅的故意放纵!”

“你们还真是做得出来啊!为了自己的私心,挑选些才学浅薄、素质低下,阿谀奉承、玩忽职守、老态龙钟之辈去王府为官,给宗室成员做先生,这样的废物能教出什么好学生来?”

“平日里尔等不是天天高喊什么“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吗?不是天天高喊什么“忠君爱国舍生取义”吗?怎么落到实处却一个个地都退缩了,都他娘地玩起阴谋诡计了?”

“还什么不成文的选官制度!朕今日就要改改这选官制度,那个闵珪也别致仕归乡了,朕给他一个机会,就去鲁王府为官布政,什么时候把兖州府治理好了,什么时候可回朝堂!”

听到这话,群臣都是脸色微变。

王鉴之说实话的后果,就此诞生了。

皇帝陛下得知这不成文的选官制度,那么后果就是,他开始将部分朝堂官员直接一脚踹去各地王府为官!

这个先河一开,那么以后肯定就刹不住了。

汤昊忍不住向朱厚照竖起了大拇指,因为他这一手确实很是恶心人。

昔日的刑部尚书,变成了鲁王府长史,且不说闵珪心里面会作何感想,他就算再怎么觉得恶心,也只能乖乖地前去赴任。

因为先前被剥夺功名官身,闵珪基本上就已经废了,他想重新起复就只能抓住这个机会,前去鲁王府做好这个长史,还有希望可以重返朝堂,否则一辈子就只能在那鲁王府干到死了!

“陛下,大学士李东阳可是天下名士,他如今也赋闲在家,不如……”

汤昊紧随其后地开始了举荐,他这一开口直接把所有人都给恶心坏了。

天下名士李东阳,这倒不是虚言。

不过问题在于李东阳是个阉党,早就被朝堂缙绅所不容。

嗯,踢到地方王府为官,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随便他李东阳去王府怎么勾心斗角,反正影响不了朝堂大局。 朱厚照看向了王鏊,笑着开口道:“此事就交给王尚书安排,务必要给李学士安排一个好去处。”

王鏊闻言立刻会意,躬身领命。

对于朝堂缙绅而言,李东阳滚出京师,才是最好的选择。

王鉴之眼见事情就要这么结束,哪里肯错过大好机会,再次开口进言。

“陛下,于宗室子弟而言,藩禁政策下的宗室子弟不能入仕,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导致宗室子弟犯罪现象日益严峻。”

“太宗文皇帝为了彻底杜绝藩王危害,就大刀阔斧实行藩禁政策,其中就规定了所有宗室子弟不得入仕当官,不许从事工商业,就连进京入朝都要得到批准后才能被允许。”

“作为藩禁政策的受害者,诸王往往是才智能力得不到施展,理想抱负不能实现,在这种困窘下,宗室子弟自然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在藩府内享受俸禄,他们无需为生计担忧,慢慢就失去人生的方向目标,如此一来宗室犯罪现象自然而然就增加了。”

“他们抢劫、诈骗、偷盗、私铸、故意杀人等无恶不作,不但给朝廷管理统治造成很大负面影响,而且地方百姓也因此受苦受难,饱受藩王宗室之苦!”

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藩禁政策。

一如汤昊先前所说的那般,宗室子弟不得参与四民之业,不得步入仕途,如此一来他们为什么还要老老实实地进学修德,辛辛苦苦地勤学苦练?

反正人家又不用为生计发愁,有这闲工夫吃这些苦,还不如去吃喝玩乐玩女人!

所以大明宗室为什么会烂到骨子里去,这藩禁政策才是主要原因!

当一个人失去了所有目标,人生看不到任何希望,一眼就能望到头,那他们自然而然地会自暴自弃,堕落下去。

王鉴之把话说得很明白了,与先前汤昊所言遥相呼应。

群臣一时间议论纷纷,都将目光放在了这个藩禁政策上面。

不过他们也不敢开这个口,改动朝廷的藩禁政策。

为什么?

因为靖难之役啊!

现在的天家,可不是正统天家。

真要是说起来,懿文太子朱标那一脉才应该是大明王朝的正统皇室!

而燕王朱棣是造反篡位夺得天下,之后吸取自身经验教训,所以才推行严苛无比的藩禁政策!

在这种前提之下,谁敢开这个口,去解除这严苛藩禁?

事涉太宗文皇帝,以及那靖难之役中的蝇营狗苟,所以谁都不敢做这个出头鸟。

他们不敢,汤昊却敢。

“陛下,其实只要夺了这些藩王宗室的兵权,然后给予他们生活保障,那大明就永远不可能再会有靖难之役!”

开玩笑吗?

真以为靖难之役是说有就有的吗?

人家燕王朱棣以北平一隅之地打赢整个天下,难道真就是可以复制的吗?

要是大明宗室里面真有这样的雄主,真来上一场靖难之役,推翻这个烂到了骨子里的朝廷,那大明也不会就此轰然崩塌了!

靖难之役,本身就是一场不可复制的奇迹!

“是以不管是为了这些宗室成员好,还是为了他们封国内的百姓好,亦或者说对朝廷本身而言,臣也希望陛下可以稍稍放宽一些对这些宗室成员的藩禁限制。”

“他们可以不参与四民之业,但他们可以拥有某种爱好,比如求仙问道,比如参禅礼佛,再如丹青之术,亦或是钻研医道……此类种种,可以做的太多了,对于他们而言,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财富,那为何不让他们把这时间财富,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呢?既可以避免他们沦为一个个废物一头头猪猡,又可以造福黎民百姓,如此朱明皇室才会真正受到百姓爱戴敬重!”

“再者,我们方才提及的宗室年终奖里面,也可以设置一个宗室贡献率,方才我们也说了,这些宗室成员要钱有钱要时间有时间,正因为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所以才只能吃喝玩乐生孩子,或者是搜刮民脂民膏祸害百姓,那朝廷就得给他们找点事干,即所谓的贡献!”

“比如发掘恢复先贤古籍,这可是大功一件啊,那朝廷得赏,贡献上记一笔;再比如某位王爷爱好医术,他可以不去行医,但他可以整理编纂医科典籍嘛,然后刊印成册造福黎民百姓,这同样也是大功一件,贡献率必须给优;再如某位郡王喜好绘画,唔也就是丹青之术,那朝廷可以雇佣他嘛,也就是花钱请他,去边塞之地绘制布防图什么的,若是做成了那也得赏,记上贡献……”

“还有此次平叛过程中,表现优异的鲁藩归善王朱当沍,其人骁勇善战,又在此战中立下了功勋,那么为国朝做出的贡献自然要记住,年终奖多给鲁藩一份,此外朱当沍也可视为一员骁将,遇到战事朝廷也可征召他统兵出战,战后解除兵权便是!”

汤昊索性把话说得直白一点。

“国朝现如今可堪重用的将领,本来就没有几个,若是因为宗室身份而将朱当沍弃之不用,那才是最大的损失。”

“大明永远不可能再出现靖难之役,既如此又何必继续执行严苛藩禁呢?”

“藩禁严苛于国不利于百姓不利,当因时制宜地做出改变!”

其实汤昊之所以要说出这些大逆不道的话语,要谋划改革藩禁措施,还是因为百姓。

历史上朱明皇室的名声,那可真是臭不可闻烂大街的那种。

从第一代诸王开始,大多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一个个暴虐不仁,一个个视人命如草芥,在封国内欺压百姓,草菅人命,生杀予夺,予取予求!

等到永乐皇帝进行二次削藩,彻底将这些宗室藩王削废之后,宗室藩王是有所收敛了,不过全都把那些勾当转到暗地里做了,侵占庄园良田,搜刮民脂民膏,奴役压榨百姓……

方才刑部尚书王鉴之说的,可不是什么空口白话,而是记录在案的宗室犯罪行为,并且正在逐年增加!

比如那大明蜀王一脉,到了万历年间,已经离谱到了什么地步?

蜀王府霸占了成都平原百分之七十的田地!

剩下那百分之三十的田地,还有百分之二十是军户的是朝廷的。

那也就是说,成都数百万的百姓子民只占了百分之十的田地进行耕种!

百姓拿什么养家糊口,又拿什么缴纳沉重赋税?

这宗藩政策再不改革,迟早都会走到那一步!

朱明皇室啊,不该是这样的啊!

太祖朱元璋那么爱民如子,可到头来他的子孙后人,却是成了大明王朝最大的毒瘤!

朱厚照陷入了沉思。

他当然信任汤昊,那种可以托付生死的绝对信任。

汤昊此刻说出来的这些建议,朱厚照也真的听进去了,也真的听明白了。

但是问题在于,朱厚照并不能立刻就开口答应。

因为,他要对这皇位负责,对子孙后人负责!

一旦开了这个先河,放开了藩禁,那谁能够保证日后会不会再来一场靖难之役?

你汤昊说不会,就真的不会了吗?

谁敢做出这个保证?

这可是皇位啊!

这可是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啊!

所以朱厚照不得不深思熟虑。

“诸位爱卿,汤侯所提,议一议吧!”

第226章 弱小即原罪第226章 弱小即原罪第57章 立威!你跟莽夫讲什么道理?第277章 老好人生气了第117章 反腐政策!都察院的第一把火!第200章 屠戮第12章 精致宅院!立足京城!第218章 开宗除籍!第65章 朱晖请功!老首辅的离间计!第301章 兴王朱祐杬第265章 宗藩新制第107章 规矩!科道言官的捞钱手段!第242章 涌动!第263章 藩禁第238章 钢铁!第306章 杨廷和第71章 这内阁个个都是人才啊!第87章 利益交换!道阻且长!第44章 谋划京营!第222章 心性凉薄第324章 收尾与惩处第265章 宗藩新制第6章 刘瑾的狠辣!小皇帝的智慧!第68章 盐政!快去请中山侯!第104章 戍边流放!老首辅的请求!第305章 粉墨登场第157章 腥膻之薮!户部都察院集体出动!第228章 清河船厂第245章 遣将第300章 添丁进口第327章 断头饭第56章 争锋!你真是一条好狗啊!第182章 朱厚照朕被当猴子耍了!第317章 各方反应第237章 炼钢第314章 倭国罪民与东海贸易第222章 心性凉薄第319章 京军哗变第249章 焦芳第317章 各方反应第53章 与内阁首辅的对话!第254章 压力第160章 落子布局!掀翻整个运司!第129章 除夕将至!祖祠搬过来了!第124章 生个儿子!大明皇帝易溶于水!第167章 善后!下一站临清!第257章 狗贼第254章 压力第233章 霸道凶狂第9章 皇权半步都不能退!第77章 主动出击!小皇帝的愤怒!第50章 再次交锋!请立新军!第250章 孔氏第32章 证据确凿!阉人之罪当死!第217章 汤家异动第210章 硬闯宫禁第96章 中他妈的兴!第29章 大小搅屎棍!第185章 血债血偿!第247章 利刃第300章 添丁进口第268章 朱宸濠第18章 勋贵武臣的豪赌!第142章 天官与首辅!刘希贤的请求!第308章 封赏变故第147章 君臣一心!大明永远不缺忠良!第266章 背刺第146章 出师表?被黑得最惨的大明雄主!第34章 什么叫做内廷大珰!第104章 戍边流放!老首辅的请求!第259章 游戏第119章 搅弄风云!你没有那个胆子!第51章 五年计划!第50章 再次交锋!请立新军!第265章 宗藩新制第243章 响马!第241章 暗流第234章 前倨后恭第2章 斗恶虎!哪里来的小屁孩?第94章 要么恢复旧制!要么本侯继续查下去!第70章 大闹内阁!有本事就不给钱粮!第108章 三十二言官下狱!真是一条好狗!第315章 东海贸易与刺杀第3章 谁敢动他?他是朕的救命恩人!第113章 致命疏忽!心狠手辣的对手!第185章 血债血偿!第84章 天子掌兵!他再如何也只是一个人!第17章 勋贵武臣要给人当狗咯!第21章 大戏开幕!第68章 盐政!快去请中山侯!第287章 元日战争第84章 天子掌兵!他再如何也只是一个人!第243章 响马!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阙!本侯建议直接杀!第279章 主动请缨第97章 联姻!还是兵书更香啊!第222章 心性凉薄第283章 办报纸启民智第196章 血战第163章 屠!鸡犬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