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要么恢复旧制!要么本侯继续查下去!

第94章 要么恢复旧制!要么本侯继续查下去!

徐溥和叶淇。

徇私变法!

败坏盐政!

损害国利!

以权谋私!

群臣面面相觑,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要么恢复纳粮开中,给九边军民一条活路!”

“还想用盐政之利提供九边军费开支,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你韩文是户部尚书,不是什么傻子蠢货,你难道不清楚现如今国朝每年九边军费开支有多少?这笔账你韩文都算不明白吗?”

国库空虚,民穷财尽,那这些钱粮都去哪儿了?

为什么要变法?

韩文一席话,可谓是借口满满。

“其三,朝廷对盐商始终采取提前敛取的政策,任意增发盐引,造成商人手中持有的盐引长时间得不到兑现,严重挫伤了盐商开中的积极性。”

毕竟,这盐政本就是归属于户部管辖,而此刻群臣讨论商议的核心人物,那个变法之人,正是他韩文的老前辈,弘治朝的户部尚书叶淇!

“以前这纳粮开中,只是朝廷让利给商贾,以此免去输送粮食到边的费用,现在倒是好了,伱们这些文臣缙绅装都不装了,也不管九边军镇会不会败坏糜烂,直接带头倒卖盐引谋取私利!” “怎么?为了银子连脸都不要了是不是?”

汤昊大笑出声,讥讽道:“既然你们明知道盐政败坏的原因,那为何不进行相应的补救?反倒是竭泽而渔,贻害无穷!”

是因为大家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不得不变法!

纳银开中折色制难道就没有任何益处吗?

他刘大夏是真的不知道,还是装作不知道?

“其与开中制的根本之不同就在于,以白银代替实物的方式筹集边饷,这样一来朝廷就完全将盐税揽在手里,让盐商直接缴纳白银到中央朝廷,然后由中央朝廷组织运力,以保障边防军饷。”

“后叶淇找到时任内阁首辅徐溥密谋,二人为了打压北方商贾,扶持南方盐商,为了打压武将勋贵,为了党同伐异排斥异己,一起策划了此次盐政变法之事!”

“纳粮开中变成纳银开中,九边屯田迅速败坏,九边军镇日益萧条,粮食短缺粮价暴涨,仅仅过去了十年时间,朝廷单单用于向九边军镇输送粮草的款项支出就暴涨了百倍不止!”

“纳粮开中变成纳银开中,国库短时间内是充盈了,但这跟直接倒卖盐引有什么区别?而且还是身为国朝中枢的国库带头倒卖盐引,直接将食盐的售卖权和定价权都让给了商贾!”

“其四,一些权贵看到倒卖盐引有大利可图,便向朝廷讨取盐引,垄断开中,甚至利用权力贩卖私盐,使正当的开中商人受到排挤,无法正常地经营。”

“兵部尚书刘大夏,国库空虚,军民穷困,为什么会这样?你们不是不清楚,只是你们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运输于河套米豆值银九十四万两,草六十万两,每人运米豆六斗,草四束应用四百七万人,约费行资八百二十五万两。

户部尚书韩文叹了口气。

“实则到了弘治年间,纳粮开中已经施行了一百余年,早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至少朝廷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银钱,足以用盐政之利去提供九边军费开支!

“哈哈哈……”

“经查,弘治五年叶淇变法,乃是听信一名两淮盐商所请!”

老首辅火力全开,竟是开始了挨个点名!

“中山侯,此言差矣!”

“运送一百五十万的军需,路费就需要八百多万两,这还仅仅只是河套驻军,还有九边各大军镇,朝廷光是在输送军需一事上面,又要耗费多少钱粮?”

“究其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

大明王朝为何会沦落到如今这般田地?

直到中山侯汤昊横空出世,练新军、除国害、革弊政,与小皇帝互相扶持走到现在!

刘健才真正看到了一丝希望!

这一次,他不会再退缩了!

毕竟,他才是内阁首辅,不是这李东阳!

汤昊眼见老首辅开始发力了,他自然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什么都不做!

汤昊一向言辞激烈,对待文臣缙绅从来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韩文沉声道:“叶淇变法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将原来的开中制变为开中折色制,将纳粮开中变成纳银折色,将原来的边区纳粮,变成直接交钱,以换取盐引。”

“其二,煮盐的灶户生活困苦,无以为继,纷纷逃往,盐产量大减。”

他本不愿开口,可是话都讲到了这个份儿上,他这位户部尚书再不开口,只怕会让人失望。

中山侯汤昊卷入其中也就罢了,他现在本就是小皇帝的头号鹰犬。

皇帝没钱,朝廷没钱,军民更没钱!

那这钱,落到了谁的腰包里?

他们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刘健这个该死的循吏,他心里面终究还是向着小皇帝,而不是文臣缙绅!

迎着众人质疑的目光,刘健面无表情地将奏章递了过去。

“还有你刘大夏,身为兵部尚书,九边日益萧条糜烂,军民困顿无以为生,你这位执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马做了什么?你对得起自己身上这层皮吗?”

“基于这些原因,造成的后果就是无人上纳盐引,朝廷无盐可支,从而引起私盐泛滥,大明陷入“民日贫,财日匮”的困窘局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弘治朝才进行了叶淇变法,改纳粮开中为纳银开中!”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道理想必诸位心里面都清楚!”

汤昊豁然起身,锐利目光扫视全场。

先是户部尚书韩文,执掌国朝钱粮的朝堂重臣,结果却不擅长治理钱粮,反倒是更像个科道言官,没有钱粮了就会嗷嗷叫,却是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他韩文是真的想不到,还是想到了压根不敢做?

刘健不是不知道,他一直都知道,但他毕竟只有自己一个人,而且他本身就是这文臣缙的一员!

所以,先前的刘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什么都做不了!

直到朱厚照即位称帝,小皇帝锐意中兴大明,夺回属于他的皇帝权柄!

“其一,朝廷增加了每引盐的纳粮数量,使商人无利可图,不愿纳米开中。”

然后又是这兵部尚书刘大夏,弘治十七年的时候,先帝爷因为李东阳的奏报,专门询问过这刘大夏,为何弘治朝君臣励精图治,天下却是已经到了“民穷财尽”的地步!

刘健冷冷地看着李东阳等人,第一次明确表达出了对他们的厌恶!

“户部尚书韩文,这笔账你应该心里最清楚吧?”

可是元辅大人刘健,为什么此刻也要向着他们?!

李东阳与刘大夏对视了一眼,脸色变得很是难看。

“真是天大的笑话!”

“要么本侯就继续带着锦衣卫查下去,叶淇、徐溥,还有你们这些因为纳银开中而得利之人,有一个算一个,谁都别想跑了!”

群臣:“Σ(°△°|||)︴”

今日第三更结束,读者朋友们多多订阅投票支持,万分感谢!

第285章 九边将种第323章 利欲熏心第220章 御前对质第290章 倭国震动第75章 感谢元辅大人送来的大礼!第257章 狗贼第151章 天津卫!卖伞的人最希望下雨!第244章 造反第78章 天下大弊!所谓的弘治三君子!第234章 前倨后恭第162章 你敢出兵吗?给本侯封了整个天津卫第62章 母子决裂!哀家还要感谢你?第250章 孔氏第56章 争锋!你真是一条好狗啊!第326章 囚车入京第136章 罪名坐实!足利义维登场!第264章 人选第231章 羞辱第288章 赤松氏第230章 以德报怨第133章 谋算倭国!你不会是个抖M吧?第50章 再次交锋!请立新军!第51章 五年计划!第160章 落子布局!掀翻整个运司!第24章 在下一介莽夫!第64章 练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8章 司礼监!第309章 三侯七伯!第10章 疯狗之所以是疯狗!第30章 廷议第二事!请诛八虎!第219章 反击开始第72章 反击!你们想搞文武合流?第190章 剥皮实草!王鏊抵达战场!第215章 削发明志第55章 新军提督中山侯!第85章 那个剃发除须的莽夫!第231章 羞辱第51章 五年计划!第169章 上朝治政!开始死亡点名!第132章 兵围会同馆!抓了条大鱼啊!第122章 官吏哭,总好过百姓哭;一家哭,总第114章 小皇帝发威!刘大夏致仕!第313章 分割利益与徭役之苦第74章 骨头软得站不起来了是吧?第239章 李东阳致仕第29章 大小搅屎棍!第161章 他竟是中山侯!要么煮盐要么死!第214章 各方反应第286章 倭国局势第37章 文臣缙绅的退让!第318章 惊天变故第180章 青州震动!凶狂中山侯来了!第171章 临清!这个狗屁世道啊!第3章 谁敢动他?他是朕的救命恩人!第105章 名声臭了?我莽夫要什么名声?第185章 血债血偿!第320章 攻打镇抚司第223章 开诚布公第77章 主动出击!小皇帝的愤怒!第9章 皇权半步都不能退!第55章 新军提督中山侯!第197章 万胜第2章 斗恶虎!哪里来的小屁孩?第99章 思想改造!记得多读书!第302章 海权与西方第217章 汤家异动第4章 你太看得起自己了!第190章 剥皮实草!王鏊抵达战场!第147章 君臣一心!大明永远不缺忠良!第102章 自古得国之正者未如大明也!第58章 威压众人!小皇帝出手!第82章 刘瑾起复!不要低估任何一个皇帝!第47章 组建班底!第70章 大闹内阁!有本事就不给钱粮!第137章 无妄之灾!李东阳气得吐血!第96章 中他妈的兴!第150章 漕运!那就换个平江伯!第210章 硬闯宫禁第191章 王鏊第157章 腥膻之薮!户部都察院集体出动!第231章 羞辱第131章 小事放大化!汤侯再调兵!第95章 恢复旧制!再踹刘瑾!第240章 商贾第50章 再次交锋!请立新军!第13章 严刑拷打!刘瑾又支棱起来了!第249章 焦芳第32章 证据确凿!阉人之罪当死!第148章 老国公的请求!突如其来的恶心!第70章 大闹内阁!有本事就不给钱粮!第196章 血战第187章 密信真假!开启追责制度!第306章 杨廷和第176章 打草惊蛇!地方三巨头!第291章 卑劣本性第7章 刘瑾的真正目的!第293章 兴师问罪第206章 血洗对马岛!第38章 风水轮流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