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分摊军费的智慧

毛文龙为了国家,虽然有先斩后奏之嫌。但先斩后奏得看出发点,就比如说现在的先斩后奏,无论最挑剔的人怎么看,都只能佩服毛文龙对国家的忠诚和坚定果敢,必须看出来他对这个国家的担当。

尤其这个皇帝那种厚道的心态,已经决定了他,只要他信任一个人,即便是错了,他也愿意坚定的信任到底。你完全可以说,这是一种变相死要面子,或者是一种心里的脆弱。但往往就是这样,一直信任一个人,往往更会让自己得到长治久安。

但既然毛帅做出了这么多,从感情上来说,天启皇帝还真就准备将这一笔钱全部从自己的小金库里出,因为,现在的内帑真的有钱。

在毛文龙没有推行改革之前,内帑那真的是入不敷出,一直是在吃老本。原先自己的爷爷,那就是要钱不要命,为后来的子孙,积攒下了大片的家业。当然,自己的老爹不过是一个月的寿命,根本就没有来得及花,所以爷爷的家底就自然而然传到了他的手中,那一笔数目是极其可观的。

但是家底再丰厚,毕竟紧赚不够慢花,在辽西出现了那个无底洞之后,也开始捉襟见肘。

但是好在,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两个人,彻底的扭转了这个局面。

第1个就是能划拉钱而到了不要脸地步的魏忠贤,第2个就是不断改革的毛文龙。

一个皇商,单单一个保证金,每年就是200万两的收入,再加上20%的股份收入,就接近千万了。然后一个开发天津的分红,那何止千万,加上税务改革,全国的国库收入,就增加了实实在在的2000万两,按照当初的规矩,要分享皇宫三成,这又是600万是两。银行的股份不说多少,一个每一年向内帑上交的铸造银元的钱息固定的100万块,各类皇庄土地的承包费,何止200万?而毛文龙建议的裁撤太监宫女,就为皇宫大内每年节省三四百万,这一出一进之间,想着毛文龙家里的那个混乱状况,天启就笑的见牙不见眼。

国库开始出现盈余,这已经是指日可待的,而自己这个皇帝为了自己的江山,留着这些金银留在皇城之内,也知道根本没有必要。所以现在天启出手也变得大方起来。400万银元,现在对于天启皇帝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结果杨嗣昌在天启的大方和毛文龙的期盼下,爆发了他秉公守法的原则:“这400万块的军费支出,要分成三块。一块是,张家口市商路要冲,收的税收非常丰厚,这一块,就转化到增加张家口当地军队的建设和城防上去,原则上,户部不再补贴。刚刚我听到,皇上和毛帅已经决定让曹文诏做那里的巡抚兼知府,这一点我们内阁是相当满意的。别人不知道这个人,我却知道他,处理地方非常有手段,而且还非常懂得军事,本身就是一个猛将,一个万人敌,即便不给他一文钱,他也一定能将事情做好。”

天启就看向了毛文龙,不无得意的说道:“刚刚朕还说,毛帅推举的人我是放心的,结果毛帅还谦虚,看看,内阁都同意了,所以这足以证明,朕对毛帅的信任是绝对正确的。”

毛文龙就一捂脸:“可能你被信任这个东西左右了,这不好,非常不好,你如此无条件的信任一个人,是不好的,说不定哪一天,我就把你卖了——”

“那我就帮你讨价还价,别把朕给卖便宜了。”

这样的玩笑话就非常尴尬了,因为身份不同,是不能开这种玩笑的。但是一个满嘴跑火车,一个却是认认真真的说,别人也就不好说什么了,也不能说什么。

为了遮掩这种尴尬,杨嗣昌就再次提到:“毛帅那一万五千将士,就是为国征战,这是他应该应分,所以他那一百五十万军饷费用,自然有毛帅担当。”然后很郑重的说到:“这也是国朝的规矩,毛帅,你可一直在说,规矩不能破。”

毛文龙就有些沮丧:“作茧自缚,真的是作茧自缚。”

人家杨嗣昌的说法你还真就没有办法反驳,因为按照大明朝廷的规矩,外地调兵到另一个地方,除了每一日规定的30里由当地政府补充粮食之外,其他所有的东西都必须归当时的军队上司管。

“这该死的规矩。”毛文龙为此痛心疾首。

“那么剩下的两百五十万的军费,应该按照户部向内帑上缴的比例三成算,内帑拿七十五万就行了。”

这绝对是一个再规矩不过的规矩。

杨嗣昌之所以这样郑重的分出大家摊派的数额,是他秉承着毛文龙一向按规矩办的道理,一切都按规矩办。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的分出家国的区别。潜意识里,也在不知不觉中,给大家一个明确的表示,国家的就应该有国家办,国家的治理就应该由大臣们治理。皇帝家庭内部的事情,就应该由皇帝内部办,你皇帝怎么说就怎么办,和我们外庭无关。

这就是一个公正的官员的操守,也是杨嗣昌在努力实现的,也是毛文龙不断在灌输的,——家国分离。正是用这种办法,划分出外朝和内朝的区别,潜移默化之中,实现文官们想要实现的目的——国家由大臣治理。

原先为了这个规矩,代表官员的内阁,面对皇权这块坚冰,总是采取用牙齿去咬,结果往往都是崩坏了一口好牙。但现在的杨嗣昌却是用舌头去慢慢的舔,这块坚冰就会被无声无息的慢慢融化。

天启和朱由检当然现在还没理解到这个“祸根”的埋下,但一直存在这种想法的毛文龙,就不由得佩服起这个杨嗣昌,这才是真正温和的改革,温和的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的改变大家的观念,煮死这个四处身手的皇权——我不吃你的,你当然不能管我,你管我的时候,我会理直气壮的怼你。

毛文龙不得不感慨:“这就是古人的智慧,这就是中国文化底蕴的智慧。不经历过,谁能理解这种智慧的博大精深?这就是舌头和牙齿的辩证论。”轻轻的敲了小桌子:“我喜欢舌头。”

天启耳朵就是尖,听到毛帅这么说,当时就吩咐下面的小太监:“毛帅想吃舌头,不管是猪牛羊的,一样给他上一份儿。”

毛文龙就再次捂脸:“这哪儿跟哪儿啊?”

第1229章 破城而入第1101章 惨烈争夺第1036章 赌上一把第096章 大敌压境第606章 暗访林丹汗第1253章 坏消息不断第150章 辽东百姓第921章 又被坑了第950章 造反不造反?第1121章 烈火焚城第1273章 名将迭出第1247章 天启退位第054章 激励鼓动第288章 贩卖食盐第563章 安排第494章 愤怒的青年第999章 李旦颜思齐第431章 整军出征第1250章 暗中布置第1298章 惩奸除恶第530章 论开皮岛港事第1187章 选将之法第1008章 中日海战-屠杀倭寇第1015章 利弊决断第303章 抢滩登陆第895章 兵变失败第637章 张继先的策略第1171章 废了的长城第1447章 歼灭两旗第299章 战端再起第1253章 天下皆叛兄弟不叛第668章 下部落的悲哀第392章 无功该杀第604章 说服戚军第1219章 大军云集第263章 设立驻京办第043章 哲学问题第434章 突袭浮桥第389章 捷报频传第613章 蜂拥而出第601章 寻访戚家军第1260章 崇祯元年第401章 完善编制第1123章 李旦的野望第724章 建立银行第1153章 对付骑兵的战法第791章 奸佞的证据第620章 斩获颇丰第1007章 中日海战-报复第1206章 机关算尽空欢喜第161章 一个目标第279章 御弟朱由检第736章 改革税制第1258章 重重危机第1114章 金川解围战第1422章 满清的希望第939章 言行不一第1306章 锦州之战2第1036章 赌上一把第848章 钓鱼大法第1294章 全歼敌军第637章 张继先的策略第210章 对广宁战役的影响第1163章 从回草原第532章 为国省钱第1224章 四面合围第865章 军民死战第078章 忠贞王镐第1250章 决死反攻第310章 分兵出击第002章 附身毛文龙第450章 投桃报李第041章 敌情有变第112章 孤注一掷的阿敏第648章 朵颜族灭第893章 下定决心第047章 各抒己见第746章 民心第531章 狮子大开口第1251章 灭清还是伐明第1195章 行云流水般的战斗第1197章 回到原点第640章 草原雇佣军第1178章 叛乱第855章 新萨尔浒之战第831章 遮蔽战场第1108章 延平海战第809章 要命的金蒙关系第932章 春川决战第166章 反攻辽东第1221章 驱民为盾第1197章 回到原点第409章 巡抚袁可立第476章 继续战斗第693章 兄弟交心第896章 善后会议第1110章 解围第1404章 平台召对第503章 三巨头的想法(爆更)第1275章 穷困潦倒的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