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官吏之别

这种思路与太祖朱元璋搞中国大农场的国策有异曲同工的意思,只有过太祖面对的是整个中国;朱由校只在‘敌占区’这种特区搞。太祖是无意为之,实际上就是如此面对着全国;朱由校是有意为之,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在皇庄搞特区,一门心思的将这些地方变成大明的粮食、工业基地。这种区别恰恰决定高下之别。

收复的辽东地区当然是简单的如同一张白纸,所有的势力都被一扫而空,辽东以前就是军队的屯田地为主的土地。而军队已经叛变的叛变,被杀的、逃跑的,所有的军方这些势力都已经被洗出了辽东。辽东的各大氏族,也自己满化降了建奴,更是没有人来争抢。而辽民如果返乡,朱由校当然欢迎,归还其土地,但与天门城一样,需要统一的管理。

朱由校让这些进士们来到这里,其目的就是当作‘分管经济的副市长、副省长’来培养的。对于集司法、建设、经济、教育、交通、工业、农业、税务等业务与一身的知县、知州,这种全面型的人才的确,朱由校可不敢奢望着批发式处理。这批进士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发展大明经济的烙印,学会了大皇庄那种管理经验,对于各项实用的知识能熟悉的运用,以后‘实习’结束,再试表现,分配到大明各地。将对大明的经济起到何种的作用,朱由校还真是期待。

“皇上,如此将职责淡化,这实习之后,又如何到地方或者朝廷当官?皇上总不能让他们只积累皇庄的经验吧?”孙承宗一奇,皇上这个处理对于辽东来说。是可以的,但这实习将那职责一个个的都放弃了,而那是以后恰恰是要用到的。皇上让他们学的不是为官之道,而是为吏之职,这区别大了。

“孙老师。朕懂你的顾虑,但大明经济的腾飞,始于这批人,这批人只需要学习好皇庄的知识,而后学以致用,在地方上展开手脚。如同朕在青州、大名搞的试点一样。让那里的百姓富裕起来,这才是为官者最大的政绩。而征税纳粮、教化百姓、听讼断案、劝民农桑、灾荒赈济、兴学与科举这些职能中,征税纳粮已经没有了;教化百姓、兴学已经有朕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的全民教育,各地的官员已经由黄尊素在组建当中,也无需官员来操心;灾荒赈济以后会有大明慈善总会刘志选那边,在各地组建机构;听讼断案这一条。下一步朕也会进行改革,大体的意思为,侦缉、审判、监察三项职权,从地方官手中分出,在各地交由吏分别来处理,而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进行直统,地方官只对其监督即可。如此官就是官。掌握着真正当官的事,而不是做着吏的差事。这样算来,以后为官的职责就剩下了劝民农桑了,推而广之,就是将当地的经济发展起来,让百姓们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这才是当官的真正职责。”

这里朱由校谈及的是一个在古代相当敏感的话题,那就是官与吏的区别。在后世也许看不出来什么,也就是一个市的局长和该市的一个县长,都是地市级干部而已。

但在大明可不是这么混淆不明了。官是官、僚是僚、吏是吏,等级相当的森严壁垒。

地方上有官,有僚,有吏。官就是正职,即长官;僚就是副职、佐贰。即僚属;吏就是办事员,即胥吏。

官和僚都是官员,有品级(比如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叫“品官”。又因为自隋以后,官和僚都由中央统一任命,因此也叫“朝廷命官”。

吏则“不入流”,由长官自己“辟召”,身份其实是民。也就是说,官僚都是“国家干部”,吏却只好算作“以工代干”。他们是官府中的“服役人员”,其身份与衙役(更夫、捕快、狱卒之类)并无区别,只不过更夫、捕快、狱卒或服劳役,或服兵役,胥吏则提供知识性服务而已。因此胥吏地位极低(常被呼为“狗吏”),待遇也极低(往往领不到薪水,不在体制内,工资有时是由官发的)。

此外,还有一条规定,就是胥吏不能当御史(监察官),也不能考进士。官和吏,就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了。

从身份上讲,官是上等人,是人民为他服务的;而吏则是下等人,是为官服务的。

当官的职责是根据自己施政理念发号施令,治理辖区,所谓“一朝把权握,便将令来行”是也。而吏的任务则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自己顶头上司服务,所谓“学成文武术,售与帝王家”是也。

官与吏的不同归宿。这归宿简言之就是官流吏留。过去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是三年一任,而吏则不然,他们是土著世守。

不过在京城,这种壁垒已经被收入的巨大差异打的乱七八糟了。京官穷得不得了,京吏却是富得不得了。京官念经书写八股出身,做官后什么都不懂,除了靠那点可怜的俸禄之外,并没有什么外快可捞,相反那可怖的迎来送往以及京城的高消费,让他们的日子过的苦不堪言。这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言官们一个个靠着‘卖嘴’过日子,而没有这种发言权的,只能干靠了。比较李祖白就是如此人物。

京吏却是世代传袭,每一官署的一本账簿都烂熟于他们胸中,官员非仰仗他们不可。他们要是拿了蹻,则什么事都办不成。

吏、户、礼、兵、刑、工,国家的大事,都出于这六个部,试问吏部的官员对升迁、铨叙、捐纳、京察、大计等等,主管的官如何懂得了许多。

户部的天下钱粮会计、向朝廷入库银两的成色,户吏色色当行,精明无比,若不讲好“斤头”,解京饷的官员休想完成任务。

礼部虽比较清简,但如果想弄点封诰、易名等虚名,若不向礼吏打点,势必一事无成。

第510章 建水电站第21章 大明驿站第193章 菜鸟改车第738章 袁家山人第179章 驿站修路第570章 秦帅急走第724章 一场小火灾第675章 耀州城壕第266章 大破蒙军6第29章 玻璃课堂第163章 宫廷政变8第111章 天主传教第379章 布置战场第48章 山寨初夜第492章 和平饭店第448章 大同精忠队第596章 港口受阻第796章 道场不保第558章 皇上召见第628章 大炮来了第313章 草原会战8第610章 遂其所愿第248章 联合攻关第410章 专射马腿第351章 防守反击第545章 汉奸极刑第226章 座驾将成第783章 知女莫过母第283章 宁远分兵第650章 地雷之战第567章 围点打援第697章 建奴迁都第214章 银钱双赢第207章 八大汉奸第360章 阻敌冲锋第739章 后宫之争第757章 普富消费第812章 进退两难第519章 丛林训练第161章 宫廷政变6第316章 岱海苦训第340章 御膳热卖第613章 文龙之害第193章 菜鸟改车第233章 大明留声第377章 草原之主第355章 作茧自缚第765章 大胜之威第679章 此为何意第86章 三千锦衣第624章 血战雪原第255章 神弩被劫第696章 风水轮流转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460章 台吉很烦第110章 幕后主持第345章 国营经济第201章 大明之辱第146章 云贵总督第427章 战前定策第800章 天主教酷刑第9章 老魏归心第75章 大明求极第170章 宫廷政变15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341章 两套班子第217章 首战蒙古第320章 凌丹憨现第455章 泥船加快第791章 举子培训第417章 急援榆林第46章 宋氏兄弟第268章 辽东风云第725章 塑料现世第459章 净军来了第392章 峡谷疑云第178章 皇上休妻第799章 助奴运兵第624章 血战雪原第785章 来宗道悔第572章 毁灭军需第712章 张嫣慰问第16章 造卫生纸第749章 不战弃守第152章 准备兵变第222章 大同血战第91章 邯郸攻略第723章 破镜重圆第257章 可纲遇伏第486章 班师回朝第766章 冲发一怒为红颜第476章 宪斗之计第367章 辽响贪墨第709章 现场办公第620章 防御特征第464章 谈不误战第634章 逃出生天第505章 北伐东征第693章 东江屠奴第14章 灭口客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