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情况突变

房间里,高亦清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沉思不语,高亦清正是大明王朝的东宫太子朱标,他此去凤阳皇陵祭祀归来,顺便微服私访民情,不料却在定远县遇刺,这显然是一次精心安排好的刺杀,几十人扮作小商小贩迷惑他们,就在他们刚刚走上山顶,一百余武艺高强的黑衣蒙面人突然出现,使他们损失惨重,若不是那个叫李维正小吏的相救,他朱标恐怕也逃不出此劫了,这究竟是何人所为,竟能聚集百人在凤阳府下而不被锦衣卫发现,让他一直疑惑不解,从他的直觉来看,此人的背景必然不简单。

“孝儒,你现在想到什么了吗?”朱标忽然问方侯成道。

方侯成当然也是化名,他的真名叫方孝孺,与朱标同为大儒宋濂之徒,现为朱标的私人幕僚,是他最信任的心腹,方孝孺一直在考虑此事,见太子问他,他立刻躬身答道:“殿下,此事让属下颇为疑惑,他们怎么知道殿下是微服私访,而且这些人为何要在定远县刺杀,这里离英武卫很近,极容易被发现,如果是我,我会安排在涂州,那样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属下怎么也想不明白的事情。”

朱标走到窗前,他望着窗外黑沉沉的原野,半晌才徐徐说道:“其实在定远县刺杀很简单,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们不仅要杀我,而且还想栽赃他人,刺杀发生在定远县,李太师恐怕难脱其疚。”

“李善长!”孝孺恍然大悟,“殿下说得对,无论殿下是否有事,官府都会向上汇报,上次殿下曾说皇上最近就在找李善长的把柄,如果他被卷入,恐怕这次他真的活不成了。”

朱标不语,半晌他才长叹一声道:“也罢!李善长死了也好,折腾了十几年的胡惟庸案总算可以收局了。”

他心中黯然,他知道胡惟庸案起就在于相权过大,既然是为了废相权,必然就会以一个相国开始,再以另一个相国结束,李善长的死是避免不了,只是以这种方式结局,让他心中着实难受。

“殿下,此人既然是想栽赃李太师,那他又会是谁?”

朱标摇了摇头,“我也想不出此人是谁。”他的神情显得有些落寞。

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俞平的禀报声,“殿下,客栈掌柜带来了,一切正如殿下所料。”

“带他进来。”朱标坐到位子上,暂时把刺客的猜测放到一边。

片刻,掌柜被推了进来,他心中害怕之极,跪下道:“小人给大爷叩头。”

“你不用害怕,老实回答我的问题便可。”朱标语气温和地问道:“那个叫李维正的官差走了吧!”

“是!他们一行人都结帐走了。”

“那他把你叫进房内,都说了什么?”

掌柜犹豫了,虽然地头蛇不敢得罪,但自己的小命更重要啊!他瞥了一眼侍卫手中的寒刀,怯生生道:“回大爷的话,他问前面通往镇子的桥是谁拆的?”

“哦!那是谁拆的?”朱标忽然也有了兴趣,这倒是个线索,他竟忽略了。

“是蓝府家丁和人打架毁了桥。”

“蓝玉?”朱标一怔,他又急忙追问道:“那他还说了什么?”

“他还说了....”掌柜想了半天,他忽然记起来了,“对了,他还说了‘燕王’两个字,然后就匆匆跑了。”

朱标半天没有说话,他的眼中闪过一种难以置信的震惊之色,别人或许不懂‘燕王’二字的含义,但他却非常清楚,这个李维止的眼光竟比他深了不止一层,他甚至看到了十几年之后的可能,朱标倒吸了一口冷气,忍不住喃喃道:“他究竟是什么人,竟然能看透蓝玉这步棋。”

如果真是这样,朱标就不得不佩服四弟用计之狠毒,蓝玉是边关重将,与燕王有争兵权之势,而且蓝玉又是自己妻党,是自己将来登位最得力的干将,借刺杀之案栽赃以除去蓝玉,既可独揽边军,又可断自己左膀右臂,可谓一箭双雕,毒辣之极,但这个天衣无缝的计策却被一个小县的吏员看破了,看来民间真是藏龙卧虎,自己竟要与他失之交臂了。

想到这,朱标立刻向侍卫长俞平下令道:“速派人去把那个李维正请回来。”

“得令!”俞平刚要走,朱标不放心地又补充了一句,“软的不行就用硬的,无论如何要把他带回来。”

......

李维正一行人从客栈里出来,外面雨已经停了,空气中十分潮湿,他们准备重越濠塘山,直接返回临淮县,但走了没多久,他们便发现自己逃不掉了,在离客栈约四百步外,通往濠塘山的道路上隐隐出现了数十名黑影,而在东边不远处的草丛里传来一种怪异的鸟叫声,时断时续,李维正知道那不是鸟叫,那是埋伏人发出的联络信号。

“快退!”李维正带着几个弟兄一口气跑出一百余步,摆脱了路上的黑影,“头儿,我们怎么办?”贾老六吓得浑身哆嗦,他是个胆小之人,眼前的异常情况把他吓坏了。

“回客栈!”李维正转身向客栈跑去,他迅速做出了判断,四周一定都被包围了,只有和太子朱标在一起才能有活命的机会,几人一阵风似的冲回了客栈,刚到客栈门口,却正好遇到出门来追他们的俞平。

“原来李公子没走。”俞平喜出望外,这省去了他们不少精力。

“我是想走却走不掉。”李维正苦笑一声道:“你们对头已经把客栈包围了。”

“什么!”俞平惊呆了,派出去的弟兄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他呆立片刻,突然大叫一声,返身冲进客栈........

小小的客栈很快便骚动起来,掌柜和几个伙计已经将客栈的管理权拱手相让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躲进存放粮食酒菜的地窖,象一群受惊的栗鼠,挤在一起瑟瑟发抖,朱标无恙的侍卫还剩三十七人,其余带伤人毒性未去,不能参战,生死关头,身份是否暴露已经不重要了,他们仔细检查每一扇门窗,尽管在真正冲击时那些木制门窗没有任何意义,但把它们关严实,多少会有点心理上的安慰,好在客栈有一圈院墙包围,能有效减弱刺客的冲击力,三十七名侍卫已经到各处布防,十七名带弩箭之人上了二楼,从四面临窗处用弩箭组成第一道防御,而十四名侍卫则分成两队,把守在大门两侧,准备与冲进来的刺客拼死一战,他们组成第二道防御,另外还有六名武艺最高强侍卫严守在太子周围,他们是最后的一道防御,如果他们被攻破了.....

客栈里除了李维正外,还有几名行脚商人,他们没有什么作用,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都被赶到一间客房,莫名其妙地等待命运最后的判决,张二虎却得了任务,他带领贾老六等衙役到处收集桌椅,堵在二楼的楼梯口上,而李维正则被重新带到了朱标的房内。

“李捕头请坐!”朱标的态度并没有因为他一语惊人而改变,依旧是那样从容淡然,更没有因为客栈被包围而面露慌色,他似乎根本就不把外面的刺客放在心上,倒是旁边的方孝孺忧心忡忡,不停跑到窗前向外眺望。

李维正没有坐下,他态度恭谦跪了下来,“草民李维正参见太子殿下。”

“既然窗户打开了,咱们就说亮话吧!你也不用自称草民,你是临淮县小吏,也算是大明的臣子,来人!给李捕头赐座。”

以宽厚仁德出名的朱标似乎并不追究李维正从前的失礼,他命人给李维正赐座,又微微一笑道:“你很聪明,既然猜到了我的身份,那我问你,你怎么会想到是燕王下的手,目标是蓝玉?”

李维正愕然,但一转念便明白是掌柜交代了,但他能说实话吗?不能!他当然不能说自己来自未来,知道几年后要爆发蓝玉案,还有这位太子,好像也活不了几年,这更不能说,可是,又该怎么说呢?

李维正犹豫一下,他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恭恭敬敬地跪下道:“殿下若想要微臣畅所欲言,请先赦微臣言语中的不敬之罪。”

朱标望着李维正,半晌,他点了点头,“好吧!我可以赦你之罪,但你不得有半点隐瞒。”

“微臣谢太子殿下。”

李维正整理一下思路,便答道:“其实这很简单,定远县能召集数百死士的,只有凉国公的假子,拆掉木桥又偏和他这些假子有关,所以嫁祸凉国公不言而喻,而除掉了凉国公,最大的收益者我认为就是燕王,北方军方势力将全入他的囊中,至于刺杀殿下,不用我说殿下也应明白对他最大的好处是什么,而且以当今皇上的脾气,恐怕死的也不会只是凉国公一人,殿下不妨想一想,与凉国公交好的那些大臣与殿下又是什么关系呢?”

朱标浑身一震,蓝玉是他的妻党,与他有关联的那些人如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太子太保常升、吏部侍郎傅友文等等,皆是坚决拥护自己的大臣,他忽然更深地意识到了燕王手段的毒辣,竟是要将支持自己的大臣一网打尽。

他凝视着李维正,心中暗暗对他的眼光佩服不已,这是一个难得人才,但朱标仍然有些不甘心地问道:“如果皇上并不认为与蓝玉有关,而是怀疑李善长呢?”

“殿下认为李太师有这么大的能力吗?能动用数百人来刺杀。”李维正淡淡一笑,又道:“况且皇上杀人不过是想找个借口罢了,就算皇上现在不想杀凉国公,等他功高震主时,或许皇上就会想起定远县刺杀案这桩事来。”

.........

“殿下,他们来了!”方孝孺盯着窗外,脸色变得异常惨白。

.........

(注:明朝军制虽然大将不能拥兵,但大将在军中的影响力仍在,蓝玉在捕鱼儿海之战为明军主将,在军中威望极高,时为大明第一征北之将,在对蒙古作战的主将优先权上形成了和燕王的竞争之势,蓝玉之姐是常遇春的妻子,而常遇春的女儿正是朱标的太子妃,所以蓝玉是朱标的妻舅,而且蓝玉与燕王关系极僵,屡次在人面前说燕王有称帝的野心,被燕王深恨。)

第147章 远方来客第156章 初次述职第87章 秦燕之别第248章 朝廷借粮第216章 视察台湾(上)第215章 高丽杂报第218章 高丽内乱(上)第238章 高熙出逃第188章 牛刀杀鸡第195章 步步连环第50章 王府夜宴(二)第288章 红参案(三)第82章 蓝家出事第86章 三王进京第41章 叶家姐妹(中)第287章 红参案(二)第168章 苏童进门(下)第98章 各方所谋第58章 千里追踪第70章 太子施恩第141章 出使日本(六)第69章 返回故里第215章 高丽杂报第125章 叶家暗流第六十章 冤家路窄第254章 该硬时硬第46章 把水搅浑第24章 朱氏父子第292章 收网前夕第228章 京都风云(七)第39章 意外发现第41章 叶家姐妹(中)第86章 三王进京第196章 毒秀士劝第199章 东征日本(二)第211章 权力染缸第43章 无忌其人第88章 早朝前夕第159章 高丽来使第68章 保定春色(下)第230章 京都风云(九)第39章 意外发现第105章 神秘校尉第83章 皇孙允炆第63章 暂弃前嫌第118章 首战倭寇第214章 李檀抓周第236章 激战山海第37章 公私兼顾第236章 激战山海第199章 东征日本(二)第151章 兵发琉球第40章 叶家姐妹(上)第107章 北使被杀第83章 皇孙允炆第72章 发现端倪第262章 停战议和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62章 挺身而出第91章 初任千户第39章 意外发现第271章 眉资大战(中)第151章 兵发琉球第227章 京都风云(六)第218章 高丽内乱(上)第201章 东征日本(四)第175章 紧锣布局第231章 战争准备第40章 叶家姐妹(上)第92章 两个副手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50章 大军北上第244章 又到新年第243章 蓝玉生乱第27章 苏州舅舅第221章 风云疾变(中)第39章 意外发现第44章 顺藤摸瓜第209章 朝鲜战略第1章 重回大明第293章 燕王之死(上)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240章 孟德故计第110章 夜遇黑船第287章 红参案(二)第166章 远方来客第14章 神秘路人第147章 远方来客第171章 东宫祭灵第185章 明暗两线第78章 哑妹归来第189章 家有内鬼第172章 有容乃大第225章 京都风云(三)第118章 首战倭寇第120章 京城小聚第148章 暗流潜伏第257章 平安归来第43章 无忌其人第50章 王府夜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