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集装箱

顾绾看着远处波澜壮阔的大海,开口说道:“我自然知道沈万三的下场,可是萱儿应该也知道这江南之地最为赚钱的生意是什么?”

“阿绾所说的这桩生意是指船运?”任萱儿开口说道。

“正是。”

任萱儿笑了笑会说道:“阿绾你当真好笑,这长江上行走的船只一多半便是官船,还有一多半则是江南大户名下的产业,如昆山潘氏。嘉定郑氏都是太仓鼎鼎有名的船运大家,我任家虽然有几分银钱,可是真和这些人比却也差远了。”

这任萱儿说的没错,单单南直隶一地参与船运的世家大族便有数百家,可见此间利润之丰厚。

任家的产业大多集中于城中店铺,最为要紧的便是木材生意,任家单单是林场便不知凡几,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南直隶木材市场的龙头老大。只是到底也只是商户,并无多大的背景,所以对于船运之事有心无力。

“任家最为要紧的生意便是木材生意,而我所说的这单生意虽然看起来和这船运有关系,可是利益相关便是这木材生意。”

任萱儿见官越说越不知所云,便赶忙问道:“阿绾你到底要说什么,就要在这里卖关子了,赶紧说吧,我们家这几快烂木头,到底要如何才能用到这船运上,总归不会是让我们造船吧?”

顾绾笑了笑说道:“自然不会,萱儿你请看。”只见顾绾指向一处码头工人卸货的场景,工人们抬着粮袋,一个又一个从船上下来。然后堆放在指定的地方,然后又有另一组人将粮袋运到一辆辆马车之中,期间还有不少粮袋以各种原因消失。

“我虽然是个女子,却也知道大明朝的漕运何其劳民伤财。”

大明漕运几经更改,于成化七年变为该兑法,漕运的费用由粮户承担,包括运费、运军行粮及修船费等。由于漕政腐败,各级官府贪污聚敛,加耗杂派层出不穷,农民的负担极为苛重,通常为正粮的二三倍,甚至四五倍。

单单南直隶苏州府一府便要漕运697000石的粮食。

而且承运者无论民运或军运,都是繁重的徭役。农民被金点应役,荒时废业,艰苦万状,又遭风涛漂没,官吏勒索,势必负债赔纳,甚至家破人亡,被迫纷纷逃亡和反抗斗争。一般运军下层,亦遭受同样的苦累及长官的克扣,不断出现逃亡现象。

就算是太仓这样富庶的地方,这种事情,却也不少见。

只是此时未到漕运之时,若是秋收之后,这太仓港,可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我也时常听我哥哥说过这大明朝的漕运是制度的问题,可是我们不妨从另一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按照此时船只的运载能力和交通工具的便利情况来看,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说把码头工人这个环节给去掉,还有依附这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种腐败,只要稍稍改动一番,运输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任萱儿听得依旧是云里雾里的,她看着眼前的场景,实在是不知道顾绾这个丫头的脑子里到底想的什么。

“那和我们家的木材生意有什么关系?”

顾绾笑了笑说道:“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所有事情的关键其实就在一个箱子。”

“箱子?”

“萱儿你试想一下,大部分漕运粮食,布匹的计量单位都是比较笼统的,一石,一匹,期间计算各种运输的损耗,几乎可以算是贪官污吏做手脚的绝佳场所。如果将所有的东西,分门别类的装进一个特质的容具里,将原本散装的运输方式改为有规格集装,那么就可以省下很多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将这些箱子分明别类登记造册,将会大大提高整个漕运系统的纠察能力。”

任萱儿眉头一皱开口说道:“阿绾这个想法虽然非常的新奇,可是水路倒是方便了,这陆路又该如何是好?如此沉重的箱子该如何运送,到头来不还是要打开箱子,如此费时费力,却也不划算啊?”

“这箱子之所以是中心,最为主要的就是要和马车配套,设计相同规格的马车架子,这些箱子一下船就直接放在相应的马车上,这样一来,码头搬运就省略了,而且此时长约数十米的巨木都能被运下船,很多船运工具已经很发达了,大量使用,节省人力物力。”

此时任萱儿脑海中一片空白,片刻之后,她看着顾绾,开口说道:“阿绾怎么会想出如此,如此无法形容的法子,这些东西我一个女子无法决定,待到我回到家中问一下父亲。”

“好,静候佳音。”

顾绾坐在马车上,还在反复推演自己方才所说的那番话,上辈子顾绾喜欢看一些杂书,曾经就看到过一本关于集装箱的书,有人说集装箱是上个世纪最为伟大的发明,当时顾绾还不以为意,可是当顾绾来到大明朝之后,她才明白,集装箱其实是一个突破思维定式的伟大发明。

思来想去,顾绾有些累了,索性就斜依在车壁上睡着了,一旁的任萱儿心事重重的样子。

待到回到兰溪村,顾绾正准备下车的时候,任萱儿突然从怀中拿出一包银子,对着顾绾说道:“阿绾大才,今日我算是大开眼界了,无论我父亲如何说,我都会支持阿绾的,若是这方法真的执行了,却也不知道能救多少百姓的命,这可是天大的功德,阿绾请收下。”

顾绾也没有多推辞直接接过了这个荷包。

待到下车之后,顾绾才打开这个荷包,赫然是金灿灿的两锭元宝。

顾绾心里多日的阴霾也因为这两锭元宝消散了。

待到回到家中之后,顾绾兴冲冲的跑到顾知屋子里,对顾知说道:“爹爹,我们明日便回太仓吧?”

方才劳累了一天的顾知一愣,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顾绾。

顾绾笑嘻嘻的从怀中拿出那两锭元宝。

顾知看着那两锭元宝,颤声道:“这是怎么回事?”

第二百五十七章 身世第四十五章 集装箱第一笔三十二章 静女其姝第一百四十五章 开疆扩土第九十二章 代价第二百三十四章 误会第十章 相助千斤第二百七十九章 屠城第二百五十四章 衷肠第二百五十一章 考验第一百八十四章 逼迫第一百零八章 苦短第一百四十四章 野望第二百五十四章 衷肠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节第二十五章 父亲第二百四十二章 柳娘子第八十六章 暖阳第一百七十一章 垣南王第三百一十四章 真相第二百六十四章 救人第四十九章 昆山潘氏第一百五十八章 忠仆第一百零三章 马掌第一百四十二章 佛劫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现第八十四章 示好第三十八章 又见千金第一百零八章 苦短第二百零八章 情敌师爷第二百五十八章 说服第一百三十三章 虚张声势第四章 顾府兰君第一百六十八章 示好第一笔三十二章 静女其姝第五十二章 大明工场第七十二章 嘉靖第一百零五章 惩戒第五章 粱肉小贼第二百六十八章 张林志第二百四十五章 写信第一百三十五章 滇池佛会第三百零一章 四小姐第一百六十五章 佛门之恋第三百零九章 文会第二十八章 生意第二十章 与君同游江南雨 (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隔阂第一百五十二章 情动第一百章 事在人为第一百一十五章 孙文臣第一百三十九章 兄长卖妹第一百二十四章 良辰第七十六章 面圣第三十七章 又见油纸伞第二百三十三章 春心萌动第一百章 事在人为第六十四章 惊变第九十七章 太原第一笔三十二章 静女其姝第一百四十九章 凌绝第一百九十八章 醋意大发第二百七十章 再见王偕第三百二十章 福将第九十一章 惊变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辞而别第一百二十八章 点卯昌宁县令第二百零六章 朋党第三百二十三章 变故第二百六十二章 海运第二百七十三章 离别第一百七十三章 休妻第二百二十四章 阴雨第一百六十八章 示好第三百零二章 乔迁新居第一百零三章 马掌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屏儿第三百二十七章 我心第三百零三章 张妈妈第九十七章 太原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子第九十五章 随君往太原第二百九十二章 邀请第六十五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离开第一百五十八章 忠仆第二百四十八章 锦衣卫第二百四十九章 隋白第一百一十九章 乞庆哈第三百零一章 四小姐第一百一十三章 孩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相聚第一百九十三章 家常第二百九十一章 休书第一笔三十二章 静女其姝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降大雪第四十七章 任权第二百九十二章 邀请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颜第一百零一章 贫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