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诏狱扫盲班

第158章 诏狱扫盲班

“视荣誉高于生命。”

朱棣的目光停留在两个桌子上的纸张,看了许久后缓慢说道:“这句话真好,朕记得很清楚……朕小的时候,太祖高皇帝命徐达大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北伐中原,北伐的檄文里,给朕印象最深的,却不是你们都知道的那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始终保持深沉的道衍,此时反倒对这件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那是哪一句?”

朱棣答道:“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志在养力,以俟衅隙,此关陕之人也。”

这里要说的是,朱元璋没有开地图炮的意思,所谓的“关陕之人”,不针对老百姓,而是彼时割据关陕或是即将逃窜入陕的王保保、李思齐、张良弼。

朱棣之所以说这句话,便是有感而发了。

“为什么元末战乱的时候,陕西的割据武装会出现‘贿诱名爵,志在养力’?其实归根到底,不就是姜先生的这句话反过来嘛,元朝地方上到将领下到兵卒,根本就不把名誉当一回事。”

朱棣继续借题发挥。

“开国、靖难,武勋的地位是高了,可地下的大头兵,是不是还是你们嘴里的‘臭丘八’?在百姓心里,国公爷能跟尚书放到一块了,什么时候伍长什长能跟童生秀才放一块呢?”

“.朕当然知道,这怕是永远都不可能了,但为国效力的将士,得到点应有的尊重,也是应该的。”

“所以说,朕觉得姜星火的提议很不错。”

“正好靖难结束,朕总觉得除了封赏功臣,给了功臣们奉天靖难某某武臣的称号,对底下的将校兵卒反而少了点封赏,就用这套勋章体系吧。”

道衍在旁边提议道:“八百勇士夺北平的单独用一个勋章,这是大功,根据功勋,可以授银章起步;真定之战打败耿秉文的时候也单独用一个,那时候有功的将士,可以授铜章起步;北平守城战和郑村坝之战,打的都艰苦,也可以授铜章起步;白沟河之战打败曹李景隆的时候,就铁章起步吧。”

远在日本的五星天皇麦克景隆,此时打了个喷嚏。

随后,便是根据战役的艰苦程度,定下了东昌、夹河、藳城三场血战都是银章起步,灵璧决战则是铜章起步。

不同战役的勋章可以同时获取,而勋章能获得什么样的优待,朱棣表示他还要再思考一下。

身为文官,蹇义和茹瑺当然是不愿意见到皇帝抬高武夫,尤其是寻常武夫的地位。

但是皇帝一边念叨着靖难战事的惨烈,一边说着将士艰苦,他们还能说啥?

“夹河、藳城,血肉磨坊似地呦,多少好儿郎战死沙场那时候战况极为惨烈,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将士阵亡、受伤。朕当然知道战争的残酷,所以,朕从没想过退缩,只希望能够尽快靖平国难。可如今想来,朕对不起那些死难的将士啊!”

“陛下!”

坐在一旁的蹇义和茹瑺立刻跪了下来。

两位人精当然知道,再说下去,可就真戳到这位君王心里隐藏的痛处了。

“臣等已经知晓陛下的心意。”

发勋章这是肯定是归兵部尚书茹瑺管的,眼见皇帝的心意不可违逆,所以,忠诚伯体现了他的封号。

“陛下圣明。”茹瑺接口道:“臣相信即便没有这些东西,将士们也会理解陛下。但战事毕竟是残酷的,将士们在战场浴血奋战,也是为了靖平国难,若是没有足够的奖励,恐怕将士们会失落啊!”

蹇义难以置信地望向茹瑺。

虽说这不是什么涉及到根本利益的事情,但你也不能从心的这么快吧?

茹瑺梗着脖子目不斜视。

突出一个“忠诚”!

“这是自然。”

朱棣轻叹一声道:“朕当然知道,这样做其实算是惠而不费的举动,可这样做了,总比不做要强得多。更何况,朕又怎么舍得,这些忠诚于我们大明的将士寒心呐”

道衍闻言也点了点头,道衍的年纪比起朱棣大了一轮还多,不管是从体力上讲还是作为谋士的身份上讲,他都不具备亲自上阵杀敌的条件。但靖难之役的艰苦和惨烈,身为彼时燕王谋主的道衍,感受的恐怕比那些亲临战阵的将士还要深刻。

“陛下心意已定,臣坚决支持。”蹇义也低着头说道。

朱棣颔首道:“有两位爱卿的支持,朕也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瞧瞧,不表态的时候叫尚书,表态了就秒变爱卿了。

“不过茹爱卿,有个事情姜星火刚才也说了,靖平国难固然值得庆贺,但也有一个问题需要处理啊。”

朱棣看着茹瑺说道:“朕登基方初,虽然对内算是勤加节省,可户部还是屡次反应,大明全国的兵马实在是超出了寻常年岁的需求和承担能力,是时候让一部分在靖难时候快速扩编的兵马退伍了,可军队编制的变化,涉及到的利益实在太多,而且牵连太广,这个过程不容易推行。”

“臣愿辅佐陛下慢慢完成裁军,另外,军队也是陛下手中的刀枪,陛下想必早有计划,臣唯命是从便是。”

忠诚的茹瑺恭敬地躬身说道。

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

——————

现在地面上写着:

①组织准备,是否建立独立乡级税收机构?

②人事准备,需要满足识字、懂术数、廉洁、异乡人

③政策分解

④政策实验

⑤政策宣传

⑥政策推广

姜星火继续说道。

“按照我们的倒推,设立乡级收税机构,所需要人员的识字、懂术数、廉洁、异乡人,四个条件里,后两个已经满足了,那么再来看看前面两个能否满足。如果可以,那么①和②也就都具备了可行的条件。我们再继续③。”

夏原吉看着地面上井井有条的程序,愈发地感慨。

这似乎,极大地提升了办事效率?

姜星火继续说道:“先说懂术数,伱们觉得完成收税需要了解术数到什么地步?需要多久才能训练一个人弄明白?”

“虽然俺整不明白。”朱高煦指着地面说:“可俺觉得,起码也得十年八年吧?毕竟那些账房从学徒干起,一般也就是小十年,才能当上‘大算盘’。”

作为天底下最懂术数之一的人,夏原吉倒是给出了不同的理解。

“一年就差不多了账房那是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不肯教真的。”

事实上,这也是夏原吉根据他的数学知识,得出的结论。

华夏文明并非没有点“数学”这个学科点,事实上,华夏文明的数学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这种领先,是以千年来计算的。

至于姜星火前世看得无脑历史小白爽文里,动不动就九九乘法表震惊秦始皇,那更是扯淡!

须知道,春秋时期的《管子》就已经提到“安戏作九九之数以应天道”;在战国时代,九九口诀已经相当流行,诸子著作如《荀子》等已把乘法口诀的文句作为论证来引用了。

到了南北朝的时候,祖冲之更是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也就是《九章算术》所提到的割圆术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上千年。

那么,既然华夏文明的数学研究历史如此悠久,为什么后来落后了呢?

是我们缺乏总结性的书籍,以至于后人要重新摸索前人走过的路吗?

不是的。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

不说基础和进阶数学问题基本囊括,也可以说是说所漏着百不存一了。

根本原因在于华夏文明的数学,作为单独的学科,在古代封建王朝与农耕传统造成社会风气的压制下,先天性地缺乏重视和普及,仅限于“够用就行的状态”。

那么怎么打破这种状态呢?

姜星火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两点。

第一,降低数学的学习门槛,推广(非发明)更容易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第二,完善数学的形式逻辑,撰写由易到难,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数学教材。

形式逻辑在中国没有发展的结果是,我们的华夏文明见长于归纳,但是缺少形式逻辑,缺少演绎的、严格的框架,同样缺少严谨的定义。

譬如数学上有二项式定理,中国历史上有杨辉三角形,展开以后实际上就是二项式定理,但是它的表述和思考方法不一样.杨辉三角是中国古时候的数学家为解决高次开方问题找到的工具,但当时的著作中没有给出具体推导过程,所以后世人只能认为杨辉三角是当时的数学家通过归纳总结发现的。

而二项式定理不同,是逻辑推理演绎出来的,牛顿给出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公式和推导过程。

而【定义】【逻辑】这些,无不是近代科学之基础。

在姜星火的心中,【定义】【逻辑】【教材】的推广普及,远远比自己一个人狂点科技树,要强得多得多!

不重视根基而妄图盛开。

便犹如刹那之烟火,过眼之云烟。

科学基础与体系的创建,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才是真正能造福千秋万代的事情。

否则等自己死了,大明的科技不又回到了老路?

这便是群众史观的另一种解读了。

不管是推广数学还是点科技树,同样也需要无数千千万万受过基础教育的人,经过筛选、过滤,去从事相关研究。

这些人中,或许有些人会去从事其他与科学和数学无关的工作和职业,但是当他们看到熟悉的让人头痛的数学知识时,还是会回想起年少青葱时的那段岁月,彼时种种难题,又何尝不是对未来命运的某种解答呢?

姜星火思绪飘忽,也不过是刹那之事,最终归于眼下。

他只说了三个字。

“三个月。”

“什么?”

朱高煦和夏原吉齐齐惊愕。

这个数字,跟他们提出的十年八年,或是一年,差距都有些过大了。

大到他们觉得姜星火是在开玩笑。

“我说三个月这是往长了说的。”

见两人不解,姜星火解释道:“你们觉得收税需要多高的术数本领?加减乘除,不够吗?只是让他们收税,不被轻易哄骗了就行,最后还得往上一级报呢,自然有更加专业的术数先生来做账、核账。”

“加减乘除。”朱高煦挠了挠大胡子,“也挺难吧。”

夏原吉忍不住提醒道。

“一百个人里,有九十多个是不认字的。”

“不需要认多少字,就用阿拉伯数字,做账也是如此。”

“那涉及到多余的数怎么办?”

夏原吉同样以手代笔,在地面上写下了“三又一分四厘一毫六丝”,这是日常用到圆周率的文字表示。

姜星火直接写了3.1416。

“加个点。”

夏原吉愣了愣,旋即恍然。

确实简单地多。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至于姜星火前世,很多学生认为“分数”、“平方”、“开方”也是舶来词,其实不是的,《九章算术》所作的注本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分数还是称“分数”,“平方”、“开方”(全称“开平方”)也是一样的称谓。

实际上现代数学上的中文术语,大部分和古代从字面到意思完全一致。

至于夏原吉为什么不震惊?

人家是户部尚书,姜星火讲他从来没听过的经济学,讲货币体系,夏原吉当然震惊。

一个普通账房先生都懂的数学,有啥好震惊的?

阿拉伯数字和小数点,不过是另一种简单易推广的表达形式而已。

“如此说来,懂术数倒是可以解决了。”

夏原吉颔首,旋即疑问道:“术数只有这几个数,脑子活泛点,加减不教都会,乘除学学九九乘法表,大略也能应用.大不了死记硬背嘛,实在背不下来,印刷出来贴墙上也花不到一文钱。”

“问题是,识字怎么解决呢?”

这个问题问的朱高煦也跟着深思起来。

军中的文化水平,朱高煦是有切身体会的。

基本全是丈育。

识字这件事,对中国古代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基本上是无缘的。

会说汉字不会写汉字,再正常不过了。

保守估计,大明此时的文盲率,至少是高于95%的。

原因也很简单。

中国古代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是不需要识字的。

为啥?

古代中国普通老百姓,基本都是农民,而农民不需要像现代那样学会使用化肥、农药,操纵新式农业机器。

他们只要会用锄头,会用镰刀,基本就没啥问题了。

这不是有手就行?

对于农民来说,他们一生都不会离开乡村,有的一生没有去过县城,只去过附近一二十里的乡镇。

那么,认识字又有什么用处呢?

况且,在古代学会识字,也不是很容易的。

正常来说,文字是比较难学的,儿童至少要学习三到四年时间才能达到看书、写信的地步。

当年没有公学,都是私塾,上学费用虽不高,也不算非常便宜,这对于孩子通常很多的农民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太能承担得起的负担。

靖难之役时期扩编的军队,绝大部分都是普遍出身的农家子,也就意味着,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大字不识一个了。

而且年龄也大了,最小也得十五六岁,大的二三十岁,性格又普遍暴躁,怎么教?

面对两人的质疑,姜星火问道。

“我问你,不识字的人,会不会说话?”

朱高煦忍不住失笑:“自然是会说话的不会说话,岂不是成了哑巴?”

“但凡会说话的,我就能三个月教明白他写五百个常用字。”

“姜先生莫要说笑!”

夏原吉知道皇帝在旁边听,连忙开始提醒。

要是皇帝当真了可就不好办了。

姜星火反而道:“谁说笑了?”

“不会写五百个字,不会写日常信件,甚至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人,你不觉得就不该这样让他过一辈子吗?更何况,这不是一个人,而是数以千万计的人。”

“一辈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又怎么能让他直起腰杆子活呢?”

“那姜先生凭什么保证能教会给他?”

朱高煦愕然道:“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吧?”

“我说的不止术数和文字,还有很多东西,统统都可以教。”姜星火淡定地说道:“至于不会写字.呵,我们不妨打个赌?”

“赌什么?”朱高煦道。

“去民监给我找几个不识字、不会算数的犯人,不要穷凶极恶之徒,就那种犯了小错的。”

姜星火说这话,便是因为燕军攻入南京大肆株连,为整顿风气更是轻罪重判,而南京城内由于建文时期的废弛,监狱大多倾颓塞不下人,很多其他类型犯人也被临时关到了诏狱里。

“告诉他们来我这每天学一个时辰,达到学习要求,多一个馍馍吃,达不到也没惩罚。”

姜星火看着朱高煦说道:“我相信你能办到。”

“我的刑期还剩不到三个月两个多月后,也就是我出狱前,你们再来看看,这些人会不会算加减乘除,会不会识五百个常用字。”

(本章完)

第139章 完美的计划第530章 撤军第49章 晋侯惰玉,见讥无后第182章 军备竞赛第526章 经学第101章 大军出动,扫清江南第249章 画饼大师朱棣【求月票!】第101章 大军出动,扫清江南第455章 圈套第307章 实验第303章 尚方第531章 夏税第178章 皇帝与太子的分权第489章 捆绑第537章 告别第549章 高煦第133章 女真人再次统治华夏?第215章 朱棣入狱【求月票!】第461章 误会第130章 大河文明与集权体制第364章 猜疑第109章 比热容让蒙古人征服世界第305章 二女第334章 豪情第282章 激粪【求月票!】第115章 派二皇子去探索新航线?第19章 众筹下西洋了属于是第295章 磊落第503章 京营第301章 科学第217章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求月票!第88章 诏狱惊变第21章 生产力就是种植粮食的能力第532章 深意第163章 普通人的改变第384章 穷理第12章 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第404章 阶段第248章 南北直隶【求月票!】第116章 给大明农业开的两副药第432章 市场第231章 海的那边有玉米【求月票!】第159章 大明税警总团第285章 归京第20章 何谓王朝?第100章 如何打压江南士绅?第343章 炸湖【第四更求月票!】第275章 这日不落,我大明就做不得?【求月第232章 为什么大明与新大陆无缘?【求月票第347章 杀光【电子喜糖8K大章】第571章 终章七月更新计划兼求票!第115章 派二皇子去探索新航线?第389章 杀招第207章 打破内心枷锁的朱棣【求月票!】第318章 民间第51章 人奴役人,就是错的第306章 酷刑第247章 试验田【求月票!】第280章 悟道【求月票!】第405章 陷阱【求月票!】第12章 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第337章 代赈第347章 杀光【电子喜糖8K大章】第459章 财色第320章 拔刀第332章 登楼第214章 朱瞻基:我想拜姜先生为师【求月票第152章 大明亡于没钱第55章 全都对上了第440章 蛀虫成绩汇报兼互动问答第386章 三杨第491章 人事第117章 天竺 吕宋很近啊!第569章 决战第139章 完美的计划第104章 化肥神迹,张天师的提议第414章 病危【求月票!】第502章 元宵第246章 理由【求月票!】第418章 臣服第237章 第二个方孝孺【求月票!】第180章 《大国博弈学》第253章 燕校尉的真实身份【求月票!】第287章 舆战第27章 臣有办法第471章 伏击第297章 当千第525章 略懂第114章 收取北美五十州第99章 第一个开路的人第40章 于谦分鱼,称量天下第206章 铅球动摇的是皇权【求月票!】第299章 发聩第85章 离岸白银宝钞体系第451章 工会第387章 温茶第541章 仇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