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人的价值:消费 生娃 交税

第161章 人的价值:消费 生娃 交税

新歪脖子树下。

“姜先生,意义何在啊?就算讨论出来了,又能怎么样?俺搞不明白。”

朱高煦这边挠了挠大胡子,发出了跟他爹一样的疑问。

姜星火没说话,夏原吉却醒悟了过来。

“非常有意义!”

夏原吉自顾自地推导道:“这个等价原理,不用问,谁都知道肯定是错的。”

“确实。”姜星火笑道,“毕竟都得顾着眼下的苟且,哪有时间想远方的未来?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看得这么长远。”

朱高煦愈发迷惑:“那讨论一个错的东西,是为什么呢?”

“是错的。”夏原吉耐心解释:“但问题是,这里面反应的经国济民之学的道理。”

“什么道理?”

朱高煦终于懂了。

“意思就是,甲乙同样是村中富户,但甲的家里钱多,乙的家里钱少。”

“第一种,如果二者相等,不会影响社会总需求。”

“而消费结构的这一改变,是否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取决于受益者和受损者之间边际消费倾向的对比,会产生三种情况。”

那么基于“税收是财富,税收也是债务”可以推导出另一个结论。

“那么大明国债持有者与税收负担承担者范围的不一致性,以及同为大明国债持有者、税收负担承担者,其大明国债持有比例与税收负担承担比例的不一致性,使社会资源【从税收负担不变的老百姓转移到了税收负担减少的老百姓】手中。”

“还是刚才100文国债的例子,为了方便说明,假定大明朝廷减税政策的受益者为全天下老百姓的一半,受益者当期税收负担减少200文铜钱,这个是跟之前的例子不一样的改动。”

他们的作用,就是大明经济这个巨大地体系里微不足道的一点。

姜星火又在地面上写了六个字。

因为。

“对于国家来说,国家当下的债务也是未来的财富?”夏原吉难以置信地失声问道。

“嗯他们可以生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生的越多越好!”

而就在他们对话的时候,墙内也同样开始了下面的讲解。

现在已经彻底懵了。

“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朱高煦似懂非懂地再再点头。

朱高煦愣了愣,毫不犹豫地答道:“肯定是啊!”

“换句话说,就是有钱没钱时不同的消费选择。”

“因为,国债确实可以刺激经济,创造财富。”

“也就是说,只有证明这个等价定理不对,才能保证发行大明国债有效,否则,大明国债发了也是白发?”

极度的困惑萦绕在密室的空气中。

这些,难道不对吗?

姜星火以手代笔,在地面上缓缓写下了一行字。

“前半句好理解,姜先生是说,收税收上来的钱,是国家的财富。”

夏原吉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税收是财富,税收也是债务。

在这个世界,老百姓,只是一个个数字。

蹇义心中的思绪有些复杂:“姜星火所掌握的经国济民之道,竟然如此深邃”

“税收是债务,就是刚才的税收-国债等价定理!”

税收,为什么等于债务!

“什么好处?”

怕光说他们听不懂,姜星火继续用刚才的例子,稍加改动来解释。

姜星火忽然起身厉声吼道。

夏原吉点了点头,又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朱高煦再点头,甲这种人的数量大于乙这种人的数量,那么因为手里抵消了减税后的大明国债还是很多,所以他们把债券当做财富,会进行花钱。

听到道衍这句话,蹇义和茹瑺面色有些挂不住了。

“大明老百姓生越多的娃,就可以创造更多的税收呢,有了税收,大明更加有钱,也就可以发更多的国债。”

姜星火的眼眸中带上了异样的神采。

朱棣又捋了捋,方才醒悟了过来。

真真是曲径通幽,继而豁然开朗!

夏原吉一下子就意识到,为什么姜星火要拿那个看起来有些荒谬、理想、无稽的等价定理做例子了。

“既然你明白了国家当下的债务也是未来的财富,那么你就应该明白,国家在可控的范围内,其实应该多创造债务对不对?”

姜星火笑着颔首。

“对,太对了!”

接着,他解释道:“意思就是,老百姓手里每增加或减少一文钱铜板的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那么同样是买大明国债,同样是减税,家底子厚实的甲买得起相当于乙2倍的大明国债,那么是不是甲的大明国债持有比例比乙要高?”

——边际消费倾向。

朱高煦点头。

“所以说,大明老百姓活着的意义,是不是就是为了消费?”

“对。”

眼看两位尚书指望不上了,朱棣回头问道。

朱棣干脆道:“最后一句朕没听懂,请大师详解。”

“便是因为,既然刚才姜圣提到的等价定理不成立,那么也就意味着,只要朝廷发行大明国债,那么就会刺激百姓花钱,大明的财富总量就会增加,而到了未来偿还掉国债的本息,因数千万普通老百姓花钱而产生的财富总量,对比眼下,依旧是增加的。”

——————

“税收.国债.税收”

他仿佛一个恶魔般在夏原吉的耳边低语。

相反,由于偿还大明国债本息所需增加的税收要在他死后才开征,因而他所要承担的税收负担的现值下降,相当于他当前的财富会增加,因而普通老百姓当期的消费支出完全可能会随之而增加。”

姜星火继续道。

当下的债务,为什么是未来的财富?

难道不应该翻过来说,对于借钱的人来讲,未来要还的债务才是当下捏在手里的财富吗?

“哦,不对,如果我们【绝对理性】的话,还可以看到,仿佛一个个数字般的大明老百姓,还有其他价值呢。”

“只有能证明这个等价定理是彻底错的,才意味着,发行大明国债,会让老百姓多消费,货币多流动,如此以来,才能更多地创造譬如商税、车船税等税收,也能通过发行大明国债尽快地回收老百姓手中多余的宝钞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证明大明国债对老百姓的消费是有刺激作用的!”

姜星火失望地摇了摇头,只道。

“当然,之所以拿这个等价定理来做引子,便是想让你们明白税收对国家的意义。”

道衍淡然地说道:“就是夏尚书说的,百姓既然认识不到未来朝廷会加税来填补国债的本息支出,或者认识到了不打算为后代考虑。那么他当下捏着大明国债,财富就是增加了,有钱了就要消费,消费就会有人获益,获益的人接着消费,整个大明的总体财富就变多了,如此而已。”

朱高煦连忙打断。

夏原吉迷茫而又清醒地点了点头。

而跟着记录的两个小吏郭琎和柴车,也没好到哪去,此时都咬着笔头也陷入了思索。

“这也就是为什么姜圣说现在的国债,是未来的财富。”

夏原吉呆呆地望着对方。

“那么,创造了更多的债务,是不是需要老百姓更多地消费,否则就无法实现财富循环,造成财富的增加?”

面对皇帝的问题,道衍半晌没答话,他似乎陷入了某种奇妙的沉思。

在理论上,都是对的啊。

姜星火擦了擦汗。

夏原吉的思绪进入了姜星火为他构筑的经济世界里。

“这样,不仅能创造大明从事劳动的人口,还可以创造大明更多用于消费的人口。”

“对吧?而且还有一点好处呢。”姜星火的眼神愈发阴郁,几乎要滴出水来。

“俺懂了!”

“那么对于甲来说,买了相当于乙2倍的大明国债,扣除其中的一半花费,抵掉了减税.就相当于甲把今年减税的钱用来买了跟乙一样的大明国债,而因为家里有钱,他又多买了一份。”

姜星火善解人意地满足了学生的要求。

夏原吉越理越顺:“也就是说,面对征税和发行大明国债,普通老百姓是否会采取不同的行为,对朝廷户部的财政制定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朱高煦再点头。

姜星火简单解释了等价定理到底错在哪。

“首先,实际上,买了大明国债的普通老百姓也许并没有遗赠动机,因为可能他们没有子女.或者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子女的事情。因此当朝廷采用国债替代征税时,普通老百姓便不会将国债留给后代让其用于应付未来税收负担的增加。

看着地上的这句话,夏原吉的声音,忽然有了一丝可以察觉出来的颤抖。

可以让他们理解。

朱棣又唤了一声,道衍方才回过神来。

“生娃.劳动交税消费生娃”

刚才还能跟得上讲课思路的皇帝和两位尚书。

如果乙这种人,也就是把朝廷减税后他需要少缴纳赋税的钱,用来买大明国债,正好相等的人,多于持有更多大明国债的人,那么想花钱的人就少了。

“其结果是,减税的受益者将会增加当期消费,受损者将会减少当期消费。”

“同样是减税,如果乙买的大明国债花的钱,与减少缴纳赋税的钱相同,乙的税收负担是不是不变?”

朱高煦点头,甲乙如果相等,抵消了。

迷茫,是因为他觉得不对。

“第二种,如果二者不等,前者大于后者,社会总需求会增加。”

处理政务,朱棣也能做到中上水平。

姜星火的恶魔低语还在继续。

“第三种,如果二者不等,前者小于后者,则社会总需求便会减少。”

见两人都表示能听懂。

经过姜星火数月的悉心教导,朱高煦现在也不算很笨,他听到这里,结合之前讲的货币那节课,也有了些拨云见日之感。

“什么意思?姜先生能举例子吗?”

困惑。

“等等等!”

生怕他们听不懂,讲的他自己都有点怕嘴瓢了。

“这个等价定理的意义便是如此,只有让你们知道错的,才能学会对的。”

“什么叫做——对于国家来说,国家当下的债务也是未来的财富?”

“道衍大师。”

夏原吉道:“姜先生提出的这个等价定理的意义在于,朝廷发行大明国债,普通老百姓是否将朝廷发行的大明国债,在未来兑现的东西视为自身财富的一部分?”

奇怪。

虽然定价定理注定不成立,但他们也理解了,税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约等于债务!

姜星火继续道:“其次,支撑等价定理的假设是朝廷对每个普通老百姓减少税收负担的数额相同,并且每个普通老百姓的边际消费倾向没有差异。但实际上对每个普通老百姓来说,大明朝廷税收减少的数额不可能相同,并且每个普通老百姓之间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差异。”

夏原吉从姜星火为他构筑的经济世界里回过神来。

可这经国济民的道理,又如此弯弯绕,属实是为难朱棣了。

——————

伱要是论行军打仗,朱棣当世第一。

“不,这个等价定理的关键点就在于,如果所有老百姓都觉得,大明国债需要他们未来的税收来偿还,那么他们手里的大明国债,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也就不会被看做自身财富的一部分,也就不会用来花钱.如此一来,货币自然就不会加速流动。”

也就是道衍,换了别人在自己面前走神,朱棣可不会惯着。

“那么甲乙相比,减税是不是让甲的税收负担减小了?”

朱高煦呆了呆。

清醒,是因为按照姜星火“当下债务就是未来财富”的逻辑,姜星火说的话却是对的。

“能理解吗?”

“之所以大明现在的国债是未来的财富。”

而两位尚书,此时也跟着明白了过来。

“后半句你怎么理解?”姜星火看着这位天赋超高的秋先生问道。

“对什么?”

什么叫其实很简单?

道衍当然不用在意两位尚书的看法,他转动着手里的念珠,缓缓解释道。

“人不是数字,人也不是牲口,人从来都不是缴税生娃消费的工具!”

“人,是国家的子民!”

“对于国家来说,税收真正的意义我早就告诉过你只有八个字。”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觉得写明白了写的好的,赏个月票吧~~

(本章完)

第448章 恶心第349章 夜乱【74K二合一求月票!】第18章 一百万石!第43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40章 于谦分鱼,称量天下第532章 深意第288章 帅才第142章 准备好棺材吧第128章 华夏因何成为华夏?第52章 没有吸血虫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第533章 托付第317章 黄浦第556章 阅舰第115章 派二皇子去探索新航线?第149章 夏尚书,入狱一趟?第116章 给大明农业开的两副药第453章 疯子第488章 总结第264章 推墙而出【求月票!】第233章 马三保的故事【求月票!】第555章 布局第309章 升官第434章 作态第550章 玉玺第252章 六部尚书齐入狱【求月票!】第501章 新港(旧港篇结束)第440章 蛀虫第456章 伪钞第216章 《国家管理学》【求月票!】第369章 时代第348章 崩塌【7K二合一求月票!】第198章 日月为明【求月票!】第130章 大河文明与集权体制第71章 谁赞同,谁反对?第220章 征辽饷?征麻饷!【求月票!】第464章 会计第536章 登门第416章 命运【求月票!】第481章 莫愁第356章 毒计【8K大章求月票!】第502章 元宵第486章 汇报第50章 道衍疯了第313章 云涌第130章 大河文明与集权体制第123章 反转!小冰河期第71章 谁赞同,谁反对?第348章 崩塌【7K二合一求月票!】第524章 规划第468章 决心第172章 地球仪第60章 《华夏货币史》第239章 不扶持新阶层拿什么变法?【求月票第30章 姜星火丢了第514章 破窗第392章 寻思第127章 《国运论》第191章 月下论天文第381章 讲学第190章 地主 佃农 自耕农第245章 工业【求月票!】第296章 叩阙第399章 意义第58章 有辱斯文第97章 道衍来信第174章 《国运论》第413章 南征【求月票!】第474章 求见第406章 经济【求月票!】第271章 可惜水太凉【求月票!】第557章 建交第179章 姜星火的试探第60章 《华夏货币史》第190章 地主 佃农 自耕农第157章 皇权下乡的终极武器第65章 不顾身第467章 主炮第60章 《华夏货币史》第320章 拔刀第116章 给大明农业开的两副药第248章 南北直隶【求月票!】第16章 姜星火难道是谪仙人?第555章 布局第551章 倾国第95章 炼丹?不,这是化学第535章 捐田第422章 攻克第348章 崩塌【7K二合一求月票!】第98章 《‘先验人性论’的形而上批判》第410章 地球【感谢金主“暖阳1314”的白银第409章 廷辩【万字求月票!】第453章 疯子第176章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第54章 我已开悟,立地成佛!第462章 濒死第57章 免苏松嘉湖的赋税?第99章 第一个开路的人第432章 市场第49章 晋侯惰玉,见讥无后第76章 货币游戏:模拟元朝(为盟主“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