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十一卫【求月票!】

第251章 十一卫【求月票!】

“父皇这是在防着俺啊。”

朱高煦最近大脑袋瓜越来越聪明,再加上设身处地,他马上就意识到,这里面父皇固然有把南军良将调走,借机彻底整合南军残部,确保对大明所有军队的绝对控制权的考虑。

恐怕也未尝没有一石二鸟,让自己远离亲信将领和部队的打算。

毕竟,自己是要去北直隶主持变法更化的推行,而北直隶地区,也就是所谓的“靖难三府”北平、保定、永平,又恰恰是燕军的起家之地、根本所在。

父皇肯定会想到,若是有亲信燕军部队在自己身边,自己也来一次靖难之役可怎么办?

所以,既然放自己去北直隶,恐怕代价就是自己不能碰军权。

一丝一毫都不能。

当然了,这也不意味着父皇就一定是刻意针对自己,毕竟不管自己是否抽到北直隶,父皇恐怕都会这么做,大哥去北直隶,也是一样的结果

父皇的真实目的,恐怕还是抽调走南军良将,借机彻底整合大明所有军队,把军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回陛下,臣以为此事是极妥当的,徐辉祖、平安、盛庸,虽有悖逆之举,但如今已然顺服,又皆一时良将,弃之可惜诸将在北地素无根基,将诸藩献还朝廷的三护卫一部分交由他们指挥,既可以做到互相制约不使某支军队做大,又可以发挥这些良将的能力。”

这边茹瑺则是斟酌着回答道。

至于徐辉祖、平安、盛庸等人,会不会成为当地的军头,这点茹瑺连提都没提。

想要在完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把一支前身为藩王三护卫的军队抓在自己手里,做到如臂指使,甚至演化成为私人武装(家丁化),没有个数十年的工夫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你当朱棣瞎吗?

第一步就不成立,这些将军每一任没干几年大概率就被朱棣调走了,朱棣安排这件事,就是用来发挥这些南军良将的能力,临时整训、指挥这些藩王部队的。

大明的边军家丁化,是二百年后的事情了。

军队的事情,文官集团本就无权干涉,明初洪武永乐二朝尤其重武轻文的,武臣勋贵集团实力强大,一票开国、靖难的武勋坐镇五军都督府,文官半点插嘴的余地都无。

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直到土木堡之变,把勋贵集团打包带走,重武轻文的势头才逆转过来,文官集团开始逐渐占据上风直到明朝中晚期演变成了病态地重文轻武,文臣把武将当成走狗一般,同品阶的武将见了文官要下跪磕头。

所以,朱棣对于军队的调整,真的就是借着茹瑺这个忠诚伯,通知一声六部尚书,半点商量的意思都没有。

不过茹瑺还是尽职尽责地提出了最后一个疑问。

“陛下,那是让他们去西边统兵,还是东边。”

“当然是东边。”朱棣面色冷寂道,“用归用,朕也只是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可不是让他们去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享福的。”

对于曾经的敌人,虽然朱棣打算重新启用,但绝不意味着朱棣轻易宽恕了他们。

朱棣打算,借刀杀人!

这便是说,北部防线的西段,肃王、庆王,早已献还了三护卫,这六个护卫的兵马,朱棣早已派将领前去整编重训了。

北部防线的中端,秦王(朱棣二哥一脉)、晋王(朱棣三哥一脉),始终没有献还三护卫,朱棣诸事繁多,暂时没精力管他们,也不打算直接动武.之前让丘福和顾成集结军队威吓了一下,又挑拨其子嗣内斗,现在秦王和晋王都老实多了。

而北部防线的东段,代王的封地已经被削,辽王的封地也迁到了荆州府(均为朱允炆所为),燕王朱棣裹挟着宁王朱权靖难,谷王前段时间行谋逆之事被朱棣圈禁。

也就是说,北部防线西段的五个塞王防区里,原本的三护卫由于藩王们都不在封地了,虽然在名义上献还给了朝廷,但现在基本处于半瘫痪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朱棣要派人重新整顿北部防线的原因。

靖难之役,不仅把几大塞王的兵马全都纠缠了进来,而且随着朱棣的二十余万燕军主力南下,现在大明帝国的北部防线东段可谓是极度空虚。

徐辉祖、平安、盛庸等南军名将需要戴罪立功,给朱棣做三件事情当投名状,方才算是真的落地。

第一件事情,便是名义上的整顿原本代王、谷王、辽王防区内的卫所和剩余护卫兵马,充实北部防线。

第二件事,用这些非燕军嫡系将领和部队,在不远的将来,作为朱棣的“刀”去对付一直捏着三护卫不肯献还的秦王和晋王这两大塞王。

第三件事,处理完了秦王和晋王,接着为朱棣北征大漠做炮灰。

朱棣的两个人生信条,在这件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好用就往死里用”。

之所以要在更化变法的会议上提到军队调整,便是因为朱棣作为大明最大的军头,又是刚刚造反篡位得到皇位,整顿军队在他坐稳了皇位后,才是头等大事。

而只有处理好军队的事情,朱棣才能安心推进更化变法。

北方非嫡系军队的事情处理完了,接下来自然是处理南方的非嫡系部队。

“曹国公的使团,已经从日本传回了源源不断的情报,日本国内幕府与诸藩的人口、经济、军力相关虚实,朕已尽皆知晓。”

朱棣先是口头表扬了一下李景隆所率使团的工作,铺开了地图,直接上匕首。

“日本绝非想象中难以攻伐,李氏朝鲜已经将济州岛还给大明,只要避开夏秋狂风,跨海作战不足为虑。”

“故此,为了征伐日本考虑,朕欲在山东布政使司,设立山东备倭都指挥使司,成立备倭军!”

事实上,在洪武时代,为了抵御日本倭寇的侵扰,朱元璋就在山东布政使司设立了一些专门负责沿海防御的卫所。

但由于山东的卫所都隶属于都指挥使司管理,山东又是靖难战火重灾区,如今重建后的山东都指挥使司的军务比较繁重,出现了忙不过来的情况,无法专心为征伐日本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或者说山东都指挥使司自身的资源也不足以支撑这项庞大的工程。

因此,朱棣鉴于山东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将要征伐日本的未来,决定单独设立山东备倭都指挥使司,用来专门准备作为征伐日本的前出基地。

换而言之,山东省出现了两个都指挥使司,但各自负责的任务不同。

当然了,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朱棣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是为了防御倭寇袭扰,所以山东备倭都指挥使司的规模并没有那么大。

“敢问陛下,欲如何划分两个都指挥使司的规模和责权?山东备倭都指挥使司的兵员将领又从何而来?”茹瑺小心问道。

朱棣的眉宇间闪过一丝寒意,开口道。

“规模上,山东备倭都指挥使司负责管理登州营、即墨营、文登营,以及沿海水师舰队,每个营管理部分卫所。责权划分上,除了备倭和海防之外的事情,归山东都指挥使司管。”

“登州营负责管理三个卫,登州卫、青州卫、莱州卫。”

“文登营负责管理四个卫,威海卫、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

“即墨营负责管理四个卫,大嵩卫、鳌山卫、灵山卫、安东卫。”

听到这里,几位尚书不由地相视惊疑。

足足十一个卫!

须知道,大明的一个卫,满编制是五千六百人,十一个卫,那就是六万一千六百人,而且,这还是没计算水师的前提下。

如果算上协同作战的水师,肯定会超过八万人。

而攻伐日本,自然也要相应的辅兵,粗粗算下来,十万大军的规模是打不住的。

用来打日本,考虑到大明的后勤海运能力,维持十万人的补给确实已经是相对极限的状态.毕竟元朝攻伐日本,其实也是这个兵力,不是没兵马,而是跨海补给维持起来比较考验运力,山东备倭司的兵力数量是没问题的。

可问题就在于,山东都指挥使司哪来的这么多兵力分给山东备倭司?

靖难时期,山东德州大营那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黄淮乃至江南征调的兵员,割韭菜一样填到了一线里,如今山东都指挥使司都快被打空了。

聪明人很快就揣测到了朱棣的意图。

还是借刀杀人!

果然,朱棣开口道:“至于兵源,则是把灵璧之战后收拢的兵马,以及前阵子淮安梅驸马的部下,一并整编裁汰,编成山东备倭军。水师则是让平江伯陈瑄(水师将领、水利专家、明清漕运制度的确立者)整合一下山东、黄淮、长江的内河以及近海水师,与郑和的远洋水师区分开。”

这是要让投降的南军和梅殷的淮南屯军,整编后去当征日部队的意思。

“将领的话,朕会从五军都督府里挑几位有经验的侯伯去。”

“另外,省府道各级官员都无权调动备倭军,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需要由朕亲自下达的调兵命令,而且使用调兵专用的金符。”

朱棣面露杀机。

“否则,备倭军一兵一卒也不能调动!”

(本章完)

第153章 我全都要!第451章 工会第220章 征辽饷?征麻饷!【求月票!】第241章 指点朕的仙人【求月票!】第420章 用意第101章 大军出动,扫清江南第394章 决胜第204章 替姜圣消灾解难【求月票!】第497章 除夕第135章 “民族国家”第440章 蛀虫第458章 假账第509章 私宴第435——436章 抉择第37章 无耻到李景隆自愧不如第156章 士绅一体纳粮第149章 夏尚书,入狱一趟?第333章 枭首第116章 给大明农业开的两副药出狱后剧情的调查问卷第152章 大明亡于没钱第206章 铅球动摇的是皇权【求月票!】第344章 弑神【结婚了74k大章庆祝】第95章 炼丹?不,这是化学第168章 大事不妙了!第255章 千古难题,绝不可能有解!【求月票第5章 黑衣宰相第256章 农业国的生产【求月票!】第546章 弑君第256章 农业国的生产【求月票!】第269章 始作俑者,就是你【求月票!】第238章 团结一致的内阁【求月票!】第261章 兼并?不【求月票!】第161章 人的价值:消费 生娃 交税第507章 革新第22章 恐怖王朝第73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谁第475章 比较第96章 你管这叫增产仙方?第350章 铳毙【二合一】第258章 剪刀差与比较优势学说【求月票!】第211章 荀子的尴尬地位【求月票!】第76章 货币游戏:模拟元朝(为盟主“在云端第527章 自己第393章 空战第473章 献俘第390章 认输第81章 模拟结束,失态的夏元吉第571章 终章第382章 景隆第303章 尚方第29章 一个漂洋过海的旅人第4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第61章 白银货币化第485章 反省第279章 解惑【第三更求月票!】第305章 二女第229章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仓中一硕鼠【第293章 生乱第42章 朱高炽的质疑第492章 礼物第138章 道衍锅从天上来第528章 条件第319章 疾苦第59章 先生第428章 战象第265章 墙塌【求月票!】第421章 开战第174章 《国运论》第176章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第56章 来人间一趟的谪仙人第503章 京营第141章 收到女装的足利义满第8章 原来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548章 塞北第537章 告别第85章 离岸白银宝钞体系第437章 会审第450章 劳工第473章 献俘第60章 《华夏货币史》第75章 夏原吉的不屑(求首订!!)第106章 凭空增加可供养人口上限!第541章 仇雠第187章 师徒摊牌(二合一)第192章 虚假的天人感应第488章 总结第351章 战后【7K二合一求月票!】第485章 反省八月更新及求票第52章 没有吸血虫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第36章 血压极速飙升的朱棣第174章 《国运论》第451章 工会第215章 朱棣入狱【求月票!】第568章 京都第472章 留学第285章 归京第338章 双赢第354章 公告【7K二合一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