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吃蟹

第460章 吃蟹

随着淮安府物价的持续上涨和盐使司衙门暗中的煽风点火,很快,大规模的骚动爆发了。

买不起米的灶户和市民开始聚集在一起,在钦差解缙所临时驻节的驿站外抗议示威,要求朝廷立即恢复因刺杀钦差案而受调查的淮安府衙的职权,平抑物价。

“放屁!”

驿站内有随行官员勃然色变,拍案怒斥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才来几天?淮安府物价涨成这个样子,如何能赖到我们头上?”

“钦差代表陛下,办案又岂能为他们所扰?他们以为朝廷的律法是摆设吗?国朝威严何存?”

“.”

众人群情激愤,一顿唾沫星飞溅。

这些官员,都是从京中各衙门抽调过来,协同办案的,既有都察院的,也有户部的专业官僚,平素在京中当京官惯了,想的事情未必与地方相妥帖。

这时候解缙却只是叫人搬来了一张桌子,然后铺平把纸卷摊开放在桌上,写了起来。

静待随行的官员们不吵了,解缙才开口。

“诸公听我一言。”

解缙沉吟片刻,继续道:“方才已经派人打探过消息了,这次闹事的百姓足有上千人,而且其中多为老弱妇孺,这种情况下,就算强行驱赶走他们,恐怕也会出现伤者。”

“强行驱赶确实是下策,此事也未尝不见得背后没人捣鬼,即便驱散了民众,谁知道待会儿会不会再来一波?不过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罢了。”

“解大人,莫非你忘记了国师的叮嘱了?这件事关系重大,绝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我等都要受牵累。”

“就算再来,那也得先将他们驱散了再说吧?难不成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围在这儿?还办不办事了。”

解缙一席话,引来众人的议论纷纷,气氛一时间充满了火药味。

“都闭嘴!”解缙厉喝道。

见解缙神态坚毅,来自不同部寺的众人终于安静下来。

解缙扫视了下四周,继续沉声道:“整顿盐务乃陛下旨意,不可违背,诸公还是回去准备接下来查账的事情吧,外面这件事,我会亲自负责到底的。”

闻言,凑在一起的官吏们这才四散离去。

“解大人,您可要考虑清楚啊,若是真闹的大了,出现了人员伤亡,这么做会触犯律法的,如果陛下降罪下来,我等都逃不掉!”

等到众人离去,有此前相熟的官员才忧心忡忡的劝解道。

“我知道。”

解缙叹了口气,说道。

“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

“嗯?”

那人疑惑不解:“好事?这怎么还是好事?”

解缙笑道:“盐使司衙门的一批官吏还在我们手里,盐使司也清楚,如果不能及早让我们打道回府,那么他们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等到有人顶不住的时候,一旦供出一连串的事情,到时候他们的损失就大了.现在这样,是说明盐使司衙门也急了。”

“赈济饥荒,是地方官府该做的善政,如今淮安府的官员大半都戴着刑枷,这件事我们来做,也只会有功而无过。”

解缙没说的是,既然国师能在千里之外早早地指点出这里面的疏漏,就表明他早就料到了,我们根本不必担心,也无须顾忌什么,只需将事情办好就是了。

听到解缙如是说,那官员顿时恍然,不由佩服起来。

这位解大人可真是聪明,一针见血,说的确实没错,不过这一切的前提,还是有足够的资源赈济饥民,平抑物价。

事实上,姜星火早就已经为解缙准备好了李增枝这条线,吴家的粮食运输生意已经被割让给了李增枝,大量的粮食随时都可以从常州府起运,经扬州府中转,最终送到淮安府,而常州府和扬州府,都是处于控制之下的。

对于钦差解缙来说,只要将这件事情处理明白了,那他就不用冒险强行驱赶那些百姓,更加不需要为此付出“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代价毕竟,就算是强行驱赶,也未必能保证毫发无伤,但如果按照国师指点的方法来操作,就算是遇到了意外,也能顺利化解危机——而且还能借此获益。

解缙对此充满了信心,这一次,他将借助国师的力量,将盐税被贪墨这件事彻底调查个水落石出!

“朝廷整顿盐政,让咱们这些穷苦百姓怎么活啊?”

“大老爷,您是钦差大臣,咱们就仰仗你救命了!”

一片喧闹声响起,有些人甚至冲到驿站门口砸东西。

驿馆里的赵海川等人脸色铁青的站在台阶中央,看着门外的情景。

这种情况下,即便他身为锦衣卫,也不敢贸然出面,否则,他若是强行镇压了,恐怕立刻就成为众矢之的。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任由其中有些不知是否被指示来挑事的刁民暗中鼓动,将百姓的情绪挑动的愈发沸腾。

就在这时,后方突然有脚步声传来,众人循声望去,顿时露出喜色。

“是解大人来了。”

解缙来得不急不缓,但他一来,整个场面就平静了许多。

“国师果然厉害,若是没有这一手准备,恐怕即便推进到了如今的地步,想要更进一步,也是千难万难。”

解缙透过门缝向外瞥了一眼,看着眼前这幅混乱景象,心中暗自庆幸。

虽然国师如今在京中面临的困难也很多,但还是给予了他不遗余力的支持,不仅陛下通过了请求,备倭军会被调动三个卫,而且后续户部和大明银行的专业人士,也在集结准备北上,帮助解缙完成大规模的查账。

除此以外,粮食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没有动用储备粮,而是直接从肥富贩卖的日本大米里调运,舍不着孩子套不得狼,这部分虽然是安抚百姓的成本,但实际上,只要能充分发动灶户,那么查出来被贪墨的盐税,是一定能把这部分粮食成本给弥补回来的。

解缙没急着出去,而是先组织控场。

由于锦衣卫人手没那么多,所以又调用了一部分府里的衙役,看起来倒是颇具威慑力。

赵海川率领着几十名锦衣卫,还有一百多名衙役,迅速地封锁了路口,把这些聚众闹事的灶户和市民驱赶到了里面,任由他们在里面大骂,不许离开。

“诸位稍安勿躁,钦差大人来了!”

赵海川站在高台上,高声喝道。

闻言,那些愤怒不平的灶户和市民顿时安静了许多,毕竟他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不是江洋大盗,目的达到后,也就不敢造次,尤其那些挑头的看到他,也不敢乱砸了,乖巧的退到一边,毕竟解缙代表的可是皇帝。

解缙见状满意的点点头,随即命人打开大门,走出驿站,朗声说道:“诸位乡亲父老,朝廷对于两淮盐场的盐税收入的清理计划已经确定,现在就是要对各地的盐税进行核算。”

“近期内,我们已经抓获了数十名涉嫌贪墨盐税的官吏,案件推进的速度大大提高,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数字。”

“但是,相比于盐税调查案件的推进,淮安府各地粮价的暴涨却是触目惊心。”

“诸位父老乡亲请想一想,难道真的是我们的到来,才让粮价提高了?”

“显然不是如此!是有人在背后捣鬼,是有人借着你们这些淳朴的百姓,来向我施压!”

“但是,我可以向大家承诺的是,朝廷不会不管淮安府,虽然平抑粮价并非我受皇命之一,但这个责任,本官责无旁贷!”

“从明日起,就会有足够的粮食从南方起运,由官府以此前的粮价投放到市面上,当然了,为了防止不法商贾大规模囤货居奇,将以户为单位,每户每日限购。”

听着解缙的话语人群中议论纷纷,有些人觉得朝廷出手太及时了,但也有人觉得这是诓骗他们回去的,一定不会有这种好事。

事实上,在古代,地方士绅对于农村的掌握远胜于官府,每年的秋季,各地的粮食减产,士绅肯定会及时察觉,然后就是联合粮商,对粮价进行打压,导致农民的余粮被低价收购,继而开始粮价的暴涨。

同样,对于粮商来说,只要有了粮食就能获取财富,但没有高粮价就什么都没有,所以粮商们宁愿付出大量的金钱和利益,也希望官府能够不出手干预和维护粮食的供应,付出哪怕再多也愿意,因为只有保证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才能从饥饿的百姓手中获取大量的财富。

而官府往往是对此不闻不问的,因为一旦出手平抑粮价,那么得利阶层的空间就会被挤压,甚至连赚钱的机会都没有了,这也是官商勾结的基础。

而这种做法,其实也是朝廷最喜欢的做法,因为朝廷需要的是吃不饱饭但没力气起来造反的饥民,而不是年年风调雨顺养起来的健壮农家子。

解缙继续说道:“这段时间,我们派人在各县巡视了一遍,结合各地官员上报的,综合统计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很糟糕的情况.”

“粮价上涨,不仅给没有田地的市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对于有一部分田地耕种的灶户,同样影响不小,本官知道伱们当中,就有很多灶户,在这里本官要说的是,此前对于灶户私卖余盐的事情,朝廷不会为难灶户,而两淮盐场南方靠近扬州府的部分地区,也都开始了正常的煮盐复产,希望你们回去以后,也把这个消息向更多的人说清楚。” 解缙讲了很多,民众的情绪逐渐平复,还有人想挑事,却往往是一发动,就被锦衣卫挨个拎走。

在解缙的再三保证下,前来此地的百姓逐渐散去。

显然,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遍整个淮安府。

皇权在这时代的威严,依旧无可挑战,而钦差代表皇帝,亲自做出了许诺,哪怕如今江北诸府都普遍粮价高企,但百姓依旧愿意相信,会优先帮助淮安府的承诺。

解缙目送他们远去,突然眼皮止不住的跳,不禁喃喃自语道:“总算糊弄过去了,不过,更大规模的乱子,怕是也马上就要来了.”

但他刚坐下没半盏茶,外面又有锦衣卫进来禀报道:“大人,外面有个人说要见您,自称自称是江家的家主。”

解缙一愣,脱口而出:“江舸?”

他想起来了,几个大盐商里,除了本地抱团的淮商,作为重要分销商的淮商,也确实一直没有主动与他接触过,而江舸不仅是徽商的头面人物,而且也有一定的宗室背景。

“这个江舸怎么会来这时候来见我,难不成”

解缙心里浮现出一丝猜测,不过他很快就摇了摇头,将这个念头摒除脑海之外。

江舸虽然是徽商的重要一支,但说到底,还是商人,除非是吴家那种被背后势力抛弃的,否则的话,是不太可能背叛自己阶层利益的。

想了片刻后,解缙倒也不托大,主动起身走出房门,果然瞧见一人被锦衣卫引着匆匆赶来,神情中有些焦急之色地望着这边。

“钦差大人。”

解缙迎上前,抬起他的手。

“不知江家主驾临此地有何贵干?”

“唉!”

江舸叹了口气说道:“本来这件事我们该报官处置的,奈何如今淮安府衙里没人能管事,长话短说吧我家的粮仓被烧了个精光,就剩下些灰烬了。”

说到这,他露出悲痛欲绝的表情:“我们本来想将粮食运往各县,也算是为平抑粮价贡献一些绵薄之力,结果却无故失火,我只好找到这儿来了.解大人,您是当今圣上信任的忠臣,这些百姓都是陛下的子民,我们江家也想尽份力,您看我们捐些宝钞,给您分担些压力可好?”

解缙心中暗道:“这人得了消息动作的倒是够快,更是油滑得很,马上就想把自己撇清干系。”

不过明面上,解缙却是皱眉:“江家主,失火的事情我也想帮你,可是这件事却委实不归我们调查,这样吧,我烦请同行的锦衣卫帮忙调查一下?”

见解缙根本就是装作听不懂自己话语的意思,江舸哪还不知道这番急急撇清干系,多半是不太成功了,而更甚者,解缙还要派锦衣卫调查,如此“美意”,江舸哪敢接受?

“不过,盐使司的事情,江家主有什么想说的吗?”

江舸哭丧着脸,哀声道:“我们这群商人在国朝最低贱不过,哪儿知道什么盐铁使司的事?这件事我是真的无能为力,希望解大人能体谅。”

“是你江家,还是你们?”解缙敏锐地捕捉到了江舸话语里的关键词。

若是江舸代表着徽商而来,那恐怕就不会轻易动摇立场了。

“我们。”

解缙点点头,说道:“我实在是爱莫能助。”

江舸也晓得世界上没那么便宜的事情,没有牵扯这么深,还能靠着三言两语就能轻易脱身的可能,犹豫了下,最终还是决定再观望一二,毕竟盐务上面,盐商肯定有不法的手段,但解缙此番却不是直接冲着他们这些盐商来的,就算开中法以后改革,那也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倒霉的是盐使司衙门.盐税他们可都是只往多了交,不往少了交的。

不过眼下他虽然他很看好解缙,但也不能确认,最终是盐使司衙门继续屹立不倒,还是解缙能有所突破,倒也不好轻易选边站队,如果是国师亲自到了此地,那他肯定就毫不犹豫了,但现在他也不仅仅是代表江家,而是代表了整个徽商商帮前来,而且刚刚说了这个“我们”,所以此时倒也不好做什么承诺。

“若是大人有需要,随时唤我便是。”

江舸没有堵死双方合作的道路,而是留下了个口子,而且还把“我们”悄然间换成了“我”。

徽商,毕竟只是分销商。

在这场变革的浪潮中,受冲击最重的,是盐使司衙门,随后才是坐地户淮商,最后的才是分销商徽商。

江舸从驿站返回家中,立刻招集家中子弟。

徽商是客商,但在此地经营数十年,产业倒也做了起来。

“爹,那解缙怎么说?”

“唉,别提了。”

江舸叹了口气,说道:“自然是不买账的。”

“那咱们怎么办?”

江舸想了想,说道:“给国师去信,把现在的情况和咱们的困难都说清楚.盐使司之于国师,那便是蚍蜉一般的存在,跟盐使司绑一起是没好处的,如今只不过我们牵扯太深,不好退下来罢了,而解缙有些事情也决定不了,说到底,不过是提线木偶罢了。”

而他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在姜星火那儿刷一波好感度。

上次在拍卖会上,江舸没少出力,而作为顶级商人,他对于庙堂的变动,自然是有着敏锐嗅觉的,如今审法寺已经开始动手,那么接下来,各项商业制度和配套措施,乃至专营商品的售卖制度,定然会跟着出现变化。

大势已成的前提下,还要以个体去硬抗时代浪潮,是没什么好处的。

国师是何等强横的存在?

即便是在黄淮地方上呼风唤雨的布政使、漕运总督,在他面前也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没见解缙闹得这么大动静,都没人敢在朝中吭声吗?若是换个别人,早就被弄到灰头土脸了,还不是因为打狗要看主人。

而江舸确定了解缙的态度,再加上解缙的讲话透露出的种种信息,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如今国师的计划已经开始进入到收尾阶段,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把该划清的界限赶紧划清,不然以后恐怕就来不及了。

——————

而随着解缙讲话内容的流传,以及一些消息的汇聚,盐使司衙门的官员们也开始忐忑不安了起来。

朝廷的一举一动,并不能完全绕过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耳目,毕竟他们管辖的区域,实在是太大了。

而不管是北面山东与黄淮交接处的备倭军的大规模调动,还是南方开始起运的运粮船,都让施幼敏感到了深切的不安。

一年六七十万两白银的盐税,他的团体贪了十年。

这时候被盯上了,再想轻易脱身,那可就太困难了。

原本施幼敏按照上次对付都察院陈瑛的经验,觉得只要杀掉淮安知府,避免刺杀钦差的事情引火烧身,然后再处理好其他可能追到自己这里的线索,解缙查不出什么,也就同样无功而返了.再然后,凭借着这么多年捞的钱,自然可以上下打点关系,去其他地方布政使司任职。

但现在,他却发现自己错了。

解缙不仅跟条疯狗一般,不惜以自身为饵,扫清来自布政使司和淮安府的障碍,还趁着受伤的这个间隙,顺势做局通过刘富春抓了一批盐使司衙门的基层官吏,更有甚者,还孤身赴宴,拿下了几名盐使司衙门的高层。

而在明面上,作为被调查的一方,钦差的意思,他是完全不敢违背的,而且还要尽力帮助钦差把事情顺利进行下去。

所以这段时间,他故意装模作样地配合调查,暗中推动煽风点火的计划,想要借助民意和舆论,逼迫解缙退步。

这些灶户若是留在乡下,分散在各个盐场里,时间久了,高昂的粮价和之前向盐商出售余盐的罪责,必定会引起灶户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骚乱造成灾难,而如果把它们的压力给到解缙,那么事情就简单许多了。

当然了,这件事并非没有风险,稍微不慎,就会招致祸端,比如他自己在这里面,无论撇的多干净,都是脱不开责任的,一旦事情败露,势必会遭到严惩,届时即便能侥幸活下来,也会被贬谪充军,从此一蹶不振,永远翻不起浪花了但他没得选择。

一开始施幼敏有些一厢情愿地认为,今年粮食歉收,江南的存量又大多支援了安南的战事,江北普遍缺粮,不太可能单独用大量粮食来平抑淮安一府的粮价,如今看来,却是大错特错了。

直到此前,施幼敏都还有信心平安过关,可事情却开始向着完全脱离他掌控的轨道前行,如今解缙更是得到了姜星火的全力支持,要人手有人手,要粮食有粮食,这是要把他往死里整的意思。

中枢的那条线,施幼敏无法肯定一定能起作用。

黄淮布政使有大皇子保,漕运总督有皇帝保,他还能真的完全依靠谁呢?

施幼敏犹豫再三,还是写了张帖子,唤来下人吩咐道。

“去给我送到东市的郝厨子那,告诉他,我想吃蟹(解)了。”

(本章完)

第482章 六经第387章 温茶第296章 叩阙第57章 免苏松嘉湖的赋税?第369章 时代第33章 朱棣与姜星火的初见第195章 幸好朱棣没听这节课第25章 震撼无比的朱棣第321章 灭门第35章 “明堡宗”是谁?!第107章 大明灭亡:小冰河期第143章 《汉书·高后传》第311章 真凶第464章 会计第311章 真凶第72章 拜姜星火为国师?第223章 东厂西厂?【求月票!】第199章 测算太阳?【求月票!】第7章 肯定不会被降维打击了第301章 科学第8章 原来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417章 两线【感谢金主“壶中日月,袖里乾第33章 朱棣与姜星火的初见第302章 军校剧情检讨兼3月爆更计划第334章 豪情第538章 症结第169章 姜先生还缺学生不?第477章 煤铁第220章 征辽饷?征麻饷!【求月票!】第271章 可惜水太凉【求月票!】第185章 大明大使馆 领事馆制度第487章 摄政第177章 吃煤的铁马第473章 献俘第255章 千古难题,绝不可能有解!【求月票第188章 立储之争第13章 国运论的疑问第228章 庸者裁汰之法【求月票!】第190章 地主 佃农 自耕农第557章 建交第129章 地理决定论:华夏与日本第303章 尚方第277章 传道【第一更求月票!】第228章 庸者裁汰之法【求月票!】第453章 疯子第478章 钥匙第531章 夏税第143章 《汉书·高后传》第517章 心性第379章 揭晓第121章 骗了百官?第32章 熊心和豹子胆第117章 天竺 吕宋很近啊!第497章 除夕第241章 指点朕的仙人【求月票!】第463章 伏法第566章 对马第424章 破关第50章 道衍疯了第204章 替姜圣消灾解难【求月票!】成绩汇报兼更新说明第499章 旧港成绩汇报兼更新说明第48章 总想给后人留一把伞罢了第38章 天下之重,一肩当之!第43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184章 对日本地缘均势的五条策略第450章 劳工第377章 真伪第407章 哭陵【求月票!】第283章 血誓【求月票!】第314章 雷动第130章 大河文明与集权体制第93章 立国之本第49章 晋侯惰玉,见讥无后第376章 求荣第87章 谷王密谋:突袭诏狱第320章 拔刀第64章 什么神风?那叫亚热带低气压第287章 舆战第338章 双赢第342章 站住【第三更求月票!】第171章 郑和:马尔代夫是哪?第138章 道衍锅从天上来第402章 大棋第7章 肯定不会被降维打击了第247章 试验田【求月票!】第342章 站住【第三更求月票!】第186章 朝贡体系?三环外交!第359章 轰炸【7K大章求月票!】第522章 科举第241章 指点朕的仙人【求月票!】第571章 终章第227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求月票!】第86章 姜星火带来的历史偏移第126章 不想去日本的李景隆第422章 攻克第302章 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