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讨平福王

得知了福王闹事的消息之后,于孝天兴冲冲的就赶紧下旨,称福王朱常询此乃是造反作乱,有不臣之心,下旨削去他福王之职,贬为庶民,并且没收他所有家产,同时将其举家拿下,送京监管。

这一下福王可就倒了霉了,于孝天亲自派出手下大将孟飞到河南去,主持削藩之事,带兵入洛阳抓捕福王。

福王没想到于孝天还真敢对付他,说削他的藩就削了他的藩,还要抄他的家,抓他的人,吓得是屁滚尿流,命王府侍卫们关上王府大门,说什么都不肯开门,还令王府侍卫以及家奴们拿兵器抵抗,谁都不许进他的王府。

孟飞这一下可就乐坏了,当即装模作样的给京师报信请旨,说福王拥兵自重,要造反了,请示于孝天怎么办,还派人把消息散布出去,把福王的行为扩大了几十倍,说福王纠集了数千兵马,要占据洛阳起兵造反。

于孝天得知消息,乐的屁颠屁颠的赶紧下旨,昭告天下说福王意图谋叛,诏令天下共讨之,下令孟飞将福王叛军讨灭。

孟飞装模作样的带兵驻在洛阳城外,城内只派了少量的兵马把福王府给包围了起来,也不攻打福王府,就在洛阳等候于孝天的命令,顺便也趁机大造声势,把福王造反的消息宣扬的天下尽知。

福王的行为,无疑也促使了一些皇亲国戚们有些蠢蠢欲动,他们不甘心看着朱家的大明天下,就这么被于孝天玩弄于股上,更不敢信看着他们朱家的既得利益,被于孝天这么随手拿去,于是又有几个地方的藩王,勾结地方官员,招兵买马,开始响应福王,在各地闹腾了起来。

于孝天很快收到了消息,更是乐不可支,以前他没借口对付这些家伙,现在这些家伙自己终于主动跳了出来,虽然他们某种程度上占了一些道理,但是却一下子站在了天下百姓的对立面上去。

于是于孝天令人暗中在民间广布消息,说这些皇亲国戚看不惯他于孝天这么厚待老百姓,试图重新夺权,继续奴役天下百姓,总之趁着这个机会,把这些皇亲国戚们给彻底搞臭。

另外他也将消息通报给了崇祯,崇祯一听于孝天要取消天下皇亲国戚们的优待,直接把刀锋对准了他们朱家子孙,于是顿时怒不可遏,在皇宫之中又是好一通发脾气,摔碟子打碗的大骂了于孝天一番。

可是事后于孝天亲自入宫,和崇祯进行了一番争论,怒斥这些皇亲国戚对于大明的危害,他们贵为皇亲国戚不假,但是这些人却早已成为大明身上的蛀虫,他们靠着皇亲国戚这层关系,享受着天下最好的资源,但是对大明这个国家,却没有任何贡献,相反却在各地鱼肉百姓,甚至横征暴敛,来满足他们的私欲,非但对国家没有任何贡献,反倒是大大损害了大明这个国家的健康。

正是因为他们这些人占据了太多不该占据的资源,才导致了大明土地兼并严重,现如今他于孝天并未说要把所有东西都收回来,只不过是要他们也替大明这个国家承担一些分内之事,这些人便如同被挖了祖坟一般跳将出来,要兴兵作乱,而全然不顾大明中原刚刚平靖下来,要继续把大明百姓拖入水深火热之中。

崇祯则以大明乃是朱家天下,朱家子嗣享受这些优待有何不妥来反驳于孝天,两个人又是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事后崇祯冷静下来想了一下,感觉于孝天所说的话似乎确实有道理,身为朱家子孙,这些皇亲国戚享受的确实已经够多了,但是对于大明来说,他们却从来没有任何付出可言。

在他们看来,他们只需要享受既得利益就可以了,至于当初他崇祯当权时候的那些为难之处,却从不关心,更无人肯出一文钱来为他提供一丝帮助,现在于孝天只是要收他们一些田赋,这些人就不干了,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特别是这个福王,说起来福王算是他的亲叔叔,福王的富裕是天下人无所不知的,他拥有良田数万顷之多,家财万贯都是少说了,他一个人几乎就占去了数万顷良田的田赋,所有所得都让他自己享受了,可是大明危难之际,福王却一文钱也不肯出,洛阳兵乱和受灾的时候,福王更是不管不问,只是一些田庄被流民军袭掠之后,便上疏哭诉,要朝廷给他补偿,他何曾为大明考虑过半分。

所以于孝天虽然这么做,是有点过分,但是这些皇亲国戚们这么多年来的所作所为,也确实令人齿冷。

于是他干脆一甩手,不再过问这些事,反正他再生气也是白搭,现如今于孝天掌控大权,可以说是羽翼已丰,任谁想要现在把他拉下马,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这朱家天下,经过于孝天掌权这不到两年时间,已经彻底被于孝天从里到外的折腾了一边,只剩下了外面一层朱家的皮,名义上还是大明,其实基本上各地官府,都已经被他掌控的差不多了。

崇祯这一年多来,也不是没有想过复辟的办法,不是没有打过诛除于贼的主意,什么玉带诏之类的办法,他也用了,趁着于孝天准予宫中少数人出宫走动,或者是太医入宫为宫中之人诊病的机会,他也曾经试图让人带他的旨意出去,联络天下忠于大明的臣子,替他诛除逆贼于孝天。

可是这一两年来,他的所有努力,似乎都如同泥牛入海一般,从未反馈回来过任何消息,各地虽然有人打着要勤王的旗号起兵,和于孝天对抗,但是在于孝天强大的军力面前,这些星星点点的谋叛行动,全部都被于孝天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扑灭,每一次这样的抗争,最终不过只是导致一些忠于大明忠于他们朱家的人被屠杀一大片,但是却始终没有任何人把事情真正的闹大,闹到于孝天无法收拾的地步。

所以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崇祯的心也越来越凉,现如今他已经基本上彻底绝望了,心中自知他想要重新夺回大明的王权,已经是彻底不可能了。

所以他现在很多时候,都心灰意冷,也懒得去关注太多的事情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于孝天仅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便把大明在他手里时候的这幅烂的已经没法再烂的烂摊子,逐步的收拾起来,并且回归到原来正常的轨道上。

虽然于孝天使出的很多招数,他颇为不齿,认为肯定推行不下去,很可能会招致天下重新大乱,但是事后他发现,于孝天居然能果真把他的一些想法,给强力推行下去,并且最终还收获了非常不错的结果。

眼瞅着原来让他头疼不已的流民军,在于孝天掌权之后短短一年之中,便被于孝天一股接着一股的给扑灭,先是张献忠、罗汝才被灭,现在又把李自成给灭了,中原局势渐渐的开始恢复了平静,连崇祯自己有时候都感到很是惊讶,不知道于孝天为什么能做的这么漂亮,怎么他在位的时候,就没法做到呢?

虽然崇祯想不明白,也不甘心,但是事到如今,他也知道想要把于孝天剪除掉,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了。

所以崇祯也渐渐的心凉了下来,也就不再多想那么多,整日间不是在书房看书,就是在宫中陪伴妻儿,日子过的倒是也比较平静。

一些原来宫中的太监和宫女也看到了当今圣上的这种转变,也不再指望着圣上能光复皇权,纷纷开始想办法离开这个巨大的豪华监狱,使得宫中专门伺候皇家的太监宫女逐步的渐渐减少。

一些太监宫女想办法找借口离开皇宫之后,便一去不返,不肯再返回皇宫,对于这些人的去向,也没人知道最终他们的归宿,但是绝少有人返回家乡,大多数不知所踪,也使得皇宫成了现在大明最神秘的地方,没有多少人知道目前崇祯的状况,只是坊间传言,圣上龙体欠安,一直不能视事。

而福王的事件,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便被平息了下去,就凭福王府那些王府侍卫和临时武装起来的一些太监,想要挡住孟飞拿下福王府,简直就是笑话。

当孟飞受命讨平福王“作乱”之后,他仅用了两刻钟不到的时间,就率兵攻入了福王府,而且据后来传言说福王拒不投降,趁着混乱居然带着两个儿子,其中包括小王爷朱由菘趁乱逃离了洛阳城,最终不知去向,总而言之福王府被攻破之后,福王和他的儿子就失踪了,没人知道他们最终的下落。

后世有人对此说法表示严重怀疑,在大将孟飞的率领下,整个洛阳城被于家军包围的水泄不通,福王又是一个三百多斤肥猪一般的大胖子,就算是王府侍卫再怎么厉害,除非他们是神仙,有通天只能,否则的话绝不可能从洛阳城之中逃走。

(今天腊八,大家可要记着吃腊八粥呀!美味!呵呵!)

第156章 得胜还师第113章 曙光第282章 钱庄第5章 暗中调动第111章 恢复秩序第204章 激战第182章 谋定而动第40章 天下巨震第156章 军衔制第30章 螳螂捕蝉4第23章 一分价钱一分货第14章 决死一拼第157章 归家第197章 接触战第271章 有初一自有十五第4章 碰壁第62章 村子第209章 谋叛第218章 褚彩老的镇寨之宝第86章 硬茬子第55章 卫生整顿第104章 敲打第118章 交手第33章 囚徒第45章 天降救星第243章 另生一计第192章 豪气干云第65章 调将第80章 三十二磅卡隆炮第125章 求援第189章 辽东商路第113章 苦逼的皇太极第73章 下家第44章 灯塔第30章 战兵的第一次露面第8章 血光冲天第79章 相互觊觎第94章 隔离检疫第217章 恼羞成怒第224章 停战条件第19章 颜思齐的求援2第49章 卡隆炮2第261章 李府来客第97章 休整第36章 炮匠雷第156章 刻意结交第14章 你可知罪第262章 约谈第55章 苦难第143章 郁闷的郑一官第94章 饥饿销售法第101章 应战第118章 踏阵第157章 再巡淡水第41章 结拜第157章 野心第96章 炮台2第42章 登莱第166章 后勤准备第109章 弃城而逃第11章 对阵第98章 悍賊授首第179章 撤离第279章 颜思齐来访第133章 逼迫投效第119章 收编第113章 曙光第21章 知己知彼第120章 有苦自知第108章 单桅纵帆船第140章 会师西犬岛第115章 叛军请降第107章 大发一笔第280章 军火生意的暴利第16章 修罗沙场第117章 穷兵黩武第194章 暗流2第172章 耍猴第262章 战争红利第221章 逆变第242章 一筹莫展第179章 不情之请第246章 对日贸易第78章 奴仆和炮台草案第178章 暗抵东沙屿第42章 第一门自造火炮第97章 高歌猛进第192章 盘点3第74章 财政赤字第3章 肆无忌惮第147章 天有不测第244章 不平等条约第16章 授旗第181章 火攻失利第151章 招募第114章 态度暧昧第112章 澎湖时局第69章 拙劣的表演第89章 鳌江口东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