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融入

于孝天一行人的到来,给这个平静许久的小黄岛带来了一丝波澜,在他们到来之前,小黄岛上的小村中只有二十余个居民,但是当他们到来之后,这个小村的居民立即增长到了三十余人。

这个岛基本上算是一个男人的世界,岛上仅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女人,其中两个老妇是马脸和李狗子的老婆,另外一个是孟疯子的女儿,但是孟疯子的女儿已经早在三年前许配给了赵海的儿子,现如今岛上仅剩下了二丫这么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孩子,再加上二丫长相端庄,于是乎变成了岛上一帮后生们暗恋的对象,只可惜二丫年纪尚小,虽然岛上后生们都喜欢她,但是因为没有刘老六的首肯,所以他们也只能干瞪眼。

可是刘老六的到来,似乎让这帮后生们看到了希望,一个个在刘老六来了之后,很是卖力的对刘老六讨好不已,忙的是不亦乐乎。

加上有岛上的马脸等老家伙们的指派,又都受了刘老六和于孝天的实惠,为刘老六安家的事情倒也没有费多大的周章,一群后生们第二天便开始在岛上日夜赶工大干了起来,很快便在小村的东头为刘老六起了几间新的茅屋。

岛上缺乏木材,更不要说砖瓦了,所以岛上的屋舍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用茅草和有限的树枝木棍搭建起来的,如果想要建的更好一些,那么就要去陆上弄来更多的木料和砖瓦才行。

不过岛上的人似乎过苦日子习惯了,就利用手头能找到的这些简陋的材料,加上一些岛上特有的细藤,居然还是把这种茅屋做的很结实。

另外刘老六的房子是解决了,可是于孝天、刘通、韩显等人也要有地方住才行,于是在马脸等人的安排下,村里面的人们又一起动手,又为他们在刘老六房子的一侧也临时搭了几间草棚,暂时作为他们住宿之地,因为仓促,这几间草棚比起刘老六的茅屋显得更为粗陋一些,但是因为条件有限,于孝天他们也只有先凑合凑合了。

虽然草棚很简陋,但是对此于孝天也没有强求什么,毕竟眼下他能找到这么一个临时落脚之地,已经算是不错了,至于房子的问题,之后再说也不迟,反正现在天气还不算凉,有个能遮风挡雨的草棚先临时住一下,倒是也可以克服。

刘通因为现在是孤家寡人一个,家里面父母早亡,田产也都被刘掌柜家侵占,回去也没有什么去处,所以对于留在这个岛上没有什么意见,颇有点随意而安的感觉,短短两三天时间便和岛上的后生们混在了一起,加上他平时话不多,干活也很勤快,很快便得到了岛上众人的认可,将他视为了岛上一员。

至于韩显和赵四二人,在到了岛上之后,于孝天依旧很仔细的照料他们的伤势,使得他们的伤口都逐步的开始愈合,对于能脱离海贼的控制,找到这么一个安生立命之所,二人也都很是高兴,他们年纪也和岛上的后生们相仿,众人了解了他们的身世之后,也都表示了同情,不再因为他们曾是海贼的身份而排斥他们,这也使得他们两个安心的留在了岛上。

但是胡成和李矬子二人到了岛上之后,都显得心神不宁,两个人在到了岛上两天之后,便求于孝天和刘老六放他回陆上,但是都被立即被刘老六给断然拒绝了。

这二人对于刘老六和于孝天来说,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他们在知道了这个小黄岛的位置之后,一旦回到陆上,保不准他们会走露了风声,让刘家找上门来,所以刘老六铁了心,要将他们两个留在岛上,不许他们离开。

这让胡成和李矬子很是沮丧,到了岛上之后整日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但是却没有一点办法,好在刘老六答应他们,只要出手了船上的货物之后,便有他们一份,会安排人给他们家人送回去,如果他们家人愿意来这岛上过活的话,也可以将他们的家人接过来。

胡成和李矬子二人心知刘老六留下他们的缘故,也只能认命,反正他们家人也都不多,而且家里面穷的也是叮当响,实在不行的话,弃了家来这里过活倒是也可以商量,于是二人也唯有暂时认命了。

剩下一个于孝天就更不用说了,来这时代之前,他在大院和学校就号称就是个混世大魔王,不管到哪儿,都能很快混的跟周边的人混的烂熟,加上他现在刻意收敛脾气,而且身高力壮能打能杀,岛上的人们对他都很是敬佩,所以凭着他的性情,同样也很快便跟岛上的人打成了一片,获得了岛上年轻一辈的认可,并且隐隐间有点以他马头是瞻了起来。

本来在岛上年轻一辈之中,于孝天来之前,黑头算是个老大,可是于孝天来了之后,经过一次较量,黑头在于孝天面前,只能甘拜下风,这老大的位置也自然而然的易主,变得老实了许多。

至于关系嘛,黑头虽然有点愣头青,但是还不算是个心胸狭隘之人,相反倒是还颇有点义气,虽然初见于孝天的时候,对于孝天很是有点不爽,但是在和于孝天交手之后,黑头表现的还算是相当有点风度,败了就是败了,他愿赌服输,倒也没有因为这件事跟于孝天较劲,经过两三天接触下来之后,于孝天发现这个黑头还是可交的,两个人真算是不打不成交,渐渐的关系走的反倒是比旁人更近一些。

岛上的生活也很清苦,虽然土质比较肥沃,但是因为岛上仅有一口井可以供应淡水,用来饮用还算是充足,但是用来灌溉显然不能满足需要,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可供开垦的土地却有限,这些年来马脸他们定居在了岛上之后,也仅仅是开垦了几十亩田地,主要种植一些红薯之类的作物,水稻种植的很少,尽可能的靠天吃饭,不耗用淡水来浇灌土地。

所以岛上的人除了耕种这少量的田地之外,主要还要靠着他们原来的一条小渔船下海捕鱼,部分腌制或者晒干之后留下自用,剩下的大部分则要运到陆上贩卖来维持生计。

在和岛上的人混熟在了一起,于孝天开始对这个时代的情况了解的更多了一些,同时也开始逐步的了解了岛上这些人的生活状态。

说起来他们是占了这个小岛为生,但是实际上这个岛也不能算是一个无主之地,实际上控制权却还在陆上一个姓蒋的百户手中,不过这个姓蒋的百户名义上是个福建福宁世袭百户,但是到了这个年代之后,他们蒋家在陆上有良田很多,而且控制着沿海的渔获买卖,家财万贯都是少说了,故此这个小黄岛名义上是他的辖地,他并未给予太多重视。

所以对于马脸他们一帮人居于岛上这个事实,蒋百户看这个小黄岛闲着也是闲着,对此也没有多管什么,而是默认了这个事实,只是每年派人来两次,收取名义上的佃租,算是将这个岛佃给了马脸他们住,这笔佃租钱,也算是他白捡的。

所以马脸他们在小黄岛上的生活还是跟陆上密不可分,他们除了自耕自种解决一部分食物问题之外,其余的大部分生活用品则都需要到陆上解决。

而且他们贩卖渔获也不容易,陆上有蒋百户这个大渔霸控制着渔市,岛上的人捕获渔获之后,必须要卖给他们,结果大部分渔获所得要落在这些渔霸手中,岛上的人辛辛苦苦捕获的渔获,实际落到他们手中的钱却很少。

而蒋百户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地头蛇,这个时候这一带还没有霞浦县,陆上是福宁州管地,小岛西面便是东冲半岛,南面是黄岐半岛,在东北则是双峰岛,不管他们向西还是向南,都有渔霸控制着渔市,到哪儿卖鱼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至于双峰岛那边,岛子大,但是据马脸他们说,哪儿也有几伙海贼盘踞在岛上,时常在周边一带的沿海行掠,因为他们所在的岛子很小,岛上这些人又穷的叮当响,根本没什么油水可捞,这才没有被这些海盗祸害。

总之,他们这些人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想过好日子基本上没门,辛苦一辈子要是遇上灾之类的事情,饿死人也是常有的事情。

岛上的生活是十分寂寞的,小小的海岛四周入目的都是茫茫大海,在于孝天来之前这里的后生们几乎天天不是在田间侍弄那点薄田,便是修补渔网抑或是出海打渔,只有偶然情况下,才会跟着马脸他们回到陆上去一趟,卖掉渔获之后,为岛上采购点东西,这便是岛上后生们最大的娱乐活动了。

除此之外这帮后生们天一擦黑便闲着无事,充其量偶尔跟着黑头练练一些粗浅拳脚,所以说岛上的这帮年轻人平日的生活几乎是毫无娱乐可言。

但是在于孝天到来之后,岛上的生活便开始出现了变化,大家都知道了于孝天乃是海外归来之人,对于他们这些足不出户的平民百姓来说,根本无法理解于孝天所说的澳洲在什么地方,就更不用说知道很多东西了,所以这帮后生们很是好奇于孝天成长的经历,时不时的喜欢跟于孝天打听一些有关海外的风土人情。

而于孝天本身也算是健谈之人,到了岛上之后,为了尽快融入岛上众人的生活,白天跟着干活,闲暇的时候,便将一些后世所知的一些不至于太骇人听闻的事情改编一下之后,说给这帮后生们听。

以于孝天所知的东西,随便拿出一点点稍微改编一些,便让这帮后生们听得是啧啧称奇大呼过瘾,再加上于孝天好歹也看过不少小说,也没少听评书,所以不管是西游记还是水浒传抑或是三国演义,于孝天即便是记不得全本,起码对其中大部分故事还是耳熟能详的,于是偶尔便也拿出来作为谈资说给岛上的这帮后生们听。

岛上没有识字的人,除了新来的刘通小时候多少识一些字之外,其余的那些后生们基本上都是斗大的字认识的不足一箩筐,所以听于孝天闲聊,对于这帮后生们来说,也算是开大眼了,没几天功夫,这帮后生们便都成了于孝天的忠实拥趸,每天天一擦黑,便端着饭碗把于孝天围了起来,开始听于孝天天南地北的闲侃。

甚至于连马脸、赵麻子等几个老家伙,也被吸引了过来,有事没事也都开始喜欢朝年轻人的圈子里面凑,一起听于孝天神侃,同时还大为惊叹于孝天的知多识广,使得于孝天在上岛没几天的工夫便成了岛上最受欢迎的人。

那个黑头自从吃了于孝天的瘪之后,也收敛了性子,不再那么嚣张,于孝天投其所好,闲来无事的时候,也将他所学的一些搏击术手把手的传授给黑头一些,见识过了于孝天的手段之后,黑头对于孝天的身手佩服的是五体投地,更是知道于孝天当日对他是手下留情了,这令黑头事后对于孝天非常感激,几天下来,便成了于孝天的跟班。

而刘老六的儿子刘旺,更是因为救父之恩和于孝天对他赠刀的情分,将于孝天视为亲兄长一般,成了于孝天的一个小尾巴,天天跟在于孝天的后面,甚至连晚上都干脆也住在于孝天的棚子里面不肯回家了。

(今天七千多字更新,也算是差不多了!弟兄们不会嫌太少了吧!)

第145章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第128章 一盘散沙第89章 鳌江口东平村第168章 杀鸡儆猴第77章 强势通过第284章 再临淡水1第180章 富贵险中求第142章 水道重开第26章 试炮2第167章 招兵买马第77章 困坐愁城第49章 齐人之福第83章 陈九的困局第5章 暗中调动第27章 血色大海第115章 叛军请降第73章 意图翻盘第110章 粒状火药第231章 夜袭2第140章 历史谜案第107章 讨平福王第101章 开海禁第137章 有恃无恐第111章 恢复秩序第76章 治愈第104章 天生反骨第160章 元老的不满第313章 新船寮2第246章 对日贸易第182章 大亚湾会战第108章 单桅纵帆船第71章 无力感第236章 休战第229章 林易阳的担忧2第111章 限期建造第199章 崇祯的乐观第215章 不祥预感第48章 卡隆炮第52章 吴襄之死第106章 业务进展第251章 两相夹击第147章 开火第50章 未雨绸缪第40章 从长计议第229章 林易阳的担忧2第65章 转机第160章 元老的不满第162章 集结整训第93章 盆满钵满的战争红利第110章 包饺子第221章 褚彩老的应对之策第155章 勋章制度第35章 拔腿跑路第13章 绝境第149章 火攻第236章 集体农庄第122章 火攻第88章 远征台湾第138章 鬼船队第60章 开始第160章 老谋深算1第51章 吴桥兵变第97章 一路敲诈第241章 彼得眼中的淡水城第32章 认输第98章 落难之人第2章 横行乡里第62章 村子第268章 产业转移第84章 筑路工程开始第239章 亲赴淡水第86章 硬茬子第246章 分兵第255章 满目疮痍第165章 通止规和西班牙使节第116章 关宁军之议第127章 人比人气死人第43章 布子第163章 疏散南日岛第79章 君臣相见1第8章 屡试不爽的火攻战术第76章 途遇同行第91章 祖大寿的反应第92章 趁机勒索第226章 罗田村第161章 特战队第218章 乱战第4章 挑衅第185章 谍战1第136章 送礼第97章 休整第15章 强行出关第227章 首日之战的落幕第179章 大举来袭第20章 暗流涌动第245章 茂盛源复业第69章 陈光福的郁闷第245章 茂盛源复业第196章 水鬼第122章 牛压驿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