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北镇抚司小旗官

朝堂上的发生着影响大明帝国未来的事。

朝堂下南京城里却浑然不觉。

陈知,任锦衣卫小旗官,负责秦淮附近区域。

对于自己这个职位,陈知还是很满意的,虽然只是从七品的小官,但在京师,锦衣卫的威慑力很大。

即便是朝中大臣,也不会轻易得罪。

而且就陈知这个位置,即便是洪武二十三年,曾经的都指挥使毛骧被赐死,也跟他这小官干系不大。

现在蒋瓛继任,也是需要人手,他的位置依旧坐得稳稳的。

且京官大一级,他这个从七品的小旗官,放在京师外,也相当于正七品的总旗了。

“这南京城里难得热闹一回,我倒要看看是咋回事。”

自语间,手一挥,身边数个属下跟上,陈知大摇大摆的朝着平安茶楼过去。

“谁呀,挤什么,不知道排队吗。”

作为锦衣卫小旗官,怎么可能去排队。刚刚过来就看到竟是上百人似乎在排队购买早点。

这就让陈知有些好奇,便是直接插队上前。

前方太过拥挤,陈知便让属下前去清出一条道来。

前方的排队的人,感受到背后的推搡,下意识的就呵斥了一句。

待转过头来,看到是锦衣卫,整个人都吓懵逼了。

锦衣卫的名头在整个京师可是响亮无比,此人一个哆嗦,直接就把道理让了出来。

前面的人听到后面的喧闹,转过来一看,也是纷纷让位。

陈知便是直接走了上去。

待到了茶楼门前,看到那价目表,不由轻喝一声:“好家伙,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这岂不是扰乱行情。”

“你们这茶楼,不怕五城兵马司的查处嘛。”

陈知口中的五城兵马司,便是如同后世的城管,消防,公安,物价局等等一系列综合职能的部门。

五城兵马司是个统称,即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是五个衙门。

伶俐的小厮见此,连忙赔笑着说道:“这位爷,咱们这早点,可比其他茶楼的早点用料贵上许多,定价也是常理之中。”

“爷请看,如此多的客人,也是因为咱们茶楼的味道堪称一绝,不然也不会生意如此红火了。”

小厮说完,立即奉上数个馒头,肉包过来,请陈知及下属品尝。

陈知一入手,那馒头的柔软让他不由想起万花楼的翠儿,便是一口下去,顿时震惊不已。

“没想到一个馒头,竟有如此味道。”

想到这里,陈知目光闪动,掏出一张五贯钞来,便要买上十多个馒头肉包。

很快掌柜就出来了,立即示意这些馒头肉包都是赠送,半推半就下,陈知也就接受了。

他当然没打算付钱,只不过现在京师风声紧,样子还是得做一个,不然传出去名声不好。

“我看你们这茶楼,不错,很不错。”

“还请爷日后多多关照。”

“好嘞,兄弟们,走吧,咱们就别在这耽误人家做生意了。”

陈知带着锦衣卫的兄弟们离开,临走前每个锦衣卫都得了馒头肉包,自是喜气洋洋。

陈知吃上几个后,感受到还热乎的肉包,连忙朝着锦衣卫衙门走去。

由于地位高贵,锦衣卫衙门不像其他衙门那样散落在京城的坊巷中,而是靠近皇城的正门承天门。

毗邻五军都督府,与东侧的六部隔街相望,直属皇帝管辖。

锦衣卫主要分为南,北镇抚司。

其中南镇抚司负责锦衣卫内部的法纪,军纪,负责对内监督。

较为出名的便是北镇抚司,拥有诏狱,可以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陈知便是属于北镇抚司小旗官。

大明如今军制为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五千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

小旗,总旗,试百户在锦衣卫衙门都没有自己独立办公处所,只有百户才有。

陈知进了衙门后,直奔百户所在。

“头儿,这是小的刚从秦淮河畔新开的茶楼,那里买的早点,您尝尝。”

“你这娃,倒是有些孝心。”

百户也没多想,随手拿过一个馒头,就准备吃上一口意思下。

然而只是入手就感受到不同,而后其中味道更是被震惊到了。

“好个小子,你还能寻到这等好东西。”

本来半躺着的百户,一下子直起身子,几口把馒头吃完,便看向陈知手中剩余的馒头肉包。

陈知当然是孝敬了过去。

百户接过,就准备吃第二个,只是手还未碰到,就突然停顿住了。

“在这候着,说不准有你的好处。”

百户提着馒头肉包,直接出门而去。

看这形势,显然是拿着剩余的馒头肉包,孝敬千户去了。

不管是哪个年头,当官一定要有悟性。

千户尝了一个后,便是提着剩余的直奔北镇抚使而去。

镇抚使,从四品。但却是实权官员,比头上的佥事,同知,权力都要更大一些,直属锦衣卫都指挥使管辖。

北镇抚使如今的官员,便是宋忠。

锦衣卫前都指挥使毛骧在胡惟庸案后被赐死,现在是蒋瓛担任。

蒋瓛便是前任的北镇抚使。

原大明史上,蓝玉案后,蒋瓛被赐死,便是由宋忠担任。

不过宋忠也没干两年,至洪武二十八年六月,朱元璋废除黥、刺、非刂、劓、阉割等刑罚后。

同时将锦衣卫制度取消,直到朱棣靖难,又再次恢复。

宋忠后来在建文帝下,担任都督在开平屯兵,与徐凯屯兵的临清,耿瓛屯兵的山海关互为犄角。

最后是在靖难中,于黄河兵败,诸将校为燕王所俘者百余人,皆不肯降,处死。

“普普通通的一个馒头,竟是有这般美味,简直绝了。”

宋忠本身也算是个吃货,喜爱美食,尝到这埋头的味道赞不绝口。

吃了肉包后满嘴流油越发舒坦,而后问道:“这等美食从何而来。”

千户闻言有些尴尬,只好述说由百户而来。

随机百户便被召来。

百户也很尴尬,讲明这是麾下一小旗官孝敬。

随即,立即唤北镇服司小旗官陈知前来。

陈知看着身穿斗牛服的北镇抚使宋忠,眼底深处闪过一丝羡慕。

而后禀告道:“这秦淮河畔有一新开茶楼,今日开业便是人满为患,属下好奇前去探寻,一尝便惊为天人,特意买来孝敬。”

“其中早点数目繁多,许多名目甚至未曾听闻,属下便是买了这寻常的馒头肉包先尝尝味。”

宋忠听闻,面带惊喜之色,起身道:“即是如此,那我便去瞧瞧,究竟是何人,竟是能制出如此美食。”

第806章 高丽反叛,倭国要收复九州岛第262章:朱英的仁心第八十章:煌煌大明第311章:拜见诸位叔叔(求月票)第670章:少主朱英第216章:给大孙上四万铁骑第406章:难以下手的晋商第344章:朱元璋的英明第407章:朱元璋的小脾气第738章 定海舰问世第393章:被打脸的朱元璋第290章 :幕后之人的真实目的(求订阅求月第806章 高丽反叛,倭国要收复九州岛第716章:蓝玉吃亏,朱英无语第834章 连锦衣卫都敢杀第212章:愤怒的朱英第763章 北元渗透大明的情报机构第四十六章:友好的朱棡第453章:天下岂有六十年太孙第191章:拜见东家(求月票,不投就作废了呀)第826章 想探路的那就去吧第239章:军心可用第581章:安南反了!第七十六章:沿海倭寇第721章 澳洲开发,上昆仑奴?第354章:弃笔从戎第157章:蓝玉回京(新年快乐,求月票。)第645章:大明要谋取拜占庭帝国?第三十七章:对策第691章:曼陀罗花毒,甩锅的办法第500章:忌惮的边关将领第377章:巡查玄甲卫(七夕快乐)第215章:雷厉风行的朱元璋第495章:爷孙俩朝堂上的配合第782章 想投降那正好第298章 :办厂埋下的雷第729章 我打你可以你打我不行第651章:对沐家的处置第八十七章:那块布条第807章 先平高丽,再灭倭国第405章:难搞哦!第305章 :文人的嘴,骗人的鬼第508章:草原山的冬天第126章:找大侄子去吧第665章:刺杀大明皇帝,太孙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订阅求月票)第378章:连陛下都起身了第777章 太孙逼我反?第718章:蓝玉的报复,海岛局势第694章:爱会转移第658章:凤梨引发的开荒东番第123章:最适合当皇帝的大孙第767章 清扫西域第438章:镇海卫的应对第394章:朱元璋的纠结第687章:太孙办事,哪需要什么证据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杀第148章:老师说的话,竟然是真的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687章:太孙办事,哪需要什么证据第522章:四处奔走的吕氏第312章:三分倭国的想法(求月票)第253章:朱元璋对帖木儿的重视第119章:我大哥怎么可能还活着第五十六章:朱英的底子第九十九章:黄子澄的苦涩(求订阅求月票)第314章:咱要抱重长孙!(求月票)第四十九章:法外狂徒张三第222章:想和朱允炆交朋友第432章:股份售卖第619章:扩大汉文化圈子第一步第394章:朱元璋的纠结第822章 缥缈无踪张三丰第253章:朱元璋对帖木儿的重视第727章 公若不弃拜为义父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国天皇第357章:征伐倭国的准备第532章:注意细节的朱英第121章:批阅奏章的小技巧第226章:朱英发难第299章 :大明京师法院第199章:太子殿下复活了第七十九章:好个孝顺的老四第833章 君主立宪第836章 求助大明第290章 :幕后之人的真实目的(求订阅求月第686章:朱英的传奇神话故事第644章:帝国大战的序幕第603章:朱高炽为姐夫求官第189章:百姓吃食之事,拜托了第173章:大孙的钱粮,真的很多(日万,求月票)第二十六章:朱英身世的漏洞第547章:朱英的四项基本国策第四十八章:忠诚,信仰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十五章:这,绝不可能第350章:安南初始第五十五章:别吓我啊第739章 朱元璋要扩充大明疆域第368章:孝陵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