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朱元璋从没有说小看别的国家。

对于大孙这般提议,自然完全赞同。

大明之文化,源远流长,从非是一家之言,乃博采众家之所长。

便如今日儒家,自孔孟传道,历经数千载,个中思想一度改良,还有今日这般独尊儒术。

朱元璋是个文化人,简单点来说,这个自学成才的天才,即便是状元郎,在文学造诣上,也要逊色老朱几分。

老朱是真正的做到了,博览群书,吸收精华,去其糟粕。

他无须像普通学子那般,因科举入仕而读书,每天在学习的方向,都是往实用这块钻研。

这才是真正的帝皇之道。

“大孙此法大善,咱汉家文化,向来是包罗万千,这欧巴罗列国,终归是有自家文化之所长,把他们的长处,融到咱们大明的短处来,是以便能更加强咱大明。”

“不过大孙也当注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五胡乱华尤在眼前,割据北方,乱中原四百余年内,幽云十六州,多少皇帝日思夜想收归之地,直至咱的手中,才彻底收回。”

朱元璋说到这里,语气中带着唏嘘还有骄傲,以及对大孙的嘱咐。

五胡乱华的根源,在于汉末三国。

官府统计汉末人口巅峰,为五千万余口计,可在三国鼎力时期,官府在册人口,不过八百余万。

曹操诗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一场汉末三国延绵大战,打掉了汉人四千多万的人口。

是以曹操大肆迁徙外族人口,填充这空白的劳动力,也因此埋下祸根。

当时北方汉人的人口,已经对外族没有了绝对优势。

不过在曹操治下,这些外族人口服服帖帖,首领在都城里饮酒作乐,子民也下了骏马,开始如同汉人一般耕田养家,开垦荒地,安分守己,学汉家文化,说汉家语言。

如此长久之下,不出三代,这些外族人自然就融进到汉家之中。

可万万没想到,曹操死后出了个司马懿。

司马懿也没啥问题,毕竟老奸巨猾了,整治这些外族人轻松得很,可到了后世子孙,就不得行。

期间在晋武帝时期,大臣郭钦就曾经上书《徙戎疏》: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

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

八王之乱后,便就是五胡乱华的开始了。

而后整个北方,便就一直处于外族统治之中。

这,便就是老朱的骄傲。

再造华夏之功,奠定中原之文明。

这也就是说,没有朱元璋,也就没有今日的南北一统,甚至极有可能,如后世欧巴罗列国般,四分五裂,大小国林立。

因为彼时的南北,连文化,习俗,语言,甚至是衣着制度,已经完全迥异。

这便是朱元璋严格规定穿衣制度的缘由所有,只有强势的制度,才能让北方民众归心,逐渐回归到汉家之文明中来。

仅仅凭借这一点,老朱的在历史上的地位,就无可撼动。

即便是他屠杀功臣,即便是他暴躁狠厉,手段残忍。

那又如何。

从后世的角度看,洪武三十年发生的南北榜事件,虽有不少冤屈,可也是为了南北汉家之一统。

听着老爷子的话,朱英重重点头。

汉家不收难民,便是由此而始,即便到了后世,有历史之前车之鉴,也当如此。

“孙儿心中谨记,此次引渡之外民,在数量上当会以严格控制,其中选精英人才,未有一技之长者,当无船票可言。”

“五胡乱华,凡我汉家子民,谁能忘却。爷爷一统华夏,复我汉家疆域,是以当千古传颂,孙儿也倍感骄傲。”

朱英眼中带着崇敬的目光。

上辈子已经作古,这辈子能成为朱元璋的长孙,对于朱英来说,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朱元璋便是已经听惯了这般歌颂之言,但在自家大孙口中说出,味道就完全不一样。

眼睛都笑道咪成了一条缝隙,下意识抚摸胡须,怡然自得。

此时已是正午十分,艳阳高照,如同这大明王朝,鼎盛巅峰。

朱元璋再次嘱咐道:“大孙,咱也明白你的心思,不想过于浪费人才,可要知晓,这皇家威严,不是靠施恩所得,这天底下的白眼狼,不要太多。”

“斗米恩,担米仇,一味地怀柔,只有让别人越发得寸进尺。这八百余官员押送至京师后,自然可送往海外就藩,但也得以血腥手段,震慑诸民,方可成效。”

听到老爷子的话,朱英也意识到自己的心态问题。

在西域边陲时,朱英堪称杀伐果断,在那里生活着的,毕竟都是异族他民。

而在朱英的潜意识中,自己便就是华夏人。

人在异地,尤为思乡。

在朱英的眼中,大明之汉人,皆为同胞,不当以屠戮同胞为乐。

在西域,草原,大漠,更是对汉人同胞,施以诸多援手救助。

现如今在老爷子的提醒下,这才清楚明白。

帝王之道,从来不是心慈手软,唯有恩威并行,才能得以长盛久治。

“爷爷的意思是,当如何处置。”朱英如梦初醒,而后问道。

朱元璋心下琢磨一番道:“大孙为诸皇叔着想,自当,也所应当,依咱所见,八百余官员,当斩半数,以儆效尤,余者留作藩王治理地方足矣。”

要说还是老朱狠,管你什么情况,直接先杀一半再说。

要有再想上奏弹劾商会者,就要考虑清楚了。

留给他们的只有两条没得选择的路,要么处死,要么流放异国他乡。

“爷爷教诲,孙儿铭记于心。”朱英沉声说道。

朱元璋见此,轻轻点头,道:“皇帝这个活计,从来都不简单,想要有足够的威望,唯有以杀处置。”

“和这些文人讲道理,讲得过李四,还能讲得过张三不成。尤其是这些儒家子弟,辩才甚多,咱在这朝堂上,算是领教了。”

“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个个都是好手,便是到了这个时候,就无须多言了。讲不过没关系,把能讲的人处置掉便可以了。”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眼神中带着回忆。

曾经的朝堂上,大明开国之初,也是有那么一批能说会道的大臣。

如刘伯温,胡惟庸这些文官。

说起道理来舌灿莲花,好似句句都出自肺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实则深究之下,不少都是为了自家利益。

现如今的朝堂,能够这般清晰明了,简单干脆,少不得老朱一番屠杀之功。

不然大孙的这些提议真要实施下来,反对之声尤为剧烈,困难重重。

怕是连朝议这关都要磨蹭许久,哪有现在这般轻松。

老爷子的教诲,字字珠玑,朱英也是真正的从心中听进去了。

这不是后世,非文明之普及,九成的百姓,几乎都大字不识,所以在很多时候,杀鸡儆猴,才是最好的方式。

从这一刻开始,朱英的心态,在发生悄然的转变。

所谓帝王无情,那是因为在大多数时候,所要考虑的情况和层面不同。

历史上那么多帝王,能够成大事者,哪个不是杀伐果断,唯我独尊!

“京师这边,咱也清楚,有很多的商人作乱,甚至是参与其中。”

“锦衣卫在这块,咱相信彻查之下,亦是有不少情报线索,追根溯源,不说彻底剿灭,至少能大伤其元气。”

“大孙当不必拘泥于手段,尽快取得效果,才是最佳,咱清楚大孙的想法,以商治商,法子是个好法子,可未免过于弯弯绕绕。”

“这大明,是咱老朱家的天下,咱爷俩的话,便就是这大明的天,这大明的法理,这大明的规矩。”

“放开手去干吧,所谓皇帝,便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朱英闻言,心神震撼,良久后重重点头道:“孙儿明白!”

第528章:墙头草的安南太上皇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笔第八章:太孙之位当允炆殿下莫属第248章:我许你第一任安南王第106章:朱英出手第811章 万世基业的可能第167章:有被震慑到的蓝玉(求月票)第741章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第746章 重装骑士第359章:学堂之争第679章:海外共同繁荣计划的开端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杀第495章:爷孙俩朝堂上的配合第529章:朱元璋的告诫第339章:严查京师牙行第816章 又要搬家的藩王们第206章: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第142章:苦涩的朱棣第350章:安南初始第105章:红颜祸水(求订阅求月票)第660章:南巡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106章:朱英出手第306章 :断我汉人之脊梁乎!第603章:朱高炽为姐夫求官第789章 王爷,我先行一步.第304章 :来自于文人的反击第373章:谣言案第769章 崩溃的北元大军第524章:大明特别的文化输出第392章:大明春耕第109章:身份确凿无疑(求订阅求月票)第297章 :比大明还要厉害第138章:都是东家的人第328章:诛灭九族!第705章:疯狂的悬赏第四十九章:法外狂徒张三第639章:李景隆的忧愁第345章:愿为大明,征讨不臣第570章:老朱的长远布局第449章:倭国天皇密信第518章:出海第六十二章:徐妙锦第241章:咱大孙还好生生的活着!第163章:慑服蓝玉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数百年之需第406章:难以下手的晋商第667章:内乱第478章:朱英的长生牌位第171章:大水之后必有瘟疫第586章:一碰即碎的安南第769章 崩溃的北元大军第250章:明朝张三丰第212章:愤怒的朱英第八十章:煌煌大明第545章:朱元璋垂帘听政第395章:朱元璋对卫所制度的松动第370章:冒牌太孙第602章:朱棣的女儿们第570章:老朱的长远布局第749章 边关要道第477章:朱元璋的陷阱第八十四章:不装了,我摊牌了,我确实不是我爹生的第533章:等阶森严的好处第218章:我怎么有种被拍卖的感觉第828章 暴打原始人第601章:要被夺权的朱高炽第159章:继续关着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388章:先谈招安第624章:刺杀大明太孙的可能第451章:鸡肋之詹徽第649章:发展大明的人口入侵第262章:朱英的仁心第617章:公主殿下不见了第399章:大明正统,礼仪之邦!第392章:大明春耕第818章 世界战争的开端第242章:朱元璋昏厥,大气的朱英第270章:凉国公这是疯了吧!第711章:姚广孝回京,七年变化第562章:倭国露天银矿第392章:大明春耕第600章:宫廷往事,小时候的朱棣第495章:爷孙俩朝堂上的配合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数百年之需第376章:军中思想的变化第431章:苏州第608章:汤和之死,一醉方休第667章:内乱说明一下第四十二章:谋取安南第109章:身份确凿无疑(求订阅求月票)第684章:售卖国土,欺天之罪第465章:老朱家的集体游玩第156章:听说,你想见我(除夕快乐,求月票)第584章:再造南京皇宫第277章 :朱元璋的皇家商会第829章 瓜分天竺第638章:洪武大典第463章:姐姐对弟弟的血脉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