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为父真的很慌

世子朱济熺带着朱英回晋王府的时候,朱棡正在书房内练习书法。

朱棡以残暴著名。

实则在小时候的培养中,朱元璋对其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朱棡本身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豪气十足。

在就藩之前,朱元璋请编修《元史》的知名大儒、朝廷重臣宋濂为朱棡的国学师傅,教其经史文法。

请朝臣、著名的书法大家杜环为朱棡的书法师傅,亲授其书定法度。

习文之余,还严命朱棡骑马射箭,专钻武功,研习兵法。

对父皇之命,朱棡言听计从,十余年辛苦不辍,终于练就一身文韬武略。

只是朱棡生于元末乱世,从小便见惯了沙场上的腥风血雨,自小就养成了残暴不仁的天性。

“父王,茶楼东家朱英来了。”找到父王所在的朱济熺,推开书房门后,汇报道。

朱棡听到朱姓的时候,微微楞了一下。

在大明姓朱的人家,多少都是和淮西有些关系,不过他也没多想。

“让他进来吧。”

朱棡收拾了一下书案上的笔墨,随口吩咐道。

朱济熺却是没有第一时间出去,反而有些犹豫迟疑,想说些什么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怎么了,还有其他事情?”朱棡见世子朱济熺原地不动,皱眉问道。

“父王,朱英他,我,这...”朱济熺卡壳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了。

“到底什么事,直说便是,为父是怎么教你的。难不成一个商人都让你感觉到忌惮了?”朱棡训斥道。

“哎呀,我也说不出清楚,父王你看了便知道。”

纠结半晌,朱济熺说完就直接出去,这等离奇的事情,唯有见到才能明白。

长子朱济熺的行为,让朱棡有些好奇起来。

区区一个茶楼的东家,到底有什么能让其如此。

很快,朱英就在世子朱济熺的带领下,来到了晋王朱棡的书房。

“在下朱英,见过晋王殿下。”朱英进门后,看到晋王,便躬身作揖道。

声音沉稳,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商人身份而感到卑微,气度上也不是不卑不亢。

只是刚刚匆匆一眼,朱英就看清了朱棡的相貌。

身材高大威猛却又带着一股儒雅之风,只是眼神中隐约存在的暴虐,有些破坏整体的气质。

就在朱英行礼后,却迟迟听不到晋王朱棡的回复。

这让微微低头的朱英,忍不住抬头看向朱棡。

然而现在的朱棡,眼珠子瞪得滚圆,嘴唇微微张开,近乎有些呆滞的看着朱英。

整个人都陷入了震撼之中。

就在刚才朱英进门的那一刻,两人正好对视,而后朱英低头行礼。

大约两人相差有四五米左右,只是一眼,朱棡就下意识的以为大哥来了。

大哥,现在不应该在仁智殿躺着么,怎么就来找我了。

一瞬间,朱棡的脑海中,迅速回想,是不是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或者说有恭敬的地方。

让大哥不开心了,特意来找自己聊聊。

此时的朱棡,整个人都懵了。

甚至于,双腿都有些发软。

如若不是因为恰好坐着,说不准还会闹出一些有失礼仪的事情来。

“你..你..你到底是...”朱棡下意识的咽下一口口水,语气有些颤抖的问着,话音断断续续。

朱英有些微微皱眉,再次回复道:“晋王殿下,在下朱英,为秦淮河畔平安茶楼东家。”

朱棡闻言,有些回过神来,喉咙滚动了一下。

其实他刚才想问的是,你到底是人,还是鬼。

朱棡比朱标小了差不多四岁,自懂事起,就生活在大哥的光环之下。

那个时候父亲朱元璋经常要外出打仗,马皇后也是尽力帮忙。

几个兄弟都是在沙场中成长。

古代讲究长兄如父,几个兄弟可以说完全就是朱标带着长大。

这也是后来弟弟们被父亲责骂的时候,作为大哥的朱标都会帮忙调和的缘故。

当然,这些弟弟们的脾性,也没几个好的。

作为大哥的朱标,小时候也是对其教育过,大哥的威严,自小就在弟弟们的心中保持着。

长大后更甚。

有时候朱元璋的一句话,甚至还没有朱标的话管用。

朱棡就藩后,就回来得比较少了,和大哥朱标见面也不算多。

这次回来,大哥朱标病逝,朱棡心中也是极为悲痛。

也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才导致朱棡看到朱英的第一眼,如此震撼的缘故。

缓了半晌,朱棡回过神来,再度仔细看向朱英,这才发觉和大哥朱标的面相上,于细微是还是有很大相差的。

只是身材气质太过于类似,咋一看两人没啥区别。

其实长相是一方面。

朱标作为皇太子,威严气度自然不缺,从小就是被当做皇帝培养,成年之后更是参与朝政。

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儒雅随和不失威严。

之所以会这么夸张,就是因为这样的上位者气质,常人怎么可能拥有。

恰恰便是,朱英也是如此。

前世朱英受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影响,而后大学毕业,放在大明也是个文化人。

而后征战西域,大漠,草原,建立一方势力。

麾下追随者众多,亲自操练过兵马,战场拼杀,也算一方枭雄。

哪怕到了京师,有些内敛,但骨子里的那种味道,肯定不会缺少。

所谓气质,完全就是一种感觉,简单点说就是自信的体现。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朱棡一眼看去,脑海中大哥朱标的身影,一瞬间就和朱英重叠了。

这才有如此夸张的心态浮现。

这个时候的朱棡,哪还有之前随意召唤一个商人的那种肆意。

甚至于严重的暴虐都完全消散,语气都变得平和起来。

对待朱英,哪怕只是因为这张脸,朱棡都凶不起来。

犹如大灰狼瞬间变小奶狗的那种感觉。

“朱英,可否告知我,你家住何方,父母尚在否。”朱棡问道。语气平缓,甚至下意识的有些亲近。自称‘我’,而不是本王。

朱英也未多想,毕竟他这是和朱棡第一次见面。

“在下淮安人士,自小随父行商,只是如今父母皆亡,目前孤身一人在京师经营茶楼。”

第245章:乖乖投入到我大明怀抱吧(求订阅,求月票)第十五章:这,绝不可能第464章: 为难的狄玉森第315章:有被惊到的朱元璋(求月票)第498章:制裁草原第339章:严查京师牙行第240章:为长孙殿下贺!第804章 暹罗城破第280章 :蓝玉的优点第二十二章:朱元璋不信第494章:大明的快速发展第716章:蓝玉吃亏,朱英无语第277章:特色实业兴国第780章 朱高炽想去倭国了(国庆快乐)第319章:招贤第一人第413章:名声大噪第五十一章:给咱生个重孙子第二十章:激动的朱元璋第581章:安南反了!第455章:西南边境的争夺第724章 水师对占城帮派的威慑力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358章:错觉第470章:不留活口第424章:朱棣在倭国第五十一章:给咱生个重孙子第689章:大明签证的风声第358章:错觉第459章:卫所调动第467章:张士诚的张第648章:大明的手越发长了第550章:大明人才的匮乏第103章:空白文书(求订阅求月票)汇报欠更第782章 想投降那正好第110章:朱元璋遗诏第195章:不过一小孩罢了第289章 :拖出去砍了(求订阅求月票)第八十章:煌煌大明第518章:出海第821章 熬死帖木儿第745章 当为我大明之福第526章:安南必须用汉字第117章:爷孙俩第一次分歧第703章:想出战的徐辉祖第251章:朱英的汉文化输出策略第609章:黑衣宰相在京师的底蕴第366章:皇家家宴第828章 暴打原始人第701章:向大明进军的帖木儿第132章:朱英的惊喜第161章:为娘太失望了第二十八章:怎么就当真了呢第768章 太孙什么都好,就是太谨慎了些第660章:南巡第410章:朱元璋的决定第838章 推行新政第416章:实业兴国第481章:是到了给天皇陛下尽忠的时候了第449章:倭国天皇密信第583章:想要摆脱大明的安南第590章:稳进平推安南第254章:朱英的棋子第188章:继承蒙古帝国的遗产第625章:有被吓到的倭国贵族第193章:五万有点少,不如先上二十万第648章:大明的手越发长了第543章:恐怖的威望第767章 清扫西域第563章:逐渐开始乱起来的倭国第527章:推行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221章:长孙对长孙第603章:朱高炽为姐夫求官第二十七章:姚广孝的安排第155章:朱元璋的一言堂第603章:朱高炽为姐夫求官第607章:咱可就你这么一个老兄弟了第三章:朱棣暗子第756章 准备带朱元璋坐火车第245章:乖乖投入到我大明怀抱吧(求订阅,求月票)第767章 清扫西域第九十九章:黄子澄的苦涩(求订阅求月票)第133章:朱棣的不情之请第692章:为大明贺!第489章:朱英对朱棣的支持第424章:朱棣在倭国第309章:藩王们的焦虑(求订阅,求月票)第533章:等阶森严的好处第806章 高丽反叛,倭国要收复九州岛第719章 蒸汽机就这么造出来了?第569章:内乱的北元第182章:大明第一所军事化学堂第六十三章:海禁第329章: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第608章:汤和之死,一醉方休第394章:朱元璋的纠结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706章:十年远征第774章 萌生死志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