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李景隆带回来的麒麟瑞兽

洪武三十四年二月初八,在外数载的李景隆终于是回归京师。

随之一起带来的,还有大量的货物。

胡椒,象牙,宝石,香料这些在大明昂贵之物,于西洋舰队上完全是以千斤计算。

除此之外,还有狮子,金钱豹,千里骆驼,骆驼鸟这些动物。

其中尤其是长颈鹿。

而最主要的是,据说李景隆带回了‘麒麟’瑞兽。

对于货物这些,朱元璋没多大的感觉,因为现在的大明太富有了,开辟了海上航路后,全世界的货物都在倾销进大明。

瓷器,茶叶,丝绸在外可是奢侈品系列,而在大明早就已经完成模块化生产,单单大明的皇家工厂,每年的产出就是个惊人数目。

可是对于‘麒麟’,这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这可是神话生物。

“大孙,走,咱们一起去看麒麟瑞兽,好个李景隆,这次可算是立了大功了。”

朱元璋眉开眼笑,为了对麒麟的隆重,他特意举办了盛大的仪式。

朱英笑着跟老爷子一块去了。

他当然知道,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麒麟,不过对于被叫作麒麟的动物,他还是有些好奇。

等到了郊外,见到这所谓的‘麒麟’时,朱英顿时就无语了。

这分明就是长颈鹿吗。

不仅是爷孙俩,包括其他的藩王,如朱允炆,朱允熥,朱棣,朱棡等都在观看。

长颈鹿在大明是没人见过的,看到这‘麒麟’瑞兽,纷纷是赞叹不已。

跟在朱英旁边的黄观感叹道:“麋身马蹄,狮头鹿角,虎眼牛尾,果真麒麟瑞兽也。”

果然,眼光和见识,永远是对人最大的限制,哪怕是黄观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也同样因为没见过而震撼。

面对上百人的围观,长颈鹿悠然自得,无有害怕之举。

即便是朱棡壮着胆子上前抚摸,也未有半分异动,性情温顺平和。

朱元璋赞道:“果真是吉祥瑞兽。”

朱棣这个时候站出来说道:“父皇,此等吉祥瑞兽,应我大明臣民共观之,儿臣建议牵往正阳广场,让百姓也能得知我大明有麒麟瑞兽降世,亲眼得见麒麟祥瑞。”

朱英想了想,还是决定阻止。

毕竟随着大明对世界的开扩,以后接触的地域越发辽阔后,知道的也就更多了。

以后就知道,今日之举动,乃后世之笑话。

“爷爷,此兽虽是祥瑞,可非是麒麟,不可以麒麟宣之于百姓。”

在这样的氛围下,冷不丁的冒出如此一句破坏气氛的话,大家的目光纷纷投来,看看是谁这么没眼力见。

哦,是太孙啊,那没事了。

“大孙何出此言,难不成李景隆胆敢欺瞒于咱不成。”朱元璋看到的是大孙在说,上来的脾气也下去了,疑惑问道。

李景隆连忙站出来说道:“太孙,此兽于那孟加拉国便就是唤作麒麟,臣绝不敢欺瞒。”

他心里委屈极了,这等佳事由太孙这里一说,非但无功,反而有过。

如果是别人胆敢质疑,非得训斥一番不可,然而这是太孙。

朱英道:“此兽虽于麒麟有些相似,然而确实并非麒麟,什么时候麒麟有过这么长的脖子了,若是麒麟,其龙鳞又去了何处。”

“如若我未猜错,这‘麒麟’的称呼,是孟加拉国之称,是否。”

李景隆点头道:“那孟加拉国进贡之际,确称呼其为麒麟。”

朱英再道:“非是麒麟,而是基林,孟加拉语与我大明迥异,哪有麒麟的叫法,只不过音似罢了,这基林兽在孟加拉国也并非是什么稀罕之物,生性温和,以草木为生。”

朱元璋对李景隆问道:“可对否?”

李景隆迟疑的点点头:“禀陛下,确实如太孙所言。”

朱元璋对朱英问道:“大孙知晓此兽?”

朱英解释道:“今生第一次见,但是在西域之际,曾听行商说过此兽,我清楚记得,他们称呼为基林,我也以为是麒麟,后来听着解释,才知道是基林兽。”

“这基林兽乃是鹿的一种,大家仔细瞧瞧,抛开这长长的脖颈不谈,是否就是鹿。”

听到太孙这么说,大伙仔细瞧着,假想没了长脖子,还真就是一头鹿。

朱英再度道:“这基林兽所生活的地方,并没有草地,以草木为生的基林兽只能以树叶为生,或许在很久之前,他们的脖子并没有这么长,但是脖子短的基林兽吃不到树叶就饿死了,只能是长的活下来。”

“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繁衍,这些基林兽的脖子越来越长,也就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听着太孙的话,大家豁然开朗,此刻再看这‘麒麟’,分明就是头鹿。

李景隆也佐证,在孟加拉国那边,基林兽生活的地方,确实没有什么牧草。

这么一说,自然就对上了。

差点闹了笑话,朱元璋明显有些不爽,李景隆连忙请罪:“是臣疏忽,险些酿成笑话,幸得太孙指点迷津。”

朱元璋摆摆手:“怪不得你,这基林兽都没人见过,乍一见之下,确有几分麒麟摸样,那孟加拉国也叫得巧妙,基林麒麟,谁听了不迷糊。”

“为了防止再生笑话,这基林兽到了咱大明,也该是换了名字。”

朱英提了一嘴:“既然是鹿,脖颈又这般长,不如就叫长颈鹿。”

太孙开口了,群臣当然不可能有意见,况且长颈鹿这个名字生动形象,也很合适。

朱元璋拍板:“便叫长颈鹿了,先前老四的提议也不错,还是把这长颈鹿拉至正阳广场,供百姓观之。”

对于李景隆奔波数年,带回来大量货物,朱元璋对其功劳还是肯定的,也不会在基林麒麟的事情上过于怪罪。

除了长颈鹿外,其他的狮子,鸵鸡,马哈兽也一同拉过去。

这在京师自然掀起了极大的热潮。

大量的百姓去围观看热闹。

只是比起百姓的开心,朱樉,朱棡,朱棣,朱榑几人心情就不怎么好了。

难得一次,四藩王在朱樉的秦王府聚集一起。

“北伐也结束了,仗也打完了,可是近来父皇完全没有开口要让我们返回倭国的意思。”

“前几天我跟父皇请安的时候,隐晦提过关于倭国之事,然而父皇好似并没有意思让我们返回倭国。”

朱棣沉声说道。

朱棣现在的底子,基本上全部都在燕城,按理说北伐过后,就应该要返回了,可现在完全没有动静。

大明马上就要进入到农耕了,倭国那边也差不多。

哪怕是现在出发,他们也只能堪堪赶上播种之际,只是宫里却没有音讯传来。

听着朱棣的话,其他三人有些沉默。

朱榑开口道:“父皇不会说不让我们返回藩国,可能是想咱们留在京师多陪陪他。”

这话一出,当即迎来了朱樉,朱棡,朱棣三人的鄙夷目光。

开什么玩笑,回到京师这么些日子,包括去年北伐,哪有什么父子情深。

就算是在草原,父皇嘴里念叨最多的,难道不是太孙吗。

在三位哥哥的目光下,朱榑尴尬道:“应该会让我们返回藩国吧。”

朱棣叹了口气:“如果只是父皇,自然会让我们返回倭国,可是太孙呢。”

朱棡迟疑问道:“老四你的意思是,大侄子不让咱们走?可他把咱们留在京师干嘛,当初让咱们去倭国也是他啊。”

朱棣道:“此一时,彼一时,太孙深谙商道,更精于细作情报之探查,咱们在倭国的那点事情,哪怕能瞒过父皇,难道还能瞒过太孙不成。”

“先前回京师时,太孙以令旨代谕旨召我等入京,岂非早有深意,现如今怕是他不愿我等再回倭国。”

朱榑疑惑道:“我等就藩倭国为大明屏障,太孙何故不让我等回去。”

朱棣对于自己这个弟弟很无语,完全没有政治嗅觉,但也只能耐着性子说道:“我们在倭国得到了太多的钱财,私兵之事让太孙有些忌惮,所以太孙才限制我们留在京师,或是敲打,或是限制。”

“目前对于太孙来说是绝佳的机会,他只要不让我们返回倭国,那么就能轻松让我们在倭国的部署完全失效,甚至能够占据我们在倭国的矿藏。”

朱棣的话,明显让几人的眉头深锁。

他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要把几人跟自己绑在一起,共同对抗太孙。

随着去年北伐立下的功勋,这个时候的朱棣感觉自己已经有些功高震主了,即便是得到了父皇的奖赏,但是太孙会更加忌惮。

朱樉在这个时候开口道;“明日我去给父皇请安,顺便探一探父皇的口风,只要父皇这边同意,太孙也奈何不了我们。”

听到二哥开口,朱棣自然就闭口不谈了。

就现在藩王里,最能说得上话的还是朱樉,毕竟他如今正领着宗人令的名头,实打实的诸王之长。

——

东宫。

这个重新修建的宫殿,现在俨然已经成了朱英驻点办公场所。

前面的弧形大殿主要是用来开大会,一般都是在后殿办公。

太孙一系的官员,现在多是聚集在这里。

其实朱英现在手下的心腹并不多,主要还是以黄观为首的寥寥数人。

今日他特别召见了朱高炽。

“你在安南这些年,给咱们大明立下偌大功勋,所谓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别人没关注到,可我一直记在心里。”

“安南能有现在的局面,你是第一功臣,说吧,有什么想要的,我都可以答应你。”

朱英笑着说道。

朱高炽叹了口气,道:“如果大兄允许,我希望能够回去倭国。”

朱英闻言有些奇怪,问道:“你这是怎么回事。”

当初不去倭国,找自己另谋出路的,可是朱高炽自己。

不过话出口后,朱英一沉吟,就知道了朱高炽的想法。

他自己或许可以不在乎燕王之位,可他是世子,他的儿子需要。

这个时候,朱瞻基已经出生了,为了自己的儿子考虑,朱高炽去到倭国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这话朱高炽当然说不出口,只道:“还请大兄成全。”

朱英道:“你本就是燕王世子,去倭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安南那边的功劳我帮你记着,如果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说。”

朱英没说赏赐的事情,因为现在倭国燕城的财富,已经是非常惊人了,说是富可敌国都不为过。

当然这个国指的自然不是大明。

“谢大兄。”朱高炽起身作揖,他明白大兄话里的意思,这是许自己一个人情。

太孙的人情可不简单,严格来说比皇爷爷的丹书铁券还要管用。

这也是因为朱元璋给开国功臣们发的丹书铁券,实际上没起到多大的作用,该弄死的,照样是弄死了。

得了大兄的承诺,朱高炽也算是放下心来。

即便是父王那些有些不喜,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说到底现在的朱高炽已经不是自己一个人,他已经有了儿子,要为自己的儿子作打算了。

如果一直待在安南,即便是挂着燕王世子的名头,恐怕燕城最后也很难到手。

接下来朱英跟朱高炽聊了一些关于安南的事情。

在朱高炽的治理下,现在的安南已经算是一片平和,尤其在教化上。

喃字的废除得到了彻底实施,基本上城镇都开办了汉学堂,传播中原文化。

Wшw★тt kān★co 稻田开垦,水利设施的修建也都在稳步进行。

这个时候朱高炽待在安南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翌日。

朱樉进宫至乾清宫请安。

“说吧,是有什么事情,你这家伙咱清楚是个什么德性。”

朱元璋的语气并不好,对于老二他是又爱又恨,平生尽干一些荒唐事。

对于北伐在草原的事情,朱元璋倒是没有太多怪罪的意思。

朱樉讪笑道:“果然儿臣什么事情都瞒不过父皇,此番儿臣是想问,这里北伐已经结束了,不知儿臣什么时候返回藩国。”

朱元璋闻言讥笑道:“怎的,舍不得你在倭国的那些钱财了,还是觉得自己不在倭国,怕是要少贪许多进账?”

朱樉不敢接这话茬。

朱元璋倒也直接:“你们回不回藩国,咱说了可不算,得看大孙的安排。”

朱樉心中一惊。

他想起了昨日老四的话,还真是大侄子不让他们回去,想要把他们一直困在京师不成?

wωω¤TтkΛ n¤Сo

“父皇,太孙那边能有什么安排,难道是要我们在京师当个闲散王爷,整日斗鸡遛狗,无所事事吗。”

朱樉也是浑劲上来了,语气里夹带着很强烈的不爽。

朱元璋冷笑道:“怎么,让你当个闲散王爷就不乐意了,这京师难道不比你那秦城要富裕繁荣?”

“这么想要回到倭国,是要拥兵自重呢,还是想跟老三老四老七联合起来对抗朝廷?”

“你们在倭国干点那点屁事,真就当咱什么都不知道吗,吕宋都去了上万私兵,你们到底是豢养了多少私兵,拿咱给你们的交代,作儿戏不成!”

朱樉吓懵了,连忙磕首:“儿臣不敢。”

他没想到吕宋的事情,父皇竟然知道,连去了多少人都知道。

这追究起来,可是大罪。

按照父皇定下的藩王制度,不可超过三万亲兵,现在明显僭越了。

且这事,太孙也必然知晓。

朱元璋冷哼一声:“原本咱是要把你们几个都给抓回来,撤去藩国,幽禁京师,是大孙给你们求的情。”

“北伐结束,并不代表着咱大明再无战事,开荒他地,也算是为我大明开疆扩土。”

“帖木儿那边狼子野心,咱们大明自当是要跟他们碰一碰,你们几个当叔叔的,当然是要出点力气。”

“倭国那边的藩国,既是许了你们,也没有收回的道理,不过你们几个就不用回去了,让世子们去吧,反正你们一个个能耐得很,正好是给咱大明做些事情。”

第716章:蓝玉吃亏,朱英无语第142章:苦涩的朱棣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696章:破局的方法第227章:人间清醒的吕氏第554章:接管占城王宫第518章:出海第670章:少主朱英第807章 先平高丽,再灭倭国第122章:孝陵卫殉葬第553章:大明的降维打击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笔第468章:被不断转手的刺杀第363章:除夕夜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辉第703章:想出战的徐辉祖第389章:蓝玉的小心思第345章:愿为大明,征讨不臣第784章 扫荡草原建归化城第580章:十八亿大明宝钞第520章:想提前退休的朱元璋第637章:大明掌控了世界的舆论权第248章:我许你第一任安南王第681章:亲手放出牢笼第162章:吕氏的高明手段第409章:致仕之争第277章:特色实业兴国第319章:招贤第一人第480章:这可不是大明开的先例第434章:手段汇报欠更第122章:孝陵卫殉葬第五十一章:给咱生个重孙子第518章:出海第369章:来自文人的反抗第537章:咱这是老了吗第396章:我愿大明如大汉,宁以强亡,不为弱灭第403章:并不神秘的钦天监第792章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734章 朱棣备战第762章 夺取大明的火车第152章:朱元璋的孤独(年底求月票)第170章:对高丽往后的安排第431章:苏州第654章:逐渐没落的高棉帝国第658章:凤梨引发的开荒东番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爷子第671章:大开杀戒第111章:奉天承运皇帝第186章:咱明日要去看大孙第695章:钱庄挤兑,京师风波第407章:朱元璋的小脾气第831章 大孙,登基吧第401章:倭国地图第227章:人间清醒的吕氏第457章:京师繁华下的阴影第555章:大明失踪的水师将士第501章:明辽东长城第547章:朱英的四项基本国策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346章:守土开疆,永镇辽东第三十六章:回忆第447章:群雄割据第三十九章:至死方休第109章:身份确凿无疑(求订阅求月票)第647章:扯虎皮的赵秀才第309章:藩王们的焦虑(求订阅,求月票)第236章:朱英的处理手段第213章:恐怖的鼠疫第726章 大明官员体系变法第359章:学堂之争第153章:皇宫就是你的家(年底求月票)第333章:血染京师第627章:脏活累活,总得是有人干才行第二十九章:朱英的防备第127章:不跟大孙走的都下去吧第699章:连夜跑路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杀第518章:出海第416章:实业兴国第157章:蓝玉回京(新年快乐,求月票。)第241章:咱大孙还好生生的活着!第781章 御驾亲征第509章:远方的威胁第280章 :蓝玉的优点第147章:取缔八股文第770章 大胜第474章:工人公会的成立第300章 :劳改创收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爷子第307章:关门,放大孙(日万初始,求月票,求订阅)第614章:京师的万人血书第九十八章:家国天下(求订阅求月票)第552章:大明的强盛第516章:开发倭国第312章:三分倭国的想法(求月票)第278章 :越发强大的朱英第649章:发展大明的人口入侵第517章:海贸第三十七章: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