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世界战争的开端

越是庞大的王朝,就越是容易腐朽。

这一点朱英心知肚明,只是对比不断强盛的大明,这只能说是瑕疵。

可同样的,若对于这些瑕疵不管不问,他就会从小病变成大病。

朱英叫来了宋忠。

“地方锦衣卫的事情,我想你肯定是知道一些,或许你觉得这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但是你要明白一个事情,新兵是大明的未来,也是整个军队的基础,再厉害的将领若是没有好的士兵辅助,那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

“不要把我的仁慈,当成对你们的宽恕。”

朱英冷冷的说道。

宋忠在听完之后,一下子就跪倒在了地上。

“启禀殿下,臣确实是有一些耳闻,只是没想到有这般严重,更是不知道他们竟然胆敢插手于军队之中。”

“请殿下给臣一次机会,臣一定会处理好此事。”

朱英看向宋忠:“笑话,你当只是京师一地?”

“大明各省,尤其是原十三省,哪个地方没出现问题,监守自盗,不外如是,你想要我解散所有的地方锦衣卫吗?”

“我给你半年的时间,自上而下将锦衣卫内部的问题处理干净。”

“该杀的杀,该罚的罚,若是半年以后,我再度调查还有此等现象,那你就好好的想一想,自己应该葬身何处吧。”

宋忠没想到这次太孙如此坚决,面上一狠,当即道:“殿下,锦衣卫有些人,并不听从臣的吩咐,请殿下降下令旨,准臣有专断之权,若半年内不能完成,臣自当提头来见。”

朱英有些诧异的看向宋忠。

他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在如今的锦衣卫机构里,实际上是同时存在着两大势力。

一派是以蒋𤩽为主的老人,另一派则是以宋忠为主的新人。

爷孙俩的关系好,可不代表他们手底下的人关系好,可不是谁都有血脉关系,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会存在竞争。

蒋𤩽是现在锦衣卫的都指挥使,也就是一把手。

而宋忠是镇抚使,相当于二把手。

在原来的锦衣卫里,宋忠其实隶属于蒋𤩽,只不过得到朱英的赏识后,哪怕是说身份职位并没有变化,但实际上情况已然完全不同。

随着宋忠不断提拔自己的手下,也就形成了现在锦衣卫衙门里的局面。

“你的意思是,蒋𤩽在这里头,有问题?”朱英淡淡的问道。

宋忠回道:“臣并非是指蒋指挥使,只是很多情况,即便是蒋指挥使也不得而知,许多下面的人,都是借着蒋指挥使的名头在行事。”

“地方锦衣卫的主要成员,其中都是以当年有立下开国之功勋贵后裔,门荫而入,其中牵扯到的勋贵家族,恐怕是囊括了半个朝廷。”

“臣若要动起来手,怕是这里头阻碍甚多,若没有殿下令旨,臣自认无法功成。”

朱英看着宋忠。

半晌,他对郭忠喊道:“郭忠,拿本宫的宝刀过来。”

说是宝刀,实际上就是最普通的长刀。

然而这普通的长刀因为朱英的关系,也变得不那么普通。

因为早年间朱英行商之际,便是拿的这把长刀。

现在朱英自然没有了自己动刀的可能,因此就把这刀一直放至于坤宁宫里摆放。

“令旨给你,本宫的刀也给你,若是半年后你还不能让本宫满意,便就以此刀自刎吧。”

朱英看着手中的刀,想起了曾经的一些事情,微微的感叹过后,就把此刀丢于宋忠。

宋忠双手稳稳接住刀身,恭声道:“请殿下放心,臣一定能完成殿下所交代之事。”

朱英点点头,挥手让其退下。

这就相当于军令状了,但朱英也只能先把宋忠的后路给断了。

茹瑺身为兵部尚书,可谓是站在皇权之下第一队列,而他自己却没有办法去处理这件事,反而是要跟朱英来说。

可见里面牵扯的人,是有多么的错综复杂。

说得不好听一些,怕一些皇室成员,都牵扯到了里面。

锦衣卫是情报部门,向来是皇帝直属,然而地方锦衣卫远离京师,在管束上,相对来说要松散一些。

其实这些事情,蒋𤩽知道,宋忠也知道,但他们不能说。

茹瑺要说,是因为这个雷埋得太大,一旦炸开,首当其冲的就是他兵部。

老朱立国之后,一直致力于文官的抓贪,抓腐。

而朱英,则是针对于军队的腐败。

有道是贪心不足蛇吞象,为了钱财,许多人根本不会在乎这么多,只要能有钱赚就行了。

就像是当年的郭桓案一样,宋忠这一去,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

——

暹罗半岛。

虽然已经是到了冬季,但南洋这边反而更加舒服,也没有了往日的炎热,多了几分凉爽的感觉。

如今在暹罗半岛上,蓝玉已经聚集了三十万大军,就等着季风到来。

“凉国公,也不知道天竺那边是个什么情况。”

曹震看着大海,不由是开口问道。

蓝玉却不怎么在意:“能是什么情况,听李景隆那小子说,天竺也就那个样子,士兵战力垮得很。”

“再者我等有三十万大军,天下何处不能战之。”

“太孙也说了,天竺是一定要打下来,以后要跟南洋这边一样,当咱们大明的后花园。”

“据说天竺物产丰富,极为富庶,可是个好去处。”

听到蓝玉这么说,曹震也不好说什么了。

其实曹震这样的情况也很正常,因为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关系,完全是两眼一抹黑,所以才会有些担心。

“暹罗跟真腊的那些士兵,最近表现可好。”蓝玉顺口问了一句。

曹震回道:“凉国公放心,这些士兵大多数也只是普通人,他们先前连饱饭都不怎么常吃到。”

“现在跟着我们大明,除了操练辛苦一些,但每日都能吃上饱饭,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蓝玉点点头。

对于暹罗和真腊士兵,他还是比较看重,因为三十万大军暹罗和真腊分别有十万。

不仅仅是现在的二十万兵。 蓝玉很清楚,朝廷那边暂且来说,是不会再给他增派兵力了,但却给了他练兵的权力。

也就是说,蓝玉可以在暹罗和真腊地区进行征兵,然后进行操练。

虽然蓝玉没有去过天竺,但不管从简单的地图,还是了解到的一些消息可以知道,天竺是有许多个王朝同时存在,并且疆域也很辽阔的地方。

三十万兵打一国问题不大,可一直打下去,问题就大了。

而现在,大部分的军队后勤,也是由南洋这边来负责,朝廷主要负责是在军备和火器上面。

当攻入天竺地区的时候,那么暹罗和真腊,就相当于蓝玉的后勤方了。

“风!风!大风!!!”

突然,军营里传到了大的呼喊声,而蓝玉这边,也感受到了大风的吹拂。

这是季风,也是能够带动宝船的大风。

只有在这样大风的吹动下,才能给宝船风帆提供足够的动力航行。

万事俱备,东风已至。

蓝玉再不迟疑,立即整顿军队,开动宝船,前往天竺。

——

吐蕃。

历经三月,傅友德率领大军,几乎把整个吐蕃给横推了。

征战吐蕃的战局,比傅友德想象的还要顺利。

现在的吐蕃早已经不是唐朝时期的强大王朝了。

吐蕃王朝崩溃,分裂为了大大小小的诸多政权,主要有拉萨王系、阿里王系、亚泽王系和雅隆觉阿王系。

四大王系内部又不断分化,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

如阿里王系又分出了拉达克王国、普兰和古格王国。

吐蕃东部地区,则更加混乱,这里“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

北宋时期,青海一带曾经建立了唃厮啰政权,但是时间也比较短暂。

在长期的分裂状态下,整个青藏高原形成了三部分,分别是乌思藏,康巴和安多。

乌思藏又分为了前藏、后藏和阿里三部分。

大明的乌斯藏都指挥司,其实并不在如今意义上的乌斯藏地区,反而是北部接近西域的边境。

名义上,乌斯藏都指挥使,管辖整个乌斯藏地区。

傅友德领军要打的,就是乌斯藏前藏,阿里。

前藏就是拉萨和山南地区,阿里则是藏北高原上。

这两个地方,也是最麻烦的地方,高原反应最强烈的地方。

傅友德之所以能在三月内横推吐蕃,最关键的点不在于用兵,而在于用人。

他利用各大政权之间的关系,将前藏和阿里地区的吐蕃政权,全部给孤立了起来,在许诺了一些好处之后,这些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吐蕃人,自行组织了兵力,帮助傅友德横推。

其实能够这么顺利,傅友德还需要感谢一下帖木儿。

前些年帖木儿侵犯打下和吐蕃接壤的德里苏丹国,从而进入到吐蕃境内烧杀抢掠,把整个吐蕃境内搞得是支离破碎。

而当时投靠了帖木儿势力的,就是前藏和阿里地区。

然后草原被平定,帖木儿退走吐蕃,在草原遗留的军队现在也基本上被清除。

因此太多的吐蕃土司完全不敢跟大明对着搞。

现在的吐蕃挺贫困的,他们很难再进行一次战争,即便是那些贵族,也要为日常的饭食进行担忧。

这才是傅友德能够顺利的原因。

当然,这跟明军的强大,也是分不开干系。

不过平定吐蕃后,傅友德的任务并不算结束,接下来,他还需要配合乌斯藏都指挥使里,那些德里苏丹国的禁卫军,反攻德里苏丹国,复辟图格鲁克王朝。

——

撒马尔罕。

帖木儿对大明的布局几乎全部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尝到这样大败的帖木儿非常愤怒,但是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

帖木儿开始逐渐清楚,现在的大明是他很难招惹的存在。

尤其距离遥远的关系,谁发动远征,谁就吃亏。

所以帖木儿再次把目光放向了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已经被帖木儿生擒,但这并不代表奥斯曼帝国的覆灭。

因为巴耶塞特被俘虏得太突然,这就导致他并没有定下王位的继承人,他的四个儿子,开始了对王位争夺的战争。

其实现在的巴耶塞特还没有被帖木儿处死,只是作为俘虏,一直关押在撒马尔罕。

帖木儿也不可能把他给放出来。

因为争夺王位的关系,奥斯曼帝国曾经征服的西色雷斯、马其顿、索菲亚、萨洛尼卡和整个希腊北部这些地区,纷纷开始起义,宣布对奥斯曼帝国的脱离。

包括称臣纳贡的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

可以说因为巴耶塞特的关系,现在整个奥斯曼帝国已经是四分五裂的状态了。

原本历史上,帖木儿正在想办法去进攻大明,这也就给奥斯曼帝国留了喘息的机会。

然后帖木儿又病死在了东征的道路上,强大不可一世的帖木儿帝国,也变成了现在奥斯曼帝国的模样。

但是现在帖木儿没敢再御驾东征大明,因此他只能再度打起了奥斯曼帝国的主意。

这次帖木儿集结了十五万大军,再度开启西征。

面对帖木儿的军队,尤其是连他们国王都被俘虏了的情况下,奥斯曼帝国的士兵天生就有一种对帖木儿士兵的恐惧感。

这个时期的帖木儿帝国,可以说是最为强盛的时期,哪怕是朱英,都只能是从海上,陆地上,施行缓慢的夹击进军,而这些土耳其人,又怎么能够抵抗。

只是在战争初期,整个战局就已经是呈现了一边倒的情况。

和大明作战后,帖木儿更加重视了对火器的开发和运用,现在的帖木儿骑兵,可不是曾经只知道射箭的野蛮人。

他们有着强大的火炮,火铳,训练有素的骑兵和步兵军团。

曾经在大明屡战屡败,几乎都要把自己信心都给打没了的卡贝斯特,现在终于是在对奥斯曼帝国的征战中,再度找回了丢失的信心。

“不是我太弱,而是大明太强大。”

想起在大明疆域里的一些过往,再对比现在的情况,卡贝斯特心中感叹。

他再也不想去跟大明对战了,那真是一段痛苦又折磨的回忆。

第453章:天下岂有六十年太孙第四十七章:准备跑路的朱英第115章:这声爷爷,咱盼了十年(求订阅求月票)第755章 火车头问世第128章:秦王投诚第二章:姚广孝狂喜第829章 瓜分天竺第780章 朱高炽想去倭国了(国庆快乐)第508章:草原山的冬天第214章:只能放鸽子了第654章:逐渐没落的高棉帝国第193章:五万有点少,不如先上二十万第八十九章:皇宫小霸王朱雄英(求订阅求月票)第318章:跟着去海外的卧底第656章:干预真腊暹罗的战争第415章:发兵辽东第597章:少女情怀总是诗第367章:迷茫的朱棣第386章:大明国旗第785章 蒙古联合冲击呼伦贝尔第717章:真腊危,求助大明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第332章:委屈的朱允炆第703章:想出战的徐辉祖第829章 瓜分天竺第401章:倭国地图第530章:占城国让城第468章:被不断转手的刺杀第334章:帝王心态第234章:真相大白第560章:搞风搞雨姚广孝第590章:稳进平推安南第四十六章:友好的朱棡第230章:惊喜的皇子们第827章 你们这是在给咱守灵不成?第354章:弃笔从戎第315章:有被惊到的朱元璋(求月票)第124章:爷爷,我做了一个梦第二十一章:爷孙俩的第一次见面第797章 教化海外第六十六章:朱元璋的奇想第676章:义务教育的推广,对三小国的蔑视第五十四章:朱元璋的发现第270章:凉国公这是疯了吧!第五十五章:别吓我啊第546章:七日奏报第620章:大明太孙驾临倭国第九十一章:白肚兜(求订阅,月票)第703章:想出战的徐辉祖第709章:你已经是成熟的黄观了第232章: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第700章:暴跌的房价第630章:大明包邮带来的心动第669章:刘胜下线第542章:给帖木儿加点火第504章:北元大军第193章:五万有点少,不如先上二十万第509章:远方的威胁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788章 大明第一守将.第九十二章:关于朱英的安排(求订阅,月票)第九十五章:西平候病逝(求订阅求月票)第170章:对高丽往后的安排第480章:这可不是大明开的先例第401章:倭国地图第622章:惊骇的倭国天皇第276章 :我等也该去倭国溜达一圈了第322章:绝声卫上门求支持第755章 火车头问世第797章 教化海外第631章:朱元璋下西洋的想法第412章:新的百万亩牧场第234章:真相大白第783章 将计就计燕王大胜第425章:给咱大孙一个惊喜第293章 :被浇了冷水的朱棣第107章:虞王陵墓(求订阅求月票)第145章:北方的狼族(万更求月票求订阅)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国第二十六章:朱英身世的漏洞第127章:不跟大孙走的都下去吧第471章:可怜悲哀的朱允炆第278章 :越发强大的朱英第456章:朱元璋对沐家的信任第五十一章:给咱生个重孙子第445章:对朱高炽的看重第617章:公主殿下不见了第481章:是到了给天皇陛下尽忠的时候了第287章 :朱元璋的同乡造反第643章:四大藩王的谋划第353章:冠名,给陛下拜年第387章:朱元璋催婚第737章 蔓延的屠杀第十七章:朱棣密谋第490章:大白猪的到来第406章:难以下手的晋商第660章:南巡第669章:刘胜下线第184章:布条归位,滴血认亲(求一波月票)第570章:老朱的长远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