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先师庙前

第202章 先师庙前

林泰来拿定主意后,又对董其昌问道:“你说顾泾阳会去太学先师庙,这消息是如何打探到的?”

林大官人先前确实委托过董其昌,让他帮自己打听相关动态,毕竟林大官人在读书人里没有什么交际圈,渠道很窄。

而他现在主要是担心董其昌的消息来源不靠谱,会让自己白折腾一趟。因为求人办事就要搭人情,浪费了就没了。

董其昌答道:“是招待一位无锡士子时,他喝多了后说的。

但具体如何他也不清楚,只知道即将有这么一件事,我感觉应该是真的。”

然后董其昌又迫不及待的问道:“林朋友你说有好消息说与我,又是什么?”

林泰来叹道:“我已经被海青天辞掉,以后不负责整饬风气的差事了,所以我所委任的片区督查只怕也都要失效。

而后你可以专心乡试,不必再为了教化督查而操劳,难道不是好消息?”

之所以这时候才说出这件事,主要是林大官人对董其昌不太放心。

毕竟在历史上,董其昌虽然书画双绝,但人品一直是是饱受诟病的。

万一先听到了自己辞职的消息,然后就对自己产生了背离之心,并对情报有所隐瞒,那不就亏大了?

故而林大官人才会以防万一,先把董其昌带来的情报挖完了,才说出自己辞职的事情。

“不!”董其昌痛苦的抱住了头。

自从在南曲旧院某片区负责督查教化的工作后,他就成了朋友群里的风云人物。

朋友们都对他众星捧月,无数士子都想方设法的认识和结交他,片区内所有美人都对他笑脸相迎。

董其昌很喜欢这样的生活,自己书画已经独步松江府,也没有这样感觉爽。

没想到好日子没几日,就要结束了。

林泰来一脸正气的劝道:“不要沉迷红尘,认真考试、练字、作画去吧!

这点甜头算什么,等伱将来功成名就、名满天下,有的是人间富贵可以享受!”

董其昌抬起头,纳闷的说:“你怎么跟陈继儒说的话一样?”

林泰来又问道:“他人呢?为何不见?”

董其昌答道:“他现在正闭门苦读,立志要夺取举人功名,以后不会再被随便扣押!”

林大官人忍俊不禁,有点失礼笑了几声。

希望陈继儒这位晚明最有名的布衣山人,看到好友董其昌中举中进士时,不要吐血,又是一对虐友啊。

林泰来忽然很恶趣味的说:“如果你真留恋红粉,期望纵意花丛,我也能给你指一条路。”

如果本时空的青年董其昌早早腐化堕落,不能科举成功并仕途顺利,不知道是对他是好事还是坏事?

送走了董其昌,当日已晚,但等到次日一大早,林大官人就告辞赵彩姬。

“这几日,我打算去国子监住了。”林大官人一本正经的说。

赵彩姬诧异的问道:“不至于躲出去吧?十八九最岁血气方刚的年纪,这才几天就不行了?”

林泰来怒道:“只是有正事,所以需要过去!读书人的事情,你懂什么!”

在大明制度里,县学州学府学是学校,号称太学的国子监也是学校,只不过等级高了许多而已。

又例如后世所熟悉的“夫子庙”并非是大明南京国子监,它在大明的前身只是应天府府学的“先师庙”。

应天府府学没有什么地位可言,更不是什么名校,只是地理位置绝佳,旁边挨着大考试所在的贡院,而且河对岸就是秦淮旧院。

县学州学府学里的生员,如果一直考不中举人,可以按照年头排序,去国子监读书,混一个监生出身然后去做官。

这就是一种与科举不同的功名路径,但在官场中地位很低。

既然都是学校,那布局也都差不多,只是国子监规模大了许多。

但“左庙右学”的总体建筑格局,却是一样的。但凡学校都有先师庙,都有正殿大成殿,所以国子监里也有。

在大明朝可没有“江南第一学府夫子庙”这种吹逼网红景点,位于城北的国子监才是理论上的全国最高学校。

所以就算读书人要祭拜孔子,也是国子监先师庙应该比较灵验。

关于祭祀孔子,礼制上每年有两次隆重大祭祀,春秋各一次,分别在二月和八月的上丁日。

比较勤政的皇帝也会亲临国子监上丁日祭孔大典,比较懒惰的皇帝就算了。

而现在正好就是八月,南京国子监刚忙完上丁日的祭孔大典。

然后就按惯例开放了先师庙和大成殿,一直开放到乡试结束,允许读书人前来给圣人上香。

越临近乡试日期,这里的士子就开始络绎不绝,呼朋引伴的前来上香。

林泰来到了国子监,熟门熟路的拜访掌事赵志皋。

赵老头大部分时间都是很清闲的,当然非常乐意有人陪着自己打发时间。

“在下已经被海中丞辞退了,闲暇时间就更多了。”林泰来说。

赵志皋叹道:“就海中丞那样的严峻苛刻的人,你在他手下办事,能全身而退就很不错了。”

林泰来又道:“在下闲着也是闲着,老学士也可以给我一个临时差事。”

赵志皋下意识的说:“我这里是斯文之地,不需要打手。”

林泰来很不服的说:“老学士!在下是双案首童生,还是苏州城的!半个文人,怎么能只以打手来看待在下?”

赵志皋答道:“以你的才华,在我这里当差是委屈了你。”

国子监里真不需要能从后门打穿到前门,能用暴力镇压监生的人才。

林泰来连忙道:“不委屈不委屈!国子监里有个地方,让在下去当差绝对不委屈!”

好说歹说,林大官人终于说服了赵志皋,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国子监的杂工。

然后林大官人似乎漫不经意的问道:“近期我看去给孔圣人上香的士子不少,可有什么大动静?”

赵志皋边想边说:“若说什么大动静,就是后日南京三直集体给孔圣人上香。”

林泰来惊奇的问道:“什么南京三直?这又是什么组合?”

赵志皋答道:“就是去年到今年,因为敢于直言诤谏,被贬谪到南京城的三位气节直臣。

分别是魏允贞、邹元标、李三才,他们官位虽然只有五品,但名声很响亮,是正直大臣的代表人物。”

林泰来:“.”

这些名字不就是东林党们吗,别以为现在的马甲叫清流势力,就不认识你们几位了!

还有,既然这三哥们都在了,那东林党的精神领袖顾宪成呢?

赵志皋说:“没听说顾宪成要参加,只听说南京三直一起祭拜孔子。”

这就让林大官人有点奇怪了,清流势力是非常有凝聚力的,这三直臣大张旗鼓去上香,怎么可能不带同在南京的顾宪成?

更别说顾宪成是这帮人里唯一的江南人氏,不带这个唯一“地主”也说不过去。

再加上董其昌提供的情报,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林泰来只能认为,顾宪成肯定会,也肯定会现场装逼。

但是现在顾宪成却不敢事先声张,甚至让三直臣给他打掩护,让外人不要注意到自己。

所以在林大官人眼里,顾宪成这做法跟偷偷摸摸有什么区别?就像防贼一样,也不知道到底心虚什么、害怕什么?

于是林泰来提醒赵志皋说:“老学士要警惕啊,他们这些人最喜欢制造政治议题。

如果在国子监惹出了什么问题,你也要吃挂落,比如他们当众讽喻天子什么的。”

赵志皋愕然道:“不至于吧?他们又不是疯子。”

林泰来劝道:“总而言之,老学士还是要加强警戒,多派人手,小心无大错。”

赵志皋却说:“有你就够了,坊间传言不是号称你能以一当千么?”

时间一晃就到了后天,南京城的清流势力倾巢而出,来到太学先师庙祭拜孔圣人。

除了南京三直外,顾宪成也到场了。另外李三才的好友、魏允贞的同乡、南京工部主事李化龙也到了。

来这里的大都是士子,所以这一群身穿官袍的人十分醒目。

政治地位并不是最高的顾宪成,这时候反而被簇拥在中间首位。

清流势力的明星人物中,沈鲤是河南人,赵南星、魏允贞都是北直隶人,邹元标是江西人,李三才是陕西人。

而在天下最繁荣富庶、士子群体最多的江南地区,却没有一个能支棱起来的政治明星。

所以为了清流势力的版图大局,他们必须要捧顾宪成。

小小牺牲一下自己的名位又算什么?他们可都是正人君子啊。

几人雄赳赳的上台阶,走到大成殿门口的月台上。

此时顾宪成忽然“啊”了一声,直接坐下,然后开始闭目打坐。

其他人围在顾宪成周围,仿佛是护法。

这几人顿时就将大成殿的门口堵住了,让其他读书人难以进殿,只能围在殿外台阶下。

李三才高声道:“本官礼部李三才,友人顾泾阳近日读经,忽然心生一道难题。

昨夜忽然梦到宋代大儒龟山先生,在梦中龟山先生让他今日来祭拜孔圣人。

如今看顾君模样,似乎在圣人殿前感悟到了什么心得,斗胆请诸君勿要打扰。”

打又打不过,其余人也只能暂时先在下面看着。

幸亏这次打坐感悟所用时间不多,顾宪成很快就睁开了眼睛,望着苍穹,开口就是诵读:

“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对四书五经稍有涉猎的人都能听出,顾宪成诵读的就是《春秋》的第一篇《隐公元年》。

只是不知道背这篇干什么,难道感悟出了道理?

顾宪成又道:“圣人著春秋,是微言大义,我参悟不透,《春秋》的大旨到底是什么,到底在哪里体现?

昨日有龟山先生托梦,今日在大成殿受圣人余荫点,忽然就领悟到了!

春秋大旨,就在首篇!全经第一个天字,就凸显了圣人真意!”

众人回忆了下,春秋经第一个“天”字出现在第三句,原句为“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释义是周平王派人来给鲁国的惠公、仲子送葬品。

但在这个时候,惠公的葬礼已经结束了,而仲子人还没有死,送葬品都不合适。

所以隐含的意思就是,周平王此举非常不合礼法。

春秋第一篇就说周平王不合礼法,更深的意思,就需要专家各种解读了。

顾宪成还是坐着没站起来,仿佛很兴奋的说:

“这里要看一个天字。盖天下有道非天下自为有道也,惟王率之有道,则有道矣;

天下无道非天下自为无道也,惟王率之无道,则无道矣。

在王字之前,提出一个天字来,意岂不曰,天下受命于王,王受命于天,能奉天率之即是有道,不能率之即是以无道乎?

春秋大旨,圣人真意,就在首篇!就在这句!就在这一个天字!”

李三才转身叫道:“顾君今日冥冥中被点醒,终于参透了!”

气氛十分到位,台下读书人们议论纷纷。这个解经还是很精巧的,值得琢磨一下。

正在气氛进一步推进的时候,突然从殿里传来了大笑声音,“不过如此!”

众人转头向殿里看去,里面还有人?

忽然又从殿里飞出一只扫帚,掉在了顾宪成身边。

虽然没有砸到顾宪成,但也把顾宪成吓了一跳,下意识的站了起来。

随即从殿里现出一道身影,手持另一把扫帚。

再细看,此人身材高大,穿着粗布短衣,浑身灰尘扑扑,但挡不住的气宇轩昂。

看清楚对方面目后,顾宪成仿佛更惊吓了,“你怎得在这里?”

那高大身影便点头道:“在下只是一名先师庙扫地生而已,可是听到泾阳先生的解经,也感觉不过如此。”

这里又不是苏州,还是有很多不认识那个高大身影是谁。

只是想道,难道国子监里连个扫地生也敢出面辩驳大学者了?

两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奔波,支离破碎的啊,能写几千字就不错了。明天晚上回家就正常了。

(本章完)

第16章 这地方挺有意思第481章 还是高端招式好用(上)第285章 没有台词的主角(求月票!)第474章 倒打一耙第132章 历史的罪人第443章 千里之外第286章 朽木为门(求月票!)第23章 卧虎藏龙第286章 朽木为门(求月票!)第228章 开府的地点第385章 各人的事业第118章 乏善可陈的县试第3章 网文都是骗人的正式求一下月票!第276章 武状元和尚书(求月票!)第334章 动作频频第300章 今布选官第42章 越线者死!第384章 合纵和连横(求月票!)第428章 苟还是狗?第255章 三月为期第21章 兴尽晚回舟第126章 始知免费之乐也第22章 没有叫错的外号第161章 这就叫知己啊!第378章 利益交换(求月票!)第124章 驱虎吞狼第141章 这很过分吗?第189章 支持不支持吧?第20章 不忘初心第304章 首日公开活动第239章 事业 声望和爱情(上)第90章 新地方新气象第286章 朽木为门(求月票!)第24章 这个老大也不行第42章 越线者死!第153章 有功名的生活(下)第282章 技术问题政治化(上)第389章 提纯朋友圈第436章 为了这一方净土(求月票!)第302章 想好了再回答第179章 劝人大度(求月票!)第427章 有点费大臣第300章 今布选官第346章 挑拨离间第272章 不讲理的逻辑(下)第320章 一封朝奏九重天第292章 不生气第230章 万历十三年的年终第349章 竟是我自己?第424章 那些同年们第199章 强强联合第343章 林氏盐业走私了第266章 师出有名第47章 不用那么专业!第24章 这个老大也不行第351章 不着急第103章 天下第三第461章 可以不出去吗?(求月票!)第87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196章 不用慌!第501章 九元回乡第400章 是你!就是你!(上)第327章 百年大计第172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第85章 开局一张图(再求月票!)第80章 江湖人要讲利益!第424章 那些同年们第458章 京城一夜(上)第47章 不用那么专业!第474章 倒打一耙第401章 是你!就是你!(下)第355章 一个人装了八斗第249章 最近火气有点大第150章 随心的武举考试(上)第116章 不听是你的损失!第282章 技术问题政治化(上)第122章 不装了我就是知县第385章 各人的事业第249章 最近火气有点大第166章 都应该是我的!第351章 不着急第436章 为了这一方净土(求月票!)第393章 乡试最大难关第317章 黑与白(求月票!)第269章 项庄舞剑(求月票)第234章 引狼入室第217章 口若悬河第7章 还不太适应第250章 我不要面子的吗?第68章 双手的努力第447章 风云再起第1章 人要走正途!第199章 强强联合第114章 火气很大!第392章 乡试之前的躁动第95章 出道前奏第88章 同一个夜晚第285章 没有台词的主角(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