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海洋思维

孙太监终于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套路了,方才林泰来真的就是装疯卖傻,然后等着自己从主动落入被动。

但面对苏州土霸王,孙太监决定还是拿出一点尊重来,用平等的身份进行对话。

并不是因为林泰来这个人值得尊重,而是林泰来在苏州的实力值得尊重。

林大官人又问道:“征收一万匹绫罗绸缎,和贩卖一万匹绫罗绸缎于两洋,哪个获利多?”

这个问题想都不用想,孙太监答道:“当然是后者!

但是我怎么做到?我提督织造,又不是提举市舶司!”

倭乱之后,浙江、福建的市舶司都被废了,现在只剩广东的市舶司还在运转,另两个还没恢复。

距离外贸大爆发还有点时间,朝廷对于恢复市舶司似乎也不是那么迫切。

林大官人回应说:“孙公格局也不妨放大一些,正所谓,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孙隆脑子也不慢,随即想到先前另一条经济新闻——林守备讲话指出,苏州要有能直达的海港!

林大官人悠悠的说:“听说发源于太湖的吴淞江水量充沛,河道宽阔平直,当年由西向东直接汇入大海。

在前朝宋元的时候,外洋海船可以从古吴淞江口,沿着吴淞江直达苏州。

只可惜后来吴淞江下游出现淤塞,二十年前海青天当应天巡抚并兴修水利的时候,把吴淞江引入了向北的大黄浦河。

从此吴淞江成为大黄浦河的支流,就没有下游以及入海口了。”

林大官人这时候所说的大黄浦河,就是后世知名的黄浦江。

而古吴淞江入海口,则在后世著名的浦东。改开之前浦东沿海有多落后大家都知道,和古吴淞江口被废弃有直接关系。

当然对林大官人来说,区别就是古吴淞江口与苏州航运极为方便,从大黄浦河就不方便。

孙隆不是无能太监,当即就反问道:“那你知道,海瑞为什么会这样做?

第一,大黄浦并不直接入海,而是在江海交会口附近注入了长江,那里兵营遍布、江防严密。

第二,大黄浦下游河道弯弯曲曲,曲折非常多,还有淀山湖阻隔,如果外洋船只想通过大黄浦逆流而上,航行非常不容易。

所以海瑞把吴淞江变成大黄浦支流,废弃古吴淞江入海口,是为了防范外敌海上来袭,保证苏松腹地的安全。

这又说明什么?说明朝廷对江南的要求就是安全第一,不认为江南需要有海港!”

孙太监的意思总而言之,从大黄浦河深入苏州不方便,反而在朝廷眼里成了防守优势。

这就是观念的不同了,外向海洋思维和内敛大陆思维的区别。

林大官人稍加思索后,开口道:“我只说三点,第一,天下没有永远不变之法,例如二百年禁绝与北虏互通互市,但到了隆庆朝还开关呢,重开古吴淞口又算什么?

第二,如果重新开了古吴淞口后,真有强到能突破吴淞口打入腹地的外敌,那长江口一样也防不住!

若还计较长江口比古吴淞口更安全,简直可笑之极!

第三,皇上是什么样的人,孙公你比我更清楚,缺乏自控能力的人只会一步步越陷越深。

如果你觉得,就凭现在织造局这几百张织机就能满足皇上未来的索求,那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其实这三点里面,重点还是第三点,最能打动孙太监的也是第三点。

外臣们还在为了万历皇帝不上朝或者在东宫事务上胡来而愤怒时,太监肯定已经更深刻的觉察到,皇帝已经不再压抑本性,各种欲望全面爆发了。

比如太监们都知道,东厂提督张鲸有件事惹了皇帝发怒,但他献了一批财宝后,就没事了。

这就叫,春江水暖鸭先知。

孙隆诧异的盯着林大官人看了好一会儿,没想到一个远在苏州的武官,也能如此精准的摸到皇帝风向。

以后谁再说林泰来做事就是无脑莽,他就“呸”对方一脸去。

有这样见识的人,当然可以合作。对太监来说,谁能摸清皇帝心思,谁就是厉害人物!

最后林大官人部署说:“一开始,要只做不说。这两年以疏浚的名义,慢慢修理吴淞江,明面上不提重开古吴淞口的事情。

同时孙公伱多与皇上密奏解释,把皇上说服。

最后就是争取本地士大夫的支持,尽量消除地方隐患。

两年能全部做成,就很不错了!没准到那时候,孙公你还能兼任一个市舶司提举!”

之所以林大官人没那么着急,是因为自家工业园规模还没上来

就算明天重开了古吴淞口,打通了直接海贸的渠道,那也是便宜了别人。

从织造局出来,林泰来又来到了申府。

随着暮春过去,天气渐热,申二爷更不拘礼法了,直接从内室光着上身出来见客,一看又是正在为了家族的兴旺而努力奋斗。

林大官人就劝道:“二爷啊,官司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要总是宅在家里,多出去走动走动。”

申二爷已经非常熟悉林大官人的说法风格了,直接问出了关键所在:“你想让我去哪里走动?”

林大官人答道:“隔壁松江府,尤其是上海县,其实搬到那里也行。

毕竟令尊和令兄以后肯定都要回来的,你在苏州就大受局限,以后迁到隔壁独立成一房也不错。”

申二爷幽怨的叹了口气,幽怨的说:“我就知道,一山不容二虎,想必你已经不需要我这个盟主了吧?

你的实力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我反而成为你的阻碍了吧?

所以你需要我离开苏州,为你让位对吧?”

林泰来:“.”

申二爷很自觉的说:“我懂我懂,权力面前没有亲情,更别说区区一个亲家。”

林大官人深吸了一口气,解释说:“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我这两年分身乏术,所以委托你代劳,去趟趟那边的路子?

事业这么大,总不能所有事情都让我亲自来做吧?”

申二爷懂事的令人心疼,“没事,就算说是流放我也不介意的,毕竟苏州松江近在咫尺。又不是去云贵两广这样地方趟路子。”

第348章 跟我没关系!第77章 终于出爆款了!第312章 玩不起的出局!第220章 站在风口上(求月票)第532章 不断升级第62章 感谢“书友20230417164334487”的白第192章 历史总是重复上演第217章 口若悬河第212章 都还不服气(求月票!)第429章 原来还有别人(求月票!)第84章 谁是内奸?(求月票!)第340章 规定和闹剧(求月票!)第157章 社团新架构第31章 你可能误会了第255章 三月为期第289章 双喜临门第5章 一张大饼第20章 不忘初心第226章 杀疯了?第322章 林氏盐业(下)第231章 人心所向第123章 苍苍下视皆蚁耳正式求一下月票!第530章 还想要我怎样?(求月票!)第332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第306章 五千两的问题(求月票)第516章 文坛版图第361章 严防死守第223章 坐馆归来第103章 天下第三第8章 大佬不仁第136章 到此一游(求月票!!!)第167章 不知情就算了!第222章 制造敌人第220章 站在风口上(求月票)第82章 失去林泰来的城里人第283章 技术问题政治化(下)第379章 后宫的女人们第469章 工作不扎实啊第29章 雁过留声(求月票!)第56章 免费才是最贵的!第368章 刚到一件奏疏(下)第237章 走后门第29章 雁过留声(求月票!)第337章 上了贼船(求月票!)第521章 他诽谤我啊!(求保底月票)第513章 文坛大会风雨欲来第208章 黑无可黑第468章 全力配合的王家(求月票!)第309章 大工程大项目大发展(求月票!)第310章 瓜洲逆风(求月票!)第247章 骂街的盐商们(下)第147章 破题大师(下)第417章 阴魂不散第16章 这地方挺有意思第516章 文坛版图第530章 还想要我怎样?(求月票!)第140章 你太过分了!第474章 倒打一耙第299章 仁至义尽第334章 动作频频第108章 幕后黑手第199章 强强联合第224章 恶霸和豪杰的区分第131章 三败三胜第171章 伸手难打笑脸人第230章 万历十三年的年终第412章 一战成名第2章 不一样的江湖第415章 他急眼了!第22章 没有叫错的外号第286章 朽木为门(求月票!)第189章 支持不支持吧?第51章 进士当然不算什么第356章 曲中人不散第439章 吏部组团白虎堂还是请个假吧第286章 朽木为门(求月票!)第340章 规定和闹剧(求月票!)第63章 官法如炉!(中)第338章 按规定办(求月票!)第47章 不用那么专业!第347章 你一定有办法第168章 提前到来的巡抚第226章 杀疯了?第469章 工作不扎实啊第140章 你太过分了!第74章 吃瓜吃成主角(求订阅!)第112章 谁是刁民?第228章 开府的地点第80章 江湖人要讲利益!第435章 林真人的一天第70章 不讲武德的老人家第467章 血色斡旋(求月票!)第170章 这个世道很荒谬第218章 法律武器第356章 曲中人不散第270章 震荡(求月票!)第143章 府试之前第61章 官法如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