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郑芝龙的消息

离开了兵工厂,李峰去洪霸天那儿接洪九儿。尐說網5203187洪霸天抓着李峰的手,一口一个贤婿地叫着,最后悄悄地问道:“贤婿啊,我什么时候能够抱上外孙子啊,你可得赶紧努力啊!”

李峰一听,看了看满脸通红的洪九,对洪霸天说道:“岳丈大人,小婿正在努力当中!”

李峰理解洪霸天的心思,这个年代,尤其是在大家族中,女子都是母凭子贵。若是一个女子出嫁之后,没有生育,甚至都可能会被休掉。但是李峰觉得洪九生孩子还是太小了,怎么也得等到十八九岁以后。最好是到了二十岁之后,等到身体都发育完全,对大人对孩子都会好得多。

回到了京城,李峰得到了一个消息,出使朝鲜的使者回来了,带回来一个消息。他们的使船还没有到朝鲜,朝鲜国国王李倧,就已经投靠了建奴,也就是现在的大清。大清成了朝鲜国的宗主国,朝鲜成了大清的属国。

这个消息让朱由校十分震怒,因为简直大明的脸被狠狠地扇了一巴掌。

朱由校立即就召见了李峰,问李峰此事该怎么办?

李峰笑道:“陛下,这是好事啊!”

朱由校纳闷了,这怎么会是好事呢?

李峰说了一句话:“陛下,那朝鲜国如同墙头草一般,朝朝暮暮,这次就让那建奴好生地收拾他们一番,给他们一个教训。这种情势,在喜峰口的时候,微臣已经想到了。那朝鲜国自三国之后便妄自立国,到了现在,也该是回归我中国之时了。”

朱由校张着嘴啊了半天,这才大笑着对李峰道:“好好好,李爱卿此计甚妙,好一个驱虎吞狼!”

李峰呵呵笑了笑,说道:“其实应该叫驱虎吞羊,那朝鲜国一向听话,咱们要去打他,还真不好下手。这事儿就教给建奴去做吧!”

李峰后面还有一半话没有说,那就是最好让建奴将他们灭了,到时候明军再去收拾残局就更简单了。

朱由校搓了搓手,对李峰道:“可是,那朝鲜国投靠了建奴,我大明颜面的确很难看啊!”

李峰笑道:“陛下,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陛下到底是要面子还是里子!有了里子,面子迟早会有的,可是若是没有了里子,还死要面子,那就是给自己找罪受!不过,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大明也不能无所作为!”

第二天,大明的中央日报上,用了一整版的版面,报道了朝鲜投靠建奴的事情。这些文章,有的考证了朝鲜各个民族的来历,证明他们也是属于华夏一族的后裔;有的对朝鲜国王投靠伪清政权进行了口诛笔伐;还有对朝鲜的将来表示忧虑,对朝鲜派出仆从军帮助建奴进攻蒙古部落表示了愤慨。当然,也有的文章指出,建奴入侵朝鲜,是大逆不道,大明将会给予严厉的惩罚。

一时间,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明各地,一连半个多月,在大明掀起了一股舆论的风暴。许多的书生写文章投到了中央日报,请大明皇帝陛下出兵讨伐建奴和朝鲜。

将风扇起来之后,李峰却没有理会这些事情了。很快就到九月了,秋收的事情已经结束了,各项统计也上来了。

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卖蒸汽机换来的粮食也都收上来,集中放在了保定、西安、开封三地的粮仓中。加上南方那些运来的粮食,足足有十万石。这些粮食中,有五万石,都屯集到了西安,以准备对付明年开始的灾荒。

不过今年的情况延绥那边就有些不妙,在延安、米脂、绥德等地,今年天气大旱,一直没有得到缓解。而且在那一带,沟壑纵横,建设抽水站的事情进展缓慢。只有靠着无定河两边的土地,才没有受灾。

朱由校拿着李峰给他的报表,看了一会儿,眉头都拧成了一个疙瘩,对李峰道:“李爱卿,看来那陕北一带的粮食到了明年春天肯定会不够了!这可如何是好?”

李峰想了想,对朱由校说道:“陛下,现在奇趣阁在西安一地存放了五万石粮食,加上官府的常平仓里还有十万石粮食,可以供陕北一带数十万民众食用两三个月。不过朝廷还需要从南方抓紧时间购买粮食进行储备,以备不时之需!另外,还需要利用今年冬天的时间,抓紧整修陕北的水利设施。除了修建抽水泵站之外,还可以修建蓄水的水窖,如此一来,只要熬过了明年春夏之交,那么就不至于饿死人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对李峰道:“好,朕这就下旨意,让陕北一带的官府要大力加大修建蒸汽机抽水站的力度。”

说完了这件事情,朱由校拿出了两份奏章对李峰说道:“李爱卿,你看看这份奏章!”

李峰拿起奏章一看,原来是说福建广东等地被海寇郑芝龙的劫掠。第一份是广东巡抚的,请求大明派出大军进行清剿。另一份则是福建巡抚写来的,说是郑芝龙虽为海寇,但是郑芝龙虽事劫掠,但对泉州百姓却是异常仁慈,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威望比官家还高。“所到地方但令报水(即通报官府踪迹),而未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因此福建巡抚熊文灿建议招抚。

“李爱卿,你如何看这郑芝龙之事,是该剿还是该抚?”朱由校对李峰问道。

李峰沉思片刻,对朱由校道:“陛下,当抚剿并用。只是此人虽无大恶,但是却是重利之人。只有我大明水师力量可以压制他时,此人才能老老实实地为我所用。否则的话,他恐怕就会成为一方巨霸,虽然归顺朝廷,但是却是披着官身的海盗而已!”

“那该如何安抚?”朱由校对李峰的说法有些拿不定主意。

李峰说道:“那郑芝龙接受安抚之后,所属的官兵必须接受朝廷的统辖和改编,主要的军官必须由武备学院的学生们担任。”

之所以这样说,李峰知道历史上郑芝龙的确是被招抚了,担任了游击将军一职,而且带着水师和南洋的海盗、荷兰人打仗,还屡战屡胜。但是这里面却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帮子土匪虽然穿上了官服,但是却还是一帮海盗。郑芝龙凭借这支穿着官兵服侍的海盗,打跑了其他的海盗,成了合法的最大海盗头子,垄断了海路,聚敛了巨额的财富,据说有几千万两银子之巨。

如此一来,本该朝廷获得的税收,却是被郑芝龙揣进了自己的腰包。这种事情,李峰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朱由校一听,便点头称是,并且让李峰抓紧时间将战船造出来。到了那个时候,若是有了强大的力量,对郑芝龙的招抚也就好谈了。

九月的北方大地,现在也是一片忙碌,朝廷在极力推广冬小麦的播种,这样一来,明年夏天收割了小麦之后,便可以衔接一记红薯的种植。以后等到玉米推广之后,也可以在收割小麦之后种玉米。这样一来,就可以上实现一年两季种植了。

李峰却是带着洪九和玉儿两人,去了天津卫的塘沽造船厂,他是要去看那战船的建造情况。

几个月没有见刘安抚,刘安抚已经变得瘦黑了许多。看得出来,这段时间,刘安抚还是十分操劳的。

李峰看了看造船厂的规模,已经建起了十来个船坞,战船都已经在同时建造。其中最早开建的三艘战船,已经建造了一半。

这些战船的长度都达到了四十米,甲板的宽度都在十五米左右。建造这些战船的图纸,都是根据南京造船厂献上来的宝船图纸建造的。

刘安抚一见到李峰,就是满脸的得意。在他看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造船厂快速地进入正轨,已经实属不易了。

李峰对刘安抚的工作进行了肯定,提了一些问题。

这天晚上,刘安抚在家中设家宴招待李峰。

两人酒过三巡,刘安抚忽然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李峰奇怪地问道:“刘大人何故叹息?”

刘安抚说道:“老夫忽然知道平辽侯为何当初不让我给学生们讲课了,也知道为何将我打发到这天津卫来了!”

李峰诧异地问道:“刘大人何出此言?”

刘安抚苦笑一下,说道:“你小子就别和我打马虎眼了。老夫虽然脸皮厚,但是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哎,以前我也自诩清流一派,每日就忧国忧民,对什么都看不习惯,觉得别人都是在误国殃民。然而,此次李彪一事,老夫算是受了当头棒喝!”李峰一听此言,略微一沉默,对刘安抚说道:“刘大人,莫非有了什么感悟不成?”“感触良多啊!”刘安抚摸着胡子,脸色颇为凝重,叹着气说道。。

第334章 客氏有孕第10章 携手逃命第329章 收拾纨绔第438章 有人送钱第176章 请他们吃大南瓜第17章 冤家路窄第373章 萨尔浒,我们回来了!第438章 有人送钱第107章 御制匾额第205章 铁丝也能燃烧第331章 有人下毒第449章 犯大明者,诛第317章 王恭厂第169章 鞑子围城第275章 朱由校的最新发明第428章 江户之战第346章 热遮拦城第457章 蒂尔伯之战(三)第409章 魏忠贤登基第409章 魏忠贤登基第151章 三光政策第316章 一身冷汗第177章 岳托的心思第159章 火铳难使第312章 皇帝和稀泥第407章 势不可挡第370章 沈阳守卫战第317章 王恭厂第348章 攻占台江湾第125章 你娶了她第162章 郁闷的建奴第407章 势不可挡第191条辽东策略第362章 又见大凌河第25章 新的“发明”第40章 抢先报名第436章 占领东瀛第49章 对联比试第309章 表哥表弟第74章 你争我夺第316章 一身冷汗第322章 连战连捷第274章 夜谈第426章 后膛枪第361章 关家垴第443章 妇女能顶半边天第199章 风雨欲来第332章 敌人还是朋友第279章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322章 连战连捷第61章 沈芳招了第418章 人头落地第20章 我要负责第278章 兵工厂第143章 纵虎归山第383章 国债第47章 他在哪里第369章 攻陷北堡第145章 抵达宁远第429章 和谈条件第322章 连战连捷第181章 建奴夜袭第244章 女子班第168章 宁远会议第18章 神功无敌第71章 一场豪赌第307章 皇帝“被发明”蒸汽机第299章 李鸿章第416章 剿抚并行第80章 三个大佬第61章 沈芳招了第380章 接着搬砖第272章 解密半球实验第241章 这火铳是垃圾第264章 留君不住任君去第110章 杨涟致仕第143章 纵虎归山第83章 你改名吧第345章 整编第24章 无耻之徒第62章 咱一家人第293章 太阳黑子第344章 投降第116章 孔子显圣第79章 李峰被捕第171章 岳托招降第226章 力量比试第334章 客氏有孕第448章 乌拉尔山之战第47章 他在哪里第281章 坏消息第270章 院长官邸第17章 冤家路窄第114章 留声机器第19章 紫衣大汉第87章 似曾相识第378章 萨尔浒之战(四)第435章 建奴投降第12章 月色撩人第75章 太监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