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朱祁钰公开恐怖资产,天下人震惊又

传国玉玺,没人能鉴定是真是假。

只能从玉料、刻字年代、补全痕迹来推断时间,鉴定专家主要依据经验来判断。

所以,朝廷召集天下专家入京,共同商讨传国玉玺的真假。

还采用全程直播的形式,几家报纸全程参与直播,给世界人民都参与其中的感觉。

经过一千多位玉石专家的鉴定,认为传国玉玺就是秦始皇造的那枚,也是李从珂陪葬的那枚。

现在没有证据,证明这枚和宋哲宗、宋高宗那枚是不是一枚,但伯颜毁掉传国玉玺的流言也不攻自破了。

但这七百年时光里,传国玉玺都经历过什么?

已经成为天下热议的话题。

估计献宝人都没想到,老皇帝会用这个办法破局。

他们肯定以为,老皇帝会用玉玺彰显大明的正统性,却万没想到,老皇帝第一个质疑玉玺的真假,还让天下人来鉴定,把他们整不会了。

当然,都被老皇帝的胸襟见识吓到了。

这才是景泰帝,这才是朱祁钰。

转眼进入景泰六十八年的尾声,朱祁钰又病了,此时传国玉玺基本可以确定是真的了。

朱祁钰下了一道圣旨,大意是:传国玉玺区分皇帝二十四宝玺,变成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宝物,大明只颁布一份加盖传国玉玺的圣旨,有且只有一份,未来也不会再颁布。

等于削掉了传国玉玺的正统性。

以后也就没有了,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这个传扬一千五百年的谎言,也被戳破了。

毕竟大元没有传国玉玺,大明也没有传国玉玺,也都当上了皇帝。

这个谎言没必要再拿出来骗人了。

“老四,何必闷闷不乐?一方玉玺而已?”

朱祁钰躺在病床上:“朕说过了,将传国玉玺和一块石头摆在一起,朕指谁是传国玉玺,那么谁就是传国玉玺,哪怕朕指着传国玉玺是石头,它也是石头。”

“其中含义,你还没明白吗?”

“儿臣明白,只是觉得传国玉玺能放大政治意义,您却放弃了,内心觉得惋惜。”朱见漭道。

朱祁钰笑着摇了摇头:“老四,你浅薄了。”

“这传国玉玺到底是怎么回来的,朝廷一无所知。”

“纵然有政治意义,不过是短期利益而已,对朕,对你都没有用的。”

“朕不是初登帝位的毛头小子,伱也当过三十多年皇帝,三年太子了,政治稳定,无需任何东西佐证朕与你的正统性。”

“这天下就在你我父子手里。”

“它的政治意义,都没有朕一道圣旨更大。”

“而且,凡是都有两面性,你看到玉玺的政治意义,难道没看到它的祸国之处吗?”

“汉高祖以为封一块石头成神,就能保汉朝世代江山。”

“可别忘了,孙坚就是因为贪图玉玺,而丢了性命,袁术也因为玉玺擅自称帝而灭亡。”

“这是个害人的东西。”

“若朕继续加持它的政治意义,那么它就成精了。”

“人,不能被物质所操控,不能被一块石头所控制,那是弱者所为。”

“朕与你,皆是强者。”

“朕能操纵这天下的万事万物,你也能,无须一块石头加成,朕的圣旨也不需要一块石头加持,因为朕的话,就是神的谕旨,明白了吗?”

朱见漭当然明白。

如果明朝继续神化这块石头,那么所有野心家都会觊觎这块石头,就如孙坚、袁术、曹丕、石勒、冉闵、李存勖,都被一块石头所迷惑,最终化作一抔黄土。

再神化这块石头,石头就成精了,也就真会应了汉高祖那句话,得它者得天下。

但也意味着,大明江山出现飘摇,反而是天下的灾难。

“神,左右不了人。”

朱祁钰缓缓道:“人定胜天。”

“只要你发展科技,终有一天,人能取代神,成为这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主人。”

朱见漭很想说,那又有何用?人的寿命终究是有限的。

一时成为世界之主,有何意思?

“老四,随着科技发展,终有一天,人能摆脱寿命的控制,人也可能长生。”

“怎么可能?”朱见漭以为他爹要炼丹了,心里跳了一下,他其实是想炼丹的,谁不想长寿啊。

他今年六十岁了,真想再向上天借五百年。

“能的,科技的尽头就是永生。”

朱祁钰看穿了他的心思,缓缓道:“老四,炼丹是骗人的东西,吃了那些化学元素,人还能好?那是巴不得自己活得长,炼丹,越吃死得越快。”

“科技则不一样,只要研究下去,十年一百年五百年,终有一天,能让人拥有无尽的寿元,并且远离疾病。”

“人,还会进行人工二次进化的,再次进化的时候,就可以长生不老了。”

“相信朕。”

朱祁钰太了解这些当权者了。

只要掌握无上权力的人,都会怕死,极致的怕死。

可又不愿意克制欲望,像他这样肯克制欲望的帝王,一个都没有。

那么,就给朱见漭注入一颗发展科技的种子。

不然以朱见漭的性格,极有可能因为投入过多而半途而废,那么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又在哪里?

他需要大明不断发展科技,探索科技的极限。

这几年,他很喜欢看科幻小说。

上行下效,民间诞生了很多科幻小说作家,他最喜欢的看未来世界。

他寿元无多了,却希望大明能继承他的理念,继续走下去,终有一天,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爹,您小说看多了吧?”朱见漭还是不信。

“老四,咱俩打个赌,十年后,科技就会彻底改变现在的一切。”

朱祁钰道:“朕活不了十年了,赌注就是,若科技将现在的世界改变得面目全非,你就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科技。”

“每年,都要从财政收入中,拿出来5%-10%来,发展科技。”

“若朕输了,以后的路朕就不管了,随你去吧,如何?”

他耍了个心眼。

这几年朝廷投入无数金钱进入科技行业中,目前还在投入期,未来十年内,就会进入批量收获期,到时候科技会迅速改变生活。

不用赌,是一定的。

“儿臣愿和父皇打这个赌。”朱见漭相信科技会改变生活,但他不认为会那么快。

又闲聊一会,朱见漭便退出养心殿。

朱祁钰尚在病中,马上就到年关了。

户部和财部正在统计,景泰六十八年的财政收入,并制作财务报表。

这也不算什么新鲜东西了。

景泰六十九年,朝廷会公开官员资产表,进行官员俸禄、财产、户籍全部公开。

进行公开,主要是为了肃贪。

从景泰六十五年,到景泰六十八年,为期三年的肃清,已经落下帷幕。

一共处死所有公职人员在内的,三十九万人,被抓捕的超过127万人。

从景泰六十七年之后,从上到下,开始狠拍苍蝇,荡清基层吏治。

所以,今年会出台很多针对贪污问题的政策。

最重要的,资产公开,一年一报,允许民间举报,逢举报必查,若查实官员贪污,则处罚官员奖励举报者;若查实举报者栽赃,则惩治举报者。

资产公开,不止要公开自己的家产,同族资产必须公开。

倘若有官员为躲避资产公开,而隐匿家族资产,或者假装拆分家族,私下还有联系的,被举报者,举族同罪。

朝廷也在打击家族势力,迫使家族拆分。

随着大明对外征伐,外界环境迫使景泰朝需要大量家族,为朝廷卖命。

而随着大明停止征伐,世界扩张进入尾声,朝廷就不需要这些政治家族了,所以就要拆分这些家族。

消灭世家滋生的土壤,剪灭未来可能出现的世家乱政的可能性。

政务公开,逼迫家族势力公开财产,谁穷谁富,一目了然。

那么下一步,肯定是要调查资产的来源,若是正当生意赚的,肯定没问题,如果有违规操作,那肯定是要查的。

其实,大明都允许官员经商了,只要动动脑子,钱肯定不缺的,这都不用细说,最简单的,提前知道哪里规划,去买房子,资产分分钟过百万。

公开户籍,主要是担心有人卷款私逃。

别以为大明官员就不逃了,景泰朝之前,逃的就非常多,他们主要往倭国跑,有的往朝鲜和安南跑。

景泰朝,跑的更多。

就说这次肃反,就有很多官员逃了。

就算老皇帝下圣旨,能抓回来多少呀?哪怕是藩国皇帝也帮着抓,人家藏起来,改头换面了,去哪抓啊。

所以,全族必须公开户籍,并且每年定期报居住地。

就是防备官员逃窜。

当然了,不能只罚不赏,今年户部决定上调所有官吏的俸禄。

老皇帝带头公开,包括皇企、固定产、存款等等,全部公开。

根据公开数据,老皇帝的存款,有2700吨黄金,15吨珠宝,古董若干,核算成明元,约有1700万亿元。

皇企共1231家,固定资产约26万亿元,总资产约2870万亿元。

固定产就比较少了,约有130万亿元。

所有资产里面,拥有多个巨型石油矿,巨型铁矿、煤矿、铝矿、银矿等等,还有很多家银行,不止是国内的银行,藩国也有很多银行,都是皇企。

皇家资产公开后,全世界哗然。

老皇帝居然这么多钱!

可看到所有皇企收支之后,大家都不吱声了,原来我们日常用的东西都是皇企生产的呀,原来社会福利体系都是皇企承担的啊,原来基础建设投资都是皇企承担的呀……

刚开始看到这个数字,大家都酸了。

可看完收支报表后,顿觉老皇帝的伟大。

皇企,支撑了四十亿人的社会保障补贴,现在领养老金的,住院报的医保,失业给的失业保险,生育险等等,都是皇企在兜底,都是老皇帝掏自己腰包养着天下百姓。

因为,大明最大的三家保险公司,有两家是老皇帝全资公司,一家是与国企的合资公司。

等于说,个人交的社会保障的钱基本都交给了皇企,由皇企进行投资,钱生钱,最终负担全体百姓的社会福利。

当年提出社会保障的时候,主要为了修铁路,修铁路还没钱,就想到了从民间搞钱。

老皇帝就提出保障这条路,用百姓今天的钱修建铁路,等百姓老了、病了,由朝廷掏腰包养着。

朝中反对声音非常大的。

丘濬就算了一笔账,收三十年,就会开始亏本,尤其随着平均寿命增长,三十年后,就全都由朝廷来负担。

朱祁钰却认为,是后面的年轻人在养前面的老年人,只是这笔钱是由朝廷来收的,靠的是朝廷的信誉支撑。

只要有充足的劳动力,社会保障就不会断掉。

再说了,就算亏钱,有铁路养着,是能负担得起亏损这部分的,再算上通胀的部分,其实是不亏的。

当然了,有了充足的保障,也是给全社会的福利,不用只用功利心计算这件事的,这也是他这个皇帝该做的事情。

朱祁钰本意是由国企和皇企共同承担,可朝廷不愿意承担风险。

就变成了皇企单独承接下来社会保障。

后来是朝廷看见有利可图,舔着脸硬要走一半股份。

也就是说,铁路也是皇企投资建设的,用的是社保的钱,等于说,铁路赚的钱会补贴进入社保,再加上通胀和后面劳动力交的社保,起码一百年内,社保不会出问题。

大明是没有低保的。

对于极端困难人群,都是精准扶贫,给他们找工作,动手吃饭,那种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则统一安置在养济院里,给一口饭吃别饿死,仅此而已。

大明的国策,就是鼓励百姓动手创造美好生活,不养懒人不养闲汉不养废人。

而且,大街上不允许出现流浪汉,若有精神疾病的,则送去养济院安置,若是正常人流浪,地方负责给找工作,再犯者,则抓进监牢强制改造。

监牢里也不养闲人,哪怕判三个月,也别想在监狱里躺着,当地的重活、危险性比较大的工作,都交给罪犯。

大明监牢,饭菜不是免费的,靠劳作来换饭,不劳动就没饭吃。

别人不知道的是,大明监牢是盈利单位,利润是自己留一部分,大头上交,由本城官府来支配。

这里面有利可图,地方官府是非常上心的。

近几年,大明收紧了死刑,减少死刑,尽量不牵连家人,但是却加重了刑罚里的罚。

无赖进去也得脱一层皮,能在大明监牢里熬过十年的人,那都是铁人,所以大明最高刑罚只判二十年。

因为没有人在大明监牢里活过十年,从景泰十年开始,近六十年了,最高记录是九年零六个月。

进去三个月,再坏的人都得学好。

大明没有监牢透明这一套,犯人没有人权,在宣判的时候,就直接剥夺了人权,判多久剥夺多久人权。

这是法律规定的,所以进去了,没有人权的人就不是人,都不如一头猪有用。

这几年,民间反应比较大的就是监牢问题,死亡率太高了,有的人就判仨月,出来的是个骨灰盒。

犯人是不允许土葬的,浪费土地。

所以,大明逃犯比较多,犯了罪的不敢进去,要么四处逃,要么四处杀,社会治安方面就相对差一点。

却能让更多好人,不再犯罪。

从监牢出来的人,没有一个再犯罪的,压根就不存在二进宫的可能性,打死他们都不敢。

大明监牢里藏着大恐怖。

所以,大明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流浪汉,没有乞讨者。

只有有胳膊有腿,在大明一定能吃一口饱饭,残疾人政策会照顾,残疾人会有残疾金,定期发放,地方会定期照顾残疾人。

至于为了盈利去乞讨的,警告一次后,再犯者就进监牢,什么时候出来看改造成果,这种没有出来的,都死在里面了。

大明监牢,以改造为目的,让罪犯重新做人。

虽然致死率高,但出来的人,至今没有一个,第二次犯罪的人,一个都没有!

证明大明的监牢系统,狠是狠了点,比较有效。

当然了,悍匪也不少,犯了罪就知道这辈子毁了,基本都会报复社会。

但景泰四十七年,出台了对应政策,所有被大理寺通缉的人,天下所有人有权将他杀死,且能得到一笔丰厚的报酬。

这就诞生了赏金猎人这个行当。

而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被通缉的有没有被冤枉的?肯定有,那些赏金猎人有没有权贵派出来的杀手,肯定有。

但是,法律存在的意义,是保护好人的最后一道底线。

既然是保护好人,法律就会对好人有倾斜,像正当防卫之类的,条例放的就比较宽泛。

所以,这些年,民间对监牢刑罚方面颇有微词,可朝廷却不听取任何意见,一意孤行,且每次修订刑法,都会增加条例,丰富刑法。

大明的法,是非常严厉的,不至于大秦的严酷法律,但也是历朝之最,法律当中还有酷刑。

民间也在呼吁,增设低保,给困难的人一些保障。

有人拿太祖皇帝举例,如果太祖皇帝能吃饱肚子,也就不会造反了。

朝中官员也认为,可以设置低保嘛,这是好政策呀。

朱祁钰却不这样认为,低保是好政策,但到了民间就会变样,而且,这和大明的国策相悖。

所以,低保政策一直没推行。

反而社会保障方面,是老皇帝一力推行的。

现在看,这是真的好政策,老有所依,病有所治,而且,朝廷有一大笔活钱儿,随时可以动用,双方有利。

老皇帝拿来投资铁路,做好基建。

朝廷认为,以后保障基金也往铁路里面投。

那得亏死。

铁路其实是亏损的,必然亏损的。

景泰朝铁路盈利,那是因为占了当年铺设时期的货币和劳动力红利。

简单点说,景泰四十年时,人均工资几百块钱,大明还处于钱荒呢,银币紧张得很,所以朝廷大肆修建铁路,人工成本是非常低的,铁路成本就非常低了。

到了景泰六十八年,再修一条一模一样的铁路,就会发现,成本是当时的三十倍以上!

而且,这些年铁路迅速更新换代,成本也跟着不断提升,现在修一条铁路,是按照公里计价,和当时不可同日而语。

铁路成本也早就收回来了,赚钱是肯定的。

可是,现在修一条铁路,在维持客流量的前提下,起码要三十年能回本,而以现在的技术,铁路线基本五年就要更新换代,最多用二十年,就必须要淘汰了。

等于说未来铁路也不可能盈利的。

至于未来的投资方向,长线投资并不是基建,无论何时,基建只是刺激经济的一种方式而已。

老皇帝的个人资产,惊人的是,占据大明总资产的21%。

这个数字着实可怕。

就是说,四十亿人的大明,老皇帝自己就占据21%。

国企仅占全国资产的7%。

看样子是国企也算厉害,其实不然,国企可没有老皇帝那么多流动资金,而且国家发行货币,主要的黄金储备,老皇帝占大头。

用黄金核算纸片子,本来就是伪命题。

因为纸片子是根据黄金发行的,不,现在是根据石油发行的。 老皇帝有多家巨型石油矿。

理论上来说,他能无限印钱。

而且,现在只是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重工业革命,国企资产会极具膨胀扩张。

等于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只不过是一轮原始积累罢了。

谁原始积累积累的足够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就能获利最大。

就是说,有钱的会在未来发展浪潮中,翻幂次方的赚钱,没钱的会更没钱,贫富差距会极速拉开。

重工业革命,电力、冶金、钢铁,这些可不是有个几个亿能玩得转的项目。

就是说,未来十年,是皇企和国企极具扩张的时代。

未来,根据专家估算,二者的资产,会超过全社会的70%。

可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说明国内经济是一潭死水。

老皇帝的计划中,预计二者相加会控制在40%-50%左右,这样民间才是活水,大明才能源源不断发展。

私企老板看到老皇帝的财务报表,还会发现商机。

做什么赚钱,老皇帝是风向标。

看皇企干什么,他们就跟进做什么,准能赚钱。

同为经商的人,他们佩服老皇帝的经商眼光,这些钱都是老皇帝一分一毫自己赚的。

每一家皇企都能寻根溯源的查到,何时成立的,怎么赚钱的,都有企业历史。

都是靠本事赚的,有什么不敢公开的?

这个时候就会发现老皇帝眼光独到。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他的主要目光就放在重工业上面了。

重工业方面,朝廷是不允许私人资本介入的,除非等到失去战略地位的时候,才会抛售给私企。

而蒸汽革命之前,老皇帝就大面积投资布局了。

现在,国内做起来的大公司里,都有老皇帝的投资,这里面的资产数额就更多了。

也不能只看赚钱的一面,老皇帝赔钱的投资也非常多。

普通人看老皇帝公开的报表,他们也找到了人生意义,进皇企工作。

皇企是招聘制。

不存在什么世袭,爵位都世袭了,商业还搞世袭?

普通人还活不活了。

也没有什么考试,考试有个屁用啊,招聘的是人才,是不是人才,干两个月就知道了。

千万别整什么终身制,那还能有积极性了吗?

大明没有铁饭碗。

国企、皇企和私企一样,全是招聘,能者上庸者下,看的是谁有能力,而不是审核谁祖辈清白,又不是挑选奸细。

明人也没觉得,企业哪里不一样,反正谁都可能被开除。

竞争肯定是非常激烈的。

老皇帝就鼓励竞争,他就让大明疯狂卷。

别说企业了。

官吏也不是铁饭碗啊,基层办事人员,有三种:招聘、恩荫、任免。

任免的主要针对进士。

正常就两种渠道,招聘和恩荫,恩荫一般都是对朝廷有大功的,比如杨廷和的儿子,实在考不中进士,就走恩荫这条路,去基层当个办事员吧。

很显然,走恩荫路子的人很少,这个级别的文官的儿子,很少愿意走这条路,他爹丢不起这个人。

而且,恩荫进入仕途的,这些年很少有被提拔上来的。

核心原因是,恩荫和招聘的,有着学历上的巨大差距。

招聘是有门槛儿的,不是谁都要,想参加考试,得举人以上,才能参加考试,进入招聘流程。

就是说,大明最偏远的农村,一个最底层的干部,也是举人。

这是最低门槛儿,没有例外。

除非你爹厉害,能让你走恩荫这条路,不然,没有举人以下,进入官场。

所以说,恩荫进来的,干不过举人。

举人可是千军万马当中杀出来的,文才肯定是没问题的,治理地方肯定有能力。

也有女举人。

大明第一个女秀才,在景泰十一年就诞生了,第一个女进士在景泰二十年诞生了。

所以,在大明基层,那也是举人起步。

大学生还差得远。

大明进士,是从科长开始干,他就属于走了任免的路子,进入的官场。

举人和进士,进入官场就有巨大的门槛,一个从办事员,一个从地方科长。

而警察部门,又区分于文官,属于军中、勋贵阵营,一般都由转业的有功之士进入警察系统。

这些都不是铁饭碗。

一个基层办事员,有一年试用期,三年考核期,也纳入京察考核范围,每次京察,都会淘汰一部分基层办事员。

对于那些没功绩、没能力的庸才,统统淘汰掉。

而这个淘汰,可不限是什么门路进来的,恩荫进来的,进来想躺平,照样被淘汰。

走门路,想贿赂是不允许的。

大明京察,一年一小察,三年一大察,五年一特大察。

大察期,必须裁撤5%的名额。

所以基层更卷,铁饭碗就吃三年,三年吃不好,就得下去。

这样贿赂是不划算的,贿赂一次干三年,赚三年俸禄,不划算呀。

景泰六十五年的肃清,就抓捕了很多御史、监察史、吏部考功郎中,徇私舞弊,被诛族的高达170人,牵连出来几万人。

特大察,察的范围就扩大了,包括监察史、御史等查官员的人,他们也要被审查。

高官就别说了,能站在奉天殿上的,都是凤毛麟角的人物。

如果他们对阁部任何一个部门的办事官员不满,就会提出来,进行清退程序,这是他们的特权。

但是,那名办事官员若没通过清退程序,那就不予清退,就会驳回,一切看政绩、看能力。

京师的官不好干,地方的大官也不好干。

每年若不能定期交上来规定好的政绩,该干嘛干嘛去,几乎每年,都有高官被罢官。

景泰朝的罢官,就没有了官员养老金。

大明官员养老金制度,是从洪武朝就有的,景泰朝又进一步完善,对于这些高官来说,他们不差这点钱,重点是官员养老金下面的隐形福利。

倘若家里儿子实在不争气,是能走恩荫制度的,让儿子进官场混几年。

以及朝廷会定期问候,死了的话,朝廷会有恩赏,以及会给写墓志铭,等于说给了身后名。

所以,官员养老金是至关重要的。

朝廷每年年初,会根据地方发展,制定下一年的发展目标,每个省的目标都不一样。

而地方官员为了不被罢官,前一年不会为了贪图政绩而多报,都会少报,预留出明年的份额来。

这样细水长流。

老皇帝已经放出风去,景泰七十年,就要向全民公开朝廷目标。

就是说,朝廷给地方规定的目标,全民皆知,让百姓监督,并允许百姓举报。

就是防备地方官员弄虚作假。

景泰朝,弄虚作假罪是大罪,轻则罢官,重则杀头。

如果地方高官承认你没能力,一般都是降职,最严重的才是罢官,但你不能弄虚作假,糊弄中枢。

如果是糊弄中枢,一经发现,没几个是罢官的,多是被杀头了,因为皇帝最恨被人欺骗。

朱祁钰非常注重下面的声音。

他不止眼睛往上看,他要看到真实的地方。

哪怕民间都在骂他,他也要听听骂他什么。

哪怕民间很穷,那就想办法富起来,别弄虚作假,让朝廷认为地方很富,结果民间已经怨声载道了,朝廷还不知道呢。

朱祁钰始终认为,讲真话做真事比什么都重要。

太祖得位之正,压根就不怕流言蜚语。

他朱祁钰自认对得起大明百姓,也不怕下面的人骂他。

只有朱见淇不想听到下面的声音时,才听不到下面的声音,因为朱见淇不想听呀,官员们为了讨好的,就报喜不报忧呗。

朱祁钰就想看到真实的地方。

此时,大明蒸蒸日上,下面的人当然也敢报。

要说弄虚作假真就没有吗?那么肃清,怎么杀了那么多人?

蟑螂老鼠永远都在,谁也不知道隐藏在什么地方。

朱祁钰鼓励竞争,大明就没有铁饭碗。

其实,铁饭碗意味着稳定。

端上铁饭碗,就得听我的,我想怎么揉搓就怎么揉搓,这是规矩。

本质是将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和皇帝是一样的。

朱祁钰压根就不存在这点忧虑,这大明本来就是他个人的私产,在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人,都是他的私产。

压根就不需要创造一批私产出来。

今年,他带头公开资产。

主要担心,等有一天百姓自己发现老皇帝这么多资产的时候,老皇帝在他们心里头的印象,会立刻崩溃。

而他自己说出来,表现得光明磊落。

而且,每一笔钱都算的清清楚楚,都是他赚的,而且赚的这些钱并没有满足于他的私欲,而是用来保障全体国民的。

他是不是就伟大了?

明明他是世界上最富裕的人,他却同时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这逻辑诡异不?

与之配套的,是老皇帝的新年讲话。

他在讲话稿中,告诉天下百姓,朕的钱,就是全体国民的钱,朕的每一分钱,都不会浪费在个人享乐之上,而是用在全体国民的幸福生活之上,用在全体国民的福利保障上,用在全体国民的生活需要上。

等朕死了,包括朕的全部积蓄、朕的皇企等所有产业,都要由全体国民监督,这是朕给大明遗留下的巨额财产,给四十亿国民留下的遗产,而不是给未来皇帝挥霍的本钱。

这不纯属骗人的嘛。

假如说,朱佑梐挥霍了,难道国民还能到朱佑梐面前索要吗?这不纯属说漂亮话嘛。

可天下百姓激动呀。

众所周知,老皇帝的衣食住行,很早就是公开的,他每顿吃多少花多少,天下人都知道。

只能用艰苦朴素来形容老皇帝。

尤其当天下百姓得知老皇帝有这么多钱的时候,再联想他平时的吃穿住用行,简直是圣人在世,肯定会相信他的话呀。

而且,老皇帝是真在做,福利保障的钱都有账,随便查。

本来就是神,公开了全部资产之后,又上神坛。

还有一个因素,老皇帝的固定产确实多,但除了两京紫禁城之外,全都是旅游景点呀,并不是皇帝的私产,只有皇帝一个人住。

宫中珍藏的古董、珠宝,也是拿出来展览的,并非老皇帝自己享受。

再就是皇企提供很多就业机会,皇企开价公道、合同公道、工资奖金发放痛快,这方面都是有口皆碑的。

这些都能佐证,老皇帝的坦荡。

肯定不会骗人的。

他还在讲话中提到:大明的未来,在于吏治清明,上下勠力同心,团结一致,而吏治清明,在于监督。

朕这皇帝,从继位之初,便如履薄冰,不敢荒废一秒钟,不敢浪费一文钱,因为朕的肩膀上,担负着整个大明。

天佑于朕,大明在朕与天下万民共同努力下,有了今日之盛景,朕希望大明盛世延续一百年,五百年,一千年!

而这,就需要全体国民来监督朝廷。

前几年是政务公开,今年开始,则是财务公开、资产公开,大明不止是朕的大明,而是四十亿同胞共有的大明,是朕与尔等共同的大明。

所以,作为大明公民,你们要行使你们的权力,监督朝廷,监督官员,监督政策,监督一切,把大明真正的当成自己的家。

未来,大明朝廷的一切,都会向公众公开,让全体国民,共同监督朝廷,监督皇帝,监督官员,而中枢、地方政府,都要接受监督,接受举报,有报必查,每报必查。

朝廷的财物,则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许人轻慢、滥用、乱用,要做到全民监督,人人监督。

朕的私产,并不属于皇族,而属于四十亿国民,朕是尔等的君父,朕的资产该由朕的全部子女继承,而所有财产的用度,也要进行监督,要做到用在民间,利于民间。

朱祁钰的讲话,涵盖了方方面面,总结了长达三年时间的肃清,对未来官员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政务公开要坚持做下去,自己的私产要如何使用,未来的电气革命中的机遇和挑战,对藩国百姓的爱护和关心等等。

正月初一,整个报纸版面,全是老皇帝讲话。

附带着一张朱祁钰坐在椅子上的照片,照片中的朱祁钰老态龙钟,并无睥睨天下的帝王霸气,就是一个和善的老头。

而他的心里,却永远装着四十亿国民。

老皇帝基本大节日都会发表讲话,但节日多是贺词居多,只有每逢年关,才会发表重要讲话。

这份报纸,是公益的,每家必发,每人必看。

不止要发到大明百姓手里,还要发到全世界人的手中。

每个人都要看。

当然了,这玩意不用学习。

却也释放出强烈的政治信号,老皇帝晚年,要完善监督制度,他不放心吏治。

这吏治任其发展下去,十年就贪腐,二十年严重贪腐,三十年就没法看了。

总不能隔十年就杀一遍吧。

朱祁钰认为,还是缺少防范贪腐的制度,如果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说能杜绝贪腐,能减少贪腐,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可古往今来,并没有这样一套制度。

朱祁钰一直想制定这样一套。

老皇帝带头公开了财产,太子朱见漭也公开了自己的财产。

天下人都低估了朱见漭的小金库。

商国的内帑,可是朱见漭的私产,他回国肯定要带走的,不可能留给朱佑榶。

所以,朱见漭家底儿也非常丰厚。

约有270吨黄金,银币1700吨,珠宝1吨,古董若干,固定产变卖后,得到明元97万亿。

总共资产超过400万亿。

全国百姓又震了一下。

别说他们,连朝臣都没想到,老四这么有钱!

那真不是一般的有钱,如果有藩国皇帝排行榜,老四起码进前三。

朱佑梐却清楚,这钱还分过一次呢,齐王、赵王、鲁王分家的时候,都得到了一笔巨款,不然朱见漭的总资产在600万亿以上。

这也够多的了。

朱见漭就没有他爹那么伟大了,他的钱放进股市里生钱去了,并没有更多的放在社会保障方面。

主要是老皇帝的社会保障也是悖论,不是老皇帝掏钱养着百姓,而是百姓自己交的呀。

可现在整体舆论,好似是老皇帝掏钱养天下人似的。

当然了,朱见漭的财产公开也有好处。

朱见漭这么有钱了,肯定不会觊觎老皇帝留下的家底儿,这些家底儿可是四十亿国民的,你朱见漭别想挥霍掉。

现在全天下百姓都指上了。

老皇帝亲口说的,这些钱要用在他四十亿儿女身上,不允许皇族挥霍。

其实就相当于裸捐。

别人说话会骗人,老皇帝绝对不会的。

在信誉方面,老皇帝还是有口皆碑的。

不过,太子爷和老皇帝一比,高下就立竿见影了。

老皇帝也有钱,钱却用在四十亿国民身上。

太子爷呢,也有钱,可他的钱,却用来生钱,赚自己的钱,很显然心里没有百姓。

所以说,老皇帝禅让给他,绝对是最错误的决定。

只要老皇帝在一天,日子就会好过一天。

这是天下人公认的道理。

朱见漭却受到了伤害。

大家都是公开财务,凭啥我就被人踩着呀?咋的,就老皇帝是好人,我这个太子爷就是坏蛋喽?

朱见漭是真生气。

倒是朱祁钰忍俊不禁,同样一句话,得看你怎么说,好听点说你就是圣人,说得不好你就是大奸大恶之徒,其实是一样的话。

第33章 朕杀不死朱祁镇,还戳不死你?(求收第268章 景泰九年的大明,把安南王变成傻子第292章 景泰九年大总结,君臣无时不在斗(第155章 大旱之后大雨,泡烂的京师!第238章 景泰九年第一场朝会,布局东南诸国第163章 满都鲁诈死?是示敌以弱?还是天佑第226章 歪打正着,把舌头咬断了,原来死是第200章 复盘土木堡,这叫打仗?干脆抹脖子第201章 漠北王额头上写着傻叉两个字!第203章 查清账目,清洗户部,大罚后要封赏第413章 引水 填海 加高三大工程,气温升高第362章 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第76章 预料之中,行刺銮驾!开杀吧,皇帝!第258章 天降三龙,杀哪个?留哪个?皇太后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会体系,信用大明,朱祁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于此,打不了一场国战第458章 帝尸永镇山河,成化来了第163章 满都鲁诈死?是示敌以弱?还是天佑第320章 必须将汉化推行下去,瘦马案余波第364章 纵横捭阖,吞下意大利,变成大楚帝第410章 崇国淮国代国随国鄂国篇:非洲风云第142章 钱王妃流产,朱祁镇的手段!第162章 贵妃,跪好了!479又没了第122章 宁愿让天下百姓饿死,也要给你家造第14章 请皇太后站到高处,朕要和叛军谈判(第310章 盐商争着抢着阉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102章 胡濙,你来决定,朱轸是死是活!要第176章 朕没儿子,就要带着大明去死!士绅第247章 龙抬头运动会,真假银案!第404章 蜀国楚国荆国篇:佛国和撤皇帝制的第364章 纵横捭阖,吞下意大利,变成大楚帝第433章 景泰六十八年,禅让,历史造假第342章 大明最严女子保护法,为大明女权保第56章 大开杀戒!清洗尚食局!先把这筹谋戕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鲜第一弹!大炮打蚊子第171章 杀鸡儆猴,杀张家,吓孙家,钓出大第26章 襄王!闭嘴!你连朱高煦都不如!(三第221章 用烛台帮漠北王修理睫毛!第448章 盘点景泰朝,文臣武将排名(下)第14章 请皇太后站到高处,朕要和叛军谈判(第93章 京畿大清洗!数三声,杀一人,杀出个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189章 朱祁钰发疯,血洗京师!第356章 景泰二十五年,老臣凋零,是天罚吗第234章 陛下谈判谈得很好,但下次别谈了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爱的读者朋友们!第287章 朝鲜版夺门之变,献朝鲜于陛下!第245章 来,伺候本官出恭!尹辉,快请坐,第254章 金忠出匣,分大族,析其产,逼缴认第25章 来人,把这个乱臣贼子剐了!(求收藏第25章 来人,把这个乱臣贼子剐了!(求收藏第71章 俞士悦,朕给你做狗的机会,别不珍惜第155章 大旱之后大雨,泡烂的京师!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诳语?啪!把你的字给摘第94章 撒欢儿地抢,放肆地杀!快让老子在血第209章 皇太后,乖,当狗才会有富贵!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351章 画王八和外交论,武力征服到外交斡第151章 大明皇帝,很难活过四十岁!第407章 废太子,稳定朝局,缓解危机第141章 啪!废物!你朱祁镇就是个废物!第269章 边镛,大明见闻录第480章 终章:未来,无限绚烂(大结局下)第400章 夏国篇:试图摆脱大明桎梏的大夏第88章 流民如虎,僧道是马蜂窝,恶人还需恶第203章 查清账目,清洗户部,大罚后要封赏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挝一指之地,剑指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难!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揽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179章 谈氏怀孕!朕要开创景泰盛世!第164章第191章 衮衮诸公,一帮蠢物!魑魅魍魉,全第103章 捧杀,助陛下成为太祖皇帝!第400章 夏国篇:试图摆脱大明桎梏的大夏第280章 诡异的倭寇犯边!外族死多少,朕不第378章 明风不倒,明祚不灭,祭祀 节日 传第438章 欧洲爆梗王,爹呀,求求您不要禅让第242章 朱大阴阳师祁钰:朕喷死你们这帮废第208章 强吞秃巴思部,那个令世界闻风丧胆第154章 驿递系统暴雷,朕直接抽死你,实在第260章 用佛道儒解释四龙临朝,欲收回解释第134章 捡起来,呈上来,朕拿金印砸死你!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叶,大明的第128章 先别说话,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第362章 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第270章 黄鳝,像条尾巴一样!(吃饭勿看)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第258章 天降三龙,杀哪个?留哪个?皇太后第398章 郕国吴国篇:与死神共舞,毒物纵横第86章 杨信战败,瓦剌汹汹!迫不及待,收拢第61章 戏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后一枚铜第150章 朕想听到,湖广熟天下足!第42章 陛下乃纯孝之君(求收藏!)第395章 谷国徐国鄫国篇:龙生九子第395章 谷国徐国鄫国篇:龙生九子第188章 大明变冷,疆域南推!朕被缺粮搞怕第32章 于谦,该不该杀?(求收藏!求追读!第90章 尔等就是一帮那(煞)啥(笔)!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