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治国三,开海!

“废除徭役?”

朱元璋明显神色一顿,目光暗淡的看着赵晨道。

“我个人拙见,朝廷既是公权力,也有个信任问题,民间百姓对朝廷信任,而这个信任,是有保质期的,一旦保质期过了。”

“朝廷还要按照以往的制度,耗费民力,必然会导致百姓不堪重负,看不见活下去的希望,从而流民遍地,揭竿而起。”

“废除徭役制度,改为雇佣,很有必要,朝廷可以出钱,其他的一切不管,做各种各样的大工程。”

“百姓为民,却只是农民,实际上的百姓,乃是百业,织衣纺布,养殖鸡鸭,小商小贩,修修补补,乃至山上的树枝柴火供应,这些的从业者,都是百姓。”

“如果朝廷废除徭役,改为雇佣制度,百姓农忙时,在家中忙着农活,农闲时,朝廷工程不断,百姓可以务工。”

“也能贴补家用,而如今没有大型器械,若是陛下真的要把都城迁往关中之地,首先要打通的就是与云南的联系。”

“都城在应天,水路虽然驳杂,但云南和京师还算紧密联系,倘若都城到了关中,水路便只能弃之不用,而改为陆路交通,崇山峻岭,工程永远不会断绝。”

“百姓虽然活的会很累,但他们也有奔头,对生活有足够的期盼。”

“倘若陛下不改徭役政策,都城迁往西安后,想要打通陆路和云南的联系,必然要召集民夫数十万人。”

“历时十数年,乃至数十年,才能打通路上联系,如此的话,过度消耗民力,让百姓不堪重负,看不见生存下去的希望,只会加剧朝廷和百姓,走向对立面的速度!”

赵晨倒是没有危言耸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天然就是这般,平衡很难,可打破平衡却很容易,一旦打破平衡,结果可想而知。

云南与关中,崇山峻岭阻隔,除非朱元璋会放心沐家,可即便朱元璋放心自己的干儿子,那朱标也放心自己的义兄,到了三代人呢?五代人呢?

还会那么放心吗?

而沐家,天高皇帝远,崇山峻岭阻碍,他们又会不会起不该有的心思,封锁深山,自立为王?

都城在北平的话,水路还可用,从云南境内入河道,飘飘洒洒的来到应天,转头北上,进入运河。

整个大明境内,大江大河,南北走向的根本没有,运河还是人工修建的,天然形成的根本不存在。

而西安那条线的运河,早就荒废多少年了。

“你这可真是给朕提了两个治国之策啊,让朕来做选择,好啊,好啊!”

朱元璋双手背在身后,他放弃了继续去看奏疏,因为他感觉,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赵晨说的很简单,但做起来,绝对不会那么简单,废除徭役,只要一道圣旨,但改为雇佣制,朝廷要每年花出去多少钱?

而另一条,改商税,直接对半增长的商税,又要面临多少阻碍。

朱标似乎看出了老爹的心思,犹豫片刻,看着赵晨道:“你刚才说的商税,只说了十五税一和七税一,那三税一是什么?”

“三税一针对海外贸易,所有出海的商品,除朝廷禁令的物品外,一律按照三税一的标准执行。”

“海外的商品进入大明,一律按照二税一的标准执行。”

赵晨要做的很简单,在政策层面,给大明建立一个顺差贸易的壁垒,本身海外的东西进入大明,就不是很受欢迎,如果再苛以重税,那就更没有什么销路了。

可大明的商品,在海外那是紧俏货,元廷的市舶司,已经荒废五十年了,也就是说,中原的物品,已经五十年没有前往其他地区了。

无论他们把商品送到那里,即便是三税一,大明的商人也有的赚。

“陛下,其实我的三条治国策,还有一条没说,就是……开海。”

赵晨顿了顿,他也不知道,自己说这话,会不会被老朱送去诏狱,开海,朱元璋的禁令是片帆不得入海。

这条禁令已经执行了十多年了。

多少人提议让朱元璋开海,都被朱元璋给捏死了。

眉目上挑,背着手的朱元璋转头看向赵晨道;“开海要做什么?大明现在什么东西都没有,一旦贸然开海,商人们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必然会把物品集中,销往海外。”

“如此一来,大明境内的所有商品都会涨价,物品严重匮乏,物资外流严重。”

“刚刚有点恢复的民生,又要被打入深渊!”

朱元璋对那些商人的脾性太了解了,他们为了钱,为了利润,真的是没什么不敢做的。

“其实……这三条策略,只有前两条是需要尽早安排的,开海的事情,陛下退位之前安排就好。”

吞了吞口水,他能感觉到,朱元璋一听到开海,气血上涌,怒气升腾。

而开海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有许多需要朝廷去做的,海军,水师!

“你给朕算一算,倘若每年招募三十万民壮,时刻修桥铺路,朝廷需要支出多少钱!”

朱元璋绞尽脑汁,他本就是小农思想,即便如今做了天下最大的地主,也改变不了。

废除徭役制度的好处,显而易见,诚如赵晨所说的,那是开历史先河,收天下民心啊。

“这种事情,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且也不能以人数作为基础,还要看地区,金陵招募一个年壮,一个月要二十文钱吧,如果有些技艺的,至少要三十文钱起步。”

“但如果在其他地方,未必要这么多钱,而且,朝廷修桥铺路,也不是朝廷自己来做。”

赵晨躬身作揖道,这账根本就不是算出来的,各地民情不同,价格也会有许多差异。

单单给个人数,鬼也算不出来啊!

“不是朝廷自己来做,那是谁来做?你来做?”

朱元璋瞥了一眼,目光凝视着。

“那也当然不能是我来做了,朝廷只管把任务分派下去,分派给布政使,布政使再分派给知府,知府分派给县令,县令作为基层,去做这件事。”

“所有郡县,同时动工,一个郡县修一块地,等到最后,朝廷只需将其连接起来,足矣。”

“而一旦出现贪腐的事情,或是公款私用,工程不达标。朝廷直接问责布政使,问责知府。”

“权力压到最低,布政使顶着朝廷的压力,知府顶着布政使的压力,县令要顶着布政使和知府的压力,再派各地御史监察,由锦衣卫前往验收。”

“作为挑毛病专家的锦衣卫,验收的过程中,只管挑毛病,不好的加强,好的加勉,差的直接抓人!”

第二十六章:威逼利诱!第一百零八章:徐家有蚕?第二百四十二章:养废了的朱允熥第二百五十五章:去南京解释!第三十九章:活埋第一百九十九章:开刀!第一百八十三章:返京!周王三问!第一百四十六章:万寿节(八)第四章:把坑填了!第二百一十七章:徐小姐请回吧!第七十一章:当街遇刺第九十二章:做尼姑?第一百六十二章:大祸临头?第二百五十二章:祖孙三代,腹黑遗传第二百三十五章:老朋友陈琦第七十八章:苦命的太子爷第五十章:被胖揍的徐四公子!第七十五章:金钟罩,铁布衫?第二百五十九章:请公主开门!第二百四十章:风紧撤乎第二百五十四章:告状信第一百九十五章:现在想起了我了?第二百一十七章:徐小姐请回吧!第九十九章:留宿国公府!第八十二章:不睡觉会死人的!第五十九章:朱标到访第一百三十章:乌龙事件?第二百零六章:收揽第二章:天花?痢疾?第九十九章:留宿国公府!第一百七十三章:暗流涌动。第三十二章:细盐,细盐,又是细盐!第十二章:妖孽的能耐?第一百一十九章:武英殿(终)第一百九十章:常州城的杨村第一百七十六章:丧心病狂的地方官第一百三十三章:张天师究竟说了啥?第一百七十三章:暗流涌动。第四十六章:徐增寿有颗财迷心!第一百八十九章:人本就是孤独的。第一百一十七章:武英殿(一)第二百二十三章:用魔法打败魔法第三十九章:活埋第十一章:灾星?第二百四十六章:皇城方位第十八章:树倒猢狲散第一百五十四章:下轿!第八十七章:艰苦的任务,只会画饼的太子。第一百三十九章:万寿节(一)第一百六十五章:阴魂不散。第二百一十八章:新年奉茶第三十八章:改变不了就加入?第一百六十一章:八百里峻岭第八十四章:秦王回京?第九十九章:留宿国公府!第七十九章:林妙楠重伤第一百三十七章:白莲教的生存之道!第一百五十二章:不睡觉真的会死人!第二百二十一章:不见棺材不掉泪。第六十章:野心第一百七十五章:思想境界的升华。第三十八章:改变不了就加入?第一百七十三章:暗流涌动。第九十三章:四不像,麒麟!第一百零二章:颖国公府的地皮?第一百四十八章:新郎官坐花轿?第七十五章:金钟罩,铁布衫?第九十五章:奇人?第七十三章:苏醒?复仇?第五十五章:新的线索,新的危机!第一百零二章:颖国公府的地皮?第二十九章:布行被封!第五十四章:不知来路的兽皮第三十三章:秦王宫中骂秦王第二百零九章:驸马都尉的大驾第八十一章:拒绝,义女?第一章:与鸡同堂?第六十九章:指认小舞第一百零九章:不给进门!第一百七十二章:灭门惨案?第一百九十一章:一出二十归第二百四十章:风紧撤乎第二百二十五章:塞外苦寒第三十二章:细盐,细盐,又是细盐!第二百二十一章:不见棺材不掉泪。第二百二十六章:上元节第二百二十二章:下井第一百六十七章:县令钱施第一百六十一章:八百里峻岭第一百四十章:万寿节(二)第一百七十六章:丧心病狂的地方官第二百五十章:贵圈关系真乱第一百八十一章:周王大驾第一百章:糊涂的蓝玉第一百五十二章:不睡觉真的会死人!第一百三十五章:祝寿献礼?第一百零八章:徐家有蚕?第一百六十八章:查就要查个彻底。第二十六章:威逼利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