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

增添一个教育部门就能让黎民百姓生活富足吗?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纵然你学富五车,没事干还不是一分钱都赚不到。

接下来,朱慈炅又继续道:”要使百姓生活富足,光学习还不够,还要有让他们赚钱的途径,学到了本领还必须有发挥的地方,所以,必须把商业发展起来,必须大明的商户培养起来,这样黎民百姓才会有更多赚钱的机会。“

这个问题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在场所有人都满脸凝重,怎么发展商业,怎么培养商户,这个还真是个大难题,在座众人没一个敢接话的。

朱慈炅也知道,这个时候,要找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很难,至少在场的这些人里面就很难找出来,可能恩师徐光启有这个能力,但是,徐光启都已经这么大年纪了,他怎么敢再去劳烦他老人家呢。

他心目中的人选是孙承宗的长子孙铨,孙承宗去世以后孙铨继承了镇国公的爵位,但是,他并没有任何要求,老老实实呆在关宁的镇国公府,什么事都没管,这样忠厚老实的人不用,实在是有点可惜了。

孙铨身为镇国公,威望肯定是够了,再加上他又有进士功名,而且孙家还掌管着大明皇家机械工业集团,经商的经验也很丰富,让他来掌管商业发展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朱慈炅并没有直接将孙铨摆出来,而是满怀期望的道:”接下来朕准备成立一个商业部,专管商业发展和大明商户的培养,众位爱卿有自告奋勇,担此重担的吗?“

这话同样没人敢接,话说大明历来都是重农抑商的,虽说大明这几年来商业发展的很迅猛,但是,除了户部,其他官员很少去关注,士农工商,商业本就是最低贱的行业,在座的可都是朝廷大员,谁会去关注啊!

户部尚书程国祥可是早就说要把商业这块划分出去了,他自然也不会接口,所以,整个会场一片寂静,没有一个人敢接这个重担。

朱慈炅早就猜到了这个结果,他假装为难的问道:”大家都对这个差事不感兴趣吗?“

回答他的自然是沉默,到此也商议的差不多了,一次组建两个等同六部的衙门也够多的了,再多就会影响朝廷运转了。

朱慈炅直接拍板道:”那好,商业部尚书的人选朕再考虑一下,今天就商议到这里吧,后续增添的部门下次再商议,大家都回去忙吧,幼玄你留一下。“

众人闻言,连忙起身告退,只留下黄道周晕乎乎的坐在那里,激动不已。

正二品的尚书或许还不能让他激动至此,但是,教育部的职能却正中他心坎,挂个詹事府詹事的头衔去管理启蒙教育,技能教育、科举教学和汉学推广的确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现在好了,直接就是一部尚书,名正言顺,很多事情办起来都方便多了。

朱慈炅之所以把他留下来,主要还是想提点他一下注重技能教育,大明现在的人口都超过两亿了,官员撑死也就十多万,要普惠大众,主要还是靠技能教育,如果还是只注重科举,那简直就是误人子弟了。

两亿多人,需要教育的最少有五千万,如果全往科举这个独木桥上挤,九成九的人都会被挤的掉下去,那推广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

待众人都告退了,朱慈炅直接问道:”幼玄,对新组建的教育部有什么设想吗?“

黄道周这会儿还晕乎着呢,他只能顺着朱慈炅的思路道:”微臣准备组建四个清吏司,分管启蒙、技能、科举和汉学推广。“

朱慈炅闻言,点头道:”恩,不错,那么你准备将重点放在哪里呢?“

这个还用问吗,黄道周毫不犹豫的道:”自然是科举。“

果然是这样,朱慈炅并没有生气,而是继续问道:”那你准备培养多少人参加科举呢?“

黄道周大概估算了一下,含糊的道:”最少也要培养上千万考生吧。“

朱慈炅继续问道:”那大明现在总共有多少官员你知道吗?“

黄道周闻言一愣,具体数目他还真不清楚,他只能猜测道:”大概有十多万吧。“

朱慈炅点头道:”恩,那剩下的九百多万考生你准备让他们干什么呢,直接考科举考到老考到死吗?“

这个问题黄道周还真没考虑过,他闻言不由思索起来,渐渐的,他脸色变的越来越难看,就算再扩大科举规模,能考取功名的绝对不会超过百万,那剩下的九百多万人岂不是就吊死在科举这颗树上了,那可是九百多万人啊,不想不知道,一想还真吓一跳。

朱慈炅见他的表情,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淳淳教导道:”重视科举并没有错,毕竟整个大明都要靠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来管理,但是,大明的官员就这么多,培养再多的人去考科举,职位也不会增加,所以,朕觉得,培育一百万优异的考生就够了,剩下的,还是要教他们实用的技能,这样他们才能发家致富。“

黄道周心里这个挣扎啊,在他原本的思想里面,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其他的那都是不务正业!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亲身体会,他也知道,官员毕竟只占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人还是要靠别的事情去讨生活,总不能为了科举而让九百万学子荒废一生吧。

他在脑海里挣扎了半天,最后终于面对实际道:”多谢皇上教导,微臣明白了,以后还是要以技能教育为主。“

朱慈炅欣慰的点头道:”恩,以后要以蒙学教育为基础,选拔合适的人才,培养起来参加科举考试,其他人就只能让他们学技能了。“

黄道周并不是一个蠢人,要说智商,他自然是不低的,属于一点就透的那种,他直接建议道:”皇上,那是不是在各州府都建立学校?“

朱慈炅摇头道:”不,不光是在州府,各县都要建立学校,而且不能只建一所,也不能只集中在县城,要根据人口分布分散开来。“

黄道周闻言,大惊道:”皇上,那岂不是需要很多很多钱?“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何况大明现在并不穷,朱慈炅慷慨的道:”需要多少钱,你仔细核算一下,拟个奏折上来,朕给你批!“

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药实验,事故不断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脚大汗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开发新策略(下)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问题第十四卷 第五十二章 苏禄海战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筹,列强败走(上)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战车测试急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战略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筑铁路,贯穿美洲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战成名惊列强(上)第八卷 第四章 宝岛东番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兰上钩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军凯旋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扩大同盟第三卷 第十五章 两位公子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见洋使谈军火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筹划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艰难的思考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顿吏治第十三章 神迹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桥修路两不误第十卷 第六章 论技术徒弟胜师傅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娄东二张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势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二章 系统任务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战成名惊列强(上)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获取土地,礼尚往来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临果阿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厂造机械第六卷 第一章 辽东之殇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临战场树立典范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晋商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对阵第十七卷 第四章 开发西伯利亚第十卷 第十二章 亲王欧陆载誉归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争第五卷 第一章 震惊洋人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龙颜大怒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举再临迎盛事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热气球定位(下)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军攻击更可怕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请和谈,妄图拖延(下)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强棋子不好当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惊世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万大军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踪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七章 气氛诡异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劝降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达后人第七卷 第十四章 远征军团第十八卷 第三十五章 特种作战初登场(下)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踪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场闹剧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乱世来临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状元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钢铁巨兽,无敌战舰(中)第十八卷 第七十章 协助盟友之墨西哥城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质量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战斗将打响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营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东南两线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举排名定前程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临战场树立典范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产业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狈逃窜第三卷 第三章 商号开张第四十章 一战成名惊列强(中)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十四卷 第九章 财富惊人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战遵化下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卫扩编之两百都司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启海盗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开战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势紧张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热气球定位(下)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经纬度坐标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坏和谈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惊慌失措调兵马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点亮长安街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二卷 第四章 发威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钢铁巨兽,无敌战舰(下)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轮船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欢而散,全面开战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临果阿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务百姓第六卷 第十一章 军火生意第三卷 第七章 粮食问题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训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