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战争红利

李定国这时候跑去营救永历去了,张强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反应过来,等他脑袋里面的各种关系缠绕逐渐理清楚的时候,才缓缓的说道:“对于我们来说,正好,可以放心的打何腾蛟了,不用担心什么了,文安之和那帮大顺的旧将都在四山州,他们手再长也管不到我们,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伤害,这个情况可真是及时啊。”

“去给萧飞传令,尽快搞定何腾蛟,要不投降,要不就被灭掉,给何腾蛟带个消息,先礼后兵。”

“是,大都督。”亲卫传令去了。

张强感到轻松了,起码对手永历大明不会和自己作对了,不可能和南明国联手了,这样自己要对付的就是一个实力不济的南明国了,他们不会翻起什么大浪花,至少不能和自己兵戎相见,他们都是华夏军教出来的,知道华夏军的厉害。

至于一些小手段,肯定有,问题是华夏军会怕他们吗?

不可能的。

李定国啊,你走的真是时候,张强就怕李定国带兵来和华夏军死磕,那个家伙至少是明末少有的战神级别的战将,清军很多将领都折在他手里,要不是他实力较弱,要不是永历扶不上墙,李定国可能带领大明复国,这点要是具体推演起来还真是有那么一点可能的。

不过实在是几个大明朝廷都是扶不上墙,不能帮他多少,他又是躲在云南州那么偏僻远离中原,远离财富和远离资源的地方,不仅是穷山恶水,还是人口匮乏的省份,哪能应付得了吴三桂这样有清军源源不断的输送各种物资的大奸雄,最后不得不逼的远走缅甸,后代成为哪里的汉人华裔。

而吴三桂凭着上国的优势,逼着白莽交出了永历,然后用弓弦勒死了永历,结束了汉人最后一个抵抗的国君,汉人朝廷。

而汉人则开始了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被洗脑,被统治,被压迫的时代,直到近代历史翻开新的篇章。

华夏军的各方都安排妥当了,张强也带轻松了一些,带着人手在湖广州游历起来,去了各个地方,总体来说,经过这一个月来的战斗,湖广州基本上已经安定了下来。

唐殿风很有一种雷厉风行的办事效率,不到半个月上任的时间,就将湖广州梳理的井井有条,各种官员随着金华中枢的相继配置到位,湖广州的大明,南明,还是何腾蛟的私人派遣的官员,或者清廷任命的官员,一律被拿下。

华夏军配备的官员上位,按照华夏军的规制,开始改造各地的官府,梳理人事关系,提拔一批,打倒一批;很快已经恢复到战乱前的安定状态。

民情部派遣的官员和情报人员迅速的深入田间地头,官府,商埠,进行明察暗访,很快揪出了一批民愤极大的地主和豪绅,官员,抄家,抓捕,下牢。

很快张强就知道了这次抄家,下牢所收获的资财有多少了。

不算那些物资,光银两就达到了一千万两,令华夏军在湖广州的财政一下充盈起来,抛去前期为湖广州的战斗付出的军费二百万两,后期派遣民兵和官员付出的费用一百万两,消耗物资,弹药,以及伤员,百姓安置用去的三百万两银子,华夏军获得了四百万两盈余。

这些都是华夏元折合过来的银两数目,这意味着,华夏军将在湖广州的投入全部收回,还赚了四百万两,同时这四百万两银子将作为湖广州的财政留在湖广州,不用上交,等于华夏军不用在湖广州承担前期建设的费用,少用了四百万两,极大的缓解了华夏军的财政。

华夏军虽说占领了大明东南,西南一小半地盘,等于是把大明原先最富庶的地盘占领了,所获得的资财肯定要多,而由于张强开发出了各种赚钱的方法,比如贩卖军火,把各地的商品集中起来由华夏军发卖,赚取了巨额利润,充盈了华夏军的国库,可华夏军开支也巨大啊。

首先,华夏军养着庞大的军队,军费开支就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原先一个浙江州,华夏军三个府的军费开支是三百万两,后来扩大到了五个府的地盘,占据了福建州的两个府,军费开支达到了五百万两,加上后来又养了水师,水师规模小的时候不过上百条船,十来万两的开支。

可张强对郑采用兵,军费开支就达到了百万两,还好,获得了千万两的物资和银两,缓解了财政窘境,还赚了一笔,之后,又开始大修境内的道路,疏通河道,使用的虽然是俘虏和囚犯,可一些工具,以及监管军队的开支还是需要的,后来又开始造船,扩大水师,同郑洪奎打战,同荷兰人好葡萄牙人打战,军队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

军费开支从五百涨到了八百万,财政开支从一千五百万涨到了三千万。

彼时,除了核心地区三个府的税收和打仗缴获,只能靠贩卖军火,从郑成功和西班牙人哪里获得一些收入,其他的地方还需要补贴,后来浙江州全面收复,多了十几府的收入,但也是入不敷出,新打下的地方收的税收还不如补贴他们的多。

之后拿下福建州把拿下的地盘给了南明隆武,缓解了不断扩大地盘带来的财政补贴的巨大支出,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终于使得收支面前平衡了。

可后来又有了同清军的战斗,南明几乎被清军打的灭国,不得不出兵,军队再次扩大,开支又大了,一次战斗之后,南明复国,张强还是不敢接受那些地盘,等彻底打败了清军,歼灭敌人六十万兵力,获得了不少缴获,同时把南明这个付不起的阿斗撵到了广东州,稳定了局势,才慢慢发展了起来,财政收入剧增。

这是因为没有多少大的战事了,商路通了,而张强又大规模的贩卖缴获清军和南明国的物资,获得了南明国地盘上各府,各县的府库收入,才缓解了财政压力。

如今华夏军地盘上人口已经达到了五千万,这是合并了湖广州,江西州,福建州,安徽州一半,苏州州一半,广东州一半所带来的地盘收益,人口收益以后达到的效果。

华夏军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一亿五千万华夏元的收入,可以很轻松的照顾那些新占领的地盘了。

不过能不补贴就不补贴,给华夏军留多一些备用的资金,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才是真的。

老百姓已经在华夏军的领地内过了两年没有战争的年代了,现在很多老百姓已经开始接受华夏军的统治了,随着教育的逐渐扩大,穷人的家的孩子接受华夏军免费教学的时间延长,很多中年人也开始上免费的夜校了。

他们也开始识字了,华夏军地盘老百姓对于华夏军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现在清军和大明要想和华夏军玩争夺民心的把戏已经不够看了。

一个是华夏军边界管理极为严厉,除了商人,军队,一般人很难出入边界。

另外一个是华夏军绝对不会手软,对说清军好的,抓住就坐牢,和家人连坐,说大明好的,一律取消福利,不能去上免费的学校,不能进入官府任职,去商家,也会工资减半,并且随时得去官府备案,检查,若有不轨之心,马上抓捕,下狱。

再就是华夏军的地盘上不能看到清朝的那种头型,哪怕是锅盖头,还是小辫头,都当清军细作抓捕,这次不是下狱,是送俘虏营,服役。

同时奖励那些举报的人,举报有奖,奖励华夏元一百元。

在华夏军领地内,看不到银两流通,只能看到华夏元流通,使得他们慢慢接受华夏军的统治,习惯这种统治。

人是环境动物,你给他什么环境,他就会逐渐适应什么环境,不适应环境的都饿死了。

有高压,还是有大棒加萝卜,百姓怎么会还念其他人的好处呢?

随着战争的继续,华夏军逐渐减少核心地区的军队,让百姓忘记战争,核心地区除了主力驻守部队,一些军事禁区,民兵都已经外调了,守备部队成为主流,守备部队也逐渐减少,职责也转变为警察的职责了。

目前野战旅大部分已经调集到了安徽州和苏州华夏军占领的地盘上了,民兵也向几个重要的同其他势力接壤的边境地区转移,内陆已经很难看到民兵了。

只有山中关键地区,关隘还有一些民兵和守备部队驻守,防止敌人细作的渗透和破坏。

福建州除了沿海其他的地方已经没有了民兵和作战部队了,当然,一些地方,比如惩戒营驻地,还是有的,哪里可是事情的多发地段,不得不安排一些民兵和守备部队,甚至有野战旅,近卫旅的一些小部队驻守。

为了给领地内的百姓腾出工作机会,核心地区和一些已经归化的地区,都没有了俘虏营和惩戒营了,俘虏和苦役,重犯们逐渐转移到了新占领地区,建设那些地区的道路和城池,疏通河道,挖煤,挖矿,他们不拿工资,而百姓去的核心地区的那些矿产,山林,是要付工资的,通过劳动获得自己生活物资,赚取自己的财富,是华夏军提倡的。

又过了半个月,萧飞和古月笙哪里战争不断,华夏军同时和反正军,起义军,何腾蛟的明军,李过的忠贞营作战,还要一边建设占领地区的州县,救济百姓,抓捕反对者,可以说消息不断,事情不断。

可湖广州已经逐渐摆脱了战争的阴影,百姓回归家园,民兵部队也建立起来了,村卫队也建立起来了,守备部队逐渐配备到位,官员已经掌握了湖广州全境的权利,正在推行占领区政策。

从后方调集的俘虏和苦役陆续到位,有十万苦役进入了湖广州,开山铺路,修葺城池,在边境挖掘防御工事,筑城,主要是面对还是战乱不休的云贵州,为了防止敌人从哪个方向攻入,唐殿风在哪里安排了一个野战旅,野战旅是由后方守备团加上民兵部队,加上从近卫旅一旅抽调的骨干士兵和军将新建的第二十五野战旅。

从其他地方抽调的民兵部队被打散编入野战旅,或者编入湖广州新建立起来的民兵部队,甚至把一些前期作战受伤的野战旅伤员放到了村卫队级别,去掌握部队,支援地方建设。

由于海上的战斗基本没有了,所以张强又从水师抽调了一些原先编入的野战旅和民兵骨干,甚至是一支三千人的完整的陆战队来,新组建了第二十六野战旅,驻扎在湖广州同广西州接壤的边境地区,看管南明国。

两支新组建的野战旅,加上湖广州同湖北州边境的第二十四野战旅,三支部队,加上近卫一旅,保证了湖广州的安全,同时看管了三个方向的敌人,可以湖广州的安全有了保证。

不久,近卫第三旅来到了长沙府,张强带着近卫一旅进入了湖北州武汉府,同古月笙会和,他的近卫一旅由于连番抽调人手,已经不是满编的了,考虑到近卫第三旅有兄弟单位,用不到那么多兵马,张强从近卫第三旅抽调了原先从近卫一旅抽调的人手,加上一些新培养的精锐,让近卫一旅满编,并且达到了一万六千兵马。

此时近卫一旅实际上已经不能叫旅了,叫师更为妥帖一些。

很快张强就下了命令,让近卫一旅提升编制和番号,改口叫近卫一师了。

编制两个旅,原先的近卫一旅编制为六千五百兵马,近卫二旅编制为六千五百兵马,同时把炮兵旅独立出来,编制为近卫炮兵一旅,兵力为一千人,骑兵为近卫骑兵一旅一千人,同时还有张强直辖的两个骑兵营,亲卫营,斥候营。

原先的近卫二旅改为近卫三旅,原先的近卫三旅改为近卫四旅。但编制和兵马不变,仍然为一万一千兵力。

一边行进,一边改编队伍,抽调兵马,补充近卫一师,同时补充近卫四旅,也就是原先的近卫三旅,抽调兵马当然是从各个野战旅抽调了。

野战旅抽调是从前往后,从一旅开始,到十旅,这些先前编制的,有着各种作战经验,并且接受了战场考验的部队。

至于野战旅被抽调的人手,从后面的十一旅到二十旅补充。

这些旅抽调的人手从核心地区的守备部队补充。

经过半个月的调整,补充,行军,到达武汉府一个星期以后近卫一师成型,战斗力提升,装备提升。

因为战争,华夏军越打越强,敌人越打越弱,也只有华夏军才能获得这种战争红利。

第六百七十七章 回归原位第一百四十章 郑彩末日6第六百六十二章 求和?2第五百零八章 苦不堪言李定国第二百一十七章 赤嵌城归属谈判第二百零七章 让我们试试第二百四十二章 让世界乱起来,朱大典的友好第八百八十四章 挑拨和借口2第五百零四章 动手第四百六十一章 会鳌拜13第七百四十三章 惨烈的四国岛登陆战第三百七十八章 华夏军的情况第三百六十二章 金银币问题第八百四十五章 大兵压境凤凰镇第四百三十二章 南明烽火13-败逃第五百五十八章 接收郑成功的遗产第七百三十九章 四国岛的厄运2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明国妥协第三百八十一章 削他个葡萄牙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绝不投降第一百四十八章 葡萄牙人问题2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定国华夏的以色列第二百六十章 退路第八十二章 气势第七百六十八章 新式战舰第三百八十五章 了解情况第八百七十四章 将日本变成我们的东瀛州4第七百二十二章 冯铨来访第八十章 急转直下第七百六十七章 执政委员会出炉第五百七十五章 死里逃生第一百三十四章 兵工厂4第七百零九章 进步第二百九十九章 调整部署应对来敌第二百九十三章 厮杀正酣2第八百二十一章 洪家长子的陨落第一百一十六章 城门阻截第四百八十三章 敌人来了第八百九十三章 清军的反击3第九十九章 交换第五百四十二章 我的部队也来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解职第六百零五章 夜太黑,停战第九十四章 追杀第四百零三章 排枪对决3第五百六十二章 给商人们解套第三百零一章 风沙满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军饷3第四百二十七章 南明烽火8第三百二十五章 惊闻噩耗第七百八十二章 衰败的日本人第五百九十九章 时间就是生命第八百四十三章 声东击西之计1第七百四十七章 再添一把火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市民们的反应第五章 上城墙,形势严峻第七百一十一章 洪承畴死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南明烽火4第三百六十章 鲁国天生残疾第五百五十七章 去澳洲还是去南洋第四百一十五章 朱大典的筹谋2第五十章 狡猾的贺锦第一百零九章 互相算计第三百七十章 推荐人才第六百二十九章 战争应该这么打第六百五十二章 出人意料的顽抗第四十六章 围歼蔺养成部第二十章 再挫敌军第三百七十七章 敌人啊,你能弱一些吗?第一百一十七章 火绳枪的对决第十七章 金华豪强尤海波第三百零一章 风沙满城第2371章 交替第一百七十三章 伏击6第二章 奇怪的朱大典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们自立吧第六百六十八章 经营这个王国第二百四十五章 让世界乱起来,新的军队调整第八百二十七章 关于郑克爽的安排第三百四十四章 忽悠郑成功第七百七十二章 奴隶贸易第七十二章 改革军制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明烽火10第二百零三章 宝岛我来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王今日不早朝第五百八十章 处置文安之第一百九十六章 追凶5第三百零七章 固若金汤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市民们的反应第七百七十三章 我要干什么?第八百七十三章 将日本变成咱们的东瀛州3第八百四十四章 声东击西之计2第一百七十三章 伏击6第八百六十二章 四面合围沿岸府第三百九十二章 密谋1第一百一十九章 见君奏对第七百二十八章 人口平衡第五百六十九章 南明的窘境第五百八十一章 精神控制改造文安之第五百零八章 苦不堪言李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