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先打吴三桂

打了吴三桂,那么其他云贵的清军和南明军以及那些参与深山老林,荒无人烟的军阀,土司们将没有屏障,没有助力,到时候,即便是民兵配合守备营,加上俘虏兵就能在若干年以后将这些残匪剿灭,而实际上这里就是华夏军的地盘了。

穷山恶水,这里不同于广西州,不同于湖广州,也不同于福建州,江西州,这里的山民更加野蛮,更加不开花,据内阁评价,即便使用华夏军以前的办法,也得好几年才能让那些不开花之人,古代称之为撩人的野蛮人臣服。

低级认证并不需要你识字或者读过书,只要你在行业里面能弄个拿出手的东西,并且获得官府认可就行。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这些考试都集中在行业翘楚上,农活能说出个头头道道,并且在别人的辅助下记录下来,自己还能看懂一些,你就能获得二级的资格认证了。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

杨阳阳,华夏义军曾经的卫指挥使,随着华夏义军改变为华夏军,杨阳阳逐渐的厌倦了打战的生活,成为一华夏军总督府的一名文吏。

但由于先前底子太薄,随着越来越多的能力比他高的人进入侍从室,进入华夏军文官队伍,杨阳阳的地位越来越尴尬。

周粥担任首相以后,杨阳阳借机找了个日子去找他,周粥考虑了一下,然后调他去新光复的福建州福州府担任了一个县的县吏。

以后华夏军文官和武将经过历次变迁,他从县吏升为主薄,然后调往其他地方担任了新兵营教官文吏,知县,从小县知县上升为正科级的中县知县,副处级的大县知县,乘机不说斐然,然也是基本过得去,刚好达到升级标准。

虽然他的成绩平平,可谁敢和他较真,他曾经跟随张强南征北战,还镇守过东阳镇,江浦县城,龙阳岛,如果没有从军队退役,现在至少是一名总兵级的甲级野战旅旅长了。

杨阳阳,古月笙,萧飞,金麒等人曾经是第二批张强的心腹战将,是张强训练出来的战兵,虽然张强很忙,但下面这些人都很照顾杨阳阳,所以别看杨阳阳官位不高,还是在崇尚武力的华夏军里面担任一个并不受人重视的文官知县,可没有人敢和他作对或者欺负他。

他手下的很多战将已经不是守备团的参将团长,就是守备营的守备营长,要不就是亲卫营里面的小队长一类的,再不济退伍的将官也出任了民兵大队的副大队长,管理着万人大队。

也许在官位和显赫方面他无法和同期的其他战友相比,可在当官方面,在人脉方面,他已经走在了那些官位高过他的兄弟战友们前面,就在不久前,他的岳父,一名早期被招募近侍从室的举人出任安徽州监察部监察厅厅长,用明朝的话来说,就是一州的按察司按察使,专门巡视该州的官员风纪,贪腐,替天子监察百官的。

在他的岳父和他自己的努力下,杨阳阳担任了安徽州已经解放很多年的半个州这边华夏军占领地盘内一个府的民情部巡查使,按照官位排位来论,他就是这个州的第四把手,知府,相当于地级市市长,一把手,布政使,兵备道,三个人下来就是他了。

也是不知道张强那么忙,怎么知道他在这里,于是钦点他主持这里的县咨询局的成立,他翻来覆去,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这个县咨询局怎么弄?

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清,甚至是前面历朝历代都没有先例啊。

他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实权的,有的实权只是民情部的实权,而在政务和军务上是没有发言权的,他今天出席这个会议也是因为他是第四把手,来走个过场而已。

虽然他是文官系统的,但他从文官跳到了民情部这和文官系统就有区别了,而且是差不多天然敌对,因为民情部有一部分工作就是配合监察部调查官员,所以他在这个岗位上不受人待见,但偏偏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这个会议的主体,设立县咨询局,却是由民情部牵头的,他成了县咨询局的所有局长们的头头。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闪闪烁烁,在乡间小路行走,不时走上已经铺就石子,并且在石子上面浇灌了一层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大清朝廷,顺治皇帝年轻英俊,背着手,听着洪承畴分析从华夏军哪里传来的关于县咨询局的消息,对于这种类似御史台的弹劾,议论,参与地方政务,监督官员和社会舆论的事情,不由的点头大赞,“汉人的脑子就是够灵活,要不得他们统治这片中原大地千年之久,屡次兴起,洪卿,要是你,能想出这样的主意来吗?还有我大清是否可以仿效,以同华夏军一争长短?”

第二百九十九章 调整部署应对来敌第一百八十五章 四方动乱洋鬼子终究气短2第七百四十五章 卖船卖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伏击1第八百五十六章 豌豆鸟的初战1第七百三十一章 三王子的请求第七百零八章 东南亚的小动作第四十章 获利颇丰第一百六十章 铁模筑炮法1第三百六十九章 囚禁朱大典第六章 第一次杀人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的战斗情况2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战3二百八十九章 部门官员配备第四百四十九章 会鳌拜1八十七章 工匠弗朗西斯第七百六十二章 琐事烦神3第二百六十章 退路第三百八十五章 了解情况第六百九十章 尘埃落定2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明烽火17-逆转1第九十九章 交换第三百八十一章 削他个葡萄牙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奠定胜局第七百五十六章 澳洲危急3第八百九十章 血肉磨坊3第三十七章 野战2第八百零二章 叛军来袭第一百零七章 阴谋第五百零七章 不过一堆废品而已第一百一十四章 再战第四百七十一章 新变局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明烽火16-准备反击第五百三十五章 依然是那么混乱第二百九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七百七十一章 琉球王国出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转机第八百五十八章 比清军还要顽强的高句丽兵第七百九十四章 逐渐被削弱的华夏水师舰队第四百零七章 招募名人李光地第一百七十五章 伏击8第三百五十九章 满洲风起第六百一十一章 绝地反击第六百零一章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王之意四百二十二章 南明烽火3第七百三十三章 伪新鲁府政权第四百九十一章 投靠第三百六十一章 警告第五百九十六章 两百骑兵显威第一百六十二章 铁模筑炮法3第三百一十三章 追击华夏军第九十六章 最后一刻第八百七十八章 失控的琉球王国第九十五章 败象呈露第四百九十五章 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第一百一十七章 火绳枪的对决第八百二十九章 好消息就是好消息1第八百零七章 愚蠢的舰队总兵第七百五十八章 极难的选择第七百三十三章 伪新鲁府政权第三百八十一章 削他个葡萄牙人第四百二十章 南明烽火1第一百零七章 阴谋第六百零二章 无奈的进攻第三百一十七章 互相算计第四百六十三章 会鳌拜15第五百一十章 张煌言的旅行第三百二十四章 异心第七百四十六章 登陆战打成壕堑战第一百九十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绝不投降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工厂2第2377章 更迭的臣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让世界乱起来,接近第六百六十章 东南亚忧心的事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火绳枪的对决第八百四十四章 声东击西之计2第六百八十七章 捉拿第一百三十八章 郑彩末日4第五百八十三章 八个名人了第七百八十五章 新船定型生产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洋危机2第三百二十九章 盘点得失第五十七章 信任和忠心第七百二十八章 人口平衡第六百五十八章 兵强马壮第一百九十九章 追凶8第五十五章 决议偷袭第七百二十八章 人口平衡第六十六章 暴风雨之后第十三章 难以适应身份的朱大典第三百二十章 围歼2-屠戮第四百七十二章 战争红利第六百一十二章 亲自赶赴前线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肉磨坊2第八百一十五章 专业和业余?第三章 我有一个任务交给你做第五百五十八章 接收郑成功的遗产第六百零八章 原来田斌叛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