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办公地点分家

效果就是使得华夏军更加效率。

之后各个调动职位的官员赴任,朱大典出去接了南明降将和降官回来,因为腾出不少职位安排,所以大部分降官都接受了新的职位,并没有因为他们投降就闲置了,这极大的安定了这部分降官和降将的心,尤其是朱聿健很是感慨。

虽然以皇帝之尊屈居一个副首相职位在他们看来是很委屈,但在适应了一段时间以后,朱聿健还是担任了这个职位,周粥很是会来事,将以前的金华府县衙给了他居住,县衙的条件比起一般的居所当然要好,更加适合朱聿健居住。

这时候很多华夏军百姓和官员,士兵,武将其实都已经搬出了城池,在外面购买了华夏军新建的住房,去哪里居住了,让出来很多以前金华府富人的宅邸,宅院给那些南明来的官员和武将居住。

当然这不是白让的,官员们得掏出真金白银来购买,华夏元也行,这帮官员在南明国贪了不少,这次贪污的很大一部分钱财都进了华夏军口袋。

不过也不是华夏军就贪南明国那点金银,而是如今华夏军无论百姓和官员都接受了新思维,加上人口的增长,很多人往郊区迁移买房子。

有些人不想去郊区,就在城里买房子,华夏军盖的房子一般都是那种三层的古式琉璃瓦飞檐的房子,一套房子一家住也行,但如今没有那种大富贵人,一般都是三家住,一家三层,一家二层,一家底层,买了那层住那层,很多房子都是官府盖的,为了缓解越来越多的涌入中枢的人口压力。

当然这些人都是富贵人家,原先就有家底,后来从小商人变成中型商人,或者在华夏军里面担任一些官职,华夏军的官不准贪污,但给的俸禄还是很多的,有的官员的俸禄普通百姓就是一辈子也赚不来,小商人也得掂量一下,十来二十年经营才能赚到。

华夏军的官很金贵的。

住了县衙的朱聿健一家算是显贵之家了,这是华夏军对他曾经是一国之君待遇,但以后他的发展却要靠他努力了,否则能不能维持住这种显贵之家还是个问题,华夏军是得靠能力当官的,不是名气,而且华夏军的官员调动频繁,哪怕今天是中枢阁老,明天就可能是一县知县,哪里需要往哪里派,不过中枢阁老华夏军总是在用段时间之后让其返回中枢,继续担任阁老,不过就不是原来的职位了。

内阁的各个尚书其实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天阶就是吏部,户部,国防部,这是最高的职位,之后是地阶,兵部和刑部,礼部,外交部,人阶就是工部,学政部,工商部,农业部,这些实际关乎民生的部门,以及特级的惩戒营,民情部,监察部,军情部,守备军部,总督府衙门。

以朱聿健皇帝的名声,怎么也不能跌下副首相这个职位去,所以他就要多操劳,当然如今是个虚职,他不管什么事情,但时间长了,恐怕他也不会无动于衷的,肯定要负责一些事情的。

实际上副首相是要负责几个方面的工作协调的,比如米淳原先就负责中枢金华府府城的民生,守备司令部,亲卫营的各个将领亲卫的分配,吏部,户部,同时协调国防部,可以说大权在握,后来朱大典加入进来,杜歌退出,朱大典就负责吏部,户部,协调国防部,米淳负责其余各部的协调和管理,之后米淳去了江西州,实际上,等于是周粥和朱大典调了一下,周粥负责米淳早先负责的工作,朱大典负责米淳后来负责的工作。

如今米淳没有被撤掉,但只是偶尔负责工作,主要在江西州的巡抚工作上,因此所有工作就是周粥和朱大典来处理。

以后将有朱聿健,朱大典,米淳三个副首相,协助周粥处理工作,这工作就得分工。

在见过朱聿健之后,张强和周粥讨论了一番,暂时不给朱聿健分配工作,他可以在各部走动学习,等熟悉了以后,先分配他操持农业部,礼部两个部门,毕竟这两个部门历朝历代皇帝都很重视,他也接触的多,华夏军虽然改变了很多东西,但本质上无法超越这个时代,所以对于这些身为皇帝的朱聿健肯定是熟悉的不能熟悉了,只要稍微熟悉,就能上手。

户部和吏部还是周粥直接负责,米淳负责兵部,惩戒营两个部门,毕竟他还在外面也能少分配一些工作,朱大典则负责剩下全部部门,周粥协助他,总揽全局,至于张强,他仍然负责归他管理的外交,国防,监察,民情,军情五部。

接下来就是新建内阁办公衙门的事情了。

上次内阁会议上提出了,张强也认为不好,总督府改为大都督府,比总督府高一级,所有的行政部门都搬出去,先找房子办公,等内阁衙门办起来再说,原先的总督府内留下张强管理的五部办公,加上本身大都督府的一些部门,比如给张强管理资产的内务府,管理亲卫营近卫处,等等其他一些小部门。

这样的话,内阁就和张强这个大都督分家了。

这次谈话以后,各部开始行动起来,几天以后,大家就分开了,在没有自己的专门的办公地点的时候,找了临时的地点。

兵部直接搬到了城外的东阳镇驻守大营,那是中枢卫戍部队的驻地,也符合兵部职责定义。

内阁搬到了原先的府衙办公,和中枢府城知县,金华府知府,三方共用一座宅子。

华夏军越来越正规,完善,从办公地点到组织完善程度,到规章制度,到各部门建设,在无数次征战以后,十几年以后,华夏军终于像一个正规的官府了。

如今有了善于官府建设的南明国一帮人,这种建设和完善速度就很快了,在保留大明原先的一些制度,同时任用南明国官员填补华夏军官员空缺之后,华夏军变成了一个南明国的改善的华夏军。

本来就和华夏军互相学习和完善的南明国很好的补充了华夏军的文官队伍的不足,使得华夏军的政体运行效率大大增加,因为有张强后世人的经验,还有系统的帮助,使得华夏军比起原先的大明来更加先进,更加有活力,同时南明国的加入,使得华夏军的正统合法性正式受到了百姓的认可。

第2377章 更迭的臣子第五百二十七章 处理公务第五百四十六章 报应不爽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成栋的缅甸之战第三百七十七章 敌人啊,你能弱一些吗?第七百一十二章 后鲁国时代第三百八十三章 驿道之便第八百一十章 西班牙舰队出现第八百七十八章 失控的琉球王国第一百四十九章 文武联席会议第一百一十六章 城门阻截第六百二十章 行,我也支持你第六百三十四章 撤退吧第四百六十章 会鳌拜12第一百九十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六百一十六章 兵力之殇第十四章 定计第六百八十六章 阴谋败露第六百九十七章 鲁国同日本的战争第三百二十三章 防线被突破第二百七十八章 攻防3 (求订阅,求收藏,求打赏。)第六百七十六章 是该结束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突然打击第五百五十七章 去澳洲还是去南洋第四百四十九章 会鳌拜1第八百四十八章 我们的民兵也能打第八百四十四章 声东击西之计2第八百八十一章 坐在火山口上的洪天炮第五百七十二章 办公地点分家第五百五十章 一种外交游戏而已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工厂3第六章 第一次杀人第八百九十三章 清军的反击3第七百八十三章 海上遭遇战第十八章 暗算鞑子第三百零六章 两军遭遇第六百九十八章 打你没有商量第三百三十二章 吃一堑长一智第二百零九章 让你们眼馋第四百零八章 完全清除第七百二十八章 人口平衡第六百章 三明治战场第八百八十章 山西州是被炮灰打下来的第三百七十三章 潜移默化第一百一十五章 向包围圈挺进第一百三十八章 郑彩末日4第六十九章 大明乱局第六百零四章 崩溃第二百二十四章 买卖成本第五百八十章 处置文安之第二百二十七章 领地局势第八百六十章 混蛋逻辑第五百六十六章 同大金国开战第八百二十七章 关于郑克爽的安排第三百五十四章 两军实力对比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明烽火16-准备反击第七百九十三章 西班牙总督离任想象无解第五百四十九章 军人的天职就是战争第四百六十八章 会鳌拜20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明烽火12—战鹰七百六十六章 钢铁换人才第六百七十二章 金声的反击第八百零九章 发现第五舰队被俘船只第四百零五章 狙击战术第八百三十七章 编制有些不合理第三百九十二章 密谋1第二百七十四章 偷人(求订阅,求打赏,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二章 投靠第2371章 交替第六百一十五章 完成合围计划第三十八章 生擒刘良佐第四百六十九章 会鳌拜21第七百七十八章 二王子起义1第七百一十五章 华夏王国的应对第六十一章 敌人不上当第二百四十三章 让世界乱起来,真正的收服第二百三十四章 让世界乱起来,诓兵出城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受阻2-学习第八百七十七章 就留下北海道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工厂1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军的火器第六百六十章 东南亚忧心的事情第七百三十二章 继续当你的王子吧第五百零八章 苦不堪言李定国第一百八十一章 重用万思安第十章 杀将三百六十七章 晋商细作2三百八十四章 香山收复第四百五十二章 会鳌拜4第七百二十一章 粮食产量和人口第七百四十五章 卖船卖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事调整第一百零八章 接近目标第六百五十三章 这些不是汉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对手变得厉害了七百六十六章 钢铁换人才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洋危机2第五百二十一章 惩戒营视察第二百二十一章 支出大于收入1二百八十九章 部门官员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