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难民

刚进十月,草原上第一场雪飘落下来。

大同虽然还没有下雪,可温度已经降了下来,路上的行人各个都穿的厚实。

“哥,这里就是灵丘了吧。”说话的是一名脸上脏兮兮的汉子,身上穿着一件破烂的单衣。

边上还有一名汉子,手里拄着一根木棍,抬头看着眼前铺了煤灰的官道,抿了抿干裂的嘴唇,说道:“三弟,你看这里是不是灵丘?多好的地,还有那种大水车。”

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一片农田附近,远处的河边上,可以看到两辆水车在立在那里。

“俺看前面就有个村子,咱们过去问问,顺便看看能不能要口吃的。”被喊做三弟的汉子抬手指了指前面。

就在他们前方二里多地的地方,村子里炊烟袅袅。

“大凤,再坚持一会儿,等到了灵丘,咱们就有活路了。”手里拄着木棍的汉子对身后的妇人说。

那妇人双手各搂着两个孩子,孩子七八岁的模样,吸溜着鼻涕。

除了他们一家子之外,周围还有近百人,全都是拖家带口,但最多的还是年轻力壮的汉子和妇人。

“走吧!先去前面的村子。”手里拄着木棍的汉子抬起木棍往前一指,迈动脚步往前走去。

他的三弟和妇人各抱起一个孩子,跟在后面。

周围的其他人也都一起往前走去。

走了大约一刻多钟,这些人出现在存在的一头。

咣!咣!咣!

村子里面突然响起了铜锣声。

这一路上,他们这些人对铜锣声听的太多了,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在一个村子里听到这种铜锣声。

他们从陕甘一带逃难过来,一路上沿路乞讨,有时候不等靠近村子,就会响起这种预警的铜锣声或者其他预警的声音。

“三弟,咱们停下来吧,一会儿存在里就应该出来人了。”手里拄着木棍的汉子说道。

被他喊做三弟的汉子放下怀里的孩子,陪着自己大哥站在村口外面。

村子里动静越来越多,街里开始有人影晃动。

时间不长,几十号手里拿个粪叉,木棍等各种兵器的汉子出现在村口,一脸警惕的盯着突然出现在村头的难民。

村子里的人群中走出来一位年纪看上去比其他人都大的老者,站在人群前,面对着眼前的这些难民,开口说道:“你们都是从西边过来的吧?”

手里拄着木棍的汉子往前走了两步,朝面前年长的那名老者鞠了一躬,这才说道:“俺们家里遭了灾,屋毁了,田也毁了,没得办法,只能出来,听人说大同富裕,像俺们这样的难民逃难过来能有活路,俺打听一下,这里是不是灵丘?”

“这里是广灵,去灵丘的话,沿着你们来的这条路,往前再走三十多里。”老者用手指了一下这些难民经过的那条官道。

手里拄着木棍的那汉子扭头看了一眼老者所指的那条路,收回目光后,再次朝面前的老者行礼,道:“多谢老乡了,俺听人说像俺们这样逃难来的,到了灵丘就能吃上饱饭,这事是不是真事?”

“对,是真事,已经有不少从你们家乡逃难过来的百姓去了灵丘,那边有虎字旗的人会管你们,不会让你们挨饿。”老者点了点头。

手里拄着木棍的汉子心中松了一口气,紧绷的脸上多了几分舒缓。

“哥,看来那人没骗咱们,在了灵丘就再也不用受冻挨饿了。”站在他边上的汉子兴奋的喊道。

周围还有许多的难民,也都听到了这话。

不少人脸色都不在像之前那般沉重,不少妇人开始小声的抽泣。

从陕甘到大同这一路上,死了不知多少人,就连他们这百十来人的队伍,也不是最初从家中出发的队伍,而是半路上碰到一起结伴而行。

这一路上他们与不少人结伴一起走,可路上死的死,散的散,逃的逃,最后只剩下他们这百十来人活着到了这里。

手里拄着棍子的汉子客气的问道:“俺能问一下,这个虎字旗是什么?朝廷的官吗?”

“虎字旗是灵丘的一家商号,他们东主是大同的大官,管着一座城。”老者解释道。

手里拄着棍子的汉子恍然大悟,道:“原来是县老爷。”

他的想法里,能够管一座城的都是县老爷,和他们那个县城的县老爷一样大的官。

老者也不太清楚虎字旗的东主是多大的官,只知道是大官,管着一座城,他和眼前这个汉子一样,觉得虎字旗的东主最起码也是一位县太爷。

“俺能不能求老乡你们点事情?”手里拄着木棍的那汉子脸上不好意思的对面前的老者说。

不过,他脸上沾满了泥土,哪怕不好意思,从脸上也看不出来什么。

老者说道:“你们这一路走过来也不容易,有什么事情尽管说,能帮肯定会帮你们。”

“俺先谢谢了。”手里拄着木棍的汉子弯腰鞠了一躬,直起腰后,继续说道,“俺们这些人走了一天的路,能不能让俺们在这里休息一晚,俺保证,俺们只呆一宿,明天就走。”

近乎发誓一样对老者保证。

老者摆了摆手,说道:“放心,我能理解,你们这里有老人有孩子,今天肯定是赶不到灵丘了,就住在这里吧,不过先说清楚了,只能住在村子外边,不能进村子里面。”

“俺在这里谢谢老乡了。”手里拄着棍子的那汉子放下棍子,跪在了地上,同时回头对身边和身后的人说道,“三弟,大凤,还有两个娃,快磕头。”

“使不得,使不得。”老者连连摆手。

不过,他们还是磕了三个头才停下。

被喊三弟的汉子把手里拄着木棍的汉子从地上搀扶起来。

老者回转过身,对身边村子里的人说道:“狗剩,傻三,你们两个带上几个人,把大锅架在村头,给这些老乡熬些粥。”

人群中站出两个汉子,把手里的木棍交到旁人手中,然后朝村子里面跑去。

老者又对另外的几个人喊道:“还有你们几个,快去把棉被和草席都拿来,还有那些木棍,多找几个人抬到村口。”

随着老人的吩咐,又有一些村子的后生跑向村子里。

第六百四十六章 失落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大战开始前的紧张第二千六百三十九章 八旗兵来援第二千三百零九章 以短击长第二千七百五十一章 周延儒和温体仁的自救第二千五百三十一章 对二个副手的不满第二千三百一十二章 奴骑的末路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人才培养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汗位之争上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援兵第四百五十三章 东林智囊第七百九十章 让北虏退兵的策略第四百零三章 范永斗去草原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首战告捷第二千四百零二章 留在黄庄的阿敏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耳目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 王嘉胤之死第六百六十三章 整肃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龙骑兵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活命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决战第二百五十一章 张三叉的办法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第一百八十四章 来自副总兵的针对第二千七百七十五章 南都建都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犀利的船炮第九百零二章 夺家产第二千七百五十九章 大明末代皇帝第二千四百四十六章 据城而守第二千七百七十五章 南都建都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记恨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 刺杀第二千一百二十四章 粮商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 对付谁第二千五百三十一章 对二个副手的不满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巡抚和总兵的谋划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升官发财第二千九百二十四章第二千四百六十一章 孔氏的危机第二千九百三十三章 内斗不止的大明第六百三十三章 锦衣卫来查徐通死因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韩爌的态度第九百七十四章 劝说第二千六百零三章 被忘记的山东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说服第二千四百五十三章 放人离开第二千四百一十章 战事开启第二千一百八十七章 不进小宋集的条件第二千九百九十五章 大太监杨国瑞的犹豫第五百九十三章 汪公公第三百三十九章 伏击第二千四百四十八章 炮临城下第三千零二十七章第一千九百三十章第二千九百四十二章 送入朝会的血诏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铁山第七百九十一章 请战第二千五百四十四章 额弼纶想要带兵攻打金州城第七百二十七章 盯上虎字旗的财富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拦截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第六十章 虎头寨的财富第二十章 接管后营第二千九百八十章 魏国公相邀勋爵议和谈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县衙质问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公告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招揽第六百四十一章 离开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对罗刹人的态度第二千九百七十七章第二千三百二十一章 发动群众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粮草被劫,雪上加霜第二千二百六十九章 一旁看戏的明堡守军第二千四百八十五章 围攻县衙第一百四十五章 推进商会计划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大军出现第九百一十三章 再劝第八百七十六章 招安第二千八百六十六章 恼怒的济尔哈朗第二千四百九十五章 求上门第一千九百六十章第两千零四十章 十宗罪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真假消息第二千零六十七章 求兵失利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永宁城包围被解第五百零六章 范记车队被劫是你们做的?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臣门如市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说服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总督府来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分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讲武堂第三十六章 追剿流匪第二千一百三十三章 城中使者第二千八百零五章 上门质问第六百七十五章 炮声第二千三百三十三章 石河驿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闹饷第五百七十六章 诛袁逵第二千七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