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顾秉谦看出来了,魏忠贤把自己找来,必定有事情,而且事情可能还不小。

“喝呀!”魏忠贤示意顾秉谦喝茶。

顾秉谦只好端起一旁的茶水,放在鼻下闻了闻,笑道:“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茶。”

说完,他放在嘴边小口抿了一口。

“顾阁老若喜欢,出宫的时候,咱们让人送去一些。”魏忠贤笑着说。

顾秉谦放下手中的茶水,看向魏忠贤,再次问道:“公公若有事情但说无妨。”

“好,那咱家也就不藏着掖着了。”魏忠贤一撩下摆,翘起左腿搭在了右腿上面,同时说道,“咱家想要让兵部左侍郎高登之去辽东。”

听到这话的顾秉谦迟疑了一下,试探的问道:“公公的意思是让高侍郎去任辽东巡抚?”

“顾阁老莫非以为咱家糊涂不成?兵部左侍郎去辽东任巡抚,就算咱家没意见,高侍郎自己也不会愿意。”魏忠贤语气淡淡的说。

不是去做巡抚,那就是去做辽东经略。

顾秉谦眉头紧皱,道:“辽东经略孙稚绳一直做得不错,突然换掉,怕是没有什么理由吧!”

“理由还不好找,辽东那么多阉赞事,随随便便找出一个就能让孙稚绳丢官归乡。”魏忠贤冷笑一声。

顾秉谦犹豫着说道:“奴贼的威胁还在,若是突然调离了孙稚绳,本官担心会出乱子,万一奴贼做出点什么,很可能威胁到关宁的安危。”

“孙稚绳在辽东毫无建树,依咱家看,他这个辽东经略根本就不称职,不然怎会弄一个锦州大捷来哄骗朝廷,至于出现什么乱子就更不可能了,只要笼络好辽东的那些将门,出不了多大事情。”魏忠贤说道。

顾秉谦感觉到魏忠贤是铁了心的要把孙承宗从辽东经略的位子上弄走。

“怎么?顾阁老不愿意?”魏忠贤眼睛微微一眯,旋即又道,“顾阁老若不愿意出手也没关系,咱家一样能让孙稚绳离开辽东。”

眼见魏忠贤开始不满,顾秉谦急忙解释道:“本官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在想高侍郎是否是辽东经略的合适人选,毕竟辽东的事情重大,不容有失。”

“放心,咱家说他合适,那就一定合适,回头等他上任后,以后少不得要来与你这位内阁首辅打交道。”见顾秉谦没有反对,魏忠贤脸色稍霁。

顾秉谦说道:“只要公公能让孙稚绳从辽东经略的位子上下来,本官便举荐高侍郎接手辽东经略的位子。”

“有顾阁老这话,咱家就放心了。”魏忠贤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

商谈完正是,又随便聊了几句,顾秉谦便以宫中为由,主动提出离开。

得到自己想要结果的魏忠贤也没有阻拦,安排等候在外面的小太监送走顾秉谦。

从房间一出来,顾秉谦一言不发的跟在小太监一路往文渊阁走去。

心却不停的盘算着。

他知道,魏忠贤不可能那么好心把高登之送去辽东做经略,除了不喜孙承宗外,另外一个原因是为了辽饷。

每年朝廷花费大量辽饷在辽东身上,这些饷银自然不可能全部用在辽事上,多半都被辽东的将军瓜分,而辽东的文官自然也少不了要分润,朝中的一些重臣和户部官员,都少不了自己那一份。

高登之去了辽东任经略,以后辽饷上面,自然也少不了魏忠贤那一份。

当然,他作为首辅,因为要举荐高登之去辽东做经略,魏忠贤已经答应会留给他一分好处。

坐回到文渊阁自己的签押房里,顾秉谦端起中书舍人为自己沏好的热茶。

心中明白,就算他不支持高登之去任辽东经略,以魏忠贤的能力,很大可能也会操作成功。

所以,他不打算为了这么一点小事与魏忠贤闹生分,决定在高登之的事情上出一点力,至于孙承宗的事情上他不准备插手,由魏忠贤自己去解决。

十月中旬。

孙承宗因为柳河之败被牵连,与蓟辽总督喻安性一同被言官弹劾,同时被朝廷罢免,兵部左侍郎高第顺利接手辽东经略的位子。

而辽东经略的换人,对辽东将门的影响并不大。

不管是谁任这个辽东经略,都要依仗这些将门来保证辽东的安稳。

虎字旗在辽东安插了不少暗谍,第一时间把消息传回大同。

最近一直神出鬼没的杨远,突然来到了大同镇城中总镇署。

“进去通禀一声,就说杨远有要事禀报。”杨远对守在门外的守卫说道。

这时候,就听到签押房内刘恒的声音传了出来,“是杨远来了吗?直接进来吧!不用通禀了。”

守卫为杨远掀开签押房门前的棉布帘子。

杨远迈步走了进去。

“先去烤烤火,前不久草原上刚下了一场大雪,今年冬天来的比以往都早。”刘恒对进屋的杨远说。

签押房内,早已升起了炉子,上面放了一个茶壶,壶嘴往外喷吐着热气。

杨远走过去提起上面的茶壶放到一旁,把手搁在炉口上面烘烤,同时嘴里说道:“辽东那边刚送来了消息,新任辽东经略撤出了锦州,右屯等地的防御器械,把守军全部赶去关里,甚至还想要放弃宁远和前屯两座城,为此还和袁崇焕大吵了一架。”

“他这么做,之前孙承宗耗费钱粮做的事情可都浪费了。”刘恒翻看着手里的公文,嘴里接下杨远的话。

杨远说道:“属下觉得高第就是怕死,想要死守山海关,只可惜了明廷花费了那么多的钱粮白白浪费掉。”

“袁崇焕呢?是不是也放弃了宁远,去了山海关?”刘恒问道。

他记得宁远大捷局势在袁崇焕手中完成,若是袁崇焕听从高第这个辽东经略的命令,撤回到山海关,未来恐怕不会再有什么宁远大捷。

“袁崇焕也是够硬气,就是不退,坚决驻守宁远,发话说自己死也要死在宁远,最后高第一看没辙,便让袁崇焕带着一小部分明军驻守在宁远。”杨远说道。

第二百八十五章 宴请第九百八十二章 毕勒贡的担心第二千二百四十六章 拿下鹿岛第八十一章 铁炉出水第八百九十三章 张家口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发生在阳和卫的争论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眼线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失去希望的梁掌柜第四百五十八章 通虏第三千零九章第二千二百七十五章 三方剩二方第两千零一十七章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交还草原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上门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想要做渔翁的朝廷第二千六百四十二章 消息传回盛京第六百二十八章 幕僚的主意第九百四十九章 民夫营出事第二千一百八十三章 周王赵王二藩陷落第二千二百五十九章 顺利的让人意外第一百四十五章 推进商会计划第二百九十六章 回到灵丘第五百一十八章 对阵第二千五百四十四章 额弼纶想要带兵攻打金州城第二千七百一十一章 矛盾重重的关宁军第二千一百六十八章 闹翻第二千六百九十七章 山海关外第八百五十五章 粮草第六百五十三章 不愿留在草原的屠腊一百六十七章 大凉山剿匪第二百四十六章 去往天津第二千七百四十六章 皇太子第二千六百二十八章 本地乡绅的妥协第二千八百八十六章 胜利消息传回青城第二百零三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寻找梁家车队第二千四百九十章 求情第六百零九章 动手第二千八百三十六章第二百零五章 回程第八百四十七章 死硬到底的李怀信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回大同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无毒不丈夫第二千五百六十章 来自登莱的求援第二千四百七十四章 不欢而散第五百一十八章 对阵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群龙无首第二千一百三十九章 担惊受怕的陈县令第三百四十四章 查大同匪患第二千九百一十八章 态度改变遏必隆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决战前夕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拉拢第七百零七章 坚持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卜石兔之死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逃出第二千九百三十三章 内斗不止的大明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说服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招揽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认命第二百六十六章 坎坎塔达台吉的请求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原上的商铺被抢第八百八十七章 逃命第二千二百五十七章 黄龙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鼓动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炮战第一百九十三章 新平堡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上门第二千八百七十五章 父劝子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平叛第二千七百九十三章 出城谈判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地方官第二千七百七十九章 舆论第二千五百六十一章 威逼出兵第六百七十五章 炮声第二千九百五十二章 索要九边诸镇第六百四十四章 范永斗的请求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厮杀第二千六百六十五章 山海关来人第二千八百六十八章 逃回来的吴三桂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第四百一十四章 徐通到来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商讨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为了乌纱帽屈服第七百三十二章 驱赶牧民第九百零九章 顺义王来函第四百三十七章 逃出庄子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有用的俄木布洪第五百三十八章 找范家要赔偿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揽功第一千七百七十章第一百四十三章 来自海上的炮手第六百四十五章 见素囊第二千三百六十章 拒绝第二千一百零四章 新安县出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回程遇官兵第一千四百章 仇怨第八百七十九章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考量第二千一百八十一章 传承一十二世的周王府第二千八百五十九章 遭遇